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節 經濟成果
字數:8820 加入書籤
會見山本五十六前,蔣緯國在聽取著上一年的全國經濟建設匯報。此時是1942年3月,經過兩個月的工作,去年也就是1941年的全國經濟建設成果的各方麵數據已經被統計整頓出來了,蔣緯國對此十分重視,所以在統計報告剛剛出來後,他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結果。說起來,蔣緯國堪稱此時中國的“經濟建設總設計師、總規劃師、總建設師”,他對自己的努力結果自然是最關心的,更何況,中國眼下處於“天下大變”的二戰時期,想要趁勢複興,必須要打仗,想要打仗,必須要有本錢,即國力。前線的捷報,後方的建設成果,缺一不可。
向蔣緯國作匯報的是“太子黨”十兄弟裏的老二於望德、老四汪文嬰以及老六居伯強。蔣緯國和他的九個兄弟此時都在政府各個重要部門裏任職,老大蔣經國在黨部,老二於望德在經濟部(原實業部,相當於後世的發改委),老三戴安國在海外部,老四汪文嬰在財政部,老五孫治平在工業部,老六居伯強在軍工部,老七孫治強在交通部,老八蔣緯國在軍委會,老九金定國在軍政部,老十張繼正在外交部。兄弟十人的職務級別都不是很高,比如蔣緯國,他隻是軍委會武漢行營主任,但兄弟十人的實際地位和實權都很高,掌握著所在部門的要害,這自然是因為蔣緯國的原因,他的九個兄弟相當於他安排在政府部門裏的“監督者”,個個都是“欽差大臣”,誰也不敢動、誰也不敢惹,蔣緯國也最信任他們,別人有可能對他撒謊,但他的兄弟絕不可能對他搞陽奉陰違的手段,他的九個兄弟跟他一樣,兩袖清風、一心為國。
“二哥、四哥、六哥,辛苦了!”蔣緯國喜笑顏開地在辦公室裏招呼著於望德、汪文嬰、居伯強,“你們快請坐,來,喝茶。”他忙不迭地逐一給三個兄長倒茶。
“緯國,都是自家兄弟,幹嘛這麽客氣?”於望德笑嗬嗬地道。
“二哥,你說得對,咱們都是自家兄弟,我跟你們客氣啥?我是真心誠意地感謝你們,我嘛,負責在前線打仗,你們嘛,負責在後方搞建設、搞發展,沒有你們,我是獨木難支啊!三位兄長,真的謝謝你們,我這個做弟弟的給三位兄長倒茶,應該的嘛!”蔣緯國嘻嘻笑道。
汪文嬰笑道:“二哥,你別看緯國在外麵多麽威風凜凜,在家裏啊,他就是咱們的八弟。好啦,緯國,你很忙,我們也很忙,咱們父輩那套官場上的繁文縟節就算了吧,我們都不感興趣,開門見山吧,就別浪費時間了。”他打開隨身帶的一份厚得像磚頭的文件,於望德和居伯強也紛紛從公文包裏取出文件資料。
“四哥,還有二哥、六哥,把你們的那些報告都給我收起來。”蔣緯國笑起來,“我最討厭的就是裹腳布一樣的政府報告,囉裏囉嗦、廢話連篇。我就問一些最關鍵的數據,我問,你們告訴我,就這麽簡單,行嗎?”
汪文嬰無奈地把文件放回公文包裏:“行,你問吧,我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反正那些關鍵數據我都背得滾瓜爛熟了,二哥和六弟肯定也一樣。”
蔣緯國點點頭:“四哥你在財政部,總攬全局嘛,你先告訴我,咱們國家去年(1941年)的gdp是多少?”
汪文嬰咧嘴一笑:“差不多是220多億美元。”
蔣緯國大喜過望、驚喜至極:“我靠!兩百二十多億美元?我記得前年(1940年)隻有一百來億啊!怎麽一下子翻了一倍多?你沒統計錯吧?”
