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節 境外戰局(4)
字數:9790 加入書籤
北亞西部南端地帶,冠軍城,城北數十公裏外的一片開闊的空地。
冠軍城即原先蘇俄時期的鄂木斯克,該城是俄羅斯五大工業城市之一,其附近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石油、鋼鐵、木材等資源,並且北亞鐵路線從該城貫穿而過,還在向西方向上一分為二,因此該城又是北亞鐵路線上的三岔口、交通樞紐。蘇聯戰爭期間,該城被南京軍攻克,後遭蘇軍多次大規模反攻,城市在雙方連番惡戰中被打成一片廢墟,蘇聯戰爭結束後,這裏成為中國領土並被進行了全麵的重建,是中國北亞西部地區的工業核心之一、交通樞紐,同時因該城毗鄰以色列、蘇聯、德國,所以該城又是一個邊防重地,駐紮大批軍隊,城內外除了工廠、礦場、醫院、學校、火車站、鐵路、居民區,盡是兵營和軍事機構,荷槍實彈的軍人在城內外比比皆是,居民大多數是工人和工人家屬,並且大部分都是從內地移居過來的。雖然蘇聯戰爭已經結束,但冠軍城仍然在實質上處於軍事管製下,另外,該城還是一個軍事工業科研基地,擁有多家大型兵工廠和多所軍工科研機構,當地這些兵工廠和軍工科研機構都帶有濃重的“蘇聯特色”,兵工廠和軍工科研機構裏的機器設備基本上都是南京軍在蘇聯戰爭期間繳獲來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向南京軍投誠並宣誓效忠中國的蘇俄人。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采取的製式是“以德式為主,以中式、日式、意式、蘇式、美式、英式、法式為輔”,一方麵保持跟德國軍隊的武器通用性,一方麵“集百家之長”進行補充,就以蘇式武器舉例,蘇式武器裏有比較優異突出的,南京軍便將其化為己用,最典型的就是蘇軍的喀秋莎火箭炮,而冠軍城的這些“帶有濃重的蘇聯特色”的兵工廠和軍工科研機構正是為了進行生產和研製。
冠軍城戰役期間,守城的南京軍和攻城的蘇軍都曾在城市附近大肆縱火,燒掉了大片森林,戰後重建時,中方規劃人員就地取材,清除掉枯木灰燼,把被燒掉的森林空地開辟成多個武器試驗場。眼下,蔣緯國就在其中一個試驗場內,該試驗場非常開闊,完全就是一個大型機場。站在機場邊,蔣緯國和跟他一起前來的空軍總司令周至柔等幾名高層要員正舉目眺望著萬裏無雲的長空,隻見碧霄藍天間,一架外形十分古怪的飛行器正在急速地風馳電掣,呼嘯淩厲,淩空狂飆出一股爆破力十足的震蕩雷霆,其速度明顯要比bf-109等此時世界上最好的幾種戰鬥機高出一截,機動性極強,其回旋閃掠的動作看得蔣緯國、周至柔等人眼花繚亂。這架飛行器造型奇特,機身像常規飛機的機身,但卻沒有螺旋槳,左右機翼下是兩個猶如大型魚雷般的流線型長條圓筒,圓筒前後貫通,內有正在飛速旋轉的渦輪狀機器,並且後部開口處在飛行器飛行時朝後方噴射著猛烈而強勁的氣流。
“好!”周至柔看得喜形於色,他興奮不已地喝彩起來,“航空飛行器的發展史又翻開新的一頁了!飛機剛誕生時是雙翼飛機,後來單翼飛機將其取而代之,現在,這種動力係統完全是全新理念的噴氣式飛機必定會將單翼飛機取而代之!二公子,你說呢?”他目光炯炯、眼神炙熱地看著蔣緯國。
