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節 麻煩不斷(3)

字數:6657   加入書籤

A+A-


    蔣緯國心裏是最清楚的,後世絕大部分中國人都喜歡泰國或不討厭泰國,原因很簡單,中國人似乎沒有討厭泰國的理由,即便沒有喜歡泰國的理由,也沒有討厭泰國的理由,不過,後世是後世,現在是現在,現在的泰國足以讓中國人不喜歡乃至討厭。

    泰國是一個王國,政治製度以前是君主專製,現在對外聲稱是君主立憲製,實際上掛羊頭賣狗肉,本質上還是一個獨裁國家,隻不過大權獨攬的不再是泰國王室,而是以總理(首相)鑾披汶·頌堪為首的一批打著民主大旗推翻國王獨裁繼而又換湯不換藥地取而代之的“革命者”。鑾披汶·頌堪推崇西方文明,崇拜日本,認為日本是唯一把西方文明引進自身並且轉型成功的東方國家,是泰國學習和效仿的對象,所以其本人和其政府處處學習日本,使得此時的泰國政府普遍親日。鑾披汶·頌堪雄心勃勃,他對內想把泰國治理得興旺發達,對外又想“開疆拓土”,這兩個目標進一步地導致他完全地變成了一個排華乃至反華的親日分子,緣由是這樣的:泰國以泰人為主體民族,約占全國人口四分之三,第二大種族就是華人華僑,數量占泰國人口總數的15%之強,由於華人華僑普遍吃苦耐勞、精明強幹,從商者大多數富足昌盛,使得華商幾乎控製了泰國國內經濟的命脈,鑾披汶·頌堪政府對此十分惱恨不滿,認為“泰國的經濟命脈怎麽可以落在外國人手裏”“泰國境內的華人就像德國境內的猶太人一樣有害”“泰國必須要用德國對付猶太人的辦法對付華人,從而收複屬於泰國人民的經濟主導權,阻止泰國財富外流”,因此,鑾披汶·頌堪為了“讓泰國在經濟上能自立自強自主”,大肆排華甚至反華,雖然手段不像德國對待猶太人那樣滅絕狠毒,但也是頗為苛刻嚴厲甚至堪稱蠻橫凶惡;至於對外,泰國以前一直跟越南爭奪老撾、柬埔寨,也跟緬甸爆發領土爭端,後來,法國吞並了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也被英國占領,導致泰國四周都是英法殖民地,自然無法對外“開疆拓土”,但鑾披汶·頌堪這種民族主義者一直“賊心不死”,法國為了安撫泰國,也曾表態願意割讓老撾、柬埔寨的小部分土地給泰國,雖然隻是空頭支票,但卻引誘得鑾披汶·頌堪等泰國高層一直對其念念不忘,隻不過,英法利益一致,同穿一條褲子,不會為了拉攏泰國而幫助泰國對付另一方(泰國沒有淪為殖民地是英法需要在各自地盤之間保留一塊緩衝區,英法早有合作條約,都不會對泰國下手,也都不會背著對方跟泰國進行“勾結”),泰國自然無法在英法之間玩弄什麽合縱連橫,與此同時,日本覺察到了泰國的親日,並且日本對英法荷美的東南亞殖民地向來垂涎三尺,如果泰國成為日本的幫手,自然有利於日本向東南亞進行擴張,所以日本加緊對泰國的利誘和拉攏,而泰國也需要抱住日本的大腿,充當日本的幫凶,在日本侵略東南亞時分一杯羹,於是,“郎有情妾有意”的日泰兩國立刻一拍即合,在1940年6月12日簽署了《日泰友好條約》(當時,蘇聯戰爭爆發了一個多月,德國正式進攻蘇聯,中國也在準備參加蘇聯戰爭,所以沒顧得上這件事,另外,蔣緯國當時還需要得到日本對南京軍進行軍械援助,所以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阻止日泰勾結)。

