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節 跨湖奇襲(3)
字數:6231 加入書籤
巴庫戰役是聯盟國對蘇聯第一作戰階段裏的重大戰役,此戰很有特殊之處,按原計劃,此戰應該由德軍打響,但真正打響此戰的卻是中國軍隊(南京軍),而中國軍隊在打響巴庫戰役後第一批投入作戰的部隊卻是伊朗軍隊。
1940年12月15日,巴庫戰役爆發。當天清晨,超過十五萬事先已經陸續集結到伊朗西北部地區的伊朗軍跨過國界線,大舉攻擊蘇聯的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頃刻間,驚雷遍地、戰火紛飛。在“真主至大”的波斯語呼喊聲中,十幾萬伊朗軍猛烈地衝擊向蘇軍。對於伊朗軍的攻擊,外高加索地區的蘇軍並沒有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因為伊朗軍在先前浩浩蕩蕩地向伊朗阿塞拜疆邊界處集結軍隊根本就不是什麽秘密,實際上,伊朗軍也沒進行什麽掩飾活動,完全是光明正大地進行軍隊集結活動,因此外高加索地區的蘇軍早就有所準備了,戰線沒有被伊朗軍輕易突破。
高加索地區即裏海和黑海之間的地區,總麵積約44萬平方公裏,此地的大高加索山脈是亞歐兩大洲分界,當地被大高加索山脈分為北高加索(前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南高加索),北高加索屬於歐洲,在行政上是俄羅斯的領土,外高加索屬於亞洲,即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三個國家,三國都是蘇聯的加盟國,聯盟國急切需要占領的巴庫正是阿塞拜疆首都。在軍事劃分上,北高加索地區是蘇軍的北高加索軍區,外高加索三國是蘇軍的外高加索軍區。此時率部抵抗伊朗軍的蘇軍總指揮官是蘇軍外高加索軍區司令科孜洛夫中將,對於伊朗軍的入侵,科孜洛夫並不覺得意外,伊朗加入聯盟國是公開的事情,伊朗既跟原屬於蘇聯的中亞地區接壤,也跟屬於蘇聯的外高加索地區接壤,中亞戰役中,伊朗軍協助南京軍作戰,眼下,伊朗軍自然可以也協助德軍作戰。德軍在猛攻高加索地區的大門斯大林格勒,伊朗軍在蘇軍背後下手,突襲高加索地區的後方,無疑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此科孜洛夫頗費苦心地進行戰備工作,深挖壕、高築牆、廣積糧,使得蘇軍在外高加索地區南部與伊朗和與土耳其接壤地區構建起多道防線,這些防線其實談不上堅固,如果是德軍來攻擊,估計花不了多久就能攻破,即便換成重火力、攻堅能力不如德軍的南京軍來攻擊,也不是十分困難的事,但對於伊朗軍(以及土耳其軍)而言,這些防線則不亞於橫臥在匈奴大軍前的萬裏長城般難以逾越。
中亞境內的南京軍是第31軍和第37軍,兩軍分工明確,第31軍負責南部,第37軍負責北部,不過,由於第37軍需要承擔鄂木斯克、巴爾瑙爾等屬於北亞地區的作戰,因此重心北移,中亞基本上是第31軍負責,軍長陳明仁成了坐鎮中亞的封疆大吏,並且還負責對伊朗的“軍事指導”,這使得陳明仁又成了伊朗的“太上皇”。陳明仁把軍參謀長陳濟桓派去伊朗,所以伊朗軍對外高加索地區展開攻擊的實際總指揮官是陳濟桓。此戰前,陳濟桓麵見伊朗國王禮薩汗,提出了“巴庫戰役”構思,但禮薩汗熱情不高,雖然談不上消極避戰,但確實不積極。陳濟桓醒悟,當初打中亞,中國許諾把土庫曼分給伊朗,所以伊朗十分賣力,現在打外高加索,中國沒許諾給伊朗好處,伊朗自然有些磨磨蹭蹭。陳濟桓立刻發電報請示蔣緯國,蔣緯國罵道:“這些伊朗人!簡直是懶驢上磨屎尿多!不給好處不幹活!豈有此理!”
