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節 大雪崩(1)

字數:8007   加入書籤

A+A-


    一千噸黃金,若按照此時一盎司黃金等於三四十美元的國際匯率,折算成美元差不多就是十五億美元,不過,眼下世界局勢混亂動蕩,各國的紙質鈔票都受到波動影響,而黃金是絕對的硬通貨,所以黃金的實際價值其實更大,因此,一千噸黃金差不多價值二十億美元。

    二十億美元,無疑是一筆極其巨大的財富,蔣緯國對此“垂涎三尺”,因為中國實在太缺錢了,蔣緯國缺錢已經缺到了兩眼發綠的地步。要是中國能獲得這二十億美元,“那就太美麗了”,蔣緯國想著想著,忍不住血液升溫,渾身發熱。但是,蔣緯國也沒有利令智昏,一千噸黃金固然是令人無法抗拒的巨大誘惑,可事實卻是:從目前來看,這批黃金隻是蘇聯給中國畫的一張大餅,是否存在十分令人懷疑,蔣緯國還不至於被蘇聯人用畫餅充饑的辦法給蒙騙住,他向來是落袋為安,不見兔子不撒鷹。除非蘇聯人結結實實地把堆成小山的黃金放在蔣緯國麵前,他才會真正地“昏頭”,實際上,蘇聯哪怕真的破財消災,蔣緯國也是“貪得無厭”,蘇聯人的黃金,他要,蘇聯人的土地,他也要。

    蔣緯國可以肯定,維辛斯基是在說謊,要麽是百分之一百說謊,要麽是在事實基礎上進行添油加醋的誇大其詞,十噸黃金被他吹成一千噸也不是沒有可能。蔣緯國很謹慎地反複詢問維辛斯基,試圖找出他話中的破綻。

    “為什麽你們一直沒有自己發掘這批沙皇黃金?”

    “實際上,高爾察克團夥在1920年初徹底覆滅後,新的蘇維埃政府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搜尋這批黃金寶藏,二十年來從未間斷,我們逮捕了包括高爾察克本人在內的上百名知"qing ren",主要是白俄團夥的頭目人員,我們對其進行了嚴格的審訊,同時,我們還搜集了大量的資料,派出了上百支搜索隊在西伯利亞境內反複搜索,足跡從烏拉爾山遍布外興安嶺,甚至還派出很多搜索隊潛入中亞境內、新疆境內、外蒙古境內、東北境內進行尋找,這件事是蘇聯最高機密之一,先後由亞戈達、葉若夫、貝利亞(三人是蘇聯情報機構的三任總長官)親自負責,直接向斯大林本人匯報。最終,我們靠著十幾年持續不斷的努力以及大量的心血,正式查出高爾察克把沙皇黃金埋藏的若幹個地點。”

    “既然你們已經查出了,為什麽還沒有發掘?”

    “共有三個原因,一是我們查出地點後,時間太緊張,還來不及展開全麵發掘,遠東戰爭就已經爆發了,那些埋藏地點大部分都在遠東戰爭結束後的中國軍隊占領區內,使我們鞭長莫及,為防止你們自己獨力發現,我們徹底結束這項秘密計劃,避免被你們察覺到蛛絲馬跡;第二個原因是我們這項計劃其實一直遭受著英國人、法國人、日本人的窺探,這三國在蘇俄紅白內戰期間是支持高爾察克的,它們不一定是真心支持高爾察克,它們更大的目的還是獨吞高爾察克手裏的沙皇黃金,使得我們受到很大的幹擾和阻礙;第三個原因就是這批黃金的埋藏地點裏,大部分都難以順利發掘,發掘難度很大,需要少者二三年多者四五年的時間。”

    蔣緯國微微眯起眼睛,噴出一個煙圈:“不錯,非常逼真的鬼話,我差點兒就相信了。你們蘇聯人打算對我們玩弄空手套白狼的把戲嗎?編出一個有鼻子有眼但毫無真實依據的故事,就想讓我們放棄這場戰爭?打的好算盤啊!怎麽說呢,維辛斯基先生,即便不從國家利益角度考慮,最起碼的,我本人可不想成為千古大笑柄。為了一批子虛烏有的黃金,放棄一場偉大的戰爭,不知道我會被多少人嘲笑!維辛斯基先生,我建議你經美國回蘇聯的時候,把你們的這個寶藏故事賣給好萊塢,我相信可以拍成一部很賣座的電影。”

    “不!”維辛斯基神色堅定,“小蔣先生,這不是謊言,這是真實的國家秘密!沙皇黃金寶藏,是真實存在的!在內務人民委員部(克格勃)的一間大檔案室裏,堆積著幾十噸可以證明這筆寶藏絕對存在的資料、文件、報告、照片等證據。”

    “中國情報機構也有這個能力:在一個月內甚至一星期內搞出幾十噸以假亂真的資料,證明滿清皇室隱藏著一千多噸黃金的秘密寶藏。”

    “隻要你們同意退出戰爭,我們就可以立刻轉讓所有的沙皇黃金埋藏地點。”

    “退出戰爭?好吧,我想聽聽看,你們打算讓我們怎麽做?”

