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節 北平閱兵

字數:11364   加入書籤

A+A-


    蘇聯加盟國烏克蘭首府基輔、中國北平,在一九四〇年七月七日這天成了全世界共同矚目的兩大焦點,前者正爆發著規模巨大得堪稱罕見、決定德意誌和蘇維埃命運的大型會戰,後者則舉行著中國近代以來最大的閱兵式盛典。積弱百年的古老中國在近代可以說是山河破碎、苦難重重,擁有世界第二大領土和世界第一多人口的中國不但不是國際舞台的主要角色,反而還淪為了東西方列強爭相魚肉的對象,但在戰火、血淚、廢墟中苦苦掙紮的中國並沒有被打倒、崩潰、敗亡,反而愈挫愈勇、越戰越強,爆發出了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被久久地壓抑著、忍無可忍的、排山倒海般鋪天蓋地、令人望而生畏的憤怒潛力。德國一家官方雜誌社曾經刊登了這麽一幅照片:一頭骨瘦如柴、遍體鱗傷、滿臉鮮血淋漓的獅子在懸崖邊上鬃毛衝冠地怒視著幾頭圍上來的向它張牙舞爪的鬣狗,張開血盆大口,露出滿嘴匕首般的牙齒,神威凜凜地放聲咆哮。

    照片標題就是一個單詞:中國。

    中日議和停戰後,中國在列強大國眼裏不再是一個“三流國家”,而是變成了一個“跟日本不相上下的地域性列強”“有能力主導東方局勢”,遠東戰爭後,中國的國際地位更是水漲船高,儼然間已經躋身世界列強行列,成為國際舞台上新生的重要角色和主要角色之一,雖然還不能說是一個對國際局勢有著舉足輕重影響力的列強大國,但實力和影響力也都到了不容小覷的地步,各列強都不再輕視或忽略中國。此次北平大閱兵,中國的目的是明擺著的,就是要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強大軍力以及軍力背後的國力,彰顯軍威和國威,對於各列強而言,這場大閱兵肯定是一次萬萬不能錯過的、可以窺測中國此時國力軍力的大好機會,正因如此,宛平城、天安門的觀禮台上外賓如雲,畢竟中方在一個月前就通知了這些國家並發出邀請函。

    參加這場大閱兵儀式的除了受閱部隊、群眾、國府國軍高層、國內外上千名新聞記者、國內上千名社會名流、數百名海外僑胞賢達外,還有上千名外賓,基本上都來自德、日、意、美、英、法、蘇這七大國,有的是政府高官,有的是軍方代表,有的是駐華武官,還有的是駐華使節。幾百個貴賓席位座無虛席,色彩斑斕、款式不一的各國禮服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漢語、德語、日語、意語、英語、法語、俄語等各種語言此起彼伏、熱鬧非凡,使得觀禮台成了有聲有色、談笑風生的外交場所,各國各方記者都忙得不亦樂乎。國內外貴賓裏,中國的軍政巨頭們幾乎是集體亮相: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軍委會委員長蔣介石、軍政部部長陳誠、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海軍總司令陳紹寬、海軍副總司令歐陽格、空軍總司令周至柔、參謀總長白崇禧、行政院院長汪精衛、立法院院長孫科、司法院院長居正、考試院院長戴季陶、監察院院長於右任...盡皆出場;德國派來的代表使團在規模上是最大最豪華的,由外長裏賓特洛甫親自帶隊,德國國防部長勃洛姆堡元帥和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上將都位列使團其中,除此之外還有好幾個上將中將,法肯豪森和陶德曼也參加了代表團,規格不可謂不高,按道理,德國已經發動世界大戰了,勃洛姆堡和雷德爾應該忙得分身乏術,其實勃洛姆堡和雷德爾之所以“有閑工夫”來中國,原因不難推測,雷德爾負責德國海軍,眼下的德蘇大戰是德國陸軍和空軍大展拳腳的舞台,德國海軍基本上不需要參戰,雷德爾“沒事做”,當然可以來中國,至於勃洛姆堡,他是德國國防部部長,希特勒確實信任他、重用他,但希特勒在戰爭爆發後加強了他本人對軍隊的控製,所以或多或少地架空了勃洛姆堡,勃洛姆堡這個國防部部長已經不怎麽能直接統領軍隊了,主要是負責訓練軍隊和武裝軍隊,因此勃洛姆堡也有空來中國,他本來就是德軍高層裏的頭號“親華派”。