“我們怎麽辦?”陳濟桓有些焦急。
蔣緯國想了想,回複陳濟桓:“我立刻讓顧維鈞去見禮薩汗,鄭重許諾,隻要伊朗軍打下巴庫,就把外高加索三國(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都分給伊朗。”
陳濟桓吃驚道:“給的是否太多?”
蔣緯國冷笑:“也要看看伊朗人有沒有本事打到巴庫!”
接到蔣緯國許諾的禮薩汗頓時大喜過望,當初幫助南京軍打中亞,中國政府言而有信,把土庫曼分給了伊朗,讓伊朗國土大增,讓禮薩汗本人也威望大增,更是把禮薩汗刺激得“雄心萬丈”,禮薩汗下定決心,伊朗堅定不移地跟中國、德國一起打世界大戰,分到大片領土,讓伊朗在戰後能夠成為“二流帝國”(在禮薩汗心裏,一流帝國自然是德國、中國、意大利、日本這四個聯盟國陣營裏的“大哥國家”),重現波斯帝國的輝煌,他本人也會成為“當代居魯士大帝”(波斯帝國的締造者),正因為有這種想法,禮薩汗才故意拖拖拉拉,就等著蔣緯國給他許諾好處。若能得到外高加索地區,伊朗領土將會再次增加約20萬平方公裏(中亞戰事結束後,伊朗得到土庫曼,領土已經增加了約50萬平方公裏),並且外高加索地區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比土庫曼更有價值。禮薩汗和伊朗高層不得不動心,於是下足力氣地參戰。先後被投入巴庫戰役的伊朗軍約18萬,都是伊朗軍隊裏的主力,清一色蘇械裝備(中德提供的),很多部隊裏都配有南京軍的軍事顧問。
盡管如此,伊朗軍並未勢如破竹,雖然攻入阿塞拜疆境內,但舉步維艱並且損失很大,打了三天三夜,進展最好的部隊也不過進入阿塞拜疆境內五十多公裏,傷亡則高達三萬多人,蘇軍傷亡僅是伊朗軍的四分之一。究其原因,共有三點,一是蘇軍武器裝備明顯優於伊朗軍,特別是坦克、火炮等重武器,更是大大地超過伊朗軍,南京軍跟蘇軍打都非常艱難,更何況是伊朗軍,另外,外高加索戰場的製空權也是蘇軍擁有,雖然蘇軍在這裏隻有二三百架飛機,並且型號陳舊、性能落後,但也能對伊朗軍進行很大的打擊;二是蘇軍以逸待勞、防線穩固,伊朗軍則是進攻一方,本來就缺乏重武器,自然占不到多大便宜;三是伊朗軍本身實力不強,並且打仗不講究戰術。綜合而言,伊朗軍除了人多勢眾外,毫無優勢。陳濟桓給南京軍總部發去的報告裏是這樣描述的:“...伊朗人好像根本不會打仗,我們苦口婆心地教他們那麽多,他們根本就沒學會,也許時間確實有限,但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可伊朗人還是朽木不可雕。伊朗軍打仗就是四個字,牛踹馬踏,攻擊命令下達後,伊朗軍上下一起大喊大叫‘真主至大’,氣勢驚人,但毫無章法,一窩蜂地朝著蘇軍陣地撲過去,浩浩蕩蕩、人山人海,一旦被蘇軍迎頭痛擊,馬上就顯得一籌莫展,什麽迂回攻擊,什麽誘敵深入,什麽聲東擊西,他們統統不會,死傷一些人後,原本一窩蜂進攻的他們就變成一窩蜂的全麵敗逃,去的時候浩浩蕩蕩、人山人海,逃回來時還是浩浩蕩蕩、人山人海,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但更讓人感到心急如焚。”
“烏合之眾與烏合之眾的戰鬥。”陳濟桓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評論著伊朗軍和蘇軍的戰鬥,“隻不過對麵的烏合之眾在武器裝備上更強大而已。”
南京軍某些部隊迅速給伊朗軍取了一個“我們這邊的意大利軍隊”的綽號,因為德軍那邊的意大利軍隊在打仗時也是這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德行。在得知自己軍隊如此丟人現眼的表現後,禮薩汗國王“龍顏大怒”,一口氣撤職了三個師長旅長,並且槍斃了四個旅長團長,但無濟於事,因此他又派王儲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以中將軍銜前往前線代表國王本人“禦駕親征”,不過伊朗軍還是裹足不前。
陳濟桓深感失職,他向南京軍總部發去請求責罰的電報,蔣緯國回複道:“不要自責,你的任務已經完成了。”陳濟桓十分驚訝:“伊朗軍並未順利地攻入阿塞拜疆、攻占巴庫啊?”蔣緯國回複道:“伊朗軍隻是我們用來牽製、欺騙、麻痹蘇軍的工具而已,巴庫這麽重要的地方,怎能真的落入伊朗人手裏?”