    “很簡單。蘇軍紅軍會對已經被你們占領的鄂木斯克、巴庫東南部油田地帶發動進攻,你們在這兩個地方的部隊因為措手不及而丟失這兩個地方,鄂木斯克無所謂,但巴庫東南部油田地帶必須要基本上完整地交到蘇聯紅軍手中,隻要我們雙方配合默契,足以騙過德國人。一旦這兩個地方被你們交給我們,我們立刻把黃金地點交給你們。”

    蔣緯國輕蔑地笑了,因為維辛斯基提出的這兩個地方都是非常要害的,巴庫油田自然無需多言,鄂木斯克則是南京軍插進蘇軍腹地的一根硬刺,讓蘇軍如鯁在喉,並且中國空軍還可以以鄂木斯克為橋頭堡和跳板,轟炸蘇聯的烏拉爾工業區,蘇軍最急切的就是收複以上兩個地方。“我很心動,但我不會讓步。”蔣緯國笑了笑,“在沒有起碼一百噸黃金被你們送到我手裏或者讓我確定我真的可以穩穩地獲得起碼五百噸黃金的時候,我絕不相信你們。”

    維辛斯基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因為蔣緯國根本不上鉤。

    蔣緯國丟掉手裏的煙蒂,露出一個神秘的微笑:“其實,我們已經發現那批黃金了。”

    “什麽?”維辛斯基大吃一驚,他不可思議地瞪大眼睛。

    “就在...”蔣緯國湊近維辛斯基,低聲道,“貝加爾湖的湖底,對吧?”

    維辛斯基呆若木雞地看著蔣緯國。

    蔣緯國承認,自己在詐維辛斯基,事實告訴他,他成功了。

    莫洛托夫,蘇聯軍隊最高統帥部的一間巨大的地下室。

    寬大得令人窒息的會議桌的主席位置上,斯大林神色猶如石頭般地坐著,他臉上沒有什麽表情,既鐵青又鎮定,既僵硬又冷漠,充斥著一種令人不敢直視的威逼。而在會議桌的兩邊,依次坐著七名高級將領,分別是蘇聯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副總參謀長梅列茨科夫、莫斯科特別軍區司令朱可夫、外高加索軍區司令華西列夫斯基、第16集團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軍械部部長庫利克、預備方麵軍司令布瓊尼。參會人數這麽少,一方麵是會議要嚴格保密,知道的人自然越少越好,一方麵是因為蘇軍高級將領在大清洗運動和這場戰爭爆發後已經全麵洗牌,那些老元帥老將們在戰場上大多表現得不盡人意,讓斯大林十分失望,與此同時,一批新秀將領則在戰場上嶄露頭角,得到了重用。戰前蘇軍的五個元帥裏,兩人死於大清洗,一人死於遠東戰爭,還有兩人還存活著,分別是布瓊尼和伏羅希洛夫,布瓊尼勇猛果決,但戰爭思想大不如前,他是蘇軍騎兵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時至今日,他仍然相信騎兵無敵,在德蘇戰場上,他甚至用騎兵群迎戰德軍的坦克群,結果可想而知;伏羅希洛夫能力完全是平庸,已經被斯大林徹底地冷落了,目前,蘇軍隻有鐵木辛哥一人被升為了元帥,因為他死守著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將其升為元帥是為了鼓舞士氣(此舉跟原先曆史上希特勒晉升保盧斯為元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原先曆史上,沙波什尼科夫和庫利克也被升為了元帥,但眼下,蘇軍節節敗退,此二人雖然也在戰爭期間立下了很大功勞,但全軍打敗仗的整體環境肯定影響到他們的晉升了。