汪文嬰得意不已:“廢話!第一,你的軍隊打贏了蘇聯戰爭,掠奪到那麽多的工業機器、實物財富,搶回來那麽多錢,國家能不發財?你的軍隊雖然打起仗來簡直就是燒錢,但畢竟沒有打敗仗,既掠奪到外國大量財富,又刺激得國內實業蓬勃發展,經濟當然是紅紅火火了!第二,你不是把東北、天津、上海等地都收複了嗎?東北就不用說了,被日本人建設了整整十年,大部分成果都歸我們了,天津和上海因為中日這幾年貿易不斷擴大而發展得日益興旺,都是遍地黃金的寶地,統統收回來後自然又讓我們大賺了一筆;第三,國內原先的實業基礎也不是假的,咱們苦心經營好幾年,各行各業都已經駛上正軌,自然形成了一個自洽的良性循環,咱們國家的地大物博同樣不是虛的,那麽多豐富資源,得到合理、正確、全力的開發,幾億國民埋頭苦幹,大批社會基礎設施不斷建設,加上德國人的援助、猶太人的援助、海外僑胞的援助,咱們的經濟能不發展得如火如荼嗎?”他嘖嘖地感歎,“說實話,去年比前年增長的一百多億美元的gdp,超過一半是你用軍隊從國外搶回來的,打仗還真是生財之道!”
蔣緯國點起一根香煙,心頭又喜悅又激動,同時對汪文嬰最後那句“打仗還真是生財之道”很有感慨,他記得後世有一部日本電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山本五十六在太平洋戰爭前反對日本跟德國締結聯盟、反對日本對美開戰但又身不由己地開啟並指揮日美太平洋戰爭直至戰死的故事,該電影有著美化山本、美化日本的嫌疑,但其中的不少細節卻是耐人尋味的,比如,太平洋戰爭前,日本上下都渴望“發動新的戰爭”,一家小酒館裏,幾個客人在邊吃邊聊,其中兩個開工廠的商人抱怨道:“希特勒因為我們的猶豫,德國放棄跟日本締結聯盟了,完蛋了。”“真要感謝海軍那幫懦夫,我們不用跟美國人打仗了。”“經濟不景氣,如果再不趕快打仗,我的工廠就要倒閉了。”旁邊一個舞女驚訝地問道:“這麽說,一旦開戰,經濟就會好起來了?”旁邊一個新聞記者說道:“二十年前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當時萎靡不振的經濟確實全麵地複蘇了。”商人連連說道:“說得對!打仗最好了!”電影中的這段場景正是對當時日本基層社會進行描述的縮影,在當時的日本,普通老百姓因為宣傳洗腦的原因而渴望打仗,雖然真的打仗了,不管勝敗,他們都是要付出最為慘重代價、為政府行為進行買單的人群,畢竟死在戰場上的日本軍人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普通老百姓這個人群;軍政高層也渴望打仗,因為隻有打仗了,他們才有希望實現他們妄圖建立千秋大業的理想(野心),才有機會在戰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商人更加渴望打仗,因為打仗了,他們就發財了。比如一個開辦自行車工廠的商人,他的工廠平時收到的自行車訂單肯定來自民間,但民間需求的自行車肯定是一個固定值,不會突然間大規模地增加數額,可戰爭爆發了,軍隊需要打仗,自然需要大量的物資,其中就包括自行車,軍隊需要大量的自行車,自然向國內的自行車工廠下達大額的訂單,於是,開辦自行車的商人就可以發財了,那麽,軍隊跟國內自行車工廠買自行車的錢財來自哪裏?來自國庫,國庫裏的錢財又來自哪裏?來自軍隊在國外戰場上掠奪的外國財富。以此類推,打仗了,國內工商業就會受到刺激,呈現出蓬勃發展、紅紅火火的勢頭,所以,商人喜歡打仗,當然了,前提是本國軍隊打勝仗,打敗仗肯定不但賺不到錢,還反而跟政府一起賠得傾家蕩產、血本無歸,所以的所以,一個國家對外開戰,該國的財閥財團會全力支持,一方麵是可以通過跟政府、跟軍隊進行合作而從戰爭中獲得豐厚的利益,另一方麵是如果本國打敗了戰爭,他們就要給政府、跟軍隊陪葬,自然要全力支持政府和軍隊打仗並且打勝仗。
