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節 南洋風起(4)

字數:8191   加入書籤

A+A-


    中日戰爭前,日本軍隊分為四大部分:駐本土軍隊、關東軍、台灣軍、華北駐屯軍(後發展成全麵侵華的“中國派遣軍”);經過中日議和停戰、德中日聯盟等重大變化後,此時的日本軍隊分為三大部分:本土軍、北方軍、南方軍。所謂“本土軍”,即駐紮在日本本土的日軍,駐紮地區包括日本四島、朝鮮半島、琉球群島、台灣列島、庫頁島等;所謂“北方軍”,即駐紮在“日本北方州”(北亞東部、北亞中部)的日軍;所謂“南方軍”,就是攻打並占領在日本人心裏已經被納入“日本南方州”的地區的日軍,目前南方軍已掌控地區即印尼(包括東帝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隻不過,日本人心裏的“南方州”絕不隻是區區的一個印尼。日軍這三大集團在規模上由大到小以及在實力上由高到低依次是:南方軍、本土軍、北方軍;在軍種組成上是這樣的:北方軍以陸軍為主,本土軍內陸海軍勢力相當,南方軍以海軍為主。很顯然,日軍的北方軍和本土軍是用於防禦的,南方軍則是用於進攻的,自然最為兵強馬壯。

    日本陸海軍因為蔣緯國帶來的“蝴蝶效應”的改變,此時的現狀跟原先曆史上是大不相同的,根據聯盟國內部條約,日本軍隊把大部分的資金資源和時間都用於日本海軍的擴建,日本陸軍則此消彼長地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經過多次裁軍和多次討價還價後,日本陸軍現在共擁有13個師團和3個戰車旅團,13個師團分別是:近衛、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4、第18師團,以上13個師團都是日本陸軍的老部隊,在日清戰爭、日俄戰爭、中日戰爭、遠東戰爭中表現頗佳,所以得到保留和“新式建設強化”,由於裁軍導致軍械物資冗餘很多,加上部隊番號編製受限,所以日本陸軍走上了“精兵路線”,並且學習南京軍和德軍,展開機械化建設進程,每個步兵聯隊下轄3個步兵大隊和1個炮兵中隊,同時,每個師團在原先的1個工兵聯隊、1個騎兵聯隊、1個輜重兵聯隊、1個炮兵聯隊外又增加了1個戰車聯隊、1個搜索兵中隊(此舉效仿南京軍,日軍的“搜索兵”其實就是南京軍的偵察兵)等部隊,並且日軍師團的直屬炮兵聯隊裝備的都是中大口徑的火炮(同時,日軍每個步兵聯隊又有炮兵中隊,裝備著常規的步兵炮、山炮、野炮等中小型口徑火炮;至於迫擊炮和擲彈筒,更是普及到小隊),因此,日本陸軍雖然師團數量少了、總兵力少了,但部隊的火力、戰鬥力、現代化水平、機械化水平都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每師團約3萬兵力,13個師團總計約40萬兵力;日軍的3個戰車旅團分別是第1、第2、第3戰車旅團,每個旅團下轄3個戰車聯隊和1個炮兵聯隊,每個戰車聯隊再下轄3個戰車大隊和1個炮兵大隊,裝備著德式和日本自產坦克,一個旅團約500輛坦克,編製和規模都相當於南京軍的裝甲師。13個師團、3個戰車旅團再加上其它附屬部隊,日本陸軍此時總兵力約50萬人,由於走“精兵路線”,所以日本陸軍的五十萬官兵幾乎都是參加過實戰的老兵,並且因為長期沒有戰事,一直進行訓練,所以日本陸軍的五十萬官兵都是精銳老兵,兵員“質量”跟南京軍不分上下。

