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節 遠征中南(1)
字數:9127 加入書籤
日軍取得馬來海戰大勝後,南京軍的“中南遠征軍”也正式出動了。中南遠征軍總部共有兩個,一個是後方總部,位於昆明,一個是前方總部,位於曼穀。中南遠征軍司令長官為衛立煌,副司令長官為羅卓英,所轄部隊包括10多個師,其中5個師屬於南京軍,兵力超過20萬,另有十餘萬泰軍助戰。參戰南京軍盡皆接受過嚴格而完善的熱帶山地叢林作戰訓練(訓練是從1941年8月底開始的,截至此時的1942年2月底,已經先後訓練了近半年),並且裝備精良,清一色的德械武器,全麵配發迷彩服,堪稱兵強馬壯,而泰軍雖然在裝備上、戰鬥力上不如南京軍,但泰軍官兵非常熟悉東南亞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水土環境,因此絕不是南京軍的“累贅”,恰恰相反,泰軍必能有力地協助南京軍作戰,發揮重大作用。除了陸軍,中國海空軍也精華出動,一"bo bo"威風凜凜、銀光閃閃的戰機接連不斷地飛躍雲貴高原,抵達泰國境內,進駐在泰軍早就修建好了十多個大型航空兵基地,總數量超過2500架新式飛機。
呼嘯在泰國天空中的中國空軍飛機裏,其中一架是蔣緯國的座機。大戰在即,蔣緯國自然要親臨前方,實際上,他也隻是到曼穀而已,不可能跑到最前線,並且就算跑到最前線,危險性也不大,因為對手是英軍。
衛立煌、羅卓英、泰國國防部副部長趙海軍、泰國陸軍副總司令唐飛虎、遠征軍總部參謀處主任曾力偉、通訊處主任金定國等高級軍官親自在曼穀機場迎接了蔣緯國。眾人無不喜形於色,看蔣緯國的目光也都是發自肺腑的尊崇,因為他們都知道,中國今日能揚威異域、他們今日能領軍遠征,都是因為蔣緯國。這五六年來,南京軍越戰越強大,中國越來越興盛,蔣介石這個最高領袖的威望肯定是水漲船高,而蔣緯國的威望同樣也是節節攀升、炙手可熱。想當初,中日戰爭開始時,蔣緯國跑到最前線指揮打仗,國內很多人都對他冷嘲熱諷,認為他隻是“沽名釣譽、嘩眾取寵”“為了接他老頭子的位置而鍍金撈資本而已”,但現在,沒人再這樣認為了,因為蔣緯國已經用事實證明了,他確實非常了不起,從而贏得無數人的擁戴,即便是衛立煌、羅卓英這種“已經過了熱血年齡段的老將級人物”,也對他佩服得死心塌地。另一方麵,軍人嘛,自然是渴望戰爭的,雖然好戰是不可取的,但軍人天生就希望能夠遇到戰爭並在戰爭期間用敵人的鮮血和屍骨鋪就自己的輝煌道路和自己為國家立下的功勳,如果沒有這個渴望,就難以說是真正的軍人了。眼下,衛立煌、羅卓英等人能夠統領中南遠征軍,他們心裏的興奮就不用多說了,因此對蔣緯國又充滿了感激之情。
“熱帶不虧是熱帶,才二月底,就已經這麽熱了。”蔣緯國一邊下飛機一邊脫外套。
“主任好!”衛立煌等人一起畢恭畢敬地敬禮。蔣緯國雖然是南京軍的統帥,但他長期沒有固定軍職,他原先在軍隊裏當過軍官,不過,他的誌向肯定不會局限於某個師或某個軍,他此時的軍職是軍委會武漢行營主任,從程序上講,他升官了,從軍委會北平行營副主任變成武漢行營主任,算是扶正了,但其中的區別是很大的,由於蔣緯國不想“成為地方派係”,所以原本是南京軍總部的北平行營的地位一下子大大降低,另外,軍委會總部目前就在武漢,因此武漢行營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打個比喻的話,蔣介石在南京當總統,蔣緯國當南京市長,這個市長的分量其實其他市長能比的?就是這個道理。從實質上,蔣緯國其實已是蔣介石“在軍事上的私人助理”,職務不算很高,但地位非常高,實權也極大(蔣緯國的實權是他自己掙來的)。因為蔣緯國此時的正式軍職是“軍委會武漢行營主任”,所以眾人自然叫他“主任”。
“好啦,好啦,都是自家人,不要這麽客氣!”蔣緯國打趣道,“哎呀,我差點兒忘了,這裏還有兩個‘泰國人’呢!”他笑著看向趙海軍和唐飛虎。
趙海軍和唐飛虎都笑起來:“我們是‘身在泰國心在華’!”