    “同誌們...”斯大林用沙啞幹澀的語氣開口道,“會議開始前,我提議,為前線的死難烈士們默哀一分鍾。”他腔調充滿滄桑,甚至是蒼涼。

    現場所有人看著斯大林,心裏都唏噓不已,因為斯大林確實老了。

    一分鍾的默哀後,會議室內的氣氛仍然像默哀時沉重壓抑無比。斯大林望向眾人:“同誌們,冬季結束後,我們和德國侵略者、中國侵略者就要展開新一輪的較量了。蘇聯的命運,就要在新一年內被決定了,是滅亡,還是頑強地堅持住?我們深信不疑地後者。因此,我們必須製定好嚴密的、新的戰爭計劃。根據朱可夫同誌先前遞交的方案,他提議在這個冬天裏,集中力量,對中國人先下手為強,以先發製人的方式全力重創中國人,強迫中國人退出戰爭,從而結束我軍一直陷入腹背受敵、兩線作戰的不利局勢。”

    “我支持朱可夫同誌的方案。”沙波什尼科夫說道,“同誌們,去年的戰爭經曆已經刻骨銘心地告訴我們,是的,中國人的實力大大地弱於德國人,但中國人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卻不亞於德國人,甚至還要超過德國人!德國人是我們正麵的強敵,中國人則是我們背後的禍患!我們想要在這場艱苦而漫長的戰爭裏打敗德國人,必須要有一個穩定而安全的大後方,但因為中國人的存在,我們的大後方絲毫沒有穩定和安全,反而處於同樣的危險中,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大後方,因為中國人讓我們的大後方同樣變成了前線。中國人實力大大地弱於德國人,這正是我們需要集中力量對中國人展開大反擊的原因,我們不能一直陷入兩線作戰,既然中國人弱於德國人,迫使中國人退出戰爭自然是最佳選擇。”

    “華西列夫斯基同誌。”斯大林望向華西列夫斯基,“你認為呢?哦,我還沒有對你進行嘉獎,華西列夫斯基同誌,你在外高加索戰場上表現得很好,為蘇維埃保留了一半巴庫,雖然很多人認為你做得不對,但我知道,你做得對,並且你采取的是巧妙的以及最佳的決策。”

    華西列夫斯基站起身:“斯大林同誌,這是我的職責,對於朱可夫同誌的建議,我也表示讚同,如果具有可行性的話,這個計劃是我們打破目前不利局勢的唯一途徑。”

    “同誌們,我覺得這個計劃雖然大膽,但十分冒險。”梅列茨科夫不太讚同,“我們如果主動反擊中國人,那麽,要投入多少軍力呢?投入得少了,毫無意義,甚至還會讓我們進一步地、不必要地浪費軍力,投入得多了,德國人極有可能趁虛而入。”

    “梅列茨科夫同誌,我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了。”朱可夫說道,“確實,有一定風險,但值得我們試一試,因為我們真的別無選擇了,繼續被德國人和中國人首尾夾擊,我們就會始終無法擺脫兩線作戰的險惡局勢,我們必須要奮起一搏!”

    “但莫斯科、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怎麽辦?”梅列茨科夫反駁道,“我們調動軍力投入東線戰場,西線必然陷入薄弱!鐵木辛哥(斯大林格勒蘇軍總指揮)和戈沃羅夫(列寧格勒蘇軍總指揮)都不停地要求增兵援助,我們卻還要把大量軍力用於東線。”

    “這就需要我們做出犧牲了,雖然很痛苦,但必須要犧牲。”朱可夫望向斯大林,“斯大林同誌,莫斯科、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必須要舍棄一個甚至兩個,從而集中軍力穩住西線戰場。實際上,德國人也筋疲力盡了,我們是本土作戰,但他們是遠程作戰。”

    斯大林悶悶地問道:“你認為最可以舍棄哪個?最不可以舍棄哪個?”

    朱可夫幹脆利索地說道:“最可以舍棄的就是莫斯科,最不可以舍棄的自然是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同誌,舍棄莫斯科,雖然很痛苦,會帶來極大的負麵影響,但如果我們用一個莫斯科能換來最終的勝利,就是值得的!拿破侖當年成功攻占了莫斯科,但又怎麽樣?那場戰爭的最終勝利者還是我們俄國人。斯大林同誌,我本人正是莫斯科特別軍區的司令,竭盡全力地守住莫斯科是我的責任,但為了更長遠的勝利,我願意承擔莫斯科失守的責任。”

    斯大林沒有出言反對,算是默認了這個提議,他知道,蘇聯已經沒有多少本錢了。

    沙波什尼科夫問道:“朱可夫同誌,根據你的計劃,你想怎麽打?”

