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節 境外戰局(10)
字數:8797 加入書籤
日本海軍有求於蔣緯國,日本陸軍也有求於蔣緯國,不過,日本陸軍的高層們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蔣緯國十分厭惡日本陸軍這支曾經雙手沾滿中國人鮮血的軍隊,因此便委托山本五十六充當日本陸軍的“代言人”,讓他在蔣緯國麵前給日本陸軍說說好話,借助山本和蔣緯國的“良好的私人關係”,為日本陸軍從蔣緯國那裏弄來日本陸軍此時最急需的東西。
日本陸軍此時最急需的東西主要有兩樣:重型坦克、反坦克武器。
日本陸軍這幾年來積極地學習南京軍和德軍,對自身進行了“全麵改革”,確實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和效果,不過,日本陸軍和南京軍、德軍的差距仍然是很大的,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聯盟國看重的是日本的海軍而不是日本的陸軍,接納日本加入聯盟國的條件就是要求日本集中大部分的資金資源用於日本海軍的擴建,使得日本陸軍的資金資源被迫轉讓出很大部分給日本海軍,比如今年{1942年},日本的軍費開支裏,日本海軍占80%左右,而日本陸軍僅占20%左右,大量的資金和資源被用於日本海軍建造軍艦、生產飛機而不是被用於日本陸軍生產坦克、火炮、飛機,這種“厚此薄彼”的處境自然讓日本陸軍得不到充分發展,另外,自從中日戰爭結束後,日本陸軍除了短暫地參加遠東戰爭外,就沒有再參加大規模的陸戰,而蘇聯戰爭結束後,聯盟國的下一個敵人是美英同盟,日本參加對決美英同盟的戰爭是由日本海軍承擔主力,日本陸軍愈發地淪為配角,自然沒有底氣跟日本海軍爭奪資金資源;其次,日本的工業規模和工業水平在這幾年內沒有得到太大發展,甚至都已經被中國超越了,把東北歸還給中國讓日本的工業總量損失了差不多五分之二,而在蘇聯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從蘇聯境內搶掠到大量的工業設備,日本軍隊則因為基本上沒有參戰而沒有撈到什麽物質性實惠,別國的進步自然等於本國的退步,眼下,中國的工業規模和工業水平已經完全地超越日本,中國工業唯一不如日本的就隻是造船業了。軍工業方麵,跟海軍相關的造船造艦能力,中國確實大不如日本,但跟陸軍相關的生產坦克、火炮、飛機的能力,中國大大地超過日本,日本陸軍自然因此而大不如南京軍;第三,聯盟國三大頂梁柱是德、中、日,但德中日三國並非一條心,德中是真正的同心同德,至於日本,德中從來沒有把日本看成“真正的自家人”,聯盟國內部的新式武器的研製工程都是德中兩國進行的,並沒有把日本拉進來,比如原子彈、飛彈、直升機、戰略轟炸機、雷達、噴氣式飛機、新式坦克、新式飛機、突擊步槍、火箭炮、單兵反坦克火箭筒…都是德中聯合進行的{部分項目有以色列科學家參與},沒有日本的事。德中對日本始終懷著“防賊般的防備心態”,在科研技術、新式武器上沒有跟日本進行共享,自然導致日本軍隊特別是日本陸軍的現代化水平一直得不到真正的進步。
從五月初到此時的十一月上旬{美軍太平洋艦隊攜帶大量援助抵達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時間是1942年11月11日},澳洲戰事持續了整整半年,在這半年裏,日軍的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雖然日本陸軍在機械化、現代化水平上大不如德軍和南京軍,但對手情況更加糟糕,因為海上運輸線遭到日本海軍艦隊的絞殺攔截,澳大利亞遲遲得不到充足有力的美援{尤其飛機},澳大利亞本土也沒有大型兵工廠,使得澳軍重武器和彈藥都嚴重不足,隻能用血肉之軀抵擋日軍,而日軍完全掌握著製海權和製空權{盟軍/美軍此時隻有p-38能跟日軍零式抗衡,但日軍海空運輸暢通無阻,所以澳洲戰場上的日軍零式數量大大地超過盟軍/美軍的p-38},雖然踏上澳洲大陸的日本陸軍沒有蘇軍那樣的火炮群和德軍那樣的坦克群,但靠著製海權優勢、製空權優勢以及亡命徒般的“武士道精神”,日軍仍然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不過,隨著美軍和美援的大規模抵達,日軍在澳洲戰場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無敵武威”也就到此為止了。