    走上排華親日道路的鑾披汶·頌堪政府完全不能再回頭了,為什麽呢?因為蘇聯戰爭結束後,中國國土大增、國力大漲、國勢大盛、國威大振,以前,中國衰微落後,泰國自然覺得中國靠不住,所以沒投靠中國,所以跟日本眉來眼去,此時,中國強大旺盛,泰國還是不能投靠中國,鑾披汶·頌堪政府高層心裏有數以及心裏有鬼,他們知道自己在中國弱小時於泰國境內展開排華反華,此時中國強大了,他們要是再投靠中國,豈不是方便中國對他們秋後算賬?豈不是等於自殺?所以,泰國此時投靠中國雖然是最佳的選擇,但卻是鑾披汶·頌堪政府不能做的事,當國家利益和私人團夥利益發生衝突時,鑾披汶·頌堪自然選擇了犧牲國家利益以保全私人團夥利益。此時,東方隻有兩大強國,一是中國,一是日本,鑾披汶·頌堪政府既然不能投靠中國,並且又害怕中國以後對其進行報複,本來就親日的他們別無選擇,隻能一條道走到黑,加大親日程度,徹底地投日。

    這就是泰國此時主動希望能跟日本締結軍事互助條約的背景原因。先前的《日泰友好條約》隻是規定日泰兩國在政治上、外交上、經濟上進行“互相幫助”,但在眼下,鑾披汶·頌堪政府進一步地希望泰國能跟日本進行軍事上的“互相幫助”,當然了,這其中肯定少不了日本大力拉攏的原因。被東京派到曼穀進行活動的日本特使有田八郎得到鑾披汶·頌堪親自接見後是這麽說的:

    “泰國的命運已經到了危機萬分的關頭,完全在閣下的手裏了。從原則上講,日本和中國已經聯盟合作,日中聯合起來是為了什麽呢?是為了團結整個東方世界,對付西方美英法荷等列強,以前,東方各國一盤散沙,結果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泰國,都受盡西方列強欺淩,所以我們現在必須要團結起來,這個東方大團結自然也包括泰國在內。泰國在加入後,既是日本的朋友,也是中國的朋友,隻不過,我要善意地提醒您一下,中國現在是蔣家父子執政,蔣介石和蔣經國先不談,眾所周知,中國軍隊的精銳都被蔣緯國掌握在手裏,而這個蔣緯國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民族主義者,對待外敵從來不像他父兄那樣講究寬仁,錙銖必較、睚眥必報並且心狠手辣、冷酷無情,看看蘇俄人吧,蘇俄以前欺淩過中國,蔣緯國便在蘇俄境內大開殺戒、殺人如麻,從來不使用什麽懷柔手段,被他殺掉的蘇俄人怕是不少於五百萬,落到他手裏的蘇俄人,要麽被屠殺要麽淪為奴隸,報複手段之狠辣,令人不寒而栗啊!另外,我們日本現在雖然是中國的朋友,但以前日中也打過仗,蔣緯國把我們日本也殺得亡者無數,日本陸軍第十六師團因為在中國戰場上殺了一些中國平民,結果,蔣緯國把該師團所有人員殺得幹幹淨淨,不留一個活口,被俘者都被他下令砍頭處死,師團長中島將軍更是被他下令千刀萬剮處死。總理閣下,據我所知,您以前曾對泰國境內的華僑華人頒布一些不太友好的政策和命令,我建議你立刻前去武漢,親自向蔣緯國負荊請罪,這樣,泰國在加入聯盟國後,蔣緯國對你也會網開一麵的,雖然不可能讓你繼續當泰國總理,但最起碼,他會留你一命的。”

    鑾披汶·頌堪聽完有田八郎的這番話後,整個人毛骨悚然、心驚膽戰,急忙說道:“泰國願意加入聯盟國,跟日本、中國、德國並肩作戰,不過,我們更希望跟日本保持最親密的關係,還希望我們的殷切真誠能得到日本的積極響應。我本人一直都推崇、向往、敬佩日本,堅定地相信日本就是泰國走上現代化道路的良師和益友,所以更加渴望泰國以後能得到日本進一步的提攜和指點。”

    有田八郎微微一笑:“這是當然的了。泰國是日本的友邦,總理閣下也是日本的摯友,日本自當會履行朋友的義務,提攜泰國、保護泰國,以後,日泰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在日本的利誘和恐嚇下,泰國急急忙忙地投向日本的懷抱,既是為了抗衡英法,也是為了抗衡中國。