蔣緯國雖然也神色興奮,但他不像周至柔等人那樣還感到驚奇萬分,因為他心知肚明,噴氣式飛機本來就是誕生於二戰時期的。戰爭,是死神的盛宴,給人類帶來無窮無盡的苦難和創傷,但同時又刺激得人類科學技術產生飛躍性的重大進步,比如,飛機、坦克、毒氣彈、衝鋒槍、超級大炮…都是誕生於一戰時期,噴氣式飛機、直升機、航空母艦、導彈、原子彈…都是誕生於二戰時期。說來諷刺,人類過和平日子時,科學技術進步速度一般般,人類爆發戰爭、互相殘殺時,科學技術進步速度卻堪稱三級跳,為了更加有效地殺死同類,人類絞盡腦汁、智商不斷爆發地設計出層出不窮的戰爭武器,把最傑出的聰明才智和最豐富的想象力都用在黑暗的方麵上。戰爭是人類科學技術進步的催化劑,這個事實不得不說是人類的悲哀。
“是啊,噴氣式飛機是一種科技理念全新的飛機,在人類的航空發展史上肯定能起到劃時代的促進作用,它也必然是以後飛機的發展方向,不過,在眼下,我更關心的還是擁有噴氣式飛機後對我們在實力上先天性不足的扭轉和改善作用。”蔣緯國說道。
“小蔣將軍,怎麽樣?”一個德國人在眾多隨從眾星拱月地前呼後擁下,神采奕奕地走過來,不是別人,正是希特勒。噴氣式飛機的誕生無論是在科學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足以讓希特勒親自過來觀摩。眾所周知,希特勒是一個“唯武器論者”,他十分迷信所謂的“超級武器”,甚至把德國能否贏得戰爭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個個所謂的“超級武器”上。希特勒的這種作風,一方麵在客觀上刺激了德國軍工科研人員的創造力和現代武器的發展,因為德國科學家隻要構想出一種在理論上可以實現的“威力強大的新式武器”,希特勒都會不遺餘力地支持其研究工程,這使得德國在軍工業方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另一方麵卻也導致德國的戰爭資源、時間遭到很大浪費,因為太多的戰爭資源和時間被用於很多華而不實的“新式武器”的研製。希特勒對新式武器十分感興趣,自然會來到這個位於中國冠軍城北部的“中德噴氣式飛機聯合研製基地”。
“不錯!”蔣緯國向希特勒豎起大拇指。
“小蔣將軍,你那堪稱超人的遠見目光真是讓我佩服不已!”希特勒容光煥發地道,“得知德國在研製噴氣式飛機後,你立刻拿出一億美元的巨款用於資助,使得這項工程得到錦上添花的重大援助。說實話,雖然我對噴氣式飛機十分感興趣,但也是半信半疑的,加上需要投資的新式武器有很多,所以德國的噴氣式飛機的研製進程並沒有達到最大速度。小蔣將軍,噴氣式飛機的誕生,離不開你的遠見和支持呀!”
蔣緯國笑起來:“元首您過獎了!”
希特勒看著那架正在進行降落的噴氣式飛機:“這款飛機的代號是‘梅塞施密特me262’,但它需要一個正式的名字,小蔣將軍,不如就由你來取吧!”
蔣緯國眯起眼睛想了想:“它具有很強的速度和機動性,我相信它在天空中可以像死神鐮刀那樣犀利無比地收割戰果,就叫它‘鐮刀’吧!”
希特勒笑起來:“很棒的名字!好,它的正式名字就叫‘鐮刀’!”
