第454節 風雲湧動(2)

字數:10595   加入書籤

A+A-


    “父親,這七個師...”蔣緯國慢吞吞地道,“有點少吧?”

    “嗯?”蔣介石原本一片平和的神色裏浮現出了一絲輕微而複雜的詫異,但稍縱即逝,留在他臉上的隻是一種高深莫測和不動聲色的表情,“緯哥,你覺得...少?這是為什麽呢?”

    蔣緯國已經鎮定下來,他從容不迫地道:“父親,蘇聯戰爭爆發後,哪怕主力由德國承擔,我們隻是輔助力量,但是,我們的擔子也是不輕的,肯定要出動百萬大軍參戰,如果這樣,南京軍就要被抽空了,整個中國北方都會陷入國防空虛,雖說日本人現在跟我們是‘盟友’,但日本人素來見利忘義、唯利是圖,萬一他們圖謀不軌、乘虛而入或被別的大國拉攏,我國北方就危險了。本來嘛,我希望父親您允許南京軍再度擴軍,就是為了蘇聯戰爭爆發後南京軍在北方還能留下大批部隊用於防備可能會兩麵三刀的日本人,既然父親您願意從南方中央軍裏抽調部隊北上,那真是再好不過了。說起來,讓我新建七個師,我是要掏不少錢的,您直接給我現成的七個師,我求之不得,哈哈...”他笑起來。

    蔣介石也微微笑起來,他看了看蔣緯國,眼神裏似乎有著別樣意味。

    蔣緯國並沒有“做賊心虛”,他是坦然麵對著蔣介石的,一開始,覺察到蔣介石可能對自己產生“不放心”,確實讓他心驚肉跳,但他隨即醒悟:老子幹嘛這麽緊張?老子根本就沒有做過對不起老頭子的事情啊,老子行得正、走得直,幹嘛心虛?靠!真是自己嚇自己!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嘛!老子又不是野心家又不是陰謀家,問心無愧,怕什麽?

    醒悟這一點後,蔣緯國十分坦然地麵對著蔣介石,因為他確實是光明正大。

    蔣介石點了點頭:“你這麽說,也很有道理,兵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嘛!在前線戰場上衝鋒陷陣的肯定要精銳,在後方維持治安、鞏固防衛的,普通部隊就可以了。既然你覺得少,那就增為十個師吧!哦,對了,緯兒啊,這十個師從南方調到北方駐紮後,你打算怎麽編製?是跟南京軍原先部隊進行混編,比如兩個原南京軍的師和一個新來的師編成一個軍,還是...”

    “當然不需要這麽做。”蔣緯國笑道,“這十個師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後方,原南京軍部隊的任務是上前線戰場,混編起來幹什麽?讓它們分散地駐紮在北方各省各地吧,也可以獨立地組建成一個集團軍,十個師,可以編成三個軍或四個軍,再編成一個集團軍,很合適。”

    蔣介石微笑著點點頭:“說得對。”

    蔣緯國也微笑,實際上他心裏暗暗地鬆了一口氣,知道自己沒有說錯話。蔣介石調來十個師,如果跟蔣緯國原先南京軍部隊混編在一起,那麽,這十個師就危險了,一方麵肯定要上戰場了,上了戰場,就可能會被原先南京軍部隊頂在最前麵當炮灰,打光了後被蔣緯國趁機進行補充,從而將其吞並,變成真正的南京軍,另一方麵,混編起來也容易遭到“同化”。蔣緯國要求把這十個師單獨地組建成一個集團軍,並且放在北方的後方,無疑是一種“表態”,這十個師雖然在名義上屬於南京軍,實際上“自成一派”,不會遭到蔣緯國明裏暗裏地下手,也不會上戰場,一直都在北方的後方,從而保持著獨立性和完整性,這點含義是無需多言的。

    在一團和氣中,父子倆又討論了相關的戰爭問題,取得了“雙方都感到滿意”的共識,蔣緯國順利地從蔣介石這裏拿到了南京軍參加蘇聯戰爭的“尚方寶劍”。

    跟蔣介石告辭後,蔣緯國走出書房,不知不覺間他感到身上出了一層細細的冷汗。“雖說虎毒不食子,但是,伴君如伴虎啊!”蔣緯國暗暗想道,“也許,老頭子根本沒有猜忌我,隻是我自己庸人自擾罷了!管他呢!反正我問心無愧。”