蔣緯國捶了趙海軍和唐飛虎:“我開玩笑的!你們當然也是自家人!”
羅卓英在旁邊感慨萬千:“二公子,我對你的謀略和眼光真是五體投地!真是想不到啊,你居然早在五年半之前就已經經營東南亞,布置下這麽多的重要棋子,並且一環套著一環,你的部署不但是天衣無縫、無懈可擊,更加是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不得不令人歎為觀止啊!誰能想到,你輕輕在幕後操控幾下,一個國家就這麽從內到外、徹頭徹尾、幹脆利索地落入你的掌控中,政權軍權都受你的支配,就連該國國防部副部長、陸軍副總司令都是你的部下!二公子,你的這種智慧,怕是連諸葛亮都不如啊!”
蔣緯國連連做出謙虛狀:“羅長官,你誇我可以,但用詞也太肉麻了!”
“我們絕不是奉承拍馬。”衛立煌顯得感同身受,“而是發自肺腑。本來,到外國境內打仗,注定會艱險重重,但我們來到曼穀仔細研究戰局後,發現接下來戰事的天時地利人和幾乎都在我們這邊,作戰條件奇佳,一切都已經被你安排得好好的、鋪墊得好好的,打勝仗簡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我絕非驕傲輕敵,而是…怎麽說呢?這麽多先機優勢都在我們這邊,除非是低能兒,否則怎麽能不打勝仗?”
“有信心就好!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豎立信心嘛!”蔣緯國聽得很滿意,同時在心裏暗想,要不是老子,你們有的苦頭吃呢!原先曆史上,你們第一次出境遠征,共有103000名將士,結果足足損失了近56500人,光是橫穿野人山就有30000多人葬身於原始森林,但你們消滅日軍卻隻有4500餘人(其實沒有這麽多,因為日軍也有很多兵員是死傷病於各種自然因素),不折不扣的一敗塗地,昂首出國,大敗而回,然後的第二次出境遠征,才算打出了一個樣子,累計消滅日軍4萬餘人,不過自身還是承受了1.2萬餘人的傷亡(需要注意的是,殲敵戰果不都是中國遠征軍的,因為美軍、英軍也參戰了,但大部分鮮血都是中國遠征軍將士流出的);眼下,老子把所有能給你們的優勢條件都給你們了,你們要是打不出一個輝煌戰果,先不提愧對國家和人民了,最起碼的,你們對得起老子的一番苦心以及老子砸進去的無數鈔票嗎?
蔣緯國隨即想起,原先曆史上的中國遠征軍是聯合美英軍對戰日軍,但現在卻反過來,此時的中國中南遠征軍是聯合日軍對戰英軍(暫時還沒有美軍)。如此,情況就更加樂觀了,那幫“龍蝦兵”要比小日本好打多了(英軍有一個“龍蝦兵”的綽號,因為英軍在1900年之前的軍裝是一身鮮亮的大紅色,活像被煮熟的龍蝦)。
中南遠征軍在曼穀的“前方總指揮部”位於郊區一棟完全是中式風格的大宅子,這棟大宅子的主人是泰國的一位華商,得知祖國大軍需要從泰國境內揮師出征,免費租借出這棟大宅子作為大軍的前方總部所在。蔣緯國和眾人一邊談笑風生一邊走入總指揮部,裏麵已經物人齊備,數百名衛兵嚴陣以待地保衛著這裏,數十名參謀軍官各司其職地忙碌著,牆壁上掛滿了形形色色的地圖,桌子上堆滿了林林總總的文件,大廳內更是擺放著一個足夠籃球場那麽大的沙盤。
“二公子,別來無恙啊!”蔣緯國剛進門,大廳角落處就傳來一個渾厚的老者聲音。
蔣緯國定睛一看,頓時又驚又喜:“陳老先生!”
早就在這裏等著蔣緯國的陳嘉庚笑著點點頭:“老啦,我今年都六十八了,身體大不如以前了,所以沒能親自去機場接你,二公子可要莫怪喲!”
蔣緯國連連道:“甲公,您這話可就見外了!您是長輩,我是晚輩,我哪能在您老人家麵前托大呢!對了,您不是在新加坡嗎?怎麽來曼穀了?”
陳嘉庚顯得感慨萬千:“我自小在南洋打拚,人是在南洋,心可是一直都牽掛著祖國哪!等了幾十年了,等得兩鬢斑白,終於等到祖國大軍重新收複南洋的這一天,我若不親自來到曼穀,親眼目睹我中華大軍的威武陣容,豈不是抱憾終身?”
