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節 間歇時期(1)

字數:7409   加入書籤

A+A-


    從八月一日苦戰至九月底,用了約兩個月時間,南京軍一鼓作氣地完成了戰爭初期的預定目標,總體而言,雖然存在不少美中不足之處,但南京軍確實取得了戰略性的重大勝利,戰果之輝煌,震驚世界,讓原本都懷著“坐看好戲”幸災樂禍的心態的美、英、法等國以及日本都感到難以置信和隱隱的不安。經過兩個月鏖戰,南京軍在中亞掌控了統治權和主動權,基本殲滅中亞蘇軍,同時截斷了西伯利亞鐵路幹線,重創了北亞蘇軍,局勢可以說一片大好。

    北平方麵歡聲雷動,武漢方麵如釋重負,柏林方麵舉杯相慶,東京方麵則是喜憂參半。希特勒給蔣緯國發來一封洋洋灑灑足有上千字的長篇電報,狠狠地誇讚了蔣緯國和蔣緯國的南京軍,大肆褒揚了中國和中國軍隊在這場蘇聯戰爭中做出的重大貢獻。電報裏,各種天花亂墜的詞語用得令人目不暇接,在電報最後,希特勒希望“南京軍再接再厲,繼續向前推進,進一步地策應德國軍隊”“最好在今年冬季到來前就打垮蘇聯”。

    對此,蔣緯國果斷拒絕:“很抱歉,辦不到。”

    希特勒有點失望:“中國軍隊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為什麽不乘勝追擊?”

    蔣緯國回答道:“打不動了。”

    蔣緯國說的是實話。經過南京軍總部的精確統計,兩個月來,南京軍共有20個師參戰,先後投入參戰的兵力超過70萬(包括空軍部隊),累計消滅蘇軍約100萬,其中擊斃蘇軍約15萬,擊傷蘇軍約25萬,俘虜蘇軍和接受蘇軍投降約60萬;南京軍自身損失約26萬人,其中死亡(包括陣亡、傷重而死、生病而死等各種死因)約9萬人,受傷和生病約17萬人,被俘者和失蹤者(包括可能被俘但暫時無法確定的)約5000人。南京軍取得了極大的戰果,但也付出了極大的損失。由於南京軍走的是精兵路線,所以南京軍參戰的幾十萬部隊都是“訓練有素的精兵”(南京軍無法同時訓練更多精兵,因為實彈訓練需要消耗彈藥,南京軍沒有足夠彈藥,所以把有限的彈藥集中用於幾十萬精兵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參戰的幾十萬南京軍步兵都達到日軍老牌師團老兵的單兵戰鬥水平,射擊水平十分過硬),一下子傷亡二十多萬精兵(傷兵和病員裏約三分之二是可以康複的,但需要時間養傷,還有三分之一是重傷殘疾,無法再回歸軍隊和戰場了),確實讓南京軍有些元氣大傷,更重要的是,南京軍儲備的彈藥、燃油等軍械物資也在這兩個月高強度戰鬥內消耗得超過四分之三,盡管後方的兵工廠在開足馬力地生產軍械物資,但也供不應求、入不敷出,使得南京軍在結束前兩個月戰鬥後的物資儲備隻有開戰前的四分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南京軍自然“打不動了”,雖然距離雨季和冬季還有一二個月,但南京軍確實無力繼續進攻了,繼續打根本打不動,還會把已經不多的軍械物資消耗一空,到時候別說進攻了,連防禦都沒能力展開。南京軍接下來必須全麵性地轉攻為守。