    蔣緯國確實是問心無愧,他確實沒有別的小心思,他唯一的奮鬥目標就是讓自己多災多難的祖國走向複興和崛起。另一方麵,蔣介石有沒有對蔣緯國感到“不放心”,也並沒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隻是,蔣緯國現在確實已經有理由讓蔣介石“不放心”了,因為蔣緯國的實力、勢力、影響力都已經到了堪稱登峰造極的地步。軍隊方麵,蔣緯國控製著一百多萬國軍最精銳的南京軍;地盤方麵,蔣緯國控製著中國北方十三個省,足足占據著“半壁江山”;財力方麵,蔣緯國控製著中國八成以上的重工業和化工業、一半以上的輕工業和商業和全國絕大部分的資源產地(不限於北方十三省,蔣緯國在南方也掌握著大部分的關鍵的資源產區,比如贛南的鎢砂、川滇邊界的攀枝花鐵礦、川黔邊界的六盤水煤礦、皖東南的馬鞍山鐵礦等,特別是中國此時的四大油田,玉門、勝利、克拉瑪依、大慶,都在蔣緯國手裏),財力雄厚;另外,蔣緯國還有屬於他自己的情報特工機構,並且在海外也有非常深厚的背景和非常龐大的人脈關係,德國元首希特勒是他的好友,東南亞、北美、歐洲的華僑組織都跟他密切合作,猶太人更是蔣緯國的海外助力來源...本來,蔣緯國這麽有出息,蔣介石肯定是要感到高興的,並且蔣介石對他也是非常恭敬孝順的,但是,蔣緯國不是普通人家的兒子,他生在“帝王家”,問題就複雜了,他的父親是全國最高領袖,並且他還不是長子,他上麵還有一個哥哥蔣經國。實際上,蔣介石肯定考慮過讓蔣緯國取代蔣經國成為他的接班人,但問題關鍵就在,蔣緯國雖然實力超級雄厚,但對政治根本不感興趣,蔣經國才是主政的,可蔣經國實力遠不如弟弟,因此,問題就很複雜了(其實,蔣緯國的父親究竟是不是蔣介石?這個敏感問題也是一定的幹擾因素)。人畢竟是會變的,人也是會偽裝的。蔣緯國如果成為當代李世民,那是蔣介石絕不願意看到的,因為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奪得龍椅的,蔣緯國如果成為當代楊廣,那更是蔣介石的噩夢,因為楊廣不但殺了哥哥楊勇,還殺了父親楊堅奪得龍椅的。

    蔣緯國離開蔣介石書房時,蔣介石讓他把蔣經國叫來。蔣緯國在院子裏找到正在陪伴蔣方良、蔣孝文放煙花的蔣經國,宋美齡抱著蔣孝章在旁邊看著,笑得合不攏嘴,嬉笑打鬧,頗為熱鬧,蔣孝章被煙花嚇得哇哇啼哭,宋美齡急忙哄著她。

    “大哥,父親讓你去一下他的書房,他有話跟你說。”蔣緯國呼喚蔣經國。

    “好的。”蔣經國立刻快步走向蔣介石的書房。

    十多分鍾後,蔣經國回來跟蔣緯國一起放煙花給蔣方良、蔣孝文看,臉色喜笑顏開。

    蔣緯國隱約知道自己似乎不該多嘴,但還是忍不住:“大哥,父親跟你說什麽了?”

    “哦,也沒什麽的,父親打算委任我當三青團北平支部主任。”蔣經國不以為然,“他囑咐我要好好幹。”