蔣緯國心裏發熱:“嗯,甲公,這一天到來了。”他打量了一下大廳,目光立刻被那個沙盤吸引了過去,仔細一看,沙盤內正是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整個馬來亞半島,沙盤做得極為精致,一山一河、一城一鎮、一林一路,麵麵俱到、巨細無遺,幾乎能用“纖毫畢現”這個詞語形容。“這簡直就是微縮的馬來亞半島!”蔣緯國忍不住喝彩。
“這個沙盤是曾力偉、金定國他們做的。”衛立煌微笑著望向曾力偉、金定國。
“做得好!”蔣緯國連連稱讚,“光是靠如此精確詳細的沙盤,就算是紙上談兵的趙括,都能打勝仗了!”
“我們可不敢獨攬功勞。”曾力偉笑道,“要不是我伯父他們大力支持,我們哪能可以做到對馬來亞如此了如指掌?我伯父和馬來亞那麽多華僑華人,在馬來亞生活多少年了?分布得又是何其之廣?他們對馬來亞的一草一木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情報在被匯總到這裏後,做出這個沙盤是非常簡單的。”
蔣緯國用意味深長的目光看著衛立煌、羅卓英等人:“看來,你們是要打馬來亞?”
衛立煌點頭:“是的,先馬來亞,再打緬甸。”
蔣緯國示意道:“大家請坐吧,衛長官、羅長官,看來你們對接下來的戰事是早有腹稿,請跟我說說吧。”
眾人逐一入座,衛立煌指點著牆壁上的巨大的中南半島地圖:“我們中南遠征軍的任務是拿下緬甸、馬來亞、新加坡、文萊等英國遠東地區的殖民地,以泰國為出發點,共有南下、西進兩條路線,南下是打馬來亞、新加坡、文萊,西進是打緬甸。經過反複研究,我們決定先南下,再西進。首先,日本人強烈要求我們南下,奪取馬來亞、新加坡、文萊,掃清日軍南下道路上的這幾個障礙,說起來,中日現在畢竟是盟友嘛,並且我們在東南亞作戰離不開日本海軍的支持,因此,日本人的麵子,我們還是要給的;其次,我軍到底是南下還是西進,我們起初也十分爭論,爭論焦點就是英軍遠東艦隊,如果該艦隊在遠東海域內站穩腳跟或者擊敗日本海軍或者日本海軍遲遲未能將其消滅,那麽,中南半島的製海權就會被英國人掌握,我們不能以己之短擊敵之長,打馬來亞、新加坡、文萊就存在很大風險和不確定性了,既然不能打海戰,肯定就要打陸戰了,自然放棄南下,轉而西進,打緬甸,打進印度,占領印度大片地區,然後作為籌碼,跟英國人在談判桌上交換馬來亞、新加坡、文萊,這正是軍委會總部製定的備用方案,不過,真沒想到,日本人居然那麽輕鬆、那麽輕易、那麽三下五除二,就幹幹脆脆地全殲了英軍遠東艦隊,並且付出代價輕微得令人難以置信,我們在得知此事時,幾乎不敢相信,差點兒認為日本人是在吹牛皮,不過,事實還真是如此,既然日本人超額地取得了海戰勝利,那麽,東南亞的製海權就完全在我們這邊了,我們的作戰計劃也要相應地進行調整。製海權在手,馬來亞、新加坡、文萊就是海上孤島了,如果製海權在英國人手裏,馬來亞、新加坡、文萊就不好打了,英國本土的軍隊物資雖然難以增援這三地,但英軍可以從印度通過海路增援這三地。如今,英國人沒了製海權,馬來亞、新加坡、文萊就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攻取難度大大降低了。比起這三地,如果我軍打緬甸,難度不小,緬甸跟印度完全接壤,印度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駐有英軍重兵,我們打緬甸,有一定可能會與英軍在緬甸境內展開拉鋸戰、消耗戰,所以,先打馬來亞、新加坡、文萊。”
羅卓英接過話頭:“第四個原因是,因為英軍喪失製海權,所以馬來亞、新加坡、文萊英軍都是孤軍,得不到援兵,優勢進一步地在我軍這邊,我軍從未跟英軍交過手,先打幾場練一練,摸摸英軍的虛實,獲得經驗,然後再去緬甸跟英軍展開全麵交戰;第五個原因則是,我軍攻占新加坡的意義是很大的,新加坡號稱‘東南亞第一要塞’‘東方的直布羅陀’,扼守至關重要的馬六甲海峽,拿下新加坡,我們就控製了馬六甲海峽,如果說新加坡是一把鑰匙,馬六甲海峽就是一扇門,這把鑰匙、這扇門在英國人手裏,我們就被封鎖住了,但若反過來,在我們手裏,我們就可以控製東南亞的大門,進可攻,再向印度洋出擊,退可守,把英國人堵進印度洋,保護好東南亞的安全,防止英國人卷土重來。”
蔣緯國連連點頭:“你們分析得很對!另外,我還有一個疑惑。諸位,請看地圖,不錯,因為日軍取得馬來海戰的大勝,製海權在我們這邊了,馬來亞、新加坡、文萊都淪為了孤島,印度英軍無法通過海路增援,但是,英軍會不會‘圍魏救趙’呢?”