當日軍的零式戰鬥機飛到戰場上空時,迎戰它們的是嚴陣以待的盟軍p-38以及剛出廠、在澳洲戰場上首次亮相的p-47和p-51,澳洲的天空不再是零式獨霸橫行了;
當日軍的九六式轟炸機向盟軍傾瀉炸彈時,盟軍的b-17向日軍傾瀉了更多的炸彈;
當日軍步兵人群在“天皇陛下萬歲”的嗥叫聲中像以前那樣端著刺刀撲向盟軍防線時,迎接他們的是密集的機槍群和暴風驟雨般淩厲凶猛並且充足得沒完沒了的子彈,讓日軍引以為豪並且被日軍深信不疑“因為蘊藏著大和魂的精髓所以無堅不摧、勢不可擋”、先前確實屢屢得手的“萬歲衝鋒”頃刻間變成了飛蛾撲火般的集體自殺,一批批久經訓練、身經百戰、素質過硬的日軍在盟軍的火力網裏被輕而易舉地打成四分五裂、狼藉遍野的屍骸,與此同時,在日軍的側後方,一隊隊飛沙走石的美軍謝爾曼坦克在勢如破竹地風馳電掣著,把嚴重缺乏反坦克能力的日軍衝殺得七零八落、落花流水。
11月22日,日軍被完全驅逐出了墨爾本全境,此戰是日軍在澳洲戰場上的第一場敗仗。山下奉文在暴跳如雷和氣急敗壞後,冷靜地思考日軍失利的原因,他最後得到了結論:第一,日本海軍“太無能”,明明大吹大擂地聲稱在西南太平洋戰役中一口氣消滅了美軍6艘航母,讓美軍隻剩下1艘航母了,結果呢?短短一個月後,就有3艘甚至更多的美軍航母又出現在美澳海上運輸線上,使得大批美軍和大量美援抵達澳大利亞,讓油盡燈枯的澳大利亞一下子死灰複燃了;第二,日本陸軍嚴重缺乏反坦克能力,需要能對戰美軍新式坦克{謝爾曼}的重型坦克和反坦克武器。
聯盟國各國陸軍裏,機械化水平最高的當仁不讓是德軍,第二是南京軍,日本可以和意大利“並列第三”。南京軍和德軍的差距並不大,至於日軍、意軍和南京軍、德軍的差距,則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了。四國坦克生產情況各不相同,首先,意大利跟德國“親如一家”,所以意大利的重工業和法國的重工業一樣完全被德國所使用,意大利自行設計和生產的坦克不僅性能糟糕,並且產量也不大{最高峰時一年生產850輛},所以意大利本土坦克的研發和生產工作基本上被取消了,被並入了德國的坦克製造業,在德國的控製下生產德國的坦克,不過,德國沒有“虧待”意大利,用德意法三國工業生產出的德國坦克有一小部分被分給了意軍,使得意軍此時裝備著的都是性能出色的德國坦克,質量有保證,隻是數量不多而已{意軍原先的坦克、法軍原先的坦克以及德軍自己的老式坦克都被德國人扔進煉鋼爐裏循環利用了};其次,德軍和南京軍一直一體一心,特別是坦克,兩支軍隊一直一模一樣,眼下,德軍和南京軍都已經停產了性能陳舊落後的一號、二號、三號坦克,集中生產力生產雖然性能有些過時但技術十分成熟、具有很大改良空間、能被改造成多款衍生版裝甲戰車的四號坦克,以及技術先進、性能優異、戰力強大的五號坦克{豹式}和技術更先進、性能更優異、戰力更強大的六號坦克{虎式}。德軍和南京軍此時生產著的、裝備著的坦克和使用坦克底盤的戰車主要是:
四號坦克{南京軍稱之為“狼式”}、五號坦克{“豹式”}、六號坦克{“虎式”};
使用四號坦克底盤的75毫米坦克殲擊車{自行反坦克炮};
使用五號坦克底盤的88毫米坦克殲擊車{自行反坦克炮};
使用四號坦克底盤的105毫米突擊炮;
使用四號坦克底盤的150毫米自行榴彈炮;
使用四號坦克底盤的噴火坦克;
使用四號坦克底盤的兩棲坦克;等。