    日本海軍也因為蔣緯國對曆史的幹涉和改變而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日本海軍規模確實很大、實力確實很強,號稱世界第三,其次,日本海軍因為日本國力薄弱,所以沒辦法跟美國海軍打持久戰,美國海軍此時的規模和實力看似“隻比日本海軍高過一個頭”,但是,日美兩國進入戰爭狀態後一起開足馬力造艦,日本立刻就會被美國遠遠地甩開,美國的工業實力、潛力、爆發力都是日本望塵莫及的,因此,日本海軍想要“能撐得久一點”,唯一的辦法就是走上正確合理的發展路線。在蔣緯國的“指點迷津”以及山本五十六等日本海軍內一批思想開明先進的高層的百般努力下,日本海軍徹底地改變了以前高度重視戰列艦的錯誤理念,走上了“重視航空母艦”“以航母為海軍核心、海戰決定性力量”的正確路線,因此,日本海軍自從德中日聯盟後,廢棄了製造戰列艦、重型巡洋艦等華而不實的大型軍艦的方針,拆除了已經開工建造的大和號、武藏號戰列艦,終止了大和級三號艦信濃號、四號艦的建造方案,開足馬力、集中資源資金地建造航空母艦。目前,日本海軍擁有10艘戰列艦、16艘重型巡洋艦(扣除掉在中日戰爭期間被中國海空軍擊沉的2艘)、23艘輕型巡洋艦(扣除掉在中日戰爭期間被中國海空軍擊沉的3艘)、100多艘驅逐艦(還有幾十艘會被陸續建造出)、120多艘潛艇(包括接收的50艘蘇聯潛艇)等,至於航空母艦,目前共有11艘(扣除掉在中日戰爭期間被中國海空軍擊沉的“鳳翔號”),分別是: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瑞鶴號、4艘大和級以及租借給中國海軍的“龍驤號”,不僅如此,日本海軍已經秘密地征用了十多艘大型民用商船貨輪,準備將其改裝成航空母艦,進一步地充實航母艦隊。

    2月20日,武漢軍委會,最高層會議。

    蔣緯國看得出,蔣介石今天的氣色比上次要好很多,蔣介石上次臉色表情“喜憂參半”,此時“喜多憂少”,中國軍隊兵不血刃、輕而易舉地收複越老柬三國,再次完成開疆拓土的壯舉,無疑,這是中國的盛事,自然也是蔣介石這個最高領袖進一步地得以威望大漲、萬眾敬仰的好事,說到底,做人做到蔣介石這個“受命於天、唯我獨尊”的地步,沒什麽比開疆拓土、青史留名更能讓他心動的了,哪怕蔣介石當初登上權力頂峰位置時沒有這麽大的雄心,平心而論,蔣介石當年從孫中山手裏接過手的中國是什麽樣子?山河破碎、民眾困苦,內有軍閥割據,外有強敵虎視眈眈,不折不扣的滿目瘡痍、內憂外患,他那時候絕不可能也幾乎不敢想象他手裏的中國會在此時躋身於世界列強行列,甚至參加逐鹿天下、爭霸世界的偉業,人是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在潛移默化中,蔣介石此時不可避免地也被現實刺激得“壯誌淩雲、雄心勃發”,並且不隻是壯誌和雄心,胃口也變得越來越大了。

    當然了,蔣介石此時的壯誌和雄心跟希特勒、跟蔣緯國還是沒法比的,他此時是強國領袖,但他出身於“弱國領袖”,所以不可避免地還帶著一股“小家子氣”,這就好像富豪和暴發戶的區別,富豪因為過慣了富日子,並且眼界、思想境界一直都很高,所以具有大氣魄,敢於拿出大手筆,但暴發戶不同,暴發戶以前過的是窮日子,雖然發財了,但在發財後還是會帶有以前窮日子賦予的謹小慎微、不敢輕易冒險的作風。眼下,蔣介石一方麵渴望“繼續開疆拓土”,一方麵也愈發地緊張憂慮,使得他處於一種十分矛盾、十分糾結的心理狀態中。

    “沒想到啊,法國看似龐然大物,原來也如此不堪一擊。”何應欽感慨道,“英國同樣搖搖欲墜、岌岌可危,如果美國一直不幹涉,英國步法國的後塵也是早晚的事了!”