    日本派來的代表在身份上也是非常高的,關東軍總司令官植田謙吉大將親自來到北平,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也趕來了,意大利的主要代表是意軍總參謀長烏戈·卡瓦萊羅上將,美國的主要代表有兩人,一是常年在中國活動的約瑟夫·史迪威上校,另一人對於此時中國人而言是比較陌生的,但對於後世中國人而言卻是大名鼎鼎的,因此此人名叫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麥克阿瑟此時的美軍軍銜隻是少將,但他先前擔任美軍陸軍參謀長時曾獲得陸軍四星上將的臨時軍銜,三年前以少將軍銜從美軍裏退役,前往美國殖民地菲律賓,以菲律賓元帥的軍銜擔任菲律賓陸軍總司令,充當美國統治菲律賓的總督角色,堪稱菲律賓的太上皇。英國主要代表是阿瑟·珀西瓦爾少將,此人是東南亞英軍的高層之一,法國主要代表是法屬印度支那總督讓德句;至於蘇聯,主要有兩個代表,一個是蘇聯外交部門二號人物安德烈·雅奴阿列維奇·維辛斯基,另一個則是蘇聯東方軍區司令員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中將(遠東戰爭結束後,由於外東北、外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都被中國軍隊收複奪回,蘇聯當局適時地調整了北亞地區的軍區劃分,把東西伯利亞、中西伯利亞合並為“東方軍區”,該軍區麵積非常遼闊,但絕大部分都是荒涼的無人區,核心是安北/伊爾庫茨克和鄂木斯克之間的地方,軍區總部位於新西伯利亞。南京軍如果順著西伯利亞鐵路線由東向西攻擊蘇聯,防禦南京軍的蘇聯軍區就是這個東方軍區。)。

    毋庸置疑,七大國代表此時的心態是各不相同的,德國代表肯定是最期待、最高興的,中國越強,對德國越有利,美英法是過來觀察的,心態最複雜、最微妙的自然是日本和蘇聯。日本人一方麵希望中國變強,這樣可以跟著德日意一起打贏世界大戰,但另一方麵又不希望中國變得“太強”,畢竟中日兩國間的血海深仇是無法用利益來彌補的,中日又緊靠在一起,中國太強,對日本自然不是好事,中日此時關係很像後世新中國建立後的蘇中關係,新中國依賴蘇聯,但蘇聯太強大了對新中國也不是好事;至於蘇聯代表,基本上都麵無表情、神色凝重,中蘇此時關係已惡化至冰點,但兩國畢竟還未互相宣戰,仍然保持著正常的外交關係,所以蘇聯代表參加北平大閱兵是名正言順的,隻不過,中蘇基本上已是圖窮匕首見,蘇聯人肯定不希望中國變強,此次來訪,就是一窺中國的虛實。雙方其實心照不宣,但都沒有點破。

    觀禮台上還有上百名海外華僑代表,為首的幾位都是領袖級人物,比如北美華僑領袖司徒美堂、馬來亞華僑領袖陳嘉庚、緬甸華僑領袖胡文虎、印尼華僑領袖莊西言、菲律賓華僑領袖李清泉,他們雖然身在海外,但始終心係祖國,祖國的強盛是他們最夢寐以求的事情,祖國強大了,他們這些海外遊子即便身在異域也能揚眉吐氣、昂首挺胸,眼下的這場大閱兵肯定是不能錯過的,他們無不想要親眼目睹“中華大軍今日之雄壯盛容”,蔣緯國其實也是想借機告訴他們:我沒有辜負你們對我的信任和支持,沒有糟蹋你們交我手上的那上億美元的海外僑胞的血汗錢。

    蔣緯國舉行的這場北平大閱兵是冒著不小風險的,畢竟他“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中國的內部敵人、外部敵人、潛在敵人也太多了。百萬人參加的大型典禮,實在是那些想要渾水摸魚的人如魚得水的好機會。閱兵式舉行前,北平城內城外先後有十幾個地方響起零零星星的槍聲,都是南京軍的軍警憲特挫敗敵對勢力試圖進行破壞、刺殺行動時的動靜,廣場人群裏,先後有幾十人被便衣特工控製並遭到逮捕,都是身上暗藏著炸彈、手槍的敵對分子。畢竟,眼下的中國還不沒有進入太平盛世,仍然還處於戰爭時期。

    上午九時十八分整(這個時間顯然也是有含義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在萬眾矚目中走到觀禮台的主席位置上,對著擴音器話筒用沉穩、莊重、嚴肅但因為心情極度激動而微微發抖的聲音向全場、全國乃至全世界宣布:“我宣布,中華民國紀念七七事變三周年之儀式典禮,現在正式開始!鳴炮!”