南京軍在蘇聯戰爭期間繳獲到大量的蘇聯工業設備,包括全套完整的t-34坦克生產線,但南京軍沒有生產t-34等蘇式坦克和裝甲車,一是德式坦克性能超過蘇式坦克,沒有理由棄優用次{蘇式坦克當然也有優於德式坦克的地方,比如工藝更簡、成本更低、工時更短等},二是為了繼續跟德軍保持武器共通性,三是避免犯下“貪多嚼不爛”的錯誤,如果同時生產德式坦克和蘇式坦克,反而降低整體產量,一支軍隊裏裝備兩個體係的武器,肯定弊大於利,所以南京軍由始至終都是生產著、裝備著德式坦克。在1942年底時,中國的坦克工業已經達到月生產坦克和使用坦克底盤的各型裝甲車輛{坦克殲擊車、自行火炮、突擊炮等}突破800輛大關的規模{作為對比,德國同期月生產1200多輛}。
南京軍和德軍的坦克可謂既有質量也有數量,與之相比,日軍的坦克研發和生產完全就是難以望其項背。首先是產量,日本在1942年底時月產坦克和使用坦克底盤的各型裝甲車輛隻有100多輛,是德國的十分之一,是中國的八分之一,相差可謂懸殊,並且質量上的差距比數量上的差距更大。日本人以前自行研製出的92式、94式、95式等重量都隻有幾噸、不超過十噸的“小玩意兒”曾經被日本陸軍當成寶貝疙瘩,此時紛紛遭到日本陸軍的嫌棄而停產{日本陸軍現在通過中日戰爭、蘇聯戰爭以及德中日聯盟已經大大地開了眼界,不再是以前坐井觀天的“土包子”,這些“玩具一樣的小坦克”自然再也入不了日本陸軍的法眼了},隻有重量達到十幾噸、勉強還有點實用性的89式和97式坦克在繼續生產著,但也遭到日本陸軍的嫌棄,看到德軍、南京軍裝備的都是威風凜凜、氣象雄偉的豹式虎式,日本陸軍自然眼饞不已,越看89式和97式越嫌棄。聯盟國成立後,出於拉攏日本軍方、安撫為擴建日本海軍而付出“重大犧牲”的日本陸軍,希特勒在得到蔣緯國的同意後,把德國的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坦克生產線都送給了日本一套,日本陸軍欣喜若狂,不過,因為一號和二號也是輕型坦克,性能已經過時,所以日本陸軍看中三號和四號,沒有生產一號和二號。從那時候開始,日本陸軍生產和裝備的坦克主要是三號、四號以及89式、97式,四種坦克裏,四號顯然技術最先進、性能最優秀、戰鬥力最強,因此日本陸軍重點生產四號,但是,日本坦克工業水平落後、工業規模薄弱,生產力和資源都是有限的,重點生產四號必然導致其餘三種坦克產量都不高,四種坦克的整體產量也下滑嚴重,以至於日本每月生產坦克隻有100多輛。另一方麵,由於德中聯合研製新式坦克時根本不叫上日本,所以日本人試圖自己獨力研製“世界一流的重型坦克”,日本陸軍給負責研製和生產坦克的三菱重工下達了這樣的指標——“重量要達到50噸,主炮口徑達到100毫米,公路速度要達到每小時60公裏,野地速度要達到每小時30公裏,最大行程要達到200公裏,主炮威力能在1500米距離上一炮摧毀虎式坦克”,對於這個堪稱信口雌黃和異想天開的設想,三菱重工的負責人回複道:“你們就是把我們的戰車專家逼得集體切腹,我們也設計不出這種‘超級坦克’。”折騰了很長時間後,日本陸軍不得不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同時,日本自行研製新式坦克的項目也長期陷入停滯狀態。
正因為坦克性能落伍並且產量很低,導致機械化水平不高、裝甲力量薄弱的日軍眼下在澳洲戰場上被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打得原形畢露,實際上,目前已經來到澳洲的謝爾曼坦克隻有200多輛,但這兩百多輛謝爾曼卻把日軍搞得焦頭爛額、一籌莫展,更何況,後續肯定還有更多的、越來越多的謝爾曼來到澳洲戰場。日本陸軍高層一方麵要求日本海軍立刻徹底截斷美澳海上運輸線,一方麵低聲下氣地向德中尋求援助,由於德遠中近{並且德國的對日政策是順著中國的意思的},中國自然是日本陸軍最主要的求援對象。
“雖然我確實不喜歡日本陸軍,但中日現在是盟友嘛,日本陷入困難,中國肯定不能袖手旁觀的。”蔣緯國笑眯眯地看著山本,“美軍那種新式坦克叫謝爾曼吧?謝爾曼屬於中型坦克,日本陸軍的三號、89式、97式肯定不是謝爾曼的對手,四號應該扛得住謝爾曼的吧?”