眼下,汪文嬰的感歎就是就是代表了此時中國國內很多商人的思想:國家對外開戰後,軍隊從國外掠奪到大量財富,這些財富中很大一部分會流入國內商人們的口袋裏。雖然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繼續發展會走上一條軍國主義的好戰歧途,但是,它卻又是一個不爭事實:軍隊對外打仗、打勝仗,確實能為本國獲取大量財富,刺激本國經濟快速發展。說到底還是那句話:賺錢的速度哪能比得上搶錢呢?比如甲午戰爭,日本為此戰付出的代價是1132人死亡、12200多人傷病,可以說,並不嚴重,但日本因為此戰勝利而獲得了多少財富?光是賠款,就獲得了兩億三千萬兩白銀之巨,日軍繳獲到的物資戰利品的價值也高達一億多日元,合計約三億五千萬日元,而當時日本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隻有八千萬日元,日本通過甲午戰爭的勝利一下子獲得了近四年半的財政收入,打勝仗能不發財嗎?日本人能不熱愛戰爭嗎?同理,中國軍隊打勝仗能不發財嗎?中國的一些人能不發出感慨“打仗還真是生財之道”嗎?後世中國一年(2016年)gdp約75萬億人民幣,如果中國通過一場類似於甲午戰爭的對外戰爭一下子掠奪到近四年半、相當於330億人民幣的財富,可想而知,打勝仗來錢多快多巨。蔣緯國通過獲得蘇聯戰爭的勝利而讓中國賺得盆滿缽滿,實際上,中國增加的財富就是原先蘇聯的財富的一部分(畢竟瓜分蘇聯的不隻中國一個),通過聯合德國等盟友把蘇聯榨幹了,中國此時才會如此“闊綽”。
“嘿嘿嘿!”蔣緯國忍不住大笑起來,“媽的!苦日子、窮日子總算要過去了!”他立刻想起第二個問題,“對了,咱們不能縱向對比,還要橫向對比,德國、日本、意大利、美國、英國等國去年的gdp是多少?”
汪文嬰笑起來:“就知道你會問這個,我已經搞到相關的資料了。德國大前年是450億,前年漲到了500多億,去年更是突破了700億,打敗了蘇聯,我們是大賺特賺,德國人也是大賺特賺啊,至於小日本嘛,大前年是120多億,前年降到了100億不到,去年則回升到了130多億,小賺一筆,遠遠不如我們賺得多;意大利跟日本差不多,也是100億左右;蘇聯原本是430多億,估計現在還有30億就不錯了;英國和法國都是400億左右,英國比法國稍高一點,法國現在戰敗了,經濟大損,大量財富都屬於德國了,估計都不如我們了,英國現在被德國打得損失慘重,但畢竟還沒戰敗,所以應該還有300多億;至於美國…”汪文嬰臉上笑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敬畏,“美國太強大了!真的太強大了!2200億!足足是我們的十倍!最可怕的是,美國的gdp在四年前隻有1000億,但四年時間就翻了一倍多,並且不是對外掠奪來的財富,就是本國生產出來的,更何況,美國還沒有打仗,經濟還沒有得到最大化的刺激,就已經達到這種高山仰止的地步了!要是打仗,那還得了!美國的實力、潛力、爆發力都是無與倫比的!真不知道我們中國需要多少年才能追上美國啊,甚至,我們中國有沒有希望追上美國都是一個大問題,就好像賽跑,人家不但遙遙領先,並且速度還要超過我們,甚至還在不停地加速!”