    蔣緯國頓時心裏不由一個咯噔。三青團,全稱“三民主義青年團”,中日戰爭爆發後,全國各地的愛國青年廣泛開展各種抗日救亡活動,建立了形形色色的很多團體,為了充分地使用這股力量,也為了防止這股力量被“別的勢力”拉攏引誘,蔣介石下令把這些青年團體全部整頓組織起來,一來向全國青年推廣三民主義,二來給已經衰朽的國民黨增添新鮮血液,所以成立了這個三青團。三青團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組織,骨幹都是國民黨黨員和政工人員、公務人員,大部分成員都是無黨派青年,這些青年加入三青團後就獲得了國民黨候補黨員的資格。說白了,三青團是國民黨這個政黨的延續力量,是國民黨候補黨員的總組織(類似於後世的“團員”),該組織的目的是吸收全國各地越多越好的熱血而愛國的青年,將其籠絡團結在國民黨身邊,變成國民黨候補黨員和“下一代的國民黨黨員”,成員已高達幾十萬人,分布在全國各地以各種軍政機構的內部,比如,南京軍的很多官兵就是三青團團員。蔣介石委任蔣經國當三青團北平支部主任,看似官不大,其實實權極大,整個北方的核心就是北平,三青團北平支部主任這個職位就是管理著三青團在北方境內的所有團員。

    “老頭子這麽做,難道是為了...”蔣緯國很不情願地想道,“牽製我?也為了扶植大哥?我記得原先曆史上,蔣經國接任老頭子權力的資本基礎就是三青團和青年軍,莫非老頭子...”他有些心神不寧,但很快又想開了,“我又不跟大哥搶位置,也不可能想篡奪老頭子的位置,身正不怕影子斜,隻要不阻止我實現我的夢想,管他呢!打完仗,老子就撂挑子急流勇退了,鬼才稀罕老頭子屁股下的那把椅子!”

    大年初二,蔣經國、蔣緯國便跟蔣介石、宋美齡辭別,然後返回北方,但兩人不同路,蔣經國先去了浙江奉化溪口的老家,陪生母毛福梅夫人過年,蔣緯國直接去了北平,先陪伴養母姚冶誠夫人過年,然後展開新年裏的忙碌。

    剛回到北平,第五軍區參謀長蕭振瀛便來找蔣緯國。蕭振瀛是一位跟商震頗為相似的人物,既是軍事將領,也深諳政治,並且在外交上同樣很有建樹,他出身於大西北軍,當初在大西北軍內德高望重、很得人心,被很多大西北軍將領尊稱為“蕭大哥”,同時人品高潔、鐵麵無私,曾是第29軍的主要締造者,屬於強硬的抗日派,他沒有軍閥思想,協助宋哲元組建第29軍是為了抗日,眼下為蔣緯國效力也是為了抗日,所以蔣緯國對他是十分信賴的,南京軍“在軍事上的外交工作”基本上都交給蕭振瀛負責。

    “有三個重要人物來找你。”蕭振瀛笑著道,“一個來自德國,一個來自日本,一個來自國內。”

    “我該先見哪一位?”蔣緯國問道。

    “當然是德國的。”蕭振瀛不以為然,“然後是日本的。”

    來找希特勒的德國人是一個三十四五歲、麵白無須、神色謙和的中年男子,此人全名貝托爾德·康拉德·赫爾曼·阿爾貝特·施佩爾,是一名很出色的建築設計師和建築工程師,並且是希特勒的私人好友。施佩爾為人正直,不喜歡阿諛奉承,所以希特勒對他印象非常好,他早年鬱鬱不得誌,但他的命運在偶然地結識希特勒後從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希特勒對他十分信任和重用。起初,施佩爾在希特勒手下隻是幹著老本行,為希特勒設計各種建築,比如希特勒的總理府就是他設計的,他還為希特勒設計了“大柏林城”,這個讓希特勒激動不已的設計包括各種壯麗恢宏得堪稱誇張的巨型建築(希特勒曾打算領導德國徹底贏得世界大戰勝利後正式建立這座雄偉磅礴的“大柏林城”。對於這個設計,施佩爾的父親評價說“你們簡直瘋了”),不過,施佩爾很快就不幹建造師的老本行了,因為希特勒讓他擔任了一份至關重要的職務:德國戰時軍備和生產部部長,全權負責德國在戰爭時期的軍械武器的生產。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施佩爾沒有辜負希特勒的信任,他通過各種巧妙的辦法讓德國的軍工產量在戰時增加了好幾倍,最重要的是,當德國走向敗亡道路時,他拒絕了希特勒下達的“焦土政策”,即炸毀德國的一切基礎設施、軍用設施、民用設施、工業設施。在希特勒自殺前,施佩爾還不顧生命危險地趕到總理府地下室看望希特勒,當他含淚離開後,希特勒就自殺了。

