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節 爾虞我詐(1)
字數:8518 加入書籤
正如蔣緯國預料的那樣,北平閱兵確實震懾到了蘇聯當局。對於中國眼下的趁火打劫,斯大林采取了強硬對策,一是因為他極度不願意、不甘心割地求和,二是因為他對基輔會戰抱有很高的期望和幻想,打算借助蘇軍在基輔戰場上的大獲全勝而化被動為主動,三是因為他自認為自己掌握了中國“不敢出兵,隻想敲詐”的底牌,四是因為他仍然很輕視中國軍隊,但局勢陡然間峰回路轉,蘇軍和德軍在基輔戰場上鏖戰了一個多月,局勢開始明顯地不利於蘇軍,中國軍隊(南京軍)通過北平大閱兵展現出的實力也超出了蘇聯當局的預料。“雖然中國還很落後,但久經戰爭的中國軍隊正在越來越強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陸軍的規模無疑位居世界前三甲,至於裝備,雖然中國陸軍的幾百萬人不可能都像閱兵式上出現的陸軍方隊那樣裝備精良,但如果有100萬人達到這個標準,中國陸軍的整體戰鬥力就是非常驚人的了;中國空軍同樣發展飛速,擁有的各型飛機應該在兩千架左右,並且在性能質量上都是一流的,甚至已經具備自行生產飛機的能力了;中國海軍因為各方麵客觀因素而難以發展,但也有著不小的進步,特別是在近期成功地向日本海軍租借到了一艘輕型航空母艦,意味著中國海軍並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始終堅持著想要成為強大海軍的渴望。實際上,打陸戰的話,有陸軍和空軍就已經足夠了,海軍無所謂。”這是美國一家報紙對北平閱兵做出的比較中肯的評論,尤其最後一句話,言下之意是不言自明的。德蘇爆發大戰,中國成為了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盡管對中國人存在著根深蒂固的蔑視,斯大林也不得不有些沉不住氣了。
莫洛托夫、沙波什尼科夫等斯大林身邊的蘇聯軍政高層核心都取得了共識,都認為“蘇聯難以招架德中兩國的夾擊,因此必須要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為了能夠一心一意地對付德國,穩住中國是蘇聯的當務之急,從大局和長遠角度出發,暫時割讓一些國土給中國、拿出好處喂飽中國,對蘇聯是利大於弊的”。莫洛托夫、沙波什尼科夫等高層苦口婆心地勸諫斯大林,反複地剖析利弊,“毋庸置疑,德國肯定在大力拉攏中國,如果蘇聯不狠狠心拿出切實好處,哪怕中國參戰意願其實並不高,早晚也會因為德國的大力拉攏和蘇聯的一毛不拔而下定參戰決心,到那時候,蘇聯就雞飛蛋打了,既難以打敗德國,還把中國推到了德國那邊、推到了蘇聯對麵”。
斯大林繃著臉:“如果中國人貪得無厭、得寸進尺呢?我們拿出一百萬,他們收下後,還會再跟我們要兩百萬的!”
“斯大林同誌,您擔憂得非常正確。”沙波什尼科夫說道,“我們跟德國人打得難分難解,中國人在旁邊置身事外、虎視眈眈,完全掌握主動權,所以,必須讓中國也忙於戰爭!”
“沙波什尼科夫同誌,你的意思是...”斯大林緊緊地盯著沙波什尼科夫。
沙波什尼科夫思維清晰地分析道:“一方麵,我們被德國人侵略,中國人可以不斷地脅迫我們,我們不能任憑中國人魚肉宰割,不能讓中國人‘太閑’,他們必須也要忙得分身乏術,這樣,他們才沒有精力和時間脅迫我們,另一方麵,我們現在忙於戰爭,中國人同時在抓緊時間養精蓄銳,等這場戰爭結束了,我們打敗德國,我們會筋疲力盡,但中國卻已經完成休養生息,取代德國,成為蘇聯新的第一大隱患,蘇聯的國防局勢仍未得到徹底的改善。”
斯大林點點頭:“沙波什尼科夫同誌,你說得非常對。”他深深地吸口煙,“我明白你的意思,挑動中國人和日本人繼續開戰,無疑,中日再次展開全麵戰爭是最有利於蘇聯的,中國無法再跟在德國後麵對我們狐假虎威,中日兩敗俱傷,都不會成為蘇聯的隱患,不過...”他擰緊眉毛,“中日已經在德國的撮合下勾搭為奸,想要挑動它們再戰,難度肯定是很大的...”