    頓時,整個北平城掌聲如雷,驚天動地。位列會場兩邊空地上的一百零八門大炮一起對空咆哮,噴射出一道道電閃雷鳴,釋放禮炮。鳴炮後,雷鳴般的掌聲中,國歌聲大作,《中華民國國歌》通過擴音器喇叭響徹雲霄,很快,從宛平城一路到天安門,沿途場地百萬人一起隨著鏗鏘有力、雄渾磅礴的旋律高聲唱起了國歌,聲震碧空、鼎沸翻滾,國歌後,喇叭裏響起了《中華民國國旗歌》,升旗儀式正式展開來,兩根旗杆同時升旗,一麵是中華民國國旗,一麵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軍旗,兩麵旗幟一起獵獵招展。全場戴帽者一律脫帽致敬,軍人一律向國旗軍旗敬禮,整個升旗儀式莊嚴而肅穆。

    升旗儀式完畢後,林森開始發表講話:

    “今天,是七七事變爆發三周年的日子,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在事件爆發地點舉行儀式進行紀念,根本目的絕非宣揚仇恨,而是要牢記曆史,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到教訓,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得到啟示和警醒。三年前的今天,中日兩國爆發了全麵的戰爭,三年後的今天,中日兩國已是和睦友邦,我們不能忘記曆史,但也不能因為過去的事情而影響未來。中日戰爭不隻是中國的災難,也是日本的災難,戰爭給中日兩國人民都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隨著林森的講話,觀禮台上原本一個個或神色不自然或拉著臉或板著臉的日本代表們無不舒展眉宇,露出了喜色。邏輯是現成的:七七事變是日本主動進攻中國、中國全麵抗擊日本的日子,這個日子對日本而言,雖然並不是什麽恥辱,但確實有些尷尬,已經跟日本“握手言和、化敵為友”的中國卻大張旗鼓地紀念日本三年前侵略中國的日子,不得不讓日本人感到難堪,林森講話前,現場的日本人都已經做好“聽到刺耳話”的心理準備了,但沒想到,林森並沒有“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罪惡”,而是從中日大局的宏觀角度入手,把日本人同樣說成了“戰爭受害者”,因此,林森講話的要旨並不是“抨擊日本,怒斥日本”,反而是“希望中日一起吸取昔日的教訓,一起邁向更好的未來”,自然而然,日本人聽得是心情舒暢的。

    站在觀禮台上一個角落裏的蔣緯國則露出一個很不屑的神色,本來,他已經準備好了演講稿,要麽讓林森讀出來,要麽讓蔣介石讀出來,要麽蔣緯國自己讀出來,但蔣介石看了之後連連搖頭,不允許蔣緯國用那份演講稿,因為蔣緯國那份演講稿“殺氣騰騰,字裏行間盡是中國打算跟曾欺辱中國的列強大國好好算賬的狠話”。不止如此,蔣介石還長了個心眼,因為在當初的“紙彈炸日本”事件中,蔣緯國就玩弄了“狸貓換太子”,把蔣介石的宣傳單換成了他的宣傳單,所以蔣介石這次“嚴防死守”,不允許蔣緯國在列強友邦前“肆意妄為”,導致蔣緯國的那份演講稿徹底地被束之高閣了。

    林森的講話隻有五分鍾,隨後,獻花儀式開始。

    南京軍絕大部分官兵都對蔣緯國死心塌地,在戰場上舍生忘死、視死如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活著時,二公子對我們優厚愛護,我們死了後,二公子也不會忘記我們”。中國軍隊的基層官兵們都很迷信,都相信人死了後有靈魂,還會有輪回來世,這是因為他們見多了死去的戰友手足,遺體被冷冰冰地丟棄在戰場上無人問津,腐爛、生蛆、被野狗烏鴉老鼠糟蹋,他們害怕自己死了後也變成一堆被遺棄的、沒人關心的爛肉,所以強迫自己相信還有靈魂和來世,被丟棄的遺體隻是無關緊要的臭皮囊,這也是民國時期中國軍人的一種苦,他們在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後,不得不再依靠這種近乎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來緩解對自己死後無人問津的悲慘結局的恐懼。蔣緯國在這件事上做得非常好,他就像後世美軍一樣,成立了專門機構,花費巨資,竭盡全力地搜索和收殮陣亡官兵的遺體,哪怕花錢跟敵軍買,他也要收回本國烈士的骸骨,送入英烈陵園或送回英烈家鄉安葬。這樣的一位統帥,部下又怎麽會不為其拚死賣命呢?這一點正是南京軍意誌勇猛、士氣極高、對蔣緯國極度忠心的一大原因。