    武漢方麵和北平方麵一方麵心痛損失,一方麵則喜氣洋洋地開始消化戰果、鞏固戰果。至十月初時,中亞的局勢是這樣的:中亞五國內,土庫曼被割讓給了伊朗,伊朗上下在歡天喜地地沉醉於“開疆拓土的偉業”,把土庫曼納入了伊朗版圖,南京軍肯定可以進入土庫曼或者使用土庫曼境內的鐵路、港口、機場等設施;中亞另外四個國家,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三國都被南京軍完全地控製著,哈薩克略不同,南京軍完全地控製著哈薩克的東北部、北部、東部、南部,對西部和中部還暫時鞭長莫及,當地還有不少蘇軍的殘渣餘孽以及親蘇親俄的哈薩克勢力,但形成不了氣候,因為哈薩克全國共有七個城市,六個在南京軍控製中,南京軍目前隻控製著哈薩克約50%的領土,但控製著哈薩克約80%的人口,掌控該國大局。

    北亞的局勢是這樣的:南京軍在北亞沒有占領太大土地,隻是“一頭一尾”,“頭部”就是鄂木斯克,南京軍占領了鄂木斯克這麽一座孤城以及該城周圍少許地區,當地與南京軍在中亞占領區靠得最近的就是哈薩克東北部三城,距離約三百公裏,沒有鐵路,主要靠額爾齊斯河進行交通,至於巴爾瑙爾等曾短暫占領過的地方,都已經放棄;“尾部”就是先前的湖西戰場,南京軍收複了安北,同時一鼓作氣地拿下了切城等十幾個小城鎮,無力繼續深入;北亞境內的蘇軍被南京軍消滅掉約八成,還有約15萬兵力,集中在南京軍控製著的“一頭一尾”中間地區,這片地區東西長約一千公裏(南北寬度從理論上講足有三千公裏,最南端是中蘇邊界的西薩彥嶺,最北端是北冰洋),主要是新西伯利亞、托木斯克、新庫茲涅茨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這四座大城市以及幾十個小城鎮和幾百個村莊等。這塊地區已是一塊“飛地”,因為西伯利亞鐵路幹線被截斷,所以與莫斯科完全喪失了陸地通道。目前,這塊地區擁有蘇軍約15萬,人口約500萬,工廠很多,工業十分發達,農業較為薄弱,控製這裏的幾位蘇軍主官分別是科涅夫、瓦圖京、崔可夫等。

    德軍繼續在東歐戰場上大打特打,南京軍則偃旗息鼓,全麵轉攻為守,同時經營已經占領的地方。首先,外新疆地區已經完全收複了,蔣緯國下令將巴爾喀什湖改名為“西海湖”,外新疆地區建立行政省份“西海省”,省會定在位於西海湖東端附近的阿克鬥卡,阿克鬥卡改名“安西”(很顯然,西海湖、西海省、安西跟北海湖、北海省、安北是對應的),該省總麵積約52萬平方公裏,完全地納入中國版圖,是中國的新領土。雖然西海省是從哈薩克版圖上“割讓”出來的,但哈薩克人顯然不會有意見。值得一提的是,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其實位於外新疆地區與哈薩克原先地區的交界地帶,可以被劃入西海省的,但考慮到“中哈友誼”,所以中國政府沒有向哈薩克政府“收回”阿拉木圖,承認阿拉木圖城以及城區方圓五十公裏範圍是哈薩克領土,作為回報,哈薩克在別的地方劃了一萬多平方公裏土地給中國。實際上,根據新的中哈國界線劃分,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在中國(西海省)邊境五十公裏處,幾乎緊貼著中國國界線,按道理,一個國家的首都緊靠著另一國領土會讓人很不放心的,但哈薩克人很放心,因為中國不隻是哈薩克的鄰居,還是哈薩克的“解放者”和以後的大靠山。