“斯大林同誌,中日間的聯盟關係是非常脆弱的。”沙波什尼科夫說道,“隻是一種各懷鬼胎的互相利用,隻要我們舍得投入較大成本,就可以挑動它們自相殘殺。”
“領土?”斯大林悶悶不樂,對於別國領土,斯大林向來是胃口大開,對於本國領土,斯大林則是視之如命,讓他割讓土地不亞於直接用刀割他身上的肉。
“不隻是領土。”沙波什尼科夫神色平靜,“我們必須要拿出更多。”
斯大林臉上肌肉輕輕地抖動了幾下,他竭力控製住自己的思緒,讓理智壓住情緒。“好吧!”斯大林沉聲道,“可以適當地做出一點讓步和犧牲,但我們早晚要讓那幫中國人連本帶利地償還回來!”他眼中閃過一絲惱怒而森然的寒光。
莫洛托夫頓時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他感激地看了沙波什尼科夫一眼。在對華談判桌上拖延時間是莫洛托夫的責任,但斯大林先前不允許莫洛托夫真的割地求和,所以他也隻能“空手套白狼”,中國方麵肯定不會相信莫洛托夫的空頭支票,因此屢屢反客為主,讓莫洛托夫在談判桌上陷入極大被動。眼下,由於沙波什尼科夫的幫忙說話,斯大林勉強同意“適當地做出一點讓步和犧牲”,自然而然,莫洛托夫的擔子一下子輕了很多。
“斯大林同誌,基輔前線...”沙波什尼科夫頓了頓,小心翼翼地道,“布瓊尼同誌發來最新報告,我軍已經全麵陷入苦戰,雖然取得幾場局部勝利,但對大局基本上沒有太大改善,特別是切爾尼戈夫的失守,更是讓我軍局勢雪上加霜,基輔的側後方已經被德軍突破且被其站穩腳跟,繼續拖下去,我很擔心我軍會陷入全麵被圍的困境中。斯大林同誌,德國人正在有計劃、有預謀地試圖包圍我們在基輔的百萬大軍,想要一口氣地吃掉他們,我們必須要...”
“基輔不能放棄!”斯大林厲聲打斷了沙波什尼科夫的話,“基輔丟了,烏克蘭也就全麵淪喪了!莫斯科將會直接暴露在德國人的兵鋒下!蘇聯的國威和國際地位、蘇聯紅軍的軍威和士氣、蘇聯人民的信心都會受到極大打擊!我不相信德國人有能力吃掉我們在基輔的部隊!那麽多部隊,一百八十萬多人,怎麽可能會被吃掉!希特勒沒有這麽大的嘴巴,即便吞下,他也會撐死的!蘇聯紅軍的人數比德軍還要多!蘇聯紅軍不但要堅守住陣腳,還必須展開反擊!另外,你們也知道,中國人正對我們趁火打劫,蘇聯紅軍一旦放棄基輔,必定會被外界視為是蘇聯紅軍無力抗拒德軍的重要標誌,中國人肯定會變本加厲地勒索我們!有恃無恐地敲詐我們!你們記住,這場基輔戰役不隻是為了擋住德國人,也是為了遏製住中國人、日本人、英國人、土耳其人對蘇聯的野心!”他語氣裏充滿不允許反對的斬釘截鐵。
沙波什尼科夫據理力爭:“斯大林同誌,布瓊尼同誌就在基輔前線,他比我們更了解前線的局勢!既然他說基輔局勢已經有危險,我們就應該相信他的判斷和報告...”