    蔣緯國熱情地迎接並招待了施佩爾:“歡迎您的到來,施佩爾先生。”

    施佩爾笑容可掬地致謝,甚至還對蔣緯國拱了拱手:“小蔣先生,新年好,恭喜發財。”他最後一句“恭喜發財”是用漢語說的,很生硬,明顯是臨時學來的。

    蔣緯國笑起來:“也恭喜你發財。”

    友好的客氣話後,施佩爾打開了主題:“小蔣先生,我們都很清楚,戰爭就要爆發了,聯盟國對蘇聯的戰爭,本身就注定是一場龐大的戰爭,並且很有可能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雖然我們已經做好措施防備美英法幹涉我們對蘇聯的消滅和瓜分,但同時也要做好跟它們開戰的準備。因此,加強聯盟國的軍火產量就是迫在眉睫的頭等大事了。在機器設備方麵,隻能一步一步來,但在人員方麵,我們現在就可以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實際上,人要比機器更重要,一台機器,製造出來很簡單,但一名技術熟練的工人、一名工程師、一名科學家,培養起來都是不容易的。”

    蔣緯國連連點頭:“您說的很有道理。”

    施佩爾露出一個微笑:“在這件大事上,德中兩國恰恰是可以取長補短的。長期以來,德中兩國都進行著‘以物換物’的原始交易,德國需要中國的礦物資源,中國也需要德國的軍火武器,眼下,我們可以改變思維,進行‘人的交易’。”

    “人的交易?”蔣緯國十分吃驚。

    施佩爾點點頭:“德國人口不少,但也不算很多,德國現有8000萬人口,但德國原先本土的‘純粹德國人’隻有6500萬而已。戰爭開始後,特別是一場浩大的、漫長的、甚至全球性的戰爭開始後,德國的人力資源就會陷入緊張了。前線軍隊需要數百萬的青壯年男子,後方的兵工廠也需要不計其數的青壯年,自然而然,民用工業、輕工業、農業等方麵就捉襟見肘了,因為極度缺人,德國本土民生會受到極大影響,前線缺人,後方也缺人,顯然不行。”他看著蔣緯國,目光炯炯,“可是,德國最親密的朋友,中國,恰恰是人口世界第一的大國。蘇聯有1.9億人口,德國的人口隻是蘇聯的五分之二甚至更少,但中國卻有4.5億以上人口,如此豐富的人力資源,難道我們不應該充分利用嗎?”

    蔣緯國心頭一動:“施佩爾先生,您的意思是...”

    施佩爾顯得胸有成竹:“中國‘出口’人員給德國,要求是青壯年,沒有殘疾和傷病,文化水平要高一點,到德國後,他們不會上前線充當‘德國軍人’,而是在後方充當‘德國工人’。”他越說越興奮,“數量麽,兩百萬吧!三百萬也行!”

    蔣緯國點起一根香煙,一邊抽一邊思考,說實話,施佩爾的這個提議有很大的可行性,但似乎必要性不高。“德國的盟友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也都有大量可供德國使用的人口資源,為什麽你們要舍近求遠呢?另外,中國在這件事中又有什麽好處呢?”

    “好處?”施佩爾哈哈一笑,“你們送來幾百萬青壯年,他們在為德國工作一陣子後,不就都是技術數量的工人了嗎?當他們回國後,難道不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中國想要快速地發展工業,最缺的,不就是技術工人嗎?德國的工廠不隻是工廠,還是學校,幫助你們培育上百萬的技術工人,而我們也因此而緩解了人力不足的大問題。小蔣先生,這不是兩全其美、互利雙贏的好事嗎?”

    蔣緯國頓時深感醍醐灌頂:“對啊!讓德國給中國培育百萬技術工人,這一點給中國帶來的好處簡直就是無窮無盡啊!”在想通這一點後,蔣緯國兩眼金光閃閃,“媽的,這個施佩爾,還真是一個財神爺啊!給我送來這麽大的一個寶藏!”

