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節 烽火連天(4)
字數:8669 加入書籤
靠著周密而完善的計劃、堅定執行並且精確把握的行動、最大限度的充分準備、頑強勇猛的戰鬥以及趁其不備、出其不意的先發製人,南京軍攻入中亞後第一天就連連旗開得勝,一舉拿下了阿拉木圖和哈薩克東北部的厄斯克門、塞梅伊,極大地掌握了中亞戰場的主動權,不過,南京軍還遠遠談不上控製中亞,因為中亞蘇軍主力還在。
蘇軍中亞軍區司令員s.g.托洛費門科中將是一個缺乏軍事才幹、缺乏指揮能力、缺乏實戰經驗的高級將領,並且優柔寡斷、膽小怕事,麵對南京軍的強大攻勢和蘇軍在戰事初期的失利,他手忙腳亂、驚慌失措,急急地調動中亞各地蘇軍對南京軍展開反撲。蘇軍的反撲目標主要是阿拉木圖,這是因為阿拉木圖在厄斯克門、塞梅伊之前遭到南京軍攻擊,當托洛費門科在倉促間下令調兵反撲阿拉木圖後,他才得到厄斯克門、塞梅伊也遭到南京軍攻擊並且迅速失守的消息,驚懼不已的他心亂如麻,在短時間的思考後,他決定,不分兵多處展開反攻,否則會被南京軍牽著鼻子走,既然已經顧此失彼,也隻能將錯就錯,因為阿拉木圖的重要性大大地超過厄斯克門和塞梅伊,所以反攻計劃維持不變,集中兵力,先收複阿拉木圖,然後再收複厄斯克門和塞梅伊,穩紮穩打,避免因為兵分多處導致被南京軍逐個擊破的錯誤,同時確保收複阿拉木圖的勝算能達到最大。
客觀上講,托洛費門科的決定還算可圈可點,確實,蘇軍要收複的地方有兩個,兩個拳頭同時打向兩個地方的威力肯定不如兩個拳頭同時打向一個地方。
阿拉木圖陷入激戰時,托洛費門科火速地向莫斯科發去了報告,莫斯科方麵自然大為震驚,同時嚴詞要求托洛費門科“迅速收複淪陷國土,趕走中國侵略軍”。托洛費門科支支吾吾地請求得到增援,親自打電話給他的斯大林用令人心驚膽寒的嚴厲語氣詢問道:“托洛費門科同誌,侵入中亞的中國侵略軍有多少?”
托洛費門科心驚肉跳地道:“還不太清楚...”
“混帳!”斯大林勃然大怒,“托洛費門科同誌,你是中亞軍區的司令員,敵人已經打過來了,你居然都不知道敵人有多少?就算戰爭沒有爆發,你作為中亞軍區司令員,難道不應該竭盡全力地搜集敵軍情報嗎?居然如此糊塗麻痹!這是非常嚴重的失職!”
托洛費門科嚇出了渾身冷汗,他急忙說道:“斯大林同誌,根據阿拉木圖、厄斯克門、塞梅伊前線的幾位高級指揮員同誌的報告,侵入中亞的南京軍應該隻有二三個師...”
斯大林頓時爆發了雷霆大怒:“敵人隻有二三個師!你有多少軍隊?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中亞軍區有蘇聯紅軍四個軍的正規軍,還有陸續新建的四十多個民兵師,總兵力足足超過六十萬!這麽龐大的軍隊,居然被二三個師的敵軍打得措手不及!這已經是極度的恥辱!托洛費門科同誌,你居然用六十多萬軍隊都擋不住二三個師的敵軍,並且還要增援,世界上還有比這個更荒唐的要求嗎?你實在是太失職了!太讓我失望了!”
托洛費門科險些嚇得腿軟,他極度害怕斯大林的下一句話是“立刻來莫斯科”或者“立刻去西伯利亞勞改營報道”,因此他急忙解釋:“斯大林同誌,雖然我軍兵力確實超過敵軍,但是,中亞軍區的很多精銳部隊以及大批重武器都被調去了東歐戰場,民兵師也都是新建的,訓練和裝備都不足,中亞很大,部隊很分散,敵軍雖然隻有二三個師,但齊裝滿員,總兵力起碼十萬,又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並且還有後續更多的部隊...”