    收複北平後,蔣緯國在宛平城外、永定河邊、盧溝橋畔修建了一座極高的英烈紀念碑,邀請監察院院長、著名書法家於右任老先生題字鐫刻,紀念碑正麵刻著“中華英烈永垂不朽”,紀念碑背麵則刻著“自七七事變爆發,所有為國捐軀的中華英烈永垂不朽”。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軍收複沈陽後,蔣緯國在沈陽北大營原址上也修建了一座極高的英烈紀念碑,上書道“自九一八事變爆發至七七事變爆發,所有為國捐軀的中華英烈永垂不朽”。

    獻花儀式就是向“七七事變英烈紀念碑”敬獻花圈花環花籃,不隻是林森、蔣介石等中國高層和社會各界代表,外國來賓和海外華僑也都獻花。其中,日本人處境是最為尷尬的,記者們拚命地給獻花的植田謙吉、山本五十六拍照,把兩人“無法用語言形容的表情”拍下。植田和山本獻花後,記者們蜂擁上前采訪,植田神情閃爍、言語含糊,山本倒顯得非常坦然,他說道:“那是一場錯誤的戰爭,作為軍人同行,我對那些為自己祖國而奉獻出生命的中國軍人充滿敬意,作為日本人,我對作為中國人的他們充滿歉意。”山本此時是日本高層裏“親華派”的核心骨幹之一,極力主張德中日意四國聯盟,他說“我反對戰爭,但戰爭根本就是不可避免的,不備戰的反戰純屬掩耳盜鈴,既然要參加戰爭,日本唯一的途徑就是跟德中意進行全方麵的軍事聯盟,除此之外,日本別無第二選擇”,山本本人跟蔣緯國也已經到了“頗有私交”的地步。

    獻花儀式結束後,所有人最期待的重頭戲正式開始,所有人一起屏住呼吸,翹首以盼。主持閱兵的陳明仁一身一塵不染的中將軍服,乘坐一輛軍用汽車駛到天安門觀禮台下,先向林森和蔣介石敬禮,然後聲若洪鍾地匯報道:“報告林主席,報告蔣委員長,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海空軍受閱部隊已經準備完畢,請你們檢閱!”

    林森點點頭:“開始。”

    陳明仁轉過身,長聲道:“閱兵式開始!”

    霎時,軍樂大作,伴隨著瀑布傾瀉般的歡呼聲和鼓掌聲,從宛平城到天安門,一路上共有幾百個有線高音喇叭,裏麵同時傳來了一個激動的女音解說聲:“各位同胞、各位來賓、各位海外僑胞、各位國外朋友,閱兵式正式開始!受閱部隊會依次從宛平城出發,經盧溝橋,過永定河,順著主街道抵達天安門廣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個方隊已經出發了!這五個方隊都是英雄方隊!方隊裏的軍人都是為保衛我們的國家而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英雄!他們都是國軍中的佼佼者,他們的榮譽讓他們當仁不讓地成為第一批出場方隊!他們是國軍的榜樣,代表著國軍,還代表著那些已經為國捐軀、無法參加閱兵式的國軍烈士!第一個方隊總計352人,其中,有37人獲得青天白日勳章,有288人獲得寶鼎勳章,還有...”