    楊傑冷哼一聲:“早就說了,英法都是徒有其表的泥足巨人。”

    何應欽惱怒起來:“我難道不是跟你一樣?英法固然不是一觸即潰,但也不是過於可慮,可美國呢?真正的強敵是美國!美國難道會坐視聯盟國獨霸半個世界而一直無動於衷?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不相信羅斯福不懂得這個道理!”

    楊傑反駁道:“我也沒有斷言美國不會參戰,美國參戰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所以我們要快,要抓緊時間,在美國參戰之前竭力擴大戰果,造成既定事實,到時候,即便美國參戰,我們也已經非常強大,美國不得不對我們忌憚三分,我們再跟美國政府達成心照不宣的協議,我國就注定立於不敗之地!”

    徐永昌說道:“可是,英國政府並未同意和平地向我們轉交藏南三國以及緬甸、馬來亞、新加坡、文萊。看樣子,我們跟英國人還是要兵戎相見的。”

    “兵戎相見是必然的。”陳誠說道,“日本人也已經再三催促了,並且承諾會派遣日本海軍全力協助我軍作戰,不過,德國人也在邀請我們與他們並肩作戰。”他望向蔣緯國。

    蔣緯國站起身:“父親、諸位長官。英國,隻是一個彈丸小國、蕞爾小邦,為何能擁有如此雄厚的國力?就因為該國在數百年的對外擴張中累計獲得了極其遼闊的殖民地,而那些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就是英國本土的國力來源。英國人之所以不可一世,因為他們確實有不可一世的資本,大英帝國的疆域比蒙古帝國還要稍勝一籌,眼下,大英帝國這個‘日不落帝國’雖然已經日薄西山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仍然擁有著比蘇聯更大的篇幅,目前,英國的殖民地主要在五個地方,一是北美(加拿大),二是大洋洲(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三是非洲,四是中東,五是南亞和東南亞。聯盟國想要徹底摧毀英國,攻擊其本土是不太容易的,摧毀其海外殖民地體係、奪取其海外領土領地則是真正的釜底抽薪!北美,我們是打不到的,大洋洲,那是日本人的事,至於非洲、中東、南亞、東南亞,就主要是我們跟德國人的事了。現在,日本人急不可耐地邀請我們跟他們一起打東南亞,德國人同樣十分殷切地邀請我們跟他們一起打中東。按道理,飯可以一口一口地吃,地盤可以一塊一塊地打,但是,我們時間有限,正如楊長官剛才說的,我們必須在美國參戰之前竭力擴大戰果,造成既定事實,因此,我們可能要兩線作戰。”

    何應欽質疑道:“打東南亞,肯定是必須的,東南亞一方麵靠近我國本土,有利於我軍,一方麵東南亞各國本就與我國是傳統宗屬關係,至於中東,為何要打?那裏距離我國太遠了,不僅當地的人種文化跟我國毫無聯係,並且中東大部分是土地貧瘠的荒漠,得之無益。我們跟德國人一起打中東,似乎得不償失,給德國人做嫁衣而已。”

    蔣緯國笑起來:“何長官以及諸位長官可能還不清楚一個高度機密。不錯,中東大部分地區都是沙漠戈壁,看似沒什麽價值,但是,那裏的地底下卻是一個黑金的海洋!”

    “黑金?”陳誠吃了一驚,隨即頓悟,“石油?”

    “不錯!”蔣緯國目光如炬,“中東地區擁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那塊寶地,我們怎麽能不去分一杯羹?”

    “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何應欽、陳誠、徐永昌、楊傑都大吃一驚。

    蔣緯國鄭重點頭:“是的!德國人邀請我們跟他們一起打中東,是要跟我們平分中東呀!如此千古難尋的大好事,我們豈能拒之不理?”

    徐永昌激動不已:“天呐,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如果我們能分到一半,再加上我們現有的石油資源,那我們在戰後豈不是能坐擁全世界一半的石油?有了這麽多的石油,我國徹底崛起、徹底複興、徹底變成一個強大興盛的世界一流國家,還不是水到渠成?”