    被南京軍控製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四國同時進行全麵的政治改革,原先的布爾什維克政權被徹底推翻,重新建立完全聽命於中國的新政權,全麵地廢除掉布爾什維克的政治製度和經濟製度,親蘇親俄分子遭到嚴厲的秋後算賬(此舉被美英法抨擊為“黃色恐怖”,因為此舉導致中亞四國數萬親蘇親俄人士被殺)。另外,南京軍又幫助四國組建新軍隊,四國新軍隊都是“反蘇反俄自衛軍”,哈薩克人口最多,組建了20個師、總兵力約20萬,其他三國因為人口較少,軍隊以旅為單位,建立了若幹個旅、總數約10萬。有了三十萬中亞軍協助南京軍,南京軍自然壓力減少了不少,中亞軍(以哈軍為主)任務主要是維持國內治安、穩定社會秩序、搜剿親蘇親俄分子、修建鐵路機場碼頭等軍用設備以及協助南京軍作戰等。南京軍在中亞四國駐兵是天經地義的事,對中亞軍肯定也擁有著絕對控製權。南京軍“解放”中亞後,通過組建新政府、推行私有化、土地改革、宗教自由這四招,切實有效地穩定了當地並讓當地民眾心向中國。至於中亞軍,南京軍負責訓練,用繳獲到的蘇製武器給予武裝,部隊裏營級和營級以上單位都派軍事顧問,一方麵加強控製,一方麵提高其戰鬥力。

    打仗時,蔣緯國不是很忙,因為運籌帷幄輪不到他,衝鋒陷陣也輪不到他,不打仗了,他就要忙得四腳朝天了。蔣緯國心裏很清楚,南京軍現在確實占了上風,掌握了很大主動權,但蘇軍早晚大舉反撲過來,蔣緯國並不認為德軍在這個冬天到來前就能打垮蘇聯,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蘇聯畢竟太大了,國力也十分雄厚,喘過氣來是必然的,南京軍和德軍此時做的是讓其無法東山再起,但蘇聯肯定會進行大規模反撲。南京軍接下來還有很多惡仗要打,不能掉以輕心,抓緊時間進行戰備工作是一件迫在眉睫的頭等大事。進入金秋十月後,蔣緯國又陷入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忙碌中。

    10月10日這天,國慶節,因為勝利而“龍顏大悅”的蔣介石來到北平,親切地接見了參戰的南京軍主要將領,發表了“重要講話”,然後慷慨地封賞了一通。南京軍打了這麽多勝仗,蔣介石還不進行實質性封賞確實說不過去了,特別是蔣緯國,身為百萬南京軍的實質統帥,到現在還掛著少將軍銜,這讓很多人都為其打抱不平,何應欽、陳誠等不少國軍巨頭反複在蔣介石麵前分析“必須要把蔣緯國晉為中將”的各種理由。實際上,早已修煉成精的何應欽、陳誠等巨頭哪裏看不出蔣介石的真實想法,蔣介石之所以一直故意壓著蔣緯國軍銜,就是為了顯示他“大公無私、任人唯賢”的領袖氣度,如今拖了這麽久,也該夠了,蔣介石其實也想晉升蔣緯國軍銜了,何應欽、陳誠等巨頭眼下隻是投其所好,給蔣介石一個台階下。果然,蔣介石“耐不住眾人苦勸”,順應人心、從善如流地在10月6日這天正式把蔣緯國晉升為陸軍中將,並且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一枚。10月6日,這天也是蔣緯國的24周歲生日,蔣緯國成為國軍最年輕的中將。

    對於自己老頭子的這份“生日禮物”,蔣緯國倒是無所謂,他不大在乎他軍銜的高低,上將也好、列兵也好,反正南京軍都是他說了算。蔣緯國不在乎他的軍銜,但有大把人在乎,主要就是南京軍內的那些少壯派軍官,他們是蔣緯國的嫡係心腹,自然“不能走在領導前麵”,蔣緯國是少將,他們撐死了也是少將,大部分都是上校,難以繼續往上爬,因為蔣緯國就是一道坎。如今,蔣緯國磨磨蹭蹭、拖拖拉拉這麽久終於變成中將,很多人都暗中鬆了一口氣,果不其然,水漲船也高,蔣緯國晉升軍銜了,南京軍內一夜之間多了二十幾個少將、七八個中將以及三四個上將(二級上將)。看上去是這些將軍們沾了蔣緯國的光,實際上是蔣緯國一直壓著他們無法晉升。