蔣緯國和希特勒此時觀摩的是“鐮刀”的首次試飛,過程十分順利和圓滿。蔣緯國和希特勒都是大忙人,兩人觀摩完後都要回國繼續操勞各方麵大事,因此沒有在這個基地停留太久。觀摩完後,在眾多隨從的跟隨下,蔣緯國和希特勒一起來到機場邊的集體食堂裏用餐,一是兩人難得見麵,吃個便飯順便敘敘舊,二是進行簡單的慶祝。蔣緯國和希特勒都不喜歡鋪張浪費、大操大辦。在兩名翻譯的陪同下,蔣緯國和希特勒同坐一張桌子用餐。兩人各吃各的,蔣緯國雖然從不窮奢極欲,但也不會虧待自己,所以他的飯菜還是挺不錯的,好幾盤色香味俱全的葷菜,回鍋肉、宮保雞丁、糖醋排骨、紅燒肥腸,比起蔣緯國的“闊綽和豐盛”,希特勒顯得節省多了,也清淡多了,麵前隻有土豆、卷心菜、西紅柿等幾樣素菜,他本就是一個素食主義者,兩人麵前唯一相同的是都有一瓶德國啤酒{蔣緯國從來不喝白酒,希特勒很少喝烈酒,偶爾喝點啤酒}。
“小蔣將軍,來!”希特勒興致勃勃地舉起啤酒杯。
“元首,請。”蔣緯國與希特勒幹杯。
兩人都是領導人,簡短的寒暄後自然而然地聊起了“正事”。希特勒說道:“鐮刀隻是原型機,它在機型上還沒有進行重點研製,小蔣將軍,你覺得把它發展成轟炸機比較好還是戰鬥機?我個人傾向於轟炸機,因為它速度非常快、機動性很強,敵方戰鬥機很難攻擊到它,如果把它用於轟炸,實在再合適不過了,它在敵國領空裏簡直如入無人之境,即便遭遇攔截,它也能依靠速度和機動性而把敵機甩開。”{原先曆史上,希特勒在梅塞施密特me262研製成功後命令將其發展成轟炸機,後來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錯誤的,因為飛行速度太快,所以扔炸彈時根本扔不準,再加上該飛機誕生時德國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從戰略進攻轉入了戰略防禦,德國空軍更需要戰鬥機而不是轟炸機,希特勒的武斷決定大大地延誤了該飛機的正常發展。}
蔣緯國笑著搖了搖頭:“元首,恕我直言,您的想法是不對的。空戰,第一步是奪取到製空權,第二步才是利用製空權優勢對敵方進行空地打擊,所以,戰鬥機比轟炸機更要優先。您還記得我國當初的抗日戰爭嗎?中國空軍實力大大地弱於日軍航空兵,所以我們選擇‘戰鬥機第一’甚至‘戰鬥機唯一’的發展路線,既然無法轟炸敵人,先確保自己不被敵人轟炸。後來的事實,您也是知道的,日軍的飛機數量是我們的好幾倍,但日軍的航空兵優勢在中國戰場上根本無法發揮出來,他們的戰鬥機被我們的戰鬥機打得落花流水,使得他們的轟炸機哪怕數量再多,也不能出動。雖然我們無法轟炸日本人,但我們確保了自己不被日本人轟炸。元首,中日當時是敵強我弱,現在我們跟美國開戰,也是敵強我弱,所以,中日戰爭的經驗可以被現在的中德對美作戰進行借鑒和擴大化運用。”
希特勒點點頭:“你說得對。”
蔣緯國繼續道:“元首,中德的國力、生產力加在一起也不是美國的對手,比起造飛機,我們在戰爭期間是無法趕上美國人的,我們不能用數量取勝,隻能用質量取勝,所謂的質量優勢,就表現在‘鐮刀’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技理念全新的飛機上,這是我們的優勢,必須充分地、正確地使用好。‘鐮刀’更適合發展成戰鬥機而不是轟炸機,因為戰鬥機要比轟炸機在空戰中更具有優先意義和前提性。美國人造一萬架常規飛機,我們同時卻隻能造出三千架飛機,三千架常規飛機肯定不是一萬架常規飛機的對手,但三千架噴氣式飛機卻肯定可以成為一萬架常規飛機的對手。取得製空權是第一步呀!取得製空權後,我方無論是常規轟炸機還是噴氣式轟炸機,都可以盡情地轟炸敵人。”{原先曆史上的二戰期間,德國噴氣式飛機在實戰中取得了戰果戰損五比一的成績。}
希特勒再次點頭,他隨後想起了什麽,笑著對蔣緯國說道:“對了,v飛彈的研製工程也不斷地取得重大突破,原型彈v-1已經投入了量產,但不多,因為v-1雖然在技術上算是十分成功的,但在軍事上還存在諸多不足,比如航程不遠、精度不高、速度不夠快,因體型太大從而導致其容易被敵方飛機和防空炮進行攔截,德國科學家和跟德國科學家一起共事的中國科學家正在試圖改進v-1,將其做得體型更小、速度更快、航程更遠、精度更高、威力更大,我相當期待v-2的早日誕生。”{希特勒說的“飛彈”在德語中就是火箭,不過,後世火箭和導彈是不同的,火箭是非軍事用的,導彈是軍事用的,考慮到此時v係列飛彈還很原始,跟後世導彈相距甚遠,所以蔣緯國等中方高層稱其為“飛彈”,意思是“飛行的炸彈”。}