“我不要聽你的狡辯!”斯大林怒火萬丈地打斷托洛費門科,“我要的是勝利!勝利!你懂嗎?托洛費門科同誌,我命令你組織部隊,投入反擊,收複淪陷國土,趕走中國侵略軍!維護蘇維埃的中亞神聖領土不受侵犯!你的部隊比中國侵略軍還要多,如果你完成不了任務,你不需要回莫斯科了,直接去西伯利亞勞改營報道去吧!”說完,斯大林怒氣衝衝地掛斷了電話。斯大林一方麵覺得沒必要給中亞軍區提供援助,一方麵是他也有心無力,東歐比中亞更重要,戰事也更吃緊,因為“質量”大不如德軍而隻能寄希望於用數量取勝的蘇軍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東歐是需要補的“西牆”,中亞則是被拆的“東牆”之一,斯大林哪裏還有多餘的軍力在補西牆的同時又補東牆。根據沙波什尼科夫等蘇軍高層將領的分析,隻要蘇軍在基輔戰場上擋住德軍,哪怕並不能消滅或擊敗、擊退、擊潰德軍(此時基輔戰場局勢已經明顯不利於蘇軍,蘇軍高層已經不再抱有消滅德軍的希望),打成平手也好,再過兩個多月,雨季和冬季就會來臨,俄羅斯的冰雨和寒冬會成為蘇軍的一大盟友,到時候,德軍被擋住了,加上雨季和冬季的來臨,必然無法再繼續前進,蘇聯就可以獲得一整個冬天的寶貴喘息時間。拖下去,拖到雨季和冬季的來臨,蘇聯就能有勝利希望了。
斯大林和蔣介石有一點很不同,中日戰爭爆發後,中國的戰爭策略是“以空間換時間”,德蘇戰爭爆發後,蘇聯雖然也需要時間,但斯大林舍不得“空間”,舍不得領土,所以不願進行“以空間換時間”,他既要時間也要空間,從而給前線蘇軍下達了一個又一個死守命令。
電話這頭的托洛費門科在噤若寒蟬中放下了電話,咬著牙地發動了反擊。
蘇軍的反擊目標是阿拉木圖,反擊戰線則有兩路,一是調動哈薩克境內蘇軍由北向南反撲阿拉木圖(阿拉木圖位於哈薩克境內最東南處),二是調動位於哈薩克南部的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四國境內蘇軍由南向北反撲阿拉木圖,形成了一北一南兩路集團。蘇聯的中亞五國跟中國、阿富汗、伊朗三國接壤,很顯然,來自中國的威脅是最大的,因此中亞蘇軍大部分都集中在靠近中國的中亞東部,所以托洛費門科調動部隊的時間並不慢。在這同時,南京軍也在調兵遣將。
第17師攻占阿拉木圖後急速北上,將阿拉木圖和當地以北鐵路線交給後續趕來的友軍第123師,第111師從新疆北部出擊,閃電般拿下了哈薩克東北部兩大重鎮,同時,第20、第37、第38、第39師也披星戴月地從西北經新疆進入中亞參戰。根據部署,第17、第123、第20師組成第31軍,負責在中亞南部作戰,軍長陳明仁;第111、第37、第38、第39師組成第37軍,負責在中亞北部作戰,軍長馮治安。南京軍暫時不設立集團軍,因為南京軍部隊編製大大地超過常規國軍,南京軍一個師等同於常規國軍一個軍,南京軍一個軍等同於常規國軍一個集團軍,所以無需設立集團軍編製。
8月1日天亮後,中國空軍也以威武雄壯之勢參加了戰爭。中國西北的天空不斷地呼嘯掠過一"bo bo"銀光閃閃的飛機,為了在戰前麻痹蘇軍,中國空軍在新疆境內沒有駐紮大規模的航空兵力量,飛機都分散在華北、西北等地機場上,開戰後,這些飛機以候鳥遷徙般的形式,一批接一批地從華北、西北等地飛到新疆,途中經過幾十個正規機場或臨時修建的野戰機場進行中轉,累計超過1300架飛機被投入中亞戰事。這個數字對於德軍、蘇軍而言都不算大,但已經是中國空軍三分之二的家當了。中國空軍此時共擁有2000多架飛機,數量確實不大,但質量一直得到很好保證,其中,1300多架被用於中亞,500多架在華北、蒙古、東北等地,另有二三百架在南方,同時,中國本土的軍工業現在可月產約130架飛機,一半是德國飛機,一半是中國的木頭飛機。一千三百多架飛機,對於開戰前擁有一萬三千多架飛機、並且此時能夠年產七八千架飛機的蘇聯而言(蘇聯在二戰期間最高峰時一年生產四萬架飛機),肯定不是一個會讓蘇聯人感到害怕的數字,但在眼下這種蘇軍被德軍打得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中國空軍的一千三百多架飛機無疑是一支讓蘇聯人感到恐懼的強大力量,並且中國空軍的飛機普遍在質量上優於蘇軍飛機。一千三百多架中國飛機匯聚成浩浩蕩蕩、鋪天蓋地的金屬雲層,震天撼地的引擎轟鳴聲猶如延綿不斷的滾雷般響徹雲霄,所到之處,地麵上的百姓、軍人們可以很清楚地目睹這幕氣貫長虹、遮天蔽日的空中打擊力量,引起地麵上波瀾迭起般的歡呼喝彩聲。《中華英雄報》描述道:“...天空中的這一幕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要為之激動和落淚,百年來飽受列強欺淩的我們多麽渴望我們國家能有一支強大的的軍隊啊!而如今,這個願望正在一步一步地化為現實,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天空中上千架的我國空軍的飛機,形成了壯觀至極的場麵。驚天動地的呼嘯聲中,飛機螺旋葉和機翼掀起的氣流猶如颶風漩渦,橫掃蒼穹!從機場上一"bo bo"連續不斷爬升起飛的機群就像一道道逆流飛天的銀色瀑布,氣吞山河!激動人心!中國空軍萬歲!國軍萬歲!國軍必勝!”