    這場“集體晉升”看似平常,實際上對南京軍是一件具有很大意義的好事,少壯派的軍官們被提拔了,逐步地開始取代原先那些老將軍們的指揮實權,使得南京軍在戰術思維上得到了新陳代謝、吐故納新,頭腦更靈活的青年軍官們成為團長、旅長、師長,自然是好事。第一階段的作戰中,南京軍確實暴露了這個弊端,部分老將軍因為思維僵化過時,導致戰事受到影響,雖然並沒有釀成很大的事故,但積少成多也不容忽視。對於一直健康的軍隊而言,能力應該超過資曆,當然了,經驗也很重要,不過,經過第一階段作戰後,擁有實戰經驗的南京軍青年軍官數不勝數,他們足以承擔起這支軍隊以後的使命重擔。

    蔣緯國要操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首先就是錢的問題,第一階段作戰的軍費開支讓他看得心驚肉跳,他不得不再次絞盡腦汁地幹他最感到深惡痛絕的事情:無所不用其極地弄錢。首先,國內的“羊毛”已經長得頗為旺盛,蔣緯國可以“剪羊毛”了,但他肯定不會幹殺雞取卵的蠢事,他的對策是發行戰爭國債,把老百姓口袋裏的“閑錢”都掏出來用於這場戰爭,當然了,政府肯定要言而有信的,要連本帶利地歸還給老百姓,打了這麽多勝仗,軍隊獲得大量新土地、資源、礦產、商機,都可以用於抵債或賣錢;其次,猶太人也是一塊可以繼續榨油的肥肉,蔣緯國聯係了猶太人的首領們,提出向猶太人財團發行戰爭債券的提議,為期三年,底數三億美元,並且猶太人多認購一億美元,以後中國給猶太人提供的複國土地麵積就增加三千平方公裏(土地質量肯定是有保證的,蔣緯國不會拿不毛之地濫竽充數),對此,猶太人欣然答應,畢竟對蘇作戰的勢頭十分優良,猶太人財團不可能不動心,靠著這個辦法,蔣緯國滿打滿算,估計自己能在接下來的三年內再從猶太人那裏弄來十億美元以上的資金。

    辛辛苦苦地弄到錢後,蔣緯國肯定不會存在銀行裏捂著生利息,他左手弄錢右手花錢,畢竟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首先就是軍隊的撫恤、嘉獎等,一下子就要一大筆錢,然後就是買武器、買物資,補充戰事的軍械消耗。中國能自產武器、物資,但遠遠不能滿足前線部隊的需求,跟德國白要也不是長久之計,德國也在打仗,也緊巴巴的,蔣緯國就隻能買了。美國、英國、法國是中立國,雖然它們不希望德中獲勝,但它們也不會放過發戰爭財的機會,即便政府不願意賣東西給中國,它們國內的軍火商、財團財閥也會偷著賣。當然了,強大的武器裝備是蔣緯國買不到的,也買不起(如果跟美國買航母,蔣緯國買兩艘就要傾家蕩產了),美英法政府會嚴格管製,所以蔣緯國跟美英法政府以及美英法國內軍火商購買的主要是步兵輕武器、汽車、裝甲車、運輸機、藥品等軍械物資,大口徑火炮、坦克、轟炸機特別是重型轟炸機則是蔣緯國想買也買不到的,除了這些軍械物資,蔣緯國不得不跟美英法購買大量的橡膠、石油、金屬等工業原料。為此,國民政府的黃金儲備幾乎被蔣緯國揮霍一空,蔣緯國也沒辦法,黃金雖然是好東西,但放在金庫裏就是不能吃不能穿的廢物,將其變成中國此時急需的軍械物資、工業原料才會使其實現價值。