“我也很相當期待。”蔣緯國再次舉杯,“元首,為了飛彈,幹一杯。”
希特勒是“超級武器”的癡迷者,蔣緯國與其很相似,但對各種“劃時代的新式武器”深感興趣,但他又跟希特勒存在本質不同,希特勒是“貪多嚼不爛”,蔣緯國是“有的放矢”,蔣緯國知道哪些新式武器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哪些新式武器根本是瘋狂構想的產物,會走進死胡同,注定會被現實和曆史所淘汰。蔣緯國知道聯盟國和美英同盟國的實力差距是很大的,聯盟國想要打贏戰爭,在軍工科技上取得優勢是必然的舉措,所以他非常認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與希特勒進行“超級武器/新式武器”的聯合研製,同時,他又極力地阻止了希特勒的很多不切實際的構想,砍掉了德國軍工業很多“異想天開的科研項目”,從而幫助德國、幫助中德聯盟節約了大量的資源和時間,主要的一些項目包括:
原子彈,這個根本不需要說,蔣緯國是傾家蕩產地支持的;
噴氣式飛機、戰略轟炸機、直升機、飛彈、雷達、豹式虎式坦克、突擊步槍、車載式火箭炮、牽引式火箭炮、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無後坐力炮}、各種電子戰武器、凝固汽油彈、白磷燃燒彈、雲爆彈、遙控製導炸彈{這東西是安裝了電子遙控設備的炸彈,由飛機投擲出,被投擲出後可以獨力地滑翔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受到飛行員的遙控,從而修正攻擊數據,能更加精確地打擊敵方,與此類似的還有遙控製導魚雷}…蔣緯國對這些也都是極力支持的;
超級大炮,蔣緯國是極力反對的,正因為他的阻止,希特勒沒有讓德國軍工部門研製口徑高達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列車炮{即多拉大炮}、口徑高達600毫米的卡爾大炮、口徑高達218毫米並且重達300多噸的k12軌道炮;
超級坦克,蔣緯國是極力反對的,正因為他的阻止,希特勒放棄了研製主炮口徑高達128毫米、總重量高達188噸的鼠式超重型坦克以及比鼠式更加誇張、已經誇張到匪夷所思地步的p係列陸地巡洋艦{這東西在本質上是坦克,但造得像驅逐艦那麽大,其中p-1000高達1800噸重,巨人式高達2500噸重,根本就不具有實用價值,甚至都沒有什麽使用意義};
除此之外,因為蔣緯國的反對而被“砍掉”的德國軍工科研項目還有很多,其中很多項目讓蔣緯國看得近乎目瞪口呆,他發現,德國人雖然給世人的感覺是“嚴肅、古板、認真”,但德國人在研製武器這方麵卻擁有著“既是天才又是瘋子”的想象力,很多武器用後世語言形容簡直是“腦洞大開”,蔣緯國甚至在德國的軍工科研項目裏看到一種令他瞠目結舌的“碟形飛行器”,但那東西隻是一個粗略的設計圖,甚至隻能說是想象圖、概念圖,德國的軍工科學家們並未設計出詳細的圖紙,也許那東西是可以實現的,但在技術上遠遠不是這個時代可以滿足的,換而言之,德國的軍工科學家們已經“想象出了也許一百年後的飛行器的樣子”。實際上,很多大項目還有很多分支小項目,就拿噴氣式飛機舉例,“鐮刀”隻是德國的眾多噴氣式飛機設計裏的一個,跟它同時誕生的還有幾十種噴氣式飛機,設計得一個比一個天才,也一個比一個瘋狂,不少設計圖堪稱誇張,但又有不少設計圖又堪稱“前衛”,其設計外形已經非常類似於後世的f-16或殲-20的樣子了,更有甚者,其設計思想已然“突破人類極限”,比如:
bvp係列噴氣式飛機,這東西怪模怪樣得難以形容,用蔣緯國的話說:“它為什麽沒有尾巴?飛機怎麽能設計成沒有尾巴、機翼還翻轉的樣子?它能飛嗎?科幻小說裏的外星飛機恐怕才是這個樣子吧?”