中亞的天空中,中蘇戰機展開了星落雲散的鐵血搏殺。由於時間上的延遲,國軍機群沒有像陸軍部隊那樣靠突襲取勝,而是與蘇軍航空兵部隊展開了堂堂正正的空中大戰,地上黃沙萬裏、風起雲湧,空中電閃雷鳴、星火如炬。雙方超過兩千架飛機在十多個交戰空域內進行著令人眼花繚亂和屏住呼吸的廝殺,展開交鋒的雙方飛機自然以戰鬥機為主,蜂群般的雙方戰鬥機在無垠晴空間互相激烈地纏鬥著、追逐著、絞殺著,青天白日軍徽和五角星軍徽猶如兩個正在漫天散花的仙女分別灑出的藍色花瓣和紅色花瓣,紛紛揚揚、密密麻麻地交錯亂舞。盡管這場中亞大空戰比起德蘇兩軍的東歐大空戰在規模上確實是小巫見大巫,但同樣攝人心魄,空戰核心是阿拉木圖,蘇軍足有六百多架飛機參戰,其中兩百多架是準備往當地南京軍頭上扔炸彈的轟炸機,南京軍四百多架飛機迎戰,雙方從不同方向呼嘯向阿拉木圖的機群猶如兩股席卷而來的金屬沙塵暴,看得阿拉木圖居民們無不呆若木雞,引擎聲震耳欲聾,奪空而來的雙方機群迅速像兩股扭成一團的龍卷風般廝殺糾纏在一起,漫天都是閃耀的銀色光點,地麵上的南京軍第123師官兵們紛紛激動得大喊大叫、鼓掌跺腳,拚命揮舞軍旗軍帽,為己方飛行員加油助威。隻見雷音滾滾的雲霄長空間,千餘架飛機把阿拉木圖的天空遮蓋得猶如魚鱗般,混合紛雜得目不暇接,但“亂中有序”,因為空中機群雖然在整體上非常混亂,但小單位的飛機在戰鬥中都嚴格地維持著隊列秩序,中國空軍飛機都是四機編隊,即便空中一片混亂,中國空軍的飛機也是四架四架嚴密地組隊飛行和戰鬥,兩架主攻,一架警戒上方,一架掩護後方,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蘇軍在這一點上大不如國軍,堪稱一盤散沙地在戰鬥。引擎轟鳴聲和機翼破空聲中爆鳴起此起彼伏、密集如雨的航空機槍機炮的開火聲,漫天盡是呼嘯橫飛的彈火和不計其數的火星火花,前者金蛇狂舞,後者猶如雨中池塘水麵般波紋粼粼,直線的、曲線的、切線的...各種弧形的烈焰彈跡滿空開花,夾著此起彼伏的火星火花,使得整個天空猶如液態金水般沸騰燃燒,飛機的尾跡、彈火的尾跡一起在天空中劃開了錯綜複雜的火網煙痕,此起彼伏、此閃彼滅,廝殺中的飛機一邊竭力咬著目標、猛烈開火,一邊竭力甩開背後敵機、躲避彈火,機身在戰鬥中不斷地翻轉扭轉、爬升俯衝、左躲右避、前搖後擺,匯聚成繁雜恢宏的空戰場麵。無數的火星火花火光中不斷地綻放開一團團巨大的火球,不斷有飛機成為這場大戰的淘汰者,有的被打爆,淩空炸開一團震蕩雲霄的火球,徹底分崩離析,飛機和飛行員一起粉身碎骨,化為無數燃燒的碎片,紛紛揚揚地落向地麵,有的被打成重傷,失控後像隕石般一頭栽向大地,來得及跳傘的飛行員被彈射出機艙,在半空中綻開一團傘花,來不及跳傘的飛行員則隨著飛機一起撞在大地上,炸開一團拔地而起的火光煙柱,灰飛煙滅、屍骨無存。阿拉木圖的天空中雲卷風舞,在萬點火光中下起了一場壯觀而慘烈的櫻花流星雨。
bf-109的最大缺點就是“腿短”,從新疆西部石河子機場飛來的bf-109不得不在阿拉木圖當地機場先降落,加滿油後再起飛投入空戰。阿拉木圖的機場一片熱火朝天,機場邊的高射炮陣地怒綻著一道道烈焰飛火,地勤人員無不揮汗如雨,奔跑著推動一輛輛或放著油桶或放著彈藥的小車,不斷有飛機從天降落,有的來自新疆,有的來自天空,飛行員無不大汗淋漓,有的身上臉上還血跡斑斑。長時間的飛行或高強度的戰鬥是極度耗費體力的,飛行員駕機從新疆飛來或參加完一輪空中廝殺後都下機休息,把飛機交給已經在機場上整裝待發的第二批飛行員。地勤人員檢修飛機、補充燃油彈藥時,筋疲力盡的飛行員從駕駛艙裏爬出來,接替飛行員已經精神抖擻、躊躇滿誌地準備飛上長空。
