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節 遠征中南(5)

字數:9805   加入書籤

A+A-


    接連不斷並且大大超出預料的失利讓阿瑟·珀西瓦爾中將真的感到慌張了。

    珀西瓦爾中將並不是什麽平庸之輩,他雖然貌不驚人、舉止無奇,但他性格堅強並且膽略不凡,不過又有些優柔寡斷、保守遲緩,客觀上進行評論的話,如果讓他指揮一支實力占優或者實力與敵方相差無幾的軍隊打仗,他會打得很不錯,但如果讓他指揮一支弱旅並且是在困境險境中打仗,他就明顯力所不及了。眼下的馬來亞戰役,無疑是珀西瓦爾中將難以勝任的一場惡仗,首先,從地理上看,馬來亞半島已經是一處死地,北麵是中國控製的泰國,南麵是日本控製的印尼,東西兩麵則是大海,而英軍已經喪失製海權,使得珀西瓦爾中將和他的十萬部下完全成了一支孤軍。應該說,珀西瓦爾中將很倒黴,遠東艦隊的到來本來讓他充滿希望和信心,隻要遠東艦隊奪取製海權,馬來亞就和印度在海上連為一體,印度英軍的人員、軍械、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地增援馬來亞,但萬萬沒想到,遠東艦隊居然一下子就全軍覆沒了,這讓珀西瓦爾中將不亞於被劈頭澆了一盆冷水,馬來亞英軍也因此而士氣深受打擊,雪上加霜的是,不隻海軍,空軍也一樣沒有發揮作用,英軍在馬來亞隻有區區二三百架飛機,並且大部分是老式的,而中日聯軍的飛機在數量上就是英軍的十倍,在質量上更是穩占優勢,開戰後短短兩天內,英軍那點可憐的飛機就被中國空軍和日本海軍消滅得幹幹淨淨,要不是馬來亞境內有著太多的華人華僑,中國空軍的轟炸機群早就把馬來亞炸成焦土了,不得不說,戰局如此險惡,珀西瓦爾中將確實是沒有回天之力的。

    “日得拉防線被中國軍隊突破!”

    “檳城淪陷!中國軍隊已經兵臨吉隆坡城下!”

    “中國軍隊在新山附近登陸!新山淪陷!”

    “部分中國軍隊搶占了柔佛海峽長提!登上新加坡島!突入新加坡北部了!”

    一個又一個的噩耗讓珀西瓦爾中將焦頭爛額、手足無措,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中國軍隊怎麽這麽快?他雖然承認他的部隊在戰鬥力、戰鬥精神上確實令人失望,但他覺得馬來亞半島盡是密林山巒,並且河流縱橫,中國軍隊必須跋山涉水、穿林開路,不可能如此神速。在認真閱讀了前線部隊的報告後,珀西瓦爾中將苦澀地感慨道:“馬來亞的熱帶叢林出賣了我們。我們原以為那些熱帶叢林都是中國人的障礙,沒想到卻反而成了中國人的幫手。中國軍隊在熱帶叢林裏踩著自行車大舉推進,就像雲層下的鳥群,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動向和兵力部署,因為茂盛的叢林遮擋了我們的視線。”

    麵對日益惡化的局勢,珀西瓦爾中將缺乏冷靜頭腦和理智思緒的不足之處開始暴露了出來,此時,他非常清楚,他的部隊確實不是中國軍隊的對手,他先前認真研究過蘇聯戰爭,那種交戰雙方完全不把人命當回事、殺人如麻、拚得屍山血海的堪稱野蠻和瘋狂的戰爭方式讓他不寒而栗,平心而論,他和他的部隊都打不出那種戰鬥,因為他是英國人,不是有特殊政治製度的蘇聯人,也不是屬於東方民族的中國人,他的部隊包括英軍第18師、馬來亞籍英軍2個旅、印度第3軍(下轄第9、第11、第17師)、澳大利亞第8師,以及一些零散的營級部隊,另外,戰前為了充實軍力,馬來亞境內的青壯年男性英國僑民被組編成預備兵員,總數一萬餘人。很顯然,這支成分複雜的軍隊是無法完成它的任務的,英軍的精銳主力絕大部分都在保衛本土,被派到殖民地的部隊自然是二三流的,一旦遭遇失敗,立刻就一蹶不振,前線不斷傳來的敗報讓必輸無疑的消極情緒猶如瘟疫般在英軍內部傳染著、彌漫著、擴散著,使得這支軍隊原本就很不樂觀的戰鬥力愈發令人悲觀,另外,新加坡的居民也不會配合英軍守城的,因為新加坡有四分之三的人口都是華僑,華僑怎麽可能會配合英國人抗拒來自中國本土的軍隊?