    “至於我們為什麽會舍近求遠,其中原因有兩點。”施佩爾解釋道,“第一,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的人口也都不多,對於這幾個國家而言,它們一旦轉入戰爭狀態,它們本國人口也是供不應求的,所以使用這幾個國家的人口,對德國而言,意義不大,它們就在德國的身邊,德國用與不用,沒什麽區別;第二,聯盟國的四個主要成員裏,戰爭潛力最大的並非德國,也不是日本和意大利,而是中國,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實在是潛力無窮,隻可惜,中國的工業化水平實在太低,所以沒有成為像美國、蘇聯那樣的真正的龐然大物,因此,我們此舉也是推動中國工業化建設的一個措施,中國快點強大起來,難道對德國不是好事?更何況,這件事對德國也大有裨益嘛!中國的基層民眾都具有著吃苦耐勞、堅韌頑強、服從性高等諸多優點,並且,中國工人的工資也是德國工人的幾分之一,所以呢,使用中國工人取代德國工人,我們也能節省大筆的資金的。”

    蔣緯國笑了笑,施佩爾這番話說得很對,中國人確實吃苦耐勞,幹的活是別國老百姓的幾倍,拿的或者說想要的報酬卻是別國老百姓的幾分之一,並且中國人的性格十分“溫順”,不像別國工人,動不動就要罷工抗議。想到這裏,蔣緯國不得不佩服施佩爾,這家夥的頭腦和目光確實很精明,難怪在原先曆史上,哪怕到了1943年底,德國已經明顯不行時,德國的軍備產量卻一直呈現出上升趨勢,當時,因為盟軍飛機不斷轟炸德國,施佩爾整頓了德國的工業結構,把民用物資都放在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占領國內生產,同時把德國本土同類工廠全部轉為軍用,從而避免了因強征外國工人到德國後引起工人逃離工廠而影響生產的弊端,使德國軍備生產的潛力得到了最大發揮。眼下,這個施佩爾想出這麽一個跟中國進口“工人”的辦法(其實也是把中國的青壯年在德國順便培養成了工人),堪稱另辟蹊徑,進一步避免了德國在原先曆史上因為人力不足而產生的軍備生產問題。不得不說,原先曆史上盟軍認為對於德國戰爭實力而言,施佩爾的作用要比希特勒還高。

    “很棒的主意!”蔣緯國連連點頭,“我個人表示讚同。一個月運十萬人的話,一年就可以運送一百萬了,打蘇聯並不會妨礙中德之間的航海貿易(除非英國直接幹涉蘇聯戰爭,關閉了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所以蘇聯戰爭期間,我們這項貿易也是可以持續的。好的,施佩爾先生,我馬上跟我父親還有我國高層進行商議,很快就給你答複。請放心吧,我覺得您的構想被付諸行動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施佩爾頓時喜出望外:“那就真的太好了!”

    兩人又商談了一些細節問題,最後,施佩爾滿意離開,他心裏有數,他的計劃肯定能化為現實,因為蔣緯國已經同意了,中國高層們也不會拒絕這個本身極其有利於中國的計劃。

    送走施佩爾後,蔣緯國在蕭振瀛的安排下,接見了日本客人。

    看到登門拜訪的這位日本客人,蔣緯國直接想笑,他很想問問對方:“水變油成功了沒有?”因為此人就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山本笑容可掬,並且跟施佩爾一樣,跟蔣緯國說了幾句“新年好”的客氣話,實際上,日本人已經不過春節了,明治維新前,日本人也過中國的春節,但明治維新後,日本人隻過元旦,把元旦設立為重大節日,不怎麽過農曆的春節了。

    一番雙方都沒有當真的客套話後,山本顯得十分真誠地道:“小蔣先生,你還記得嗎?因為你對日本海軍的重要提醒和指導,猶如黃鍾大呂般振聾發聵,把日本海軍從一條錯誤的並且無法挽回的道路上糾正過來了,對此,我們日本海軍上下都深深地為之感激。上次我曾提議贈送一艘驅逐艦給你們,以作為日本海軍的謝意和謝禮,但是...”他臉色掠過一絲尷尬,頓了頓後繼續說道,“你拒絕了,你向我們索取龍驤號輕型航空母艦,希望我們能把龍驤號租借給你們,對於這個要求,日本海軍內的反對聲音是非常大的,但我在竭力說服下,他們現在已經同意了。”