    這個解說員不是別人,正是柳無垢。得知蔣緯國操辦這場大閱兵後,柳無垢興趣極高,整天纏著蔣緯國要參加,蔣緯國被她軟磨硬泡得沒辦法,因此讓她當了這個解說員。柳無垢此時在觀禮台後麵的一個播音室裏,她的聲音會通過有線廣播和幾百個高音喇叭而響徹整個會場、整個北平,同時會通過無線電波傳進國內外無數的收音機裏。

    歡呼聲中,第一批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共有五個,都是英雄方隊,並且都很有特色。每個方隊編成25x142共計352人,第一個方隊的352人都是在戰場上獲得青天白日勳章、寶鼎勳章的立下重大戰功的基層官兵,並且都是“既不缺胳膊也不少腿”的無傷殘健康軍人,因為第二個方隊352人都是在戰場上損失左臂或左手的傷殘軍人,第三個方隊都是在戰場上損失右臂或右手的傷殘軍人,第四個方隊共有704人,因為受閱軍人都是在戰場上失去腿腳而無法自行走路的傷殘軍人,都坐在輪椅上,每人需要一個人推著輪椅走。但是,最搶眼的還是第五個英雄方隊,因為第五個英雄方隊的352人都是女性軍人,來自蔣緯國的“黑寡婦”部隊,五個英雄方隊的官兵人人胸前都佩戴著勳章。

    英雄方隊從宛平城到天安門的這一路上,道路兩邊群眾掌聲雷動並大喊“你們好樣的”“你們了不起”“你們都是咱們國家的英雄”。方隊裏的傷殘軍人紛紛熱淚盈眶、潸然淚下。蔣介石、蔣緯國、陳明仁等人紛紛敬禮,因為英雄方隊正如其名,方隊裏的都是國家的英雄。

    在英雄方隊後麵,伴隨著鏗鏘有力並且整齊雄渾的軍靴踏步聲,陸軍步兵方隊雄赳赳氣昂昂地開進閱兵場,錚亮的德式鋼盔、黑亮的軍靴、鮮亮的仿德式軍裝、雪白的手套使得這些步兵看上去英姿勃發、軍容威武,武器更是精良,人手共三支槍,手握mp-38衝鋒槍,背挎98k步槍、腰佩駁殼槍,整齊劃一的行進動作更加讓步兵方隊氣壯山河。南京軍當然不可能這麽闊綽,一個普通步兵能同時裝備著衝鋒槍、步槍、手槍,真正的情況是,普通的步兵都是一支步槍,精銳的步兵或一支步槍一把手槍或一支步槍一把衝鋒槍,但數量並不多,畢竟中國還很窮困,哪裏能搞得起美國人那種檔次的武器水準。但不管怎麽說,先聲奪人的步兵方隊還是讓現場的外賓們感到很驚奇,步兵們身上都散發著一股逼人的鬥誌和必勝的傲氣,很明顯,這些步兵都是久經戰場、實戰經驗豐富、殺過人見過血的老兵。中國連年打仗,軍隊實戰經驗豐富的程度是不遜於其它列強大國軍隊的。陽光下,步兵方隊裏步兵們的鋼盔、刺刀一起在陽光下閃爍著奪目光亮,此時烈日當空,步兵們汗如雨下,但軍姿仍然堅定如鐵,等待受閱的部隊官兵也都不動如鬆。一時間,壯觀的場麵和奪人的氣勢讓全場群眾和來賓們掌聲迭起。

    經過天安門觀禮台前時,步兵方隊領隊的兩名少校軍官動作一致地向觀禮台上的林森、蔣介石敬禮,所有步兵一起行注目禮,三百五十顆腦袋同時轉頭,目不斜視,動作仍然一致。兩名少校一起放聲高喊:“中華民族萬歲!”

    方隊裏的陸軍步兵們一起山呼海嘯:“中華民族萬歲!萬歲!萬歲!”

    兩名少校接著一起放聲高喊:“中華民國必勝!”

    方隊裏的陸軍步兵們一起驚濤駭浪:“中華民國必勝!必勝!必勝!”