    日本把泰國這顆棋子掌握在手是水到渠成的,但日本畢竟是聯盟國的成員國,做這種不算小的事情肯定要跟德中兩大盟友進行商議,哪怕隻是打個招呼,最起碼的明麵上的程序還是不能少的。聯盟國成員眾多,截至泰國加入前已有20個,分別是:德國、中國、日本、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西班牙、葡萄牙、保加利亞、波蘭、芬蘭、烏克蘭、愛沙尼亞、保加利亞、立陶宛、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伊朗,20個成員國在地位上各不相同,德中日意是四大頂梁柱,德國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中國是“二哥”,日本則屈居“老三”,意大利是“老四”,實際上,聯盟國剛成立時,中國的國力並不比日本強多少,特別是海軍,日本海軍是中國海軍難以望其項背的,但中德的親密關係使中國在德國力舉下穩坐“二哥”位置,隻要是德國的官方文件,都是“德中日”順序而不是“德日中”,另外,聯盟國有時候也被稱為“三國聯盟”,排名第四的意大利常常不被認為是主力,因為意大利完全唯德國馬首是瞻,就是德國的仆從國,隻不過意大利的國力軍力大大地超過德中日三國以外的所有成員國(雖然也高不到哪裏),加上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的私人關係,所以意大利才會成為“老四”。聯盟國的20個成員國,不難看出,德中日三國都是獨立自主的,德中日三國互相都不是仆從關係,另外17國都仆從於德國或中國,意大利等12個歐洲國家仆從於德國,中亞四國和伊朗則仆從於中國,號稱“老三”的日本卻十分尷尬地“一個跟班都沒有”。

    看到德國“跟班越來越多”,日本十分羨慕,但看到中國居然能夠同樣“跟班越來越多”,日本就不是羨慕了,而是嫉妒、惱火、不安。仆從國越多,宗主國自然實力和勢力都越膨脹,德國有12個仆從國,中國有5個仆從國,日本則是0個,不得不讓日本高層頗為感到嫉妒,在日本高層看來:德國那麽強盛,是應該的,至於中國…前幾年還被大日本帝國打得差點兒一蹶不振,居然在這幾年內已經有了5個仆從國,大日本帝國卻一個都沒有?簡直豈有此理,中國都能有,日本為什麽沒有?更何況,這樣下去,中日以後假如反目成仇,即便德國中立不插手,中國身邊也有一堆“跟班”幫忙助威加油,日本豈不是孤家寡人?

    基於這種心理,日本高層迫切地想要拉攏泰國,讓泰國成為聯盟國的新成員以及日本第一個仆從國。日本此舉除為了讓日本在東南亞獲得立足點、戰爭跳板、資源產地的原因外,還為了壯大日本的實力、勢力、影響力以及聲勢,提升日本在聯盟國內的地位和話語權分量。

    蔣緯國當然不能允許泰國成為日本的仆從國,泰國雖然跟中國不接壤,但距中國本土不遠,並且泰國本就屬於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更何況還是日本人。武漢的軍委會高層會議上,蔣緯國和陳誠、何應欽、楊傑、徐永昌等人在反複分析後,認為日本人此舉目的除了以上幾點,還隱含著“逼迫中國出兵”的意圖。如果中國不插手,泰國就會被日本控製,如果中國出手,日本人則達到了另一個目的:讓中國在日本前麵出兵開戰。

    蔣緯國眼下還不想出手,但更不願意看到日本在中國前麵出手。如果日本控製了泰國,那就避免了“先幫助中國打赤道以北,然後再給日本自己打赤道以南”的問題了,很有可能,日本先避開英法,專門打荷蘭的印尼殖民地,雖然日本也不怕英法,但無疑,荷蘭要比英法更好“欺負”,泰國這個前沿基地加上東帝汶這個前沿陣地,足以讓日本避開美英法殖民地直接一步到位地打荷蘭殖民地。蔣緯國考慮過這個情況:先讓日本去打、去占,中國再出手,打日本,“解放”被日本占領的東南亞,反正中日早晚再戰。但認真思索後,蔣緯國否定了這個設想,原因有三:

    第一,中國現在打,打的是美英法荷在當地的駐軍以及當地軍隊,很好打(可以參考原先曆史上日軍橫掃東南亞的進度),並且好歹還有日本人的幫忙,中國以後打,打的就是盤踞當地的日軍,中國軍隊雖然不怕日軍,但無疑,日軍要比美英法荷軍隊難打多了,自然而然,中國軍隊以後打需要付出的代價會大大地超過現在;

    第二,中國以後打,消滅了日軍、趕走了日軍,固然可以占領當地,但日本人在占領當地期間肯定對當地進行瘋狂的掠奪洗劫,搜刮走大量財富,中國豈不是損失大了?東南亞各地的財富應該被中國搜刮走,怎麽能讓日本搜刮走?難道中國占領東南亞,麵對被日本人糟蹋得千瘡百孔的東南亞,還要中國自掏腰包幫助當地重建不成?