蔣緯國對汪文嬰這種“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感歎是十分感同身受的,他記得,原先曆史上,中日戰爭爆發時,美國的gdp是1000億美元左右,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也就是美國正式參加二戰時,美國的gdp已經猛增到2000億美元左右,二戰結束時,美國的gdp則突破了3000億美元。如果說美、德、蘇、英、法、日、意、中八大國是太陽係八大行星,那麽,美國就是老大木星,不但是巨無霸,並且占據著絕對優勢,遠遠地甩開第二名(德國),因為第二名土星的質量是地球的95倍,而第一名木星的質量則是地球的318倍,堪稱可怕。
“不管怎麽說,我們中國已經正式超越日本這個死對頭,還是可喜的、偉大的、值得我們驕傲的成就。”蔣緯國心情還是很愉快的。
汪文嬰說道:“緯國,你不要太高興,我國前年gdp是100多億,去年猛增到220億,這麽大的幅度裏有一半多是通過對蘇戰爭勝利而掠奪到的財富,今年嘛,如果沒有那麽大的戰爭勝利,那麽,我國gdp的增長速度就會恢複正常,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都是正常的。”
蔣緯國點點頭:“我明白。”
於望德開口道:“緯國啊,老四剛才說的話,我還要對你重複一遍,你不要太高興,gdp畢竟是總量,總量很重要,成分也很重要。鴉片戰爭時,清朝的gdp超過英國,但又如何?還不是在戰場上被英國打得一敗塗地?為什麽?因為清朝的gdp是以農業收入為主,人家英國的gdp則是以工商業收入為主,雖然總量不如清朝,但更加堅挺、強硬、先進。我們現在也是差不多的窘境。‘經濟總量大不大’不如‘工業產值多不多’更有意義。我們種田種出的錢,含金量比得上人家開廠采礦賺到的錢嗎?因此,我要向你說一說我們的工業產值。美、德、蘇、英、法、日、意、中八大國,蘇聯已經名存實亡,我們就不提了,剩下七國裏,按照經濟總量進行排比,依次是美、德、英、中、法、日、意,我們超過了法國日本意大利,但我們真的超過了它們嗎?我們的220億經濟總量裏,工業產值總量隻有100多億,可分為三大部分,一是我們內地自我建設的,約30億,二是收複的東北工業,約30億,三是從蘇聯境內搶回來的工業,約40億,我們的工業產值占經濟總量的約45%;而德國的700億裏,超過500億是工業產值,比例超過70%,英國、法國也一樣,經濟總量的七成是工業產值,就算意大利,也有約六成是工業產值,日本的gdp不如我們,但工業產值卻有90多億美元,占其經濟總量的約七成,至於美國,那個數字就恐怖了。緯國,你明白嗎?我們的工業產值所占比例是不高的,若不是因為收複東北和掠奪蘇聯,工業產值總量和所占比例就更低了。”
蔣緯國神色凝重地點頭:“是啊,美英法德日意都已經完成了工業化,我們還在半路上,原本是農業國,現在也不是工業國,半農半工的混合體。”
於望德歎口氣:“我們在工業上跟西方強國的差距還不隻是這個呢!工業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存在很多差別,比如,采礦,西方強國做得到,我們也做得到;冶金,差距就出現了,德國人、日本人可以冶煉出更加先進的金屬,我們就比不上了;製造業,更加是我們的軟肋,可以說,這是我們在工業上最大的不足之處。開采出鐵礦、冶煉成鋼鐵,這隻是初級的工業,接下來還要把鋼鐵製造成機器呀,德國人的製造業堪稱世界一流,日本人也不錯,日本人的飛機鋁合金裝甲就是非常優秀的,我們就做不到了。舉個例子,德國人冶煉出一百萬噸鋼鐵,然後在一年內用其製造出一千台機器,日本人同樣冶煉出一百萬噸鋼鐵,然後在一年內用其製造出五百台機器,我們也能冶煉出一百萬噸鋼鐵,但我們在一年內隻能製造出一百台機器,並且在機器質量上還不如德國人、日本人的機器。緯哥,這就是在工業上的真正的差距所在。”
蔣緯國神色愈發凝重、心情愈發沉重:“二哥你說得真是入木三分。是啊,我們跟西方列強的差距仍然是非常大的。”
於望德看到蔣緯國原本陽光燦爛的表情一下子變得陰雲密布,笑了笑,安慰道:“我們需要認識到自己的短處,然後奮起直追、見賢思齊,同時,我們也不能妄自菲薄,要認識到自己的長處。我們的工業雖然還存在很多不足,但一百多億美元的產值總量也不是吹出來的,我們有著很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聯盟國四大國,德、中、日、意,我們中國是最大的工業原料和戰略物資的提供者,德日意是離不開我們的。我們製造機器的能力確實不如德國人和日本人,但我們挖出來的礦、煉出來的鋼、采出來的油可是不遜於德日甚至大大超過德日的。”
蔣緯國頓時振奮了一些:“哦?說說看。”
於望德臉色喜悅地取出一疊文件:“去年,我國的鋼鐵產量突破了1000萬噸,而前年,我國的鋼鐵產量是600萬噸,四年前的1937年,我國那年的鋼鐵產量隻有50萬噸,短短的四年時間,我國的鋼鐵產量足足增長了二十倍!這是多麽的了不起!當然了,收複東北以及從蘇聯境內獲得大量機器是我國鋼鐵產量得以不斷猛增的重要原因。同年,德國的鋼鐵產量是2400多萬噸,日本是580萬噸,意大利是250萬噸,英國是1200萬噸,法國是700萬噸,美國是7500萬噸(原先曆史上,蘇聯在同年的鋼鐵產量是1900萬噸)。”
“好!”蔣緯國心情激動,“確實是了不起的成就!超越了法日意,次於美德英,世界第四!”