“幹掉幾架?”
“擊落兩架!另外還打傷了兩架!”
“學長好樣的!”
“學弟,接下來交給你了,但不要逞強,要活著回來!”
“學長放心吧!我會小心的!”
進行接班的兩名飛行員互相重重地擊掌。
親自來到阿拉木圖的空軍副總司令黃光銳聽著飛行員們的對話,臉上露出會心的笑意,因為他聽得出來,戰況順利,部隊賺多賠少,戰果戰損比例極大。
遠東戰爭讓蘇軍高層意識到蘇軍航空兵部隊存在眾多重大弊端,比如沒有統一指揮部,蘇聯空軍總司令部因此而成立,另外,蘇軍航空兵部隊在編製上、戰術上都比較落後,不僅如此,蘇軍的飛機也十分落後,大不如德國飛機。可以說,遠東戰爭敲響了蘇軍高層的警鍾,為此,蘇軍高層進行了一係列亡羊補牢的措施,但因為時間太緊張,所以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特別明顯,更何況,蘇軍新出廠的不算太多的優良飛機也被送去東歐救急,使得中亞天空中,蘇軍完全被中國空軍壓著打。雙方參戰飛機差不多,甚至蘇軍飛機還沒中國軍隊多,而中國軍隊飛機在質量上優於蘇軍飛機,並且,中國空軍走的是“戰鬥機第一”路線(以前走的是“戰鬥機唯一”路線),使其飛機總數裏戰鬥機比例極大,於是,這場中亞的空戰裏,中國空軍飛機質量比蘇軍高很多,中國空軍飛機總數比蘇軍略多一點,至於雙方戰鬥機數量,中國空軍更是蘇軍的兩倍。毋庸置疑,從這個現狀上不難看出,中亞空戰的勝負已無懸念了。
八月一日,第一天,中國空軍以自損200多架飛機的代價(一半多可以修複),消滅蘇軍800多架飛機(有不少在受損後飛回機場,還可以修複),基本上掌握了中亞的製空權。
有了製空權,仗自然更好打了。
風卷殘雲地消滅掉蘇軍的戰鬥機後,中國空軍的戰鬥機們以餓鷹撲雀之勢殺向蘇軍的轟炸機群,一頓砍瓜切菜、大快朵頤的大開殺戒後,沒有戰鬥機保護的蘇軍轟炸機紛紛步了蘇軍戰鬥機後塵,盡皆被打成了漫天綻放的禮炮煙花和隕石流星,參戰的中國空軍戰果輝煌。
空戰捷報傳來後,武漢和北平都再次歡聲雷動,空軍總司令周至柔更是笑得合不攏嘴。毋庸置疑,開戰初期,中國軍隊(指的是陸軍和空軍,因為沒有海軍的事)打得確實很漂亮,德國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領袖墨索裏尼、日本首相近衛文麿、日本海相及川古誌郎等盟友國高層都發來了祝賀電報,至於觀戰的美、英、法等國,反應不一,態度最陰陽怪氣的是英國,英國三大報紙之一、立場比較“偏左”的《衛報》在8月4日刊登了一幅漫畫用於形容正在展開著的“德蘇中三國大戰”,這幅漫畫是這樣的:一頭熊和一頭虎廝殺得兩敗俱傷、傷痕累累,一條體型瘦弱、麵目可憎、神情猥瑣的鬣狗在熊的背後冷不丁地一口咬住了熊的睾丸,熊露出痛苦而憤怒的表情。
漫畫的標題是:中國人的勝利。
這幅漫畫的諷刺含義可以說是"chi luo"裸,也折射出英國人的某種“無法細說的心態”。