    安達臣中將提出的“在吉隆坡與中國軍隊好好地打一場城市攻防戰”的建議本是沒有什麽問題的,應該說很合理,所以得到了珀西瓦爾中將的支持,但沒想到,這麽做反而幫了中國軍隊的大忙,南京軍第17師在新山突然登陸,先是兵不血刃地攻占新山,然後又順勢衝上新加坡島,突入新加坡北部,使得戰局對於英軍而言惡化得一發不可收拾,原本駐守在新加坡的英軍第18師已經前去吉隆坡了,使得新加坡城內隻剩下印度籍英軍一個旅、英軍一個步兵團和幾個零散的步兵營以及一萬餘英軍預備兵員,雖然彈藥和糧食都很充足,但是,這些雜七雜八的部隊怎麽打得過南京軍一個主力師?珀西瓦爾中將後悔莫及,真的感到絕望了,他痛苦不已,如果不調走第18師,並且及時地把海峽長堤炸毀,新加坡就是一個孤島,肯定更加好守一點,但現在,中國軍隊已經突入新加坡了。

    絕望歸絕望,珀西瓦爾中將還是努力地盡到自己的職責的,他一方麵調動部隊去城北抵擋住正在不斷湧入城內的南京軍,一方麵親自巡視城北戰場,鼓舞部下,他說道:“不管是陣亡還是被俘,我都會跟你們在一起的,絕不會拋棄你們,請你們堅持住,韋維爾將軍的部隊馬上就要攻擊中國人的後方,我們還是有希望的…”他的這番話確實對陷入慌張的英軍起到了振奮作用。

    隨後,珀西瓦爾中將急切地聯係上印度英軍總司令韋維爾上將,向他報告了馬來亞和新加坡的戰局。

    韋維爾上將的日子比珀西瓦爾中將好不到哪裏去,他寢食難安、憂心忡忡,接到珀西瓦爾中將的電報後,他大吃一驚,幾乎不敢相信:“不過一星期而已!馬來亞的戰局怎麽會惡化到這個地步?”他又驚又怒,“珀西瓦爾到底是怎麽指揮的!”

    珀西瓦爾中將在電報裏闡述道:“中國軍隊擁有各方麵的優勢,製海權、製空權,都在他們那邊,馬來亞本地人也心向他們,特別是那些華人華僑,我的部隊訓練不足、武器落後,我確實也指揮失誤,沒想到他們在進攻吉隆坡的同時突然間在新山展開登陸,一下子突入了新加坡,我已經命令馬來亞半島境內的部隊放棄吉隆坡等地,全麵南撤,進攻馬來亞南部的中國軍隊,減輕新加坡的壓力,並伺機衝破中國軍隊的阻擊線,全麵撤入新加坡展開死守。…”

    韋維爾強忍住怒氣:“你明知中國軍隊可以在馬來亞半島上任意一點進行登陸,為什麽還把部隊部署得這麽分散?你應該果斷地放棄吉隆坡,保存實力,全軍退守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座島嶼堅城,四麵環水、工事堅固,易守難攻,你為什麽不充分把握好這個優勢?搞到現在,吉隆坡肯定保不住了,新加坡也危在旦夕!幾乎是滿盤皆輸!你怎麽就沒想到中國人會包抄吉隆坡的後路並且越過吉隆坡直接進攻新加坡呢?”