衛立煌說道:“主任擔心的是印度英軍攻打我國雲南省或泰國吧?”
蔣緯國點頭:“是的,說不定英軍還會去打西藏呢!”
衛立煌說道:“我們已經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我們否定了‘同時南下和西進’的方案,雖然先機優勢大部分都在我們這邊,但我們還是穩紮穩打比較好,南、西,兩線都展開進攻,我軍實力可能不夠,最終雞飛蛋打、兩手皆空,南線進攻、西線防禦,我軍實力就綽綽有餘,也許顯得保守消極,但卻是保險穩妥的。至於印度英軍試圖搞‘圍魏救趙’,他們會打哪裏?我們分析後認為,印度英軍打雲南的可能性很低,原因有二,首先,印度英軍想要打雲南,必須先經過緬甸北部,但緬北盡是崇山峻嶺、原始森林,自然條件極其惡劣,交通幾乎與世隔絕,英軍別說打仗了,想要穿過緬北都是非常困難的,即便英軍強行橫穿,也是勞師遠征,雲南境內的我軍部隊則是以逸待勞、占盡地利,英軍打雲南基本上會徒勞無功,又有什麽意義?至於西藏,更加不可能了,英軍難道翻越喜馬拉雅山?其次,我們現在打的是英國人的殖民地,英國人反手就打我們本土,這在政治意義上就嚴重不同了。我們不主動向英國宣戰,倫敦高層應該領會我們不想跟他們公然為敵的外交深意,在德國人已經把英國人逼到了亡國滅種邊緣的情況下,英國人怎麽會願意再增加一個強大敵人?”
蔣緯國再次點頭,他覺得這個情況跟後世的朝鮮戰爭很像,美軍明知道中國軍隊幫助朝鮮軍隊作戰,但因為中美並未互相宣戰,所以不敢攻擊鴨綠江對岸的中國本土。“說到底,印度英軍從緬甸出擊、打泰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蔣緯國說道,“從而間接地牽製住我們打馬來亞、新加坡、文萊的行動,實現‘圍魏救趙’的效果?”
羅卓英點頭:“對,但泰國軍隊也不是吃素的,對吧?”他望向趙海軍和唐飛虎。
趙海軍微笑著點頭,唐飛虎豪氣萬丈:“諸位長官不要忘了,泰軍的精銳都是華人華僑,他們也是能打仗的!”
蔣緯國點起一根香煙:“中南遠征軍有5個南京軍的師,第101師已經去駐紮越老柬了,還能參戰的就是第74、第17、第111、第123師。”
衛立煌說道:“我們打算把第101師從越老柬撤到泰國,用後續部隊(非南京軍的部隊)代替,五個師,兩個師用於打馬來亞,三個師坐鎮泰國。如果印度英軍攻打泰國,這三個師就展開防禦,如果印度英軍真的入侵雲南,這三個師就攻入緬甸,對侵滇英軍展開釜底抽薪!”
“兩個師、七萬人?”蔣緯國噴出一個煙圈,“打馬來亞、新加坡、文萊,夠嗎?據我所知,新加坡也算是一座堅城。”
曾力偉說道:“是的,新加坡確實是一座堅城,英國人對這座‘東南亞第一要塞’確實下足了工夫,新加坡的東、西、南三麵濱海處都有英軍的混凝土工事,非常堅固,並且規模非常龐大,火力也很強,光是口徑超過75毫米的岸防炮就有300門以上,機槍火力據點則超過1500個,如果我們是用海軍陸戰部隊展開攻城,在海上對新加坡進行強攻,即便獲勝,也會損失慘重。登陸部隊踏上新加坡的外延海灘後,將會徹底暴露在英軍的火力網中,通過模擬計算可得知,哪怕摧毀70%的英軍岸防炮和機槍碉堡,登陸部隊也要付出一萬多人的死傷代價。但是,如果是從陸上進攻,難度就大大降低了!困難程度恐怕都不到海上進攻的十分之一。”
蔣緯國興致勃勃地問道:“你怎麽這麽肯定?”