“那是他個人能力問題!”斯大林神色和語氣都愈發嚴厲,“如果他對打好這場至關重要的基輔會戰缺乏信心,我也不會強求他勉為其難的!我可以讓鐵木辛哥同誌立刻取代他!好了!這件事不需要再說了!”他猛地一揮手。
懷著患得患失的心情,莫洛托夫、沙波什尼科夫等人離開了斯大林的辦公室。
中蘇談判桌上,楊傑和蔣廷黻滿意地看到莫洛托夫的臉色裏出現了一絲雖然被他極力壓製但還是掩抑不住的怯意。“看來,閱兵起到效果了,德軍在基輔前線也恰到好處地取得重大突破,老毛子不得不要低頭了。”楊傑暗想道。
一番雙方都嫌囉嗦但又必須要說的客套話後,莫洛托夫一改先前拐彎抹角的說話風格,十分直接地拿出了蘇方的最新方案:“...根據斯大林同誌的特別批示,從蘇中兩國以後長遠合作發展以及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友誼出發,我國願意再一次做出犧牲和讓步,完全地廢止《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塔城界約》、《伊犁條約》、《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改訂條約》以及之後的五個勘界議定書等十多份在貴國看來是不平等條約的條約,與貴國友好地解決外新疆地區的領土爭執。根據這份方案,我國會把新疆西部、新疆西北部總計約5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他頓了頓,艱難地道,“劃分給中國。”
楊傑和蔣廷黻雖然努力地保持不動聲色,但兩人內心已經陷入極度的激動中:外新疆!五十萬平方公裏的失地!就這樣兵不血刃地收複了!收回來後,中國西部國界線就重新推到巴爾喀什湖了!位於新疆西部境外、中亞東部的巴爾喀什湖跟貝加爾湖一樣都是中國的傷痛,這兩個大湖都曾在中國版圖內,但都被蘇俄人剝奪了出去,眼下,貝加爾湖回來了,巴爾喀什湖也要回來了!說起來,不算外蒙古和新疆,蘇俄霸占中國的領土總計約170萬平方公裏,通過上次的遠東戰爭,中國已經成功收回了外東北的100萬和貝加爾湖地區的20萬,如今再把外新疆的50萬收回來,那麽,被蘇俄霸占的中國領土基本上都回來了。(中國和蘇俄之間的領土爭端分為三種,一是蘇俄侵占中國本土,二是蘇俄侵吞原本是中國藩屬國的小國,三是蘇俄搶在中國前麵捷足先得地占領了原本既不屬於蘇俄也不屬於中國的無主地方,比如西伯利亞。第一種肯定是中國人不能放棄的,第二種能收就收,收不回來隻能默認,第三種隻能令中國人感到深深的遺憾和耿耿於懷。)
“莫洛托夫先生,你用詞有不當之處。”蔣廷黻糾正莫洛托夫,“不是‘劃分給中國’,而是‘歸還給中國’。”
莫洛托夫苦笑著搖頭:“劃分也好,歸還也行,隻要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蘇中兩國間的爭端矛盾,又有什麽區別呢?”
“當然有區別。”楊傑穩住心神,“‘劃分’是把蘇聯的領土割讓給中國,而‘歸還’則是蘇聯把原本就屬於中國、但被蘇聯霸占的中國領土物歸原主。莫洛托夫先生,貴方此舉確實初步地證明了貴方的誠意,但還不夠。”他並沒有滿足,而是趁熱打鐵、乘勝追擊,“貴國隻是把被貴國霸占的我國領土歸還給中國,這是貴國本就應該要做的事情,貴國已故領袖列寧先生早就許下這個承諾了。因此,貴國應該進一步地證明對中國友好的誠意,補償中國。”
莫洛托夫對楊傑的要求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他忍氣吞聲:“當然會補償的。”
楊傑微微一笑:“那麽,不知道貴國究竟要把哪塊土地割讓給中國作為補償呢?中亞?還是北亞?另外,貴國打算割讓多少百萬平方公裏?”
莫洛托夫險些氣結,因為楊傑詢問蘇聯打算割讓多少土地給中國時用的單位居然是“百萬平方公裏”,這種"chi luo"裸的貪婪讓他簡直感到忍無可忍。實際上,蘇聯當局靠“割地賠款”來換取喘息時間也不是沒有先例,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沙俄帝國的統治權,但那時的蘇俄仍然是戰爭的參戰國並且是德國的敵國,陷入內戰、一片混亂的蘇俄自然不是德國的對手,因此蘇俄當局跟德國簽署了《布列斯特-列托夫斯克和約》,承諾向德國賠償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並割讓1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5000萬人口、蘇俄全國90%的煤礦、73%的鐵礦、54%的工業、33%的鐵路給德國,從而避免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被德國消滅,退出了戰爭。戰爭結束後,德國失敗了,蘇俄政權則穩住了陣腳,立刻便翻臉不認賬,根本就不承認這個合約,成為戰敗國的德國當然也無力跟蘇俄秋後算賬。眼下,同樣的處境迫使蘇聯當局不得不做出同樣的決定,歸還原屬於中國的領土,對蘇聯來說不亞於飲鴆止渴、割肉補瘡,但蘇聯此時別無選擇。
“領土是神聖的。”莫洛托夫斟詞酌句地道,“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割讓領土進行賠償是我國極難以接受的,不過,我國另有別的方案可以補償貴國、向貴國證明我國的誠意。”
“不割地?”楊傑笑道,“怎麽?你們想賠款?隻不過,你們現在恐怕財政很吃緊吧?”對於錢,蔣緯國自然是求之不得,但蘇聯正被德國全麵進攻,戰爭消耗不計其數,蘇聯政府必然財政捉襟見肘、入不敷出,恐怕也拿不出巨款賠償中國。
莫洛托夫的下一句話讓楊傑和蔣廷黻陷入極大的措手不及中:“我國政府願意把蘇聯海軍的太平洋艦隊贈送給中國海軍以作為補償。”
事關重大,回過神來的楊傑和蔣廷黻急忙請示蔣緯國和蔣介石。
“啥?”蔣緯國大吃一驚,“老毛子要把他們的太平洋艦隊贈送給我們?我沒聽錯吧?斯大林不是在開玩笑吧?”