    珀西瓦爾辯解道:“因為中國軍隊沒有海軍艦隊參戰,所以我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韋維爾大怒:“可日本人不是擁有海軍艦隊嗎?中國人和日本人不是一夥的嗎?你居然想不到這麽簡單的事情?”

    珀西瓦爾又苦悶又惱怒,他雖然深深地為自己的指揮不當、考慮不周感到愧疚和抑鬱,但也覺得韋維爾的這番指責對自己很不公平:“若不是因為皇家海軍遠東艦隊那麽不堪一擊,我又怎麽會淪落到這個地步?此戰前,我反複要求向馬來亞增派起碼三個師的部隊,再調遣起碼五百架新式飛機,高層置若罔聞,卻把那麽多部隊派到法國,最後都成了德國人的戰俘!”

    韋維爾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你現在打算怎麽辦?”

    珀西瓦爾說道:“馬來亞的局勢光靠馬來亞守軍自身已經無法扭轉了,我需要印度部隊立刻對泰國發動進攻,攪亂中國軍隊後方,牽製住越多越好的中國軍隊,最好迫使中國軍隊放棄對馬來亞的繼續進攻。”

    韋維爾回答道:“這早在我們的作戰計劃內,我會在一個月後付諸行動。”

    珀西瓦爾:“一個月?不可能!我根本撐不到一個月那麽久!”

    韋維爾:“打仗怎麽能不做好準備呢?做好最充足的準備是打勝仗的前提!我隻是需要一個月而已,這很長嗎?我沒想到,你居然連一個月的時間都不能給我!”

    珀西瓦爾聽得出韋維爾話中的譏諷之意,他不得不忍氣吞聲:“很抱歉,我和我的部隊恐怕隻能再堅持三天。”

    韋維爾再次驚怒交加:“三天?太荒唐了!”

    珀西瓦爾直接把話說到底:“三天後,我要麽已經為英國獻出生命要麽已經在中國人的戰俘營裏。”

    韋維爾怒不可遏,但也無計可施:“我知道了。”

    馬來亞戰役前,英軍的計劃是這樣的:由珀西瓦爾中將率領馬來亞英軍在馬來亞堅持戰鬥,最大限度地殺傷中國軍隊並且拖延時間,當戰局陷入僵持時,由韋維爾上將率領印度英軍從印度出擊,攻打泰國,讓中國軍隊陷入腹背受敵的混亂和失利中,兩路英軍奮勇戰鬥,殲滅三五萬中國軍隊,迫使中國高層在談判桌上與英國議和停戰。可是,事實卻是:一開始,英軍的遠東艦隊就被日本海軍輕而易舉地送進海底,中國軍隊進攻馬來亞後,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倫敦高層原本估計馬來亞英軍“長者可以堅持四五個月甚至半年,短者也能堅持兩個月”,沒想到,才一個星期,馬來亞英軍就陷入全麵崩潰中。按照英軍計劃,珀西瓦爾在馬來亞戰場上奮力的戰鬥時候,韋維爾在印度進行戰鬥準備,等珀西瓦爾跟中國軍隊打得難解難分並且讓中國軍隊損兵折將、進展緩慢、處境艱難時,韋維爾也準備充分了,再大舉進攻泰國。韋維爾沒想到,珀西瓦爾“如此無能”,堅持一個星期就撐不住了,這讓他完全沒有準備好。韋維爾本打算動用6個英軍師和14個印度師、超過25萬兵力進攻泰國,但是,前提是給他最少一個半月的準備時間,可如今,珀西瓦爾隻給他三天的時間,使得他的戰備工作銳減了起碼七成。