曾力偉頗為得意地笑道:“二公子你忘了?在東南亞,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我們的僑胞。以我伯父舉例,他在這裏生活都整整五十年了!到處都是他的夥計和店麵商鋪,他本人足跡遍布馬來亞和新加坡,你知道新加坡有多少華僑嗎?新加坡的150萬居民裏有110萬是華僑!華人是新加坡的主體人群,新加坡根本就是第二個香港。英國人靠槍炮統治著新加坡的政權,但我們僑胞卻統治著新加坡的社會!馬來亞也一樣,到處都是我們的僑胞,害怕得不到詳細、精確、全麵的情報?另外,我們也多次派人去新加坡實地考察,我本人就去過。”他指點著沙盤上的新加坡,“從新加坡的防禦工事上不難看出,英國人建造這座要塞城市主要把重點放在如何抵禦來自海上的進攻,對背後的馬來亞半島則防禦空虛。英軍九成以上的重武器都在新加坡沿海地帶,北部跟馬來亞半島接壤的地區隻有幾道幾乎不堪一擊的臨時防線。根本原因是英國人堅定地認為,敵軍不可能從新加坡北部的馬來亞半島上攻陷新加坡,因為馬來亞半島中部都是山地,同時覆蓋了延綿800公裏的橡膠林和原始森林,這片茂密的熱帶叢林讓機械化部隊無法通過,另外,英軍在新加坡設立的那些岸防炮幾乎都無法進行大角度旋轉,這意味著那些岸防炮隻能轟擊海麵,卻不能調過頭來轟擊北麵的陸地。”
“好!”蔣緯國忍不住稱讚,“你們的工作做得實在太完美了!我軍拿下東南亞的勝利,第一功勞屬於你們這些僑胞!”
羅卓英笑道:“英國人費盡心思,把新加坡打造成一座要塞堡壘,但隻能防備東西南的海上,卻防備不了北麵的陸地,說起來真是上天的巧妙安排,我們其實也不具備從海上攻打新加坡的能力,隻能走陸路,從陸上攻打,而新加坡偏偏是從海上難打、從陸上好打。妙極!”
曾力偉補充道:“從泰馬邊境到馬來亞半島最南端的新加坡,全是熱帶密林,貫穿整個半島的公路隻有一條,沒有鐵路,因此交通十分不便,更加重要的是,從地圖上看,馬來亞半島境內隻有幾條河流,但實際上卻有大大小小約250條河流,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我軍由北向南一路前進,英軍邊退邊炸橋,我們的麻煩就大了,我們如果邊走邊修橋,肯定耽誤很長時間,也給新加坡英軍提供了寶貴的戰備時間。”
衛立煌感慨道:“如果隻靠地圖打仗,真要成為趙括了,輕者貽誤戰機,重者損失慘重。幸好啊,有無數僑胞幫助我們,讓我們對這裏了解得清清楚楚,讓我們避免了盲人騎瞎馬的處境。上天保佑啊!”
蔣緯國問道:“馬來亞和新加坡的英軍有多少兵力?實力如何?”
金定國咧嘴笑道:“共有十萬大軍,不過,英國本土軍人隻有2萬左右,澳大利亞軍人約1.5萬,印度軍人約4萬,馬來亞軍人約2.5萬,都是插標賣首的土雞瓦狗。至於重武器,飛機三四百架,都是老掉牙的貨色,坦克基本沒有,那支遠東艦隊是英國人唯一可以對我們造成威脅的力量,但已經被小日本送進海底了。”
“才三四百架飛機?還是老掉牙的貨色?”蔣緯國笑了。
金定國聳聳肩:“這很奇怪嗎?英國佬的本土都快要倒懸覆滅了,絕大部分飛機和軍艦都拿去保衛他們的本土,能抽調三四百架老式飛機和那支遠東艦隊來到東南亞,已經是他們勒緊褲腰帶省出來的家當了。”
蔣緯國也咧嘴笑了:“大英帝國居然都已經窮酸到這個地步了啊?搞得我們都有點勝之不武了,不過嘛,嘿嘿,他們當年欺負我們,現在也該輪到我們欺負他們了!這就是報應啊!看樣子,我們出動兩個師、七萬精兵,對付這些披著虎皮的英國病貓是綽綽有餘的了。好吧,諸位,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聽到你們的捷報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