蕭爻發電報給陳濟桓:“欲令敵麻痹大意,必須付出大量鮮血,既然伊朗人替我中華軍人流血,豈不美哉?”
陳濟桓頓時恍然大悟。
十幾萬伊朗軍對阿塞拜疆的猛攻雖然沒取得什麽實質性的戰果,但成功達成了南京軍總部的計劃:十幾萬伊朗軍,迫使蘇軍外高加索軍區司令科孜洛夫不得不把本軍區已經所剩不多的部隊幾乎都調到伊阿邊界前線,使得阿塞拜疆後方十分空虛,正好讓南京軍趁虛而入,並且伊朗軍死傷了幾萬人,也極大地麻痹住了蘇軍。
12月18日,南京軍正式出擊。淩晨時分,事先已集結在伊朗西北部、裏海南部湖畔的拉什特港口的五十多艘民用商船浩浩蕩蕩地沿著裏海南部湖邊開向了裏海東南部的土庫曼巴希港口,這些民船的噸位都不小,大者三千多噸,小者也超過八百噸。南京軍為此次作戰,把伊朗在裏海裏的較大的民船搜羅一空,組成一支臨時的裏海運輸船隊,交給歐陽四海指揮。船隊於淩晨兩點多抵達土庫曼巴希港口,早就集結在這裏的南京軍第180師第180旅官兵們迅速有條不紊地上船,全旅總兵力一萬餘人,雖然該旅是重建的,但兵員並不是新兵,全部都是從第77師、第17師等主力部隊裏抽調的精銳老兵,戰鬥力強大,再加上運輸力很充足,因此該旅還配有一個自行重炮團,由南京會戰期間的“重炮大王”王業成指揮。為防止打草驚蛇,南京軍事先不能在土庫曼巴希集結太多部隊,隻有一個旅,數量固定,所以在質量上進行極大加強,幾乎人均兩支槍,或一支步槍加一支手槍,或一支步槍加一支衝鋒槍,並且彈藥充足,人均兩千發子彈,機槍、擲彈筒、迫擊炮、步兵炮的數量也是南京軍其它主力旅兩倍以上,甚至還有幾十輛坦克、裝甲車以及兩百多輛汽車,從而組建成了一個豹式坦克營。
“根本不需要帶多少燃油!”盧欣榮指著湖麵遠方,“湖對岸就是蘇聯的第一大油田!我們隻要拿下那裏,就會有用不完的汽油和柴油!”
“盧旅座好威風啊!”歐陽四海跟盧欣榮開玩笑,“看你的旅,武器裝備強大得完全跟德軍王牌部隊一個檔次了!看看,全軍第一批‘鐵拳’都給了你的旅。”
盧欣榮苦笑道:“這麽多好槍好炮,搞不好會是陪葬品。”
歐陽四海知道盧欣榮的意思,一八零旅的任務是攻占巴庫,如果無法守住巴庫,就要毀掉巴庫,毀掉巴庫的大油田,一八零旅可能會全體葬身於火海。歐陽四海拍了拍盧欣榮的肩膀:“別說這種晦氣話!一八零旅難道還能全軍覆沒兩次不成?”
盧欣榮瞪著歐陽四海:“你的話怎麽比我的話聽起來更加晦氣?”