“沒開玩笑!”蕭振瀛神色又喜又憂,“千真萬確。二公子,得到一批艦艇,在眼下對於我國而言,確實要比得到一大塊荒野土地更劃算啊!隻不過...”他表情警覺,“我覺得,蘇聯人此舉看似是為了補償我們、穩住我們,但不排除還有別的目的。”
蔣緯國忍住心頭的激動,點起一根香煙邊抽邊思考,跟蘇聯勒索一大塊土地或者獲得一批艦艇,顯然是有區別的,從長遠角度出發,土地自然是更好的選擇,土地是一切的根本,但得到土地後需要時間慢慢地開發,中國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從眼下角度出發,艦艇更好,兩者正是“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的區別。一個人很窮,肯定要“授人以漁”,但如果一個人都快要餓死了,肯定是要“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中國就是這樣的,領土可以慢慢收,但軍艦則既沒時間也沒條件造。
蘇聯海軍共有四大艦隊,分別是北方艦隊(作戰區域是北冰洋和大西洋北部)、黑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其實還有第五艦隊,即裏海艦隊,但裏海艦隊的實力和地位都遠不如前四者。海軍對於蘇聯而言,跟中國一樣,都是在三大軍種裏墊底的,重要性以及國家對其依靠性都大不如陸軍和空軍,自然而然,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與太平洋對岸的那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但也有比較可觀的實力,特別是這一二年,為了防備一直對蘇聯圖謀不軌的日本以及日益興起並且還跟日本“化敵為友”的中國,蘇聯海軍對其太平洋艦隊進行了一定的加強。遠東戰爭期間,蘇軍太平洋艦隊陷入一種尷尬境地,按照蘇軍高層的原計劃,蘇聯陸軍的遠東部隊先打入日占東北境內,蘇聯海軍的太平洋艦隊在戰事中後期進行協助作戰,甚至不排除要在日占朝鮮半島展開登陸,但前提是陸軍在陸上取得主導權(蘇軍沒計劃用其太平洋艦隊對日本本土展開登陸,一是實力有限,勝算比較低,二是這麽做會把事情“鬧大”,蘇聯當局隻想擊退日本,並不想跟日本正式宣戰,攻擊日本本土肯定會導致日蘇宣戰),結果,戰爭一開始,蘇軍地麵部隊就陷入苦戰,最後更是遭到中日聯軍的首尾夾擊,蘇軍太平洋艦隊眼睜睜看著己方陸軍部隊一敗塗地卻無能為力,根本幫不上忙,整個遠東戰爭期間,蘇軍太平洋艦隊幾乎沒有得到出擊的機會,另外,遠東戰爭期間,曾有蘇軍高層提議動用蘇軍太平洋艦隊的潛艇攻擊中日的軍艦民船,但不想把事情“鬧大”的斯大林理智地否決了這個提議。遠東戰爭結束後,蘇軍太平洋艦隊淪落到一個“無家可歸”的結局,對於這支艦隊的安置,蘇軍高層的看法主要有兩個,一是駛離遠東,補充進北方艦隊或波羅的海艦隊或黑海艦隊,二是按兵不動。斯大林考慮再三,選擇了第二個措施,他是基於三方麵的選擇,一是他沒有打算放棄遠東,準備以後卷土重來,讓太平洋艦隊仍然留在太平洋,能為以後蘇軍反攻遠東打下基礎;二是蘇軍太平洋艦隊如果萬裏迢迢地從遠東開到東歐,要輾轉半個多地球,沿途的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等重要水路航道都在英國人手裏,英國人開出了很高的“買路費”,讓斯大林十分惱怒;三是蘇聯主要的造船廠基本上都在東歐,把太平洋艦隊從遠東撤到東歐,既費時又費力,東歐的造船廠完全可以建造成更多的軍艦,所以北方艦隊、黑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並不是很急需太平洋艦隊的艦艇。