    現場幾十萬群眾一起受到感染,熱血沸騰地發出了“中華民族萬歲”“中華民國必勝”震天撼地的口號,觀禮台上的外賓們紛紛交口稱讚。

    步兵方隊的軍靴聲後響起了清脆並且同樣整齊的馬蹄聲,騎兵方隊緊隨步兵方隊其後。白馬隊清一色白馬,黑馬隊清一色黑馬,黃馬隊清一色黃馬,以相等距離和相同速度駛進了閱兵場。進入閱兵場中央後,戰馬背上腳蹬馬靴的騎兵們整齊劃一地抽出雪亮的馬刀,方隊頓時戰刀林立、鋒刃破空,伴隨著同樣震耳欲聾的“中華民族萬歲”“中華民國必勝”口號。騎兵們跟步兵們一樣裝備精良,除了馬刀,還有馬槍、衝鋒槍、手槍,最後一隊戰馬拖曳著一排機槍和一排步兵炮。騎兵雖然時至今日已經在沒落,戰爭地位被興起的裝甲兵給取代了,但在包括蘇聯戰場在內的東方戰場上,騎兵仍然是很有作為的。南京軍仍然保留著騎兵部隊,主力師都有騎兵旅,次要師也有騎兵團。騎兵的編製隻能到“旅”,再大的話就沒有必要了,不需要騎兵師,更別提騎兵軍了。幾千騎兵在戰場上可以展開突襲、夜襲、長途奔襲,幾萬騎兵動靜太大,會成為對方的活靶子。此時的騎兵已經不能獨力地承擔大規模的戰鬥任務了。

    騎兵方隊後是炮兵方隊,一尊尊不怒自威的戰爭之神被一輛輛重型汽車拖曳著,緩緩進入閱兵場,氣勢排山倒海,炮兵們站在炮車上動作一致地敬禮。火炮一直是蔣緯國的心病,德蘇兩大國,德國更重視坦克,蘇聯更重視火炮,坦克閃擊戰術和大炮主義也算是各有千秋,不過,蔣緯國並不會“愛屋及烏”,比起坦克,他更喜歡、更想要越多越好的火炮,特別是大口徑重炮,因為火炮的“戰爭之神”綽號並非白來的。就以後世中國人廣為人知的上甘嶺戰役舉例子,此戰中,誌願軍頑強苦戰,參戰的誌願軍步兵的戰鬥精神、戰鬥意誌自然無需多言,但戰鬥結果裏有一個數據是這樣的:美韓軍在上甘嶺戰役中的傷亡有70%是誌願軍炮火殺傷的。提升以火炮為主力的重火力,是提升南京軍戰鬥力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很可惜,中國此時軍工業還不強,火炮生產規模不大,遠不如蘇聯。南京軍確實比較缺乏大口徑重炮。

    炮兵方隊後是裝甲兵方隊,剛剛入場,全場便歡呼大作,隻見四十輛殺氣騰騰的鋼鐵戰車以橫五縱八的方隊緩緩地開進閱兵場,清一色都是德國的五號坦克(豹式坦克),履帶車輪碾壓得花崗岩路麵轟隆隆作響,雖然隻有四十輛,但氣勢堪稱排山倒海,引起群眾陣陣喝彩聲。豹式坦克無疑是此時世界上最優秀的坦克,眼下進行中的德蘇戰爭已經證明這一點,德蘇坦克大戰時,德軍的豹式坦克幾乎是無堅不摧、所向無敵,幾乎沒有任何一種蘇聯坦克可以擋住豹式坦克(t-34此時剛剛進入初步實驗性生產,等兩個月後才能投入大規模量產,但t-34也不是豹式的對手),並且因為蔣緯國的針對性改變,豹式比原先曆史上更加強大,發動機從設計時就采用了柴油發動機,使其機動性更上一層樓。蔣緯國有豹式坦克的生產線,可以實現豹式國產,但豹式的工藝性太複雜,材料要求也很高,所以國產豹式的數量還很小。

    看到中國軍隊的裝甲兵方隊,德國代表得意洋洋,日本代表眼中充滿了“羨慕嫉妒恨”,由於聯盟國內部約定“日本隻需要全力擴建海軍即可,陸軍無需擴建”,所以德國陸軍沒有把豹式坦克的設計圖紙和生產性給日本陸軍,導致日本人此時隻能眼饞地看著中國軍隊能夠裝備日本軍隊裝備不到的德國最新坦克;意大利代表也有幾分羨慕,美英法代表都神色複雜,感到了警惕和擔憂,蘇聯代表雖然麵無表情,但眼中露出了強烈的不安。

    裝甲兵方隊不隻是五號坦克,還有四號、三號、二號、一號坦克以及裝甲車,在其後,依次陸續入場的是精神抖擻的工兵方隊、通訊兵方隊、醫護兵方隊、運輸兵(輜重兵)方隊,陸軍方隊後便是海軍方隊,依次是龍精虎猛的陸戰隊方隊、潛艇兵方隊、水麵艦艇水兵方隊、魚雷艇兵方隊、布雷兵方隊,與此同時,天空中雷音滾滾,引起了地麵上響起同樣沸騰般的歡呼聲,因為空軍的空中方隊來了。