於望德繼續匯報道:“煤炭方麵沒什麽好說的,還是說說更重要的石油吧,去年,我國石油產量是2200多萬噸,其中,勝利油田產出了約400萬噸,大慶油田產出了約300萬噸,克拉瑪依油田產出了約150萬噸,玉門油田產出了約100萬噸,我們在巴庫的一半產油區產出了1100多萬噸,再加上其它油田,總量超過2200萬噸。意大利隻有一百來萬噸,日本隻有兩百來萬噸,德國是2000多萬噸,比我們要少一些,並且德國的石油有一半來自巴庫,有四分之一來自羅馬尼亞,還有四分之一是化工合成的。當然了,雖然我們跟美國去年將近兩億噸的石油沒法比,但已經能滿足我國現有工業的需求了,還能大幅度地支援日本。德國石油可以自給自足,還能接濟意大利,日本自己生產的石油完全無法滿足自身需求,不得不高度地依賴我們。”
“好!”蔣緯國再次讚譽。
於望德又說道:“汽車產量是衡量工業製造業的重要標準,去年,德國生產出50萬輛汽車,意大利是7萬輛,日本是4萬輛,美國是400萬輛,英國是40萬輛,法國是25萬輛,我們是5萬輛。不過,客觀上講,汽車的製造工業也不是特別複雜,所以我們可以發展迅速。”
“好!”蔣緯國喜不自禁。
居伯強笑容滿麵地道:“現在,該輪到我匯報軍工業的發展和現狀了。我也直接給一個概述性的結論吧!首先,輕武器和彈藥的生產基本上能滿足部隊的需求,其次,重要武器上,我們現在可以實現月產飛機1000架以上,月產坦克300輛以上,至年底時,飛機產量可以增至每月1500架以上,坦克產量可以增至400輛以上;大口徑火炮現在能月產1000門以上。”
“好!”蔣緯國再再次說好,他在心裏仰天長歎,艱苦奮鬥好幾年了,時至今日,總算有一個強大國家的樣子了!
“不過嘛…”居伯強聳聳肩,“我們造槍造炮造飛機造坦克是沒什麽大問題了,但還有一樣東西是有心無力的。”
蔣緯國心裏有數:“軍艦。”
“是的。”居伯強點頭,“我們的造船工業是最為薄弱的。美國造船工業此時的年造船噸位可以達到150萬噸,保守估計,全麵開動後可以突破200萬噸(相當於100艘中型航母),日本造船工業此時的年造船噸位是35萬噸,我們嘛…隻有3.5萬噸。可以說,除造船工業,我們在其它方麵都跟日本相差不大甚至能超越日本,唯獨造船工業,我們是大大地不如日本。因為,第一,我國造船業本就十分落後,第二,我國是大陸國家,不像日本、英國那樣依賴航海運輸,民間需求量不是特別大,第三,我國軍隊以陸軍為核心,海軍因為耗資過於巨大、耗時過於漫長而被擱置發展,自然而然,造船工業得不到軍方的刺激和提攜,所以雖有進步,但進步不大,唯一的亮點就是我國現在可以自產德國的u型潛艇了,每年可以生產約10艘。潛艇、魚雷艇、炮艇,就是我們海軍的三大武器了,再大點,也就是炮艦了(中華民國自己建造的所謂輕型巡洋艦其實就是炮艦,連真正的驅逐艦都有所不及)。”
蔣緯國點點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幾年的時間,我們可以建設強大陸軍和強大海軍,唯獨不能建設強大海軍,硬要建設的話,既趕不上這場戰爭,甚至還會拖累陸軍和海軍,唉!”
蔣緯國和於望德、汪文嬰、居伯強商談了一個多小時,反複地討論了國內經濟的建設事宜,總體而言,成果是巨大的,但跟列強的差距也是巨大的,在進行對比時,幾個人都是用德國作為參照物,沒用美國作為參照物,因為根本不具可比性,此時的中國若向美國看齊,差距大得簡直讓人失去奮鬥的信心。
蔣緯國送走於望德三人時,山本五十六正好來到。(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