    “哦?”蔣緯國心頭一喜,能從日本人那裏租借來一艘航母,雖然是輕型航母,也是意義無窮的,可以培訓中國第一代艦載機飛行員了。

    “但我們有兩個小小的請求。”山本艱難地道。

    蔣緯國點起一根香煙,噴出一個煙圈,嘻嘻笑道:“也是,你們怎麽可能這麽大方嘛!肯定要趁機提要求的。說吧!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啊,我們會考慮的。”

    山本道:“第一個請求是日本海軍可以組建陸戰師團。”

    “什麽?”蔣緯國吃驚了,“你們日本海軍要組建陸戰師團?”日本海軍在二戰期間沒有正規的陸戰部隊,隻有一些規模不大、沒有係統的陸戰隊,不成氣候,戰爭期間沒什麽可圈可點的表現,日軍在二戰期間的兩棲登陸戰基本上是由陸軍負責,比如著名的瓜島戰役,美國海軍擁有十分龐大的陸戰部隊,日本海軍則沒有。蔣緯國仔細一思索,立刻就想明白了,日本人想要建立什麽海軍陸戰師團,不外乎兩個目的,一是讓日本海軍擁有強大的陸戰部隊,準備以後打世界大戰,主要是跟美國打太平洋戰爭以及跟英法打東南亞戰爭,到時候,中國海軍有陸戰隊,日本海軍沒有,日本人在搶地盤這件事上自然會吃虧,比如,新加坡在眼前,已經唾手可得了,但日本海軍沒有陸戰隊,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海軍陸戰隊先下手為強,日本海軍沒有陸戰隊,動用陸軍部隊的話,日本陸軍又經過大裁軍了,沒有那麽多兵力可用;日本人的第二個目的就是趁機擴軍,需要注意的是,並不隻是日本海軍擴軍,而是日軍擴軍,日軍這個概念包括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日本陸軍根據中德的要求,被裁軍,被限定在一個固定的數字,所以不死心的日本人想要玩弄迂回戰術,打著組建日本海軍陸戰隊的名義擴建日本陸軍。事實正如蔣緯國猜測的那樣,日本海軍想組建所謂的陸戰師團,肯定要得到日本陸軍的支持,問題的關鍵是:這些屬於日本海軍的“陸戰師團”,既聽命於日本海軍又暗中聽命於日本陸軍,完全就是日本陸軍的隱藏部隊。一旦需要,這些海軍陸戰師團馬上就轉為陸軍師團。

    日本陸軍現在共12個師團,雖然在遠東戰爭期間臨時組建了3個師團參戰,但在戰爭結束後迅速被中德要求裁撤了,因此,麵對如此薄弱的軍力,日本人確實感到不安心,想要通過組建海軍陸戰師團的名義進行“曲線擴軍”。

    “你們想組建多少個陸戰師團?”蔣緯國沉吟半晌後問道。

    “七個。”山本回答道。

    蔣緯國頓時感到警惕了,日本人一下子擴建七個師團,不管是屬於陸軍還是屬於海軍,都不得不讓中國產生不安。

    反複思考後,蔣緯國問道:“你們的第二個要求呢?”

    山本歎口氣,顯得很無奈地道:“美國人廢除了《美日通商航海條約》,半實質性地聯合英法荷對日本展開石油禁運,導致我國陷入極大的能源短缺中,中國的幾個大油田目前開采得如火如荼,產油量與日俱增,所以...我們希望中國能加大對日本的石油出口量。”

    蔣緯國在心裏冷笑一聲:“買什麽石油啊,搞你的水變油去!搞成功了,鄉下的水塘都變成你們的油庫了!”事關重大,他一時間拿捏不住,因此說道:“山本將軍,請給我們一點時間,我需要跟武漢高層進行商議。”

    “那我們就敬候佳音了。”山本連連感謝。

    送走山本後,蔣緯國問蕭振瀛:“第三個要見我的人是誰啊?”

    蕭振瀛臉上掠過一絲厭惡神色:“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

    “哦?”蔣緯國詫異了,“馮玉祥找我幹什麽?”

    蕭振瀛冷冷地道:“他想通過你,謀求第二軍區司令長官的位置。”(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