    盡管對珀西瓦爾充滿不滿,但韋維爾肯定不會對其見死不救,哪怕他完全沒有準備好,也要硬著頭皮出動部隊。印度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英軍在此駐有重兵,不過,英軍無法全部出動,哪怕出動一半都是危險的,因為駐紮在印度的英國本土軍隊不隻是為了防備外敵,還要防備“家賊”,不隻要禦敵,更加要“內部維穩”。英國人的印度是非常不穩定的,早在一八五七年,印度就爆發了足有十分之一印度人參加並且持續整整兩年的反英大起義,可想而知,此時的印度對於英國人而言,不亞於一個大火藥桶。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印度境內,印度籍警察的手槍的槍膛裏被英國當局硬性地規定永遠隻能有兩顆子彈,對此,英國官方的解釋是:這是為了防止訓練不足的警察誤傷平民。與這種連鬼都哄騙不了的借口相比,某屆印度總督在私下裏說的話更加真實可信:“給那些印度佬兩顆子彈就足夠了,在抓捕犯人時,他們可以用第一槍進行警告,用第二槍擊倒目標嘛!你們不要被那些印度佬騙了,別看他們現在溫順老實得就像他們崇拜的、但卻是我們英國人喜歡殺了後切成片煎著吃的牛,可如果給他們一人五顆子彈,他們馬上就會再幹一八五七年那種事並且把槍口對準我們。”明白了這些也就明白了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是多麽的“深得人心、固若金湯”了。在這種情況下,韋維爾敢抽調印度境內英國本土軍隊哪怕隻有一半去攻擊泰國嗎?四億印度人若看到看管他們的英國軍隊一下子減少了一半,不趁機“鬧事”才怪。搞不好,從印度開到泰國境內的英軍在吃了敗仗後想調頭撤退,卻發現已經“無家可歸”,並且身後的印度人也變成了敵人。

    盡管手握“百萬大軍”,但韋維爾的處境卻怎是一個“難”字了得,並且他的棘手問題還不隻是這個,第二個大問題是:他要派多少英軍和多少印度軍去打泰國?這個比例,那是非常“有講究”的。十萬英軍、十萬印度軍?很顯然,印度軍太少了,那些右手抓飯吃左手擦屁股的印度人本來就是給高貴優雅的英國人當炮灰的;五萬英軍、十五萬印度軍?很顯然,印度軍太多了,到時候到戰場上,英軍難以壓製住他們,他們很有可能出工不出力,搞不好還會臨陣倒戈、戰場暴動。所以,英軍少了印度軍多了是不行,英軍多了印度軍少了也不行。

    無可奈何之下,韋維爾不得不提前出動部隊,由於時間緊張,他隻能出動2個英軍師以及5個印度師、約8萬兵力進攻泰國,裝備、彈藥、物資、訓練都十分不足,完全是倉促上陣。這些部隊已經進入了緬甸(緬甸此時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境內,原本一邊訓練一邊等著後續部隊、後續物資到來,準備充分再戰,但現在,韋維爾硬著頭皮將其用於進攻泰國。

    緬甸也是被華人華僑“滲透到”社會各階層的國家,海統局的間諜在緬甸境內自然是無處不在,英軍的一舉一動都逃不了南京軍的掌握。當緬甸境內的英軍(包括英國本土軍和印度籍英軍,印度籍英軍裏也有一些官兵是緬甸人)向泰緬邊境開動時,最新情報立刻飛馬流星般被送到了衛立煌、羅卓英等將領的麵前。

    “準備不足、倉促上陣、內部人心不齊、進入別國境內作戰…”羅卓英笑起來,“如此種種弊端,英軍此戰必輸無疑。”

    衛立煌點點頭:“根據可靠情報,英軍約八萬人,英國本土軍約兩萬五千,印度籍英軍約五萬五千,英軍的戰鬥力嘛,也就那樣,印度軍的戰鬥力就更別提了,印度人不可能會給英國人賣命賣力的。我可以肯定,韋維爾根本不想出兵,他不是傻瓜,他明白他此舉成功率極低,但是,珀西瓦爾在馬來亞快要撐不住了,他不得不出兵。”

    趙海軍說道:“二位長官,區區八萬烏合之眾,殺雞焉用宰牛刀?我國本土大軍沒必要參戰,二位長官可以把泰國境內的三個師都調去馬來亞戰場,早點拿下馬來亞,至於這八萬土雞瓦狗,交給泰軍就足夠了。泰軍的裝備雖然比起英印軍而言不占多大優勢,但是,泰軍這是保家衛國,士氣高昂,並且擁有本土作戰優勢,英印軍則是離心背德、各懷鬼胎,英軍安逸怠惰,印度軍也是貪生怕死,泰軍對付他們綽綽有餘!”