蘇聯海軍雖然地位大不如蘇聯陸軍和蘇聯空軍,但斯大林同樣喜好大型軍艦,所以蘇聯也在緊鑼密鼓地建造著軍艦,比如在1938年初就已經開工建造的“蘇聯級”戰列艦(該型戰列艦排水量高達六萬噸,主武器是9門406毫米主艦炮,預計首批建造四艘,最終一艘也沒有建成),另外還有不少巡洋艦、驅逐艦、潛艇也在建造中。如果一切都順利,五年後,蘇聯海軍會擁有一支強大的艦隊。隻不過,斯大林萬萬沒想到德國發動戰爭,他的部署一下子被打亂,蘇聯海軍整體上青黃不接,太平洋艦隊也孤懸在了遠東,無法返回東歐。
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的總基地位於海參崴,遠東戰爭結束後,蘇聯被迫把包括海參崴在內整個外東北都歸還給中國,使得蘇軍太平洋艦隊一下子無家可歸,由於海參崴是歸還的,並非攻占的,所以海參崴沒有遭到戰火損壞,海參崴港口內的蘇軍太平洋艦隊也未受到損失。海參崴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後,被原主人攆出門外的蘇軍太平洋艦隊在艦隊司令伊萬·斯捷潘諾維奇·尤馬舍夫中將的率領下“懷著極度的憤怒、悲涼、不甘、無力、落魄、痛苦的心情”,駛去了蘇聯海軍在遠東次於海參崴的第二基地:勘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等了一個多月後,尤馬舍夫中將等到了斯大林的指示:原地駐紮,等待蘇聯紅軍反攻遠東時再參加戰鬥。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雖然是勘察加半島上的最大城市,但人口也隻不過五六萬,當地氣候惡劣、天寒地凍、荒涼至極,蘇軍太平洋艦隊在這裏“就像被拋棄、被流放一樣”,“完全就是在一個被上帝遺忘的地方”,最麻煩的是,由於遠東落入中日手中,西伯利亞鐵路線完全被截斷,蘇軍太平洋艦隊跟莫斯科、跟本土東歐地區完全中斷聯係,糧食、彈藥、燃油、被服、零件等給養都成了嚴重的問題,中日肯定不會讓蘇聯人通過東北或外東北運送給蘇軍太平洋艦隊運送給養,使得蘇軍太平洋艦隊完全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陷入了“自生自滅”。因為被服糧食不足,蘇軍官兵和當地居民一起忍饑挨餓,因為燃油不足,艦艇都停在港口內,基本不出動,時間拖下去,這些艦艇會因為缺乏燃油、設備老化、零件無法更新而變成廢鐵。
斯大林之所以同意把蘇軍太平洋艦隊“送給”中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這支艦隊完全成了雞肋,聯合蘇聯陸空軍反擊遠東在眼下是根本不可能的,讓其繞大半個地球回東歐參戰更是困難重重,因此,斯大林聽取了沙波什尼科夫的提議,“變廢為寶”,將其“廢物利用”。對於這份“厚禮”,蘇聯當局相信中方很難不動心,因為蘇軍太平洋艦隊的實力是中國海軍求之不得的,眼下,這支艦隊擁有1艘重型巡洋艦、2艘輕型巡洋艦、6艘驅逐艦、20多艘巡邏艇、20多艘掃雷艇、50多艘魚雷艇以及50多艘潛艇。其中,潛艇數量很多,這是蘇聯海軍重視潛艇的結果(排除蔣緯國對曆史的幹涉,在原先曆史上的二戰爆發前,世界各大國共擁有900多艘潛艇,最多的就是蘇聯,218艘,英國212艘,意大利115艘,美國111艘,法國77艘,日本60艘,德國57艘。)
蔣緯國沒法不動心,同時也感到狐疑和警覺:“老毛子不可能這麽慷慨大方,也不會這麽良心發現,斯大林這是在打什麽主意?”(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