me-321/323運輸機,這東西奇大無比,因為德國空軍需要一種一架可以裝下一輛四號坦克、一門突擊炮、一輛半履帶式牽引車、一門高射炮以及兩百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的“巨型運輸機”,於是,它誕生了,用蔣緯國的話說:“這東西到底是飛機還是飛艇?為什麽這麽大?它真的能飛起來嗎?”
e.555噴氣式超級轟炸機,這東西是德國空軍的“美利堅轟炸機”的設計項目之一{德國空軍在原先曆史上比較忽視戰略轟炸機,但也沒有完全放棄,此時受到蔣緯國“指點迷津”,所以比較重視,德蘇戰爭前,德國空軍成立了“烏拉爾轟炸機”研製項目,研製一種“可以從德蘇國界線處飛到烏拉爾山脈的轟炸機”,德美戰爭前,德國空軍成立了“美利堅轟炸機”研製項目,研製一種“可以從歐洲飛到北美洲轟炸美國本土的轟炸機”},其設計造型之誇張、其設計思想之超前,完全達到了驚世駭俗的地步,蔣緯國甚至懷疑這款轟炸機的設計師根本就是從後世“穿越來的”,因為這款噴氣式超級轟炸機在概念上是六發飛翼轟炸機,能飛到大氣層外,可以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它已經不是飛機了,而是航空飛機和航天飛機的結合體,也就是後世的“低軌道空天轟炸機”,該飛機的正式名字叫“銀鳥”。“我的老天爺!虧你們敢想!噴氣式飛機都隻是剛問世,你們居然已經想著製造航天飛機了!”蔣緯國倒吸著冷氣。
go-229/gop.60a係列的,這東西叫“飛翼飛機”,看上去跟三角翼很酷似,機翼和機身形成一個十分優美、十分具有科幻色彩的v字,蔣緯國看了設計圖後不得不承認,這飛機看上去“真的很酷”,哪怕放到二十一世紀也很具有“超時代的感覺”,就像後世美國大片裏的“未來飛機”。德國人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居然就想象出{不是設計出,因為並沒有真正設計出來,存在太多瓶頸}起碼一百年後的“未來飛機”的樣子,讓蔣緯國不得不甘拜下風;
除此之外,德國人還在設計所謂的“蝮蛇”飛機,這東西的機翼完全就是一個“方形圓環”,環繞著機身;還有“三翼”飛機,這東西的機翼不是兩個,而是三個,使得該飛機從正麵看就像一個倒寫的“丫”字;還有一種噴氣式飛機是“圓盤狀”,活生生的就像飛碟;還有一種噴氣式飛機是看上去像“一個大圓筒背著一個小圓筒”,背上的小圓筒就是進氣道;即便是在常規飛機領域裏,德國人也有很多瘋狂得堪稱超時代的設計構想,比如兩個機身的連體式飛機、前掠翼式飛機、左右不對稱飛機、酷似後世“魚鷹”的傾斜旋翼機{這東西的機身是常規飛機的機身,但兩個機翼上豎著安裝著兩個直升機一樣的螺旋槳}…看得蔣緯國除了無語還是無語。強大的工業實力、先進的科技水平、半是天才半是瘋子的想象力,三者結合從而出現了這些又是不倫不類又是令人歎為觀止的“超時代的半成品科技”,到了最後,德國軍工科學家們的這些“智慧結晶”一方麵推動了人類科研技術的進步,一方麵也給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浪費了不計其數的資源,因為他們的設計和構想裏,十分之九以上都是不切實際的或者起碼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後才能化為現實的。“有時候,想象力太豐富、思維太超前也不是什麽好事啊!”蔣緯國感慨不已,“豐富得脫離實際基礎、超前得超越所處時代的東西,反而隻是一堆垃圾。”
希特勒和蔣緯國在“超級武器”研製上可以說是相輔相成,希特勒有一大批科研專家,開辟了數以百計的發展道路,而蔣緯國知道這些道路裏哪些是走得通的,哪些是走不通或者在眼下是走不通的,從而“削枝留幹、去蕪存菁”,大刀闊斧地砍掉那些對眼下的這場戰爭沒有實際用途隻會浪費資源的設計項目,節約資源和時間,把有限的資源和時間集中地用於那些有用的設計項目,讓德國的科學家們不要在死胡同上轉圈繞彎,浪費他們的智慧和才華。比如噴氣式飛機,就留下“鐮刀”等少數“靠譜的、沒有那麽誇張的”二三種進行重點發展,果斷地放棄那些沒用的構思,雖然有些構思確實非常天才、非常先進、非常前衛、非常“酷”,但必須這樣果斷放棄,“鐮刀”才能更快地以更完美的狀況參加這場世界大戰。說到底,“博而不精”“一心多用”在科學研究上也是大忌。