    羅卓英笑著讚許道:“說得好!”

    衛立煌看著牆上的地圖:“緬甸,也是我們中南遠征軍的目標之一。英印軍這八萬部隊,一方麵是為了打我們,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防我們,保衛緬甸,如果我軍能將其一口氣吃掉,很有希望能夠乘勝追擊,連緬甸也拿下!”

    羅卓英頓時眼睛一亮:“這個設想很大膽,我們現在有兩線作戰的實力嗎?”

    衛立煌胸有成竹:“足夠!”

    遠征軍參謀長蕭毅肅說道:“我看,韋維爾的這八萬部隊不太可能深入泰國境內,我軍恐怕難以做到以逸待勞、關門打狗。”

    衛立煌看著蕭毅肅:“說說你的看法。”

    蕭毅肅說道:“韋維爾並非昏庸之輩,此人是英軍裏的一員幹將,經驗豐富、頗有能力,他肯定很清楚,他的八萬部隊打進泰國境內等於送死,畢竟珀西瓦爾在馬來亞戰場上被我軍打得一敗塗地,我軍戰鬥力之強勁、英軍戰鬥力之疲弱,他肯定清楚。如果珀西瓦爾能打得十分頑強、堅韌、漂亮,拖住我軍主力,拖延較長時間,韋維爾有了充分的準備時間,自然可以率領起碼二十萬軍隊大舉進攻泰國,甚至一路打到曼穀,但可惜,他沒有時間好好準備,並且他也知道我軍打英軍哪怕以一打三都是遊刃有餘的,因此,我判定,他不會把部隊開進泰國腹地。”

    遠征軍副參謀長溫鳴劍說道:“按照蕭參座的判斷,我推測,英印軍隻會在泰緬邊境處進行襲擾式攻擊,有便宜就占,見勢不妙就退回緬甸。韋維爾很有可能已經做好了最壞打算,他估計已經默認珀西瓦爾必敗無疑,此時的出兵,與其說是牽製我軍、援助珀西瓦爾,不如說是安慰珀西瓦爾、向倫敦交差。馬來亞完了後,印度就是下一個了,韋維爾需要保存實力,在接下來保衛印度。如果我軍反擊英印軍,英印軍肯定退入緬甸,依靠緬甸的本土作戰優勢與我軍纏鬥,打一場防禦戰。”

    “說得很對。”衛立煌點頭,他看著地圖,“如果跟英印軍在泰緬邊境或緬甸境內展開拉鋸戰,雖然我軍也不怕,但確實就顯得費手腳了,印度境內的英印軍也會增援緬甸戰場的。”

    曾力偉說道:“幾位長官,我們為什麽不對英印軍來一個釜底抽薪呢?”

    衛立煌哦了一下:“說說看。”

    曾力偉指點著牆壁上的中南半島地圖:“幾位長官,緬甸的地圖就像一個菱形,該國內隻有兩個大城市,一個是南部的仰光,一個是中部的曼德勒,並且,緬甸境內的鐵路是南北走勢的,貫穿曼德勒和仰光,沒有鐵路通往印度,隻有很少的二三條公路。如果我軍在泰緬邊境引而不發,跟英印軍打拉鋸戰,讓泰軍去頂住英印軍,甚至可以故意吃幾場敗仗,引誘英印軍稍微深入一點泰國境內,同時,我軍抽調一個主力師,從泰國西北部出擊,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一路向西北前進,秘密地潛入緬甸中部,奪取曼德勒!那麽,泰緬邊境的英印軍豈不是都沒了逃回去的後路?我軍再全力攻殺,英印軍除了全軍覆沒和集體投降,他們還有別的出路嗎?”