    朱可夫說道:“首先,我要知道中國軍隊目前的部署情況。”

    沙波什尼科夫沒有取出資料,因為都被他記得滾瓜爛熟:“目前,中國軍隊共有四個集團軍、五個軍參加著對我們的戰爭,四個集團軍來自中國南方,屬於蔣介石的中央軍部隊,總兵力約40萬,負責對北亞四城的圍困封鎖,戰鬥力相對而言較低,五個軍屬於蔣緯國的北方部隊,其中,第31軍由陳明仁指揮,該軍下轄5個師,第17、第123、第20、第150、第200師,總兵力約16萬,駐紮在中亞境內;第37軍由馮治安指揮,該軍下轄5個師,第101、第111、第37、第38、第39師,總兵力約16萬,駐紮在哈薩克東北部;第77軍由黃維指揮,該軍下轄5個師,第77、第74、第180、第201、第202師,總兵力約17萬,第180師駐紮在巴庫地區,其餘4個師都駐紮在鄂木斯克地區;第10軍由宋希濂指揮,該軍下轄5個師,第206、第207、第208、第209、第210師,總兵力約15萬,駐紮在北亞四城東部地區以及外蒙古;第100軍由李玉堂指揮,該軍下轄5個師,第88、第99、第203、第204、第205師,總兵力約16萬,駐紮在哈薩克西北部地區。”他最後總結道,“參加這場戰爭的中國軍隊累計約120萬人。”

    朱可夫點點頭:“此戰,我們的第一任務並非收複失地,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殲滅中國軍隊,如果能一口氣消滅掉二三十萬甚至四五十萬,中國軍隊會元氣大傷,中國政府會喪失信心,再加上利誘,迫使中國退出戰爭的可能性是極大的,並且,中國軍隊損失慘重,也可讓中國政府在希特勒麵前獲得名正言順地退出戰爭的理由。”

    沙波什尼科夫說道:“看樣子,圍攻鄂木斯克是最好的選擇,鄂木斯克本地價值重大,收複後意義無窮,並且鄂木斯克擁有十四萬中國軍隊,我軍將其全殲後,必然震動中國政府。”

    華西列夫斯基說道:“我不讚同圍攻鄂木斯克,那樣的戰鬥是攻堅戰,會讓蘇聯紅軍付出重大代價,得不償失,我認為,我們可以佯裝圍攻鄂木斯克,圍點打援,吃掉他們援助鄂木斯克的援兵部隊,積少成多,獲得重大戰果。”

    梅列茨科夫說道:“可我們沒有那麽多時間,德國人不會給我們太多時間在東線戰場慢慢打、積少成多的。”

    朱可夫點頭:“這其實並不很矛盾,我們一方麵要爭分奪秒,一方麵也可以積少成多,關鍵就在於部隊機動性提升。”他望向羅科索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同誌的第十六集團軍已經完成半機械化裝備,如果能集中我軍能調動的所有坦克、汽車,就會是一支強大的機動力量,更何況,我們還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騎兵部隊。”他望向布瓊尼。

    布瓊尼露出一個若有所思的神色。

    “把坦克群和騎兵群混合起來,這樣的部隊既具有強大的機動性,也具有強大的衝擊力和攻擊力。”朱可夫闡述著他的構思,“另外,我們還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空降兵部隊。”

    斯大林望向庫利克:“新式火箭炮的生產情況怎麽樣了?”

    “一切順利,斯大林同誌。”庫利克畢恭畢敬地回複道。

    “新式的t-34坦克呢?”

    “也在夜以繼日地全速生產中。”

    “去年(1940年),我們生產了多少飛機和多少坦克?”

    庫利克回答道:“飛機8000多架,一半是新式飛機;坦克和自行火炮約5000輛(門),雖然在戰爭期間損失很大,但新生產的飛機坦克進行了源源不斷的補充。”

    斯大林用嚴厲的眼神看著庫利克:“那麽,我們目前可以動用多少飛機、坦克、大炮投入這場對中國人的全麵反擊中?”

    庫利克有些緊張地問道:“是在允許莫斯科失守的情況下嗎?”

    斯大林臉上肌肉輕輕地動了動,然後緩緩地點了點頭。

    庫利克急切地轉動著大腦,給出了三個數字:“飛機可以調動5000架以上,坦克可以調動5000輛以上,各型火炮可以調動三萬門以上,其中,大口徑火炮約三千門。”

    “集結這麽多部隊和裝備是需要很多時間的。”梅列茨科夫驚訝不已。

    沙波什尼科夫說道:“維辛斯基同誌已經抵達武漢,正在展開計劃,全力麻痹中國人,從而為我們爭取到更多的寶貴時間。”

    斯大林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猛然間神色淩厲無比:“同誌們,這場大反擊直接關係到蘇維埃的生死存亡!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克服所有的困難,取得勝利!否則,蘇維埃真的要回天無力了!這項計劃,我批準了!我希望參戰的蘇聯紅軍可以像雪崩一樣勢不可擋!因此,這項大反擊代號為‘大雪崩’!”(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