    第三,中國不占領東南亞,讓日本先下手為強地占領了,日本必然獲得當地大量資源,日本得到好處就等於中國損失好處,假如中日再戰時,中國軍隊一時間難以消滅東南亞日軍,最壞的情況是無法從日本手裏搶走東南亞,資源豐富的東南亞豈不是成了日本本土的血庫?豈不是能給日本本土源源不斷地輸血?以後中日再戰,中國打敗日本的難度豈不是更大了?

    “真他媽的煩啊!”蔣緯國心煩意亂,中國想打,但不急於現在就打,日本則急於現在就打,並且中國試圖把日本頂在前麵,又不想讓日本吃獨食,日本一方麵想大肆搜刮一方麵又不想給中國火中取栗,這就導致問題變得複雜了。

    青島的聯盟國總部會議上,中日代表展開了唇槍舌戰。中方要求日本不得跟泰國簽署軍事聯盟協議,不得染指屬於中國勢力範圍的泰國,否則就被視為日本惡意破壞聯盟國條約;日方強辯說“聯盟國內部條約規定‘赤道以北的東南亞地區屬於中國’”,其中“地區”一詞應該被默認為“美英法荷的殖民地”,泰國雖然在赤道以北,但該國並非美英法荷的殖民地,所以日本有權與泰國簽署軍事聯盟協議,並且日本不認為此舉損害中國利益。日方振振有詞,從聯盟國大局角度上看,如果武力攻打泰國、強迫其加入聯盟國,恐怕弊大於利,日本現在既然可以兵不血刃、不費一槍一彈、用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說服泰國加入聯盟國,這對聯盟國豈不是好事一件?

    日方代表有田八郎娓娓地道:“泰國加入聯盟國後,其境內肯定要有聯盟國三大主力的駐軍,從而加強聯盟國對泰國的控製,讓泰國以後能為聯盟國發揮出最大限度的作用,德國遠在歐洲,鞭長莫及,肯定無法在泰國駐軍,能在泰國駐軍的就隻是中日。到底是中國在泰駐軍還是日本在泰駐軍?或是中日同在泰國駐軍?這應該由泰國政府自己決定、自己選擇。說到底,泰國即將成為聯盟國的新成員,並且泰國如此‘識時務’,聯盟國自然要尊重泰國,顧及其顏麵,考慮其自身意願,不能粗暴蠻橫地對待泰國,從而避免泰國會因此而心懷不滿繼而對聯盟國離心背德的結果。諸位,聯盟國是一個大家庭,現有的20個成員國在聯盟國陣營裏地位平等,都是兄弟之邦,泰國也一樣,聯盟國總部要在泰國駐軍,必須要尊重泰國自己的意願,一方麵讓泰國感受到‘聯盟國大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麵向別的國家做出良好榜樣,吸引更多國家加入聯盟國,如果聯盟國內部存在恃強淩弱、大國欺壓小國的不良現象,聯盟國還怎麽發展壯大呢?所以,是中國在泰國駐軍,還是日本在泰國駐軍,或是中日同在泰國駐軍,由泰國自己決定,泰國決定哪個方案,聯盟國總部就要從善如流,選擇那個方案。”

    既代表中國同時也代表蔣緯國參加會議的張繼正事後罵道:“這幫狗日的小日本!說的比唱的好還好聽!用意根本就是司馬昭之心!”

    “怎麽辦呢?真的要出兵嗎?”蔣緯國思索著,“中國如果出兵泰國,必然刺激到英法,導致中英中法交惡,這就中了日本人的下懷了,並且,部隊還沒有完全訓練好,準備很不足,如果不出兵,泰國這塊肥肉可就要被日本人叼走了,不僅如此,日本人說不定還會順嘴吃掉泰國周圍的緬甸、印度支那三國、馬來亞等一堆肥肉,以後吐給中國時估計也隻剩下骨頭了,那中國可就虧大了,兩難啊…”

    “好辦!”聽完蔣緯國的敘述後,蕭爻不以為然,“一個現成的辦法就可以破解兩難了,你居然沒有看到?”

    蔣緯國急忙問道:“什麽辦法?”

    蕭爻從容不迫地說道:“讓泰國境內的華僑華人立刻發動武裝起義,奪權!”(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