天空中開始出現飛機,是來自中亞腹地甚至是新疆的飛機,通過中亞境內一係列機場,進行“蛙跳”前進,陸續抵達土庫曼巴希港口附近臨時修建的幾個野戰機場。
淩晨三時,船隊出擊。一萬餘武裝到牙齒的南京軍官兵以及大量軍械彈藥、輜重物資乘坐著五十多艘伊朗商船,在己方海軍三十艘魚雷艇的護航下,乘風破浪,從裏海東南部的土庫曼巴希港口一路向西,駛向正對麵的、二百多公外的湖對岸的巴庫。
中午時分,中蘇海軍爆發了一場裏海海戰。蘇軍裏海艦隊一直活動在裏海東部和南部,因為湖東是南京軍控製的中亞,湖南是伊朗本土,都是敵軍控製區,使得南京軍的運輸船隊在出發後三個多小時就被蘇軍巡邏艇發現了,繼而引來了蘇軍裏海艦隊的全力攻擊。為運輸船隊護航的中國海軍魚雷艇編隊立刻猶如離弦之箭般展開攻擊。
在遠離海洋、位於陸地內部的世界最大湖泊裏,中蘇海軍展開了硬碰硬的交鋒,雙方參戰部隊的實力都不強,中國海軍是三十艘魚雷艇,蘇軍是兩艘老掉牙的驅逐艦以及十來艘炮艦炮艇,這是因為蘇俄百年來在裏海這裏沒有強大的海上(水上)對手,所以沒有在這裏建立一支真正的艦隊,這也是中國海軍敢用區區三十艘魚雷艇就來“爭霸”裏海的原因之一。
在船隊裏南京軍官兵們和開船的伊朗人的歡呼聲中,對運用魚雷艇作戰已經達到爐火純青水準的中國海軍魚雷艇官兵們打出了一場戰果戰損懸殊極大的漂亮海戰(水戰),僅僅損失三艘魚雷艇,幾乎全殲蘇軍裏海艦隊,甚至都沒有“勞煩”空軍飛機幫忙。千裏波濤間,中國海軍的魚雷艇猶如披堅執銳的海上輕騎兵,風馳電掣、劈波斬浪,艇腹踏著水麵幾乎是蜻蜓點水般漂移狂飆,速度極快,凶猛淩厲至極,勢若飛馬、勇不可擋。第一次遭遇到中國海軍魚雷艇的蘇軍心驚膽戰、手忙腳亂,一邊拚命開炮一邊竭力躲避,繼而接連不斷地化為一團團海上的霹靂火球。戰鬥僅僅十五分鍾,來襲的蘇軍裏海艦隊十四艘艦艇被擊沉十二艘,包括兩艘噸位最大的驅逐艦在內,最後隻有兩艘噸位小、速度快的炮艇慌不擇路地抱頭鼠竄。
“海軍兄弟們,幹得漂亮!”商船上的一八零旅官兵們大聲地喝彩鼓掌。
駕駛魚雷艇凱旋而回的海軍官兵們得意無比:“海上交給我們!陸上就交給你們了!”
兩架中國空軍的戰鬥機呼嘯而來,飛行員看到海麵上正在燃燒著、沉沒著的蘇軍艦艇,降低飛行高度,盤旋在魚雷艇編隊上空,飛機輕輕晃動雙翼以表示祝賀。
中國海軍魚雷艇之所以如此幹脆利索地獲勝,還有一個原因是魚雷威力強大,“一打一個準”“一條魚雷報銷一艘敵艦”,因為魚雷艇的魚雷都是日本人的氧氣魚雷。日本人的氧氣魚雷是此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魚雷,聯盟國成立後,根據相關的協議,日本海軍可以保留氧氣魚雷的技術和設計圖紙,但必須向德中意三國海軍提供魚雷,三國用錢購買或以物換物(德國海軍向日本海軍提供了大量的資金、資源、技術,日本海軍肯定要投桃報李,中國海軍自然能因此而間接地獲得日本海軍的氧氣魚雷)。參加裏海海戰的這些黃蜂魚雷艇清一色地裝備著氧氣魚雷,一條直接能炸沉一艘驅逐艦,因此在剛才的海戰中砍瓜切菜般大獲全勝。
裏海的中國海軍力量就是二十七艘魚雷艇,總噸位不到一千,但卻“獨霸裏海”。
下午三點多,船隊抵達巴庫港口外延海域,蘇聯最大的產油區近在眼前。(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