    衛立煌和羅卓英的目光都變得炙熱了起來:“從泰國西北部到曼德勒,多遠?”

    曾力偉幹脆利索地回答道:“直線距離三百公裏,實地距離超過五百公裏。”

    “都是原始森林和崇山峻嶺吧?”

    “嗯,都是荒無人煙的原始森林和延綿不絕的崇山峻嶺。自然環境十分險惡,但正因如此,英國人絕對想不到我們會從那裏來一個白衣渡江。”

    羅卓英蹙眉思索:“可是,我軍在泰國境內的第101、第111、第123師都在泰國中南部一帶,他們先去泰國西北部,再橫穿森林山脈,恐怕時間不夠吧?”

    曾力偉自信而得意地笑起來:“羅長官,您難道忘了這幾年來,我和我的弟兄們在哪裏給二公子做事的?在金三角呀!金三角就是泰國北部、緬甸東北部、老撾西北部的交界處啊!此時在金三角,我們還有三四萬人馬呢!他們直接從金三角出發,四百多公裏後就是曼德勒!”

    “他們能行嗎?”羅卓英有點擔心。

    “絕無問題!”曾力偉十分自信。

    “彈藥補給什麽的,可以讓空軍運輸機群進行空投。”衛立煌立刻跟上了曾力偉的思路,眼睛發亮地道,“我再命令第101師立刻出發,等金三角部隊拿下曼德勒,第101師也已經在半路上,到時候跟他們會合,一起死守曼德勒!斷絕英印軍逃回印度的去路!第111師和第123師集結在泰緬邊境,先前的戰鬥讓泰軍去打,等需要動真格的時候,他們再全力攻殺!那時,英印軍必敗,緬甸也會成為我們的囊中物!”

    “好啊!一下子雙管齊下,既拿下馬來亞,又拿下緬甸,妙極!”羅卓英興奮不已。

    溫鳴劍說道:“可是,這起碼需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吧?但廖耀湘和馮聖法已經發來了電報,聲稱他們再要三五天的時間就能拿下馬來亞了,等馬來亞英軍全軍覆沒時,韋維爾的八萬大軍也會全麵退回去吧?”

    “無妨!”蕭毅肅說道,“那就讓廖耀湘和馮聖法在戰場上放點水好了!故意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地打,哪怕英軍主動要投降,他們也不接受,把戰事拖延下去,從而為我們的緬甸戰事爭取到時間!”

    “如此甚好!”羅卓英哈哈笑道,“珀西瓦爾還以為他的頑強抵抗取得了效果,韋維爾也會認為他的部隊在泰緬邊境打得不錯,可實際上,這一切都是我們的圈套而已!果子熟了,我們也不急著采摘,因為耐心等一等,我們可以采摘到更多的果子!”

    “說得好!”衛立煌也興奮起來,“立刻請示二公子。打緬甸畢竟不是小事,如果我們隻是騷擾一下緬甸,那我們有自主決定權,但我們現在是要拿下緬甸,就要得到上級批準了。”

    五分鍾後,蔣緯國幹脆利索地批準道:同意。

    隨著蔣緯國的命令,中南戰事一下子擴大了,戰火從馬來亞蔓延到了緬甸。

    批準中南遠征軍的請示的同時,蔣緯國正在會見山本五十六。山本臉色非常不好看:“美國正試圖跟澳大利亞、新西蘭締結軍事同盟,同時在全力地向菲律賓輸送軍隊、武器、物資,包括大批飛機和一支艦隊,很有可能還會派來航母艦隊。顯而易見,美國不願意再看到我們在東南亞、澳洲進行擴張了,正在愈發強勁地遏製著我們。”

    “您的打算是?”蔣緯國心裏似乎有了預感。

    山本繃著臉:“長痛不如短痛,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們是時候跟美國開戰了!必須先下手為強!”

    蔣緯國點起一根香煙,心裏明白:這家夥就要偷襲珍珠港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