無論美英法震驚也好、嘲諷也好、警覺也好,中國軍隊在蘇聯戰場上的勝利是確鑿的。取得製空權後,南京軍愈發攻勢猛烈,一批批中國空軍轟炸機如入無人之境地橫行在天空中,展開猛烈轟炸。隻是,因為中國空軍走的是“戰鬥機第一”路線,所以轟炸機並不多,轟炸力度自然談不上狂轟濫炸,加上交戰地域太過於遼闊,所以隻能進行重點轟炸。根據陳明仁、馮治安的要求,國軍轟炸機重點轟炸中亞境內的蘇軍交通線、輜重基地等要害部位,把鐵路炸得猶如麻花般支離破碎,把橋梁炸毀,把隧道炸塌,癱瘓蘇軍的集結速度,更主要是遲滯中亞地區外的蘇軍的增援速度。
8月5日,中亞蘇軍正式展開全麵反撲,與南京軍爆發兩場大戰,一場在阿拉木圖以北兩百五十多公裏的巴爾喀什湖東部湖畔戈壁上,一場就在阿拉木圖當地,前者是哈薩克境內蘇軍對阿拉木圖的反撲,與南京軍狹路相逢,後者也是中亞另外四國境內蘇軍對阿拉木圖的反撲,與南京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城市攻防戰。由於南京軍掌握製空權,中亞地形大多是沙漠戈壁,蘇軍大規模的移動被南京軍掌握得十分清楚,獲悉後的陳明仁和馮治安通過電報聯係,展開商討,兩位將軍看法不一。
馮治安:“子良(陳明仁表字),蘇軍南北兩路合擊阿拉木圖,你小心被包餃子喲!”
陳明仁:“仰之(馮治安表字),你少說風涼話了,老毛子來勢洶洶,咱們不能大意,敵情查清楚了嗎?你和我通通氣,核實一下。”
馮治安:“根據情報和飛機偵察結果,包括民兵在內,北路蘇軍超過25萬,南路蘇軍怕是不下20萬。子良,咱們捅了馬蜂窩了。”
陳明仁:“是啊,捅了大馬蜂窩了。第17師能拿下阿拉木圖,靠的是突襲,第111師能拿下厄斯克門和塞梅伊,靠的也是突襲。眼下,老毛子主力反撲我們了。”
馮治安:“子良,這四五十萬老毛子都是衝阿拉木圖去的,你的第31軍被夾在中間了,你隻有三個師,第17、第123、第20師,總兵力十萬,恐怕...我看,我不出手幫你不行啊,我打算派更陳(龐炳勳表字)率第39師南下馳援你們。咱們兵力大不如老毛子,前後包圍是行不通的,但可以前後夾擊。”
陳明仁在思索很久後回複道:“仰之,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是,你的第37軍承擔著更加重大的任務,不要輕易分兵,不要節外生枝,否則,影響你部的戰鬥,那就得不償失了。”
馮治安:“子良,這怎麽是節外生枝呢?你部真的很危險啊!我們後續主力還在華北,一時間是來不了的,中亞戰場目前就你我哥倆。”
陳明仁:“危險是危險,但又不是必死無疑。我部十萬,敵軍四五十萬,看看誰怕誰!不要忘了,我軍擁有很多優勢,比如裝備精良,官兵們士氣也很高昂,製空權也在我們手裏,大不了退回阿拉木圖打一場純粹的守城戰,守城戰不正是我們最擅長的嗎?另外,我部幫助你部牽製住中亞蘇軍主力,你部豈不是可以更好地完成你部的任務?咱們都要有大局思維。相信我的話就不要好心辦錯事,不要調一兵一卒來增援我,我專心打我的,你專心打你的。”
馮治安十分動情地回複道:“多多保重!”
陳明仁:“你也是,都是為國而戰,完成任務後,我們把酒言歡。”
馮治安:“好,一言為定,完成任務後,我們把酒言歡。”(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