中德的科研實力無疑是很強大的,實際上,中德的科研實力還有猶太人的鼎力加盟{對此,希特勒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雖然憎惡猶太人,但不得不默認猶太人已經不再是待宰羔羊的事實,同時,猶太人協助中國等於協助德國,他肯定不會阻擾},因此更是世界一流,而戰爭又是科技的催化劑,再加上蔣緯國的各種“先見之明”,所以,南京軍和德軍在武器裝備上可以說是日新月異,雖然產量不如美英,但在很多領域內具有“質量優勢”。噴氣式飛機、直升機、飛彈、雷達、突擊步槍、火箭炮、單兵反坦克火箭筒、遙控製導炸彈、遙控製導魚雷…都是中德聯軍超越美英盟軍的地方;另一方麵,中國本土的軍工業在規模和軍火產量上也已經不是當年中日戰爭時可比的了,輕武器和彈藥的產量已經達到跟德國差不多的水平,在重武器的產量上也已經達到德國的五分之三左右,中國軍隊特別是南京軍,在眼下不但已經有了足夠的輕武器和“數量充足的、打不完的子彈”,在飛機、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的生產數量和裝備數量方麵也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比如坦克,數量已是德軍的六七成,比如火炮,數量跟蘇聯戰爭時蘇軍主力部隊相比也已經相差不大,完全是一支現代化軍隊了。
與此同時,印度戰場上,日軍大舉西進,陸續拿下印度西部{後世巴基斯坦}的眾多城市,英軍避開日軍鋒芒,沒有打城市防禦戰,不跟日軍進行硬碰硬的戰鬥,而是借助印度西部多山地的優勢,跟日軍展開山地戰、運動戰,英軍戰果節節攀升,日軍傷亡越來越嚴重,不僅如此,以甘地為首的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開始展開抗爭,跟英軍共同抗日,日軍在印度的占領區內此起彼伏地掀起了一"bo bo"反日動亂,使得日軍手忙腳亂、分身乏術地到處進行鎮壓;
澳洲戰場上,日軍於八月初發動了悉尼戰役,惡戰了足足一個月,悉尼淪陷,盟軍{主要是澳軍}傷亡十萬餘人,日軍死傷六萬多人,攻陷悉尼後,日軍進行了持續半個月的屠城,屠殺被俘盟軍和悉尼平民十多萬{因為日軍在布裏斯班搞過屠城,所以澳大利亞政府在悉尼戰役展開時撤走了悉尼的大部分平民,否則被日軍屠殺在悉尼的澳大利亞平民會大大增加}。
九月上旬,日軍開始猛攻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同日,遊弋在美國西海岸的日軍潛艇發現美軍太平洋艦隊大舉出動了。
蔣緯國記得後世的物理學家對宇宙有這麽一個猜測假想:宇宙開始於大爆炸,大爆炸發生後,宇宙一直在膨脹,同時,宇宙中又存在著萬有引力,萬有引力會讓宇宙收縮,那麽,宇宙最終是無限地膨脹下去,還是膨脹到一個臨界點後從膨脹轉為收縮最終收縮回一個“點”呢?這就取決於膨脹力和萬有引力的大小,若前者大於後者,宇宙就一直膨脹下去,若後者大於前者,宇宙就會先膨脹後收縮。蔣緯國覺得,此時的太平洋戰爭就像宇宙的膨脹和收縮。日本人的勢力範圍在不斷地膨脹著,美國人就像要把日本人重新壓縮回去的萬有引力,至於那個關鍵的“臨界點”,恐怕就是美日在西南太平洋爆發的大戰了,此戰,若美軍一敗塗地、日軍大獲全勝,日本人的“膨脹”真的就一發不可收拾了,若結局反過來,日本人的“膨脹”就要開始轉為收縮了。
10月1日,美日爆發了至關重要的西南太平洋海戰,10月10日,戰局結果分曉。(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