    “請注意!空軍的空中方隊來了!”柳無垢興奮得手舞足蹈,聲音裏充滿抑製不住的喜悅和激動,“第一波機群飛過天安門廣場了!是戰鬥機方隊!十六架bf-109戰鬥機以‘四機編隊’奪空而來,四個‘四機編隊’組成了一個氣貫長虹的菱形的空中方陣!哎呀,不止如此,更多的飛機來了!還是bf-109戰鬥機!遮天蔽日!氣吞山河!飛機引擎聲幾乎都要蓋住下方百萬人的歡呼聲和鼓掌聲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哎呀,我數不過來了,讓我看得眼花繚亂,肯定超過十個戰鬥機方隊,那就是差不多兩百架戰鬥機了!大家請注意,每架飛機的駕駛艙旁邊都有數字,那不是飛機編號,是殲敵數字!快看第一架!一百八十五!天呐!一百八十五架敵機!那架bf-109打下了一百八十五架敵機!飛行員肯定就是高誌航!我國空軍的第一王牌!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居然打下一百八十五架敵機!他是怎麽做到的呢?高誌航真是太了不起了!太偉大了!太厲害了!我一定要跟他合張影,希望他能給我簽個名...”  banfu-(.*)sheng. com 二戰之我是蔣緯國

    “喂喂喂!”跑進播音室裏的蔣緯國很不滿地敲桌子,“我說,你在胡說八道什麽呢?你最後那幾句話是怎麽回事?稿子上根本就沒有!”

    “轟炸機方隊過來了!”柳無垢根本就沒理睬蔣緯國,她興奮得幾乎是大呼小叫,“前麵是ju-88轟炸機,接著是ju-87俯衝轟炸機!後麵是‘麻雀’(hs-123)攻擊機(強擊機)!哎呀!又有大批飛機飛過來了!銀光閃閃,鋪天蓋地,讓人目不暇接!太壯觀了!大家注意!這些飛機都是我國自己研製和生產的!第一排是‘雀鷹’戰鬥機,第二排是‘飛鷹’轟炸機,第三排是‘獵鷹’俯衝轟炸機,然後是‘魚鷹’魚雷攻擊機,最後一排是‘貓頭鷹’偵察機...”

    空軍機群的威武登場使得閱兵場氣氛被推到了最高峰,一"bo bo"戰機排列著密集壯觀的隊形不斷呼嘯過天安門廣場,引起了經久不息的歡呼聲、喝彩聲、掌聲,機群下方的地麵上,徒步方隊也在絡繹不絕地穿過閱兵場,依次是空軍的飛行員方隊、空降兵方隊、防空兵方隊、憲兵方隊、民兵方隊、武警方隊等。持續一個多小時的閱兵式讓北平城一次又一次地淹沒在興奮至極的狂瀾"gao chao"中,受閱部隊的威武軍容極大地振奮了親眼目睹這一幕雄壯畫麵的國人的心,大部分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心裏的歡喜和激動,以及油然而生的對國家的強大信心、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民眾心裏歡騰不已:有這麽強大的軍隊的保護,還怕什麽呢?“中華民族萬歲”“中華民國必勝”口號聲久久地回蕩在北平城上空。

    來賓們心裏都掀起了翻江倒海般的波瀾,中國高層、國內各界代表自然都是喜形於色、意氣風發,司徒美堂、陳嘉庚、胡文虎等華僑領袖更是驚喜激動至極,德國代表們喜上眉梢,中國越強,對德國自然越有利,日本代表們表麵上表示祝賀,內心喜憂參半,美英法代表們普遍感到吃驚和不安,蘇聯代表都麵無表情,但眼中洋溢著掩飾不住的極度擔憂和極度焦慮。

    蔣緯國在觀禮台一個角落裏不動聲色地打量著各國代表的表情,這時,劉啟虎小跑著過來,把兩份秘密文件遞給蔣緯國,低聲道:“一份剛剛從基輔前線傳來的,德軍在基輔戰場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基輔東北部要地切爾尼戈夫在兩個多小時前被德軍第6集團軍攻占了。”

    “好啊!”蔣緯國喜不自禁,“這個好消息來得正是時候!配合我們的大閱兵,雙管齊下,我就不信斯大林還繼續死硬死扛!另一份呢?”

    劉啟虎動了動眼色:“馮玉祥在西北蠢蠢欲動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