    戰前德國跟中國提出的“工人貿易”也可以付之行動了,實際上這件事在中蘇開戰後就已經著手了。德國確實很缺人,在原先曆史上,德軍把各占領國內數百萬工人和戰俘送到德國國內工作以填補德國勞動力的不足。眼下,中德進行這方麵的貿易,可以說是各取所需、各得所需,德國缺勞動力,中國缺技術熟練的工人。根據蔣緯國與德方的協議,中國工人們在出國前先於國內由德國工人或技師進行二三個月的速成培訓,然後再前去德國,一邊工作一邊繼續學習,簽訂勞動合同,長者三年短者兩年甚至一年,每月出國10萬人,一年百萬,保持在德國境內兩百萬人規模,培訓好的直接回國,新來的再前去德國,形成一個循環過程。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中國工人在德國沒有工資,德國給他們的報酬就是讓他們得到學習以及培訓的條件,工資都由中國政府自己掏;同時,蔣緯國也引進德國的工人或技師,簽署勞動合同,安排其在中國國內培訓中國工人,一半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另一半在工廠企業內從事技術指導工作。

    新疆和西海省(外新疆)已是中國對蘇作戰的前方基地,加強開發進度是刻不容緩的,需要在迪化(烏魯木齊)新建兵工廠,需要調集大量屯墾部隊進入新疆和西海省,需要修路,需要采礦,需要建廠,需要移民...這些都讓蔣緯國花錢如流水。

    對蘇作戰,德軍是中國軍隊的盟軍,但雙方無法並肩作戰,不過,南京軍現在有友軍,一是中亞軍,二是伊朗軍,三是黃俄軍,都需要擴建,都需要訓練,並且還會有第四支友軍,猶太軍。猶太人看到戰爭局勢十分樂觀,也按捺不住了,希望蔣緯國幫助他們組建軍隊以及武裝軍隊,猶太軍會協助南京軍作戰,通過實戰得到鍛煉和磨礪,這樣,猶太人就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強勁軍隊了。猶太人已經非常清楚了,沒有軍隊,他們的複國夢想是難以實現的,他們自己仍然是朝不保夕、任人魚肉,有了軍隊,無論是自保還是複國,處境都會大不一樣,說到底,猶太人複國後也需要軍隊來保護自己的國家,建國後再建軍肯定不如一支已參加過戰爭的擁有實戰經驗的軍隊。

    浩如煙海的事情讓蔣緯國焦頭爛額,其中最讓他煩惱的還是南京軍的裝備問題。

    “我們火炮太少了!特別是大口徑重炮!我們吃夠了老毛子大炮主義的虧!”

    “要是我們有更多的火炮,仗就好打多了!弟兄們也不需要留那麽多血了!”

    “沒有足夠的火炮,我軍攻堅能力實在是不容樂觀!”

    “我們需要大口徑重炮!當然了,中小口徑的步兵炮、迫擊炮也是多多益善的。”

    “還有飛機!特別是轟炸機!我們戰鬥機很多,打得老毛子飛機不敢冒頭,但轟炸機實在太少了!要是有足夠的轟炸機,仗就好打了!部隊攻擊力一下子就提升了!也不會出現漫山遍野都是蘇軍人海卻沒辦法進行地毯式轟炸的窩囊事了!我們就能少流很多血,少浪費很多時間,消滅更多蘇軍,攻占更多地方,獲得更多戰果!”

    南京軍的總結會議上,將領們態度堪稱驚人的一致,都抱怨火炮和轟炸機太少。

    “我他媽的到哪裏給你們弄火炮和轟炸機?”蔣緯國鬱悶不已。

    “有啊。”蕭爻提醒蔣緯國,“火炮,日本陸軍多得是,但日本人故意封存在倉庫裏,一方麵是為他們以後可以迅速且大規模地擴軍而做好準備,一方麵是不希望我們太強,希望我們跟蘇聯人拚得兩敗俱傷;飛機,日本海軍多得是,日本海軍現在飛機恐怕超過四千架了,轟炸機起碼一千五百架,但我們急需轟炸機時,日本人則在裝聾作啞。”

    “哦...”蔣緯國忍不住心頭一動,然後產生一股惱怒感,“難道老子要去求日本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