    “不僅如此!”楊傑也眼睛發亮,“如此巨量石油在手,我們還怕什麽呢?美國人更加忌憚我們了,日本人也更加聽命於我們了!我們不僅在戰後會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一流國家,在眼下的戰爭裏也會真真正正地立於不敗之地!打!中東必須要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

    “兩線作戰,是否超出我國國力和我軍軍力的承受範圍?”何應欽問道。

    “這要看是什麽樣的敵人了!”蔣緯國輕笑一聲,“英國人?算什麽?英國的精銳老兵已有一大半在德國的戰俘營裏,剩下的也大多數在其本土戰戰栗栗地等著德軍登陸,在英國此時的殖民地裏,英軍要麽是二三流部隊,要麽就是從當地招募的士兵,一群土雞瓦狗而已!戰鬥力豈能跟身經百戰的我軍相比?”

    何應欽還是不放心:“打陸戰,英軍基本上不是我軍對手,但是,打海戰呢?英國人的遠東艦隊正在殺氣騰騰而來,我們如何對付?”

    “這是日本人的事!”蔣緯國笑起來,“放心,海上交給日本人,不關我們的事。”

    何應欽仍然信心不足:“萬一日本海軍敵不過英國海軍呢?”

    “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吧!”蔣緯國笑道,“如果日本人幹脆利索地解決了英軍遠東艦隊,我們卻還瞻前顧後、畏手畏腳、縮頭縮腦,未免太沒有大國氣勢了吧?”他望向蔣介石,“父親,下命令吧!”

    蔣介石微微點頭:“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是否要對英國宣戰?”

    “還是不宣戰為好。”蔣緯國道,“我們無法保證美國是否直到英國投降時都沒有參戰,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美國在英國即將完蛋時找個借口參戰,繼而美英肩作戰,美英本來就是穿同一條褲子的,既然我們不想跟美英徹底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那就隻開戰、不宣戰,從而留下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回旋餘地。”

    “不宣而戰?”何應欽十分詫異,“這可是違反國際戰爭法的行為啊!並且太過於卑劣,會嚴重地損害我國的名譽和信譽的。”

    “不是不宣而戰。”蔣緯國搖頭,“我們可以在進攻前對英軍、英國高層下達最後通牒,然後再打。反正英國人隻是外強中幹,我們在打他們前先告訴他們一下,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會議最終達成了“在美國參戰前擴大戰果以造成既定事實”的共識,蔣介石下定決心、下達命令,按照蔣緯國的提議,授權成立“中南遠征軍”和“中東遠征軍”,準備對英兩線開戰。“中南遠征軍”即進攻東南亞地區的中國軍隊,東南亞位於中國之南,所以稱之為“中南”,至於“中東遠征軍”,中東是西南亞和北非(埃及),在中國之西,按理應該叫“中西”,但那裏在國際上被約定俗成地稱為“中東”,所以按照國際叫法進行命名。無需多言,中南遠征軍和中東遠征軍自然以南京軍為主力,南京軍早就展開針對性的訓練了,中南遠征軍的前線基地是雲南省和泰國,中東遠征軍的前線基地是伊朗和中亞。

    隨著軍委會的一聲令下,幾十萬南京軍開始大兵開拔,準備踏上新的戰場。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再度向英國政府遞交照會,要求英國把藏南三國、緬甸、馬來亞、新加坡、文萊等在地域、文化、傳統宗屬關係等方麵上屬於中國勢力範圍的國家地區“無條件地歸還給中國”。

    2月22日,東南亞戰火再起,當天,日軍與英軍爆發馬來亞海戰。

    馬來亞海戰的交戰雙方分別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1航母戰列艦特混艦隊、日軍駐印尼的部分陸基飛機,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即z艦隊)、英軍駐新加坡的部分陸基飛機。日軍艦隊以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航空母艦為主力,英軍艦隊包括1艘中型航空母艦(暴怒號)、2艘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號、威爾士親王號)、3艘戰列巡洋艦(胡德號、聲望號、反擊號),實力非常強大,由托馬斯·菲利普斯中將指揮。不過,從雙方艦隊艦種組成上不難看得出,日軍是以航母為核心力量,英軍則是以戰列艦和戰略巡洋艦為核心力量。

    英軍艦隊司令托馬斯·菲利普斯中將身材矮小壯實,人稱“大拇指湯姆”,他資曆深厚、性格剛毅,具有不屈不撓的鬥誌和勇敢無畏的意誌,但他卻有兩個致命缺點,第一,他是搞參謀工作出身的,以前是英國海軍部副參謀長,雖然履曆豐富,但缺乏指揮艦隊的實戰經驗,同時又自信過度,儼然是一個英國版趙括;第二,他的戰爭思想已經嚴重落伍了。菲利普斯中將屬於堅定的巨艦大炮主義者,他堅定地認為“飛機絕不可能是軍艦的對手”“幾噸重的飛機想要擊沉幾萬噸的軍艦,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客觀上講,菲利普斯中將如此輕視飛機也不是沒有道理,他的每艘主力艦上都裝備著數量超過40門/挺的高射炮和高射機槍,所以他不認為脆弱的飛機能通過這道密不透風的防空火力網繼而對軍艦展開有威脅的攻擊。綜合而言,菲利普斯中將是一個很典型的英國軍人:冷靜、剛毅、頑強、勇敢,具有崇高的軍人榮譽感,這種榮譽感是縱橫世界三百年的“日不落帝國”給每個英國軍人帶來的驕傲,但是,這種驕傲極容易化為單純的驕傲,也就是狂妄輕敵,而這種狂妄輕敵則會在軍事思想上造成閉目塞聽和墨守成規的惡劣後果。

    2月21日深夜,活動在印度洋北部的日軍潛艇發現了正在駛向新加坡的英軍遠東艦隊,繼而進行跟蹤監視。

    2月22日清晨,日本政府以“英國政府悍然派兵在印尼境內攻擊日本軍隊”為由正式向英國政府宣戰。

    上午9時許,日軍偵察機發現了即將抵達新加坡的英軍遠東艦隊,日軍艦隊立刻出動,展開迎戰。

    上午10時許,日軍第一批艦載機群飛臨英軍艦隊上空,展開瘋狂攻擊,頓時,半空中炸彈如雨,海麵上魚雷如梭,英軍各艦在幾乎毫無招架之力的處境中不斷地中彈中雷,爆炸起火,陸續化為一團團在海麵上燃燒著的鋼鐵廢墟或沉入大海的漩渦。

    中午12時整,海戰結束,日軍大獲全勝,英軍全軍覆沒,1艘航母、5艘主力艦、4艘巡洋艦全部被擊沉,另外還有2艘驅逐艦被擊沉,英軍死亡者超過2000人(有的是被炸死,有的而是被淹死);日軍付出代價十分輕微,僅8架飛機被擊落,30多架飛機不同程度受損,傷亡機組人員60多人。此戰中,英軍艦隊和日軍艦隊都沒有見麵,僅靠艦載機就決出勝負。

    此場海戰意義極度重大,一方麵,英國海軍在遠東和印度洋的勢力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完全喪失製海權,日本海軍獨霸遠東和印度洋,另一方麵,此場海戰以鐵證如山的事實證明,航空母艦取代了戰列艦的海戰地位,製空權是贏得海戰的第一因素,同時也證明,日本海軍在過去二三年內走的路線是完全正確的。

    接到捷報的山本五十六在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和如潮如浪的祝賀聲、恭維聲、讚揚聲中感慨萬千地說道:“諸君,你們知道此戰的第一功臣是誰嗎?也許你們會不以為然或不服氣,但我仍然要鄭重地告訴你們,不是我,是蔣緯國。可惜,真可惜,他不是一個完全的日本人。”

    日軍贏得馬來海戰的勝利,意味著幫助南京軍掃清了海上障礙,南京軍的中南遠征軍和中東遠征軍都可以出擊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