山本點點頭:“根據山下將軍的報告,日本陸軍的四種主力坦克裏隻有四號能跟謝爾曼進行抗衡對戰,但日本陸軍的四號坦克實在太少了。”
“那就讓日本陸軍加大四號的產量嘛!”
“話雖如此,但是,一來日本陸軍在資金和資源上向來十分吃緊,就算開足馬力生產,產量也提升不了太大,二來遠水救不了近火呀,臨陣磨槍怎麽能解決燃眉之急呢?與其匆匆忙忙地生產,還不如…直接購買。”
“哦,日本陸軍希望跟中國陸軍購買四號?”
“也不完全是四號,五號更好。”{德軍和南京軍的六號坦克即虎式坦克是在今年秋季投入量產的,此時產量還很少,沒有對外公布,所以日本人不知道德軍和南京軍已經有虎式。}
“那可不行!五號坦克因為工藝複雜、成本高昂,所以產量是很小的,供應我們自家軍隊還遠遠不夠,哪裏能擠得出多餘的賣給日本陸軍呢?”
“行,我們對此表示理解,那麽,我代表日本陸軍,懇請小蔣將軍您能出售一批四號坦克給日本陸軍。”
“二十萬美元一輛,至於數量,日本陸軍買得起多少,我就賣多少。”{四號坦克造價約為6萬美元,作為對比,謝爾曼約為4.6萬美元,t-34約為3.6萬美元,豹式約為10.5萬美元,虎式約為16萬美元。}
“小蔣將軍,這也太貴了!是造價的三倍多啊!五百輛就是一億美元!並且還不包括燃油、零件、彈藥等其它方麵的費用。”山本瞠目結舌。
“第一,從我國自身利益角度出發,我是不可能虧本出售的,第二,正如山本將軍您和日本陸軍他們自己心知肚明的那樣,我對日本陸軍毫無好感。”蔣緯國直言不諱。
“小蔣將軍…請您能夠高抬貴手,您也是知道的,日本財力緊張…實在難以拿出如此巨款,另外,中日現在是盟友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日本陸軍如果在澳洲戰場上潰敗了,也會給中國帶來負麵影響的。”山本不得不好聲好氣地請求蔣緯國。
“山本將軍,您此言差矣!”蔣緯國露出一種完全拿捏住對方死穴的勝利表情,“首先,您此話不假,中日是盟友,其次,日本軍隊攻打澳洲對中國並沒有什麽好處,你們是為你們自己打的,跟中國沒什麽關係,日本軍隊真的在澳洲戰場上潰敗了,也影響不到中國,畢竟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還隔著東南亞群島。麵對美軍的卷土重來,中日肯定是唇亡齒寒、同仇敵愾的關係,但是,從中國的角度出發,澳洲淪陷了,還有你們的印尼繼續擋著美軍北上呢!你們的印尼才跟中國是唇亡齒寒的關係,當你們在印尼真的堅持不下去時,我們肯定慷慨地、鼎力地支援你們,但現在是澳洲,情況不同,澳洲戰局結果跟中國沒什麽關係。”
山本啞口無言。
“不過…”蔣緯國話鋒一轉,“中國也不能過於唯利是圖,在不損害中國利益的前提下,我還有一個辦法可以兩全其美。蘇聯戰爭期間,我國軍隊繳獲到二三十套蘇軍t-34坦克的生產線,那種t-34坦克在綜合性能上不遜於四號,可以能跟美軍的謝爾曼進行抗衡,並且物美價廉,你們想購買的話,我們就將其投入生產,一輛十萬美元,買的多的話,七折優惠。”
山本心頭怦然一動,中國賣t-34給日本要比賣四號便宜整整一半,打折後更是降到了三分之一,確實很劃算{t-34戰鬥力確實跟四號、謝爾曼旗鼓相當甚至略勝一籌,並且t-34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產速產量都大大地超過四號,同時,t-34缺點也不少,比如舒適性很差、防禦力較低,若遭到敵方摧毀,其乘員的死亡率大大地超過四號和謝爾曼。在蔣緯國看來,t-34非常適合日本陸軍,戰鬥力不俗、造價便宜、產速快、產量高,雖然坦克乘員死亡率很高,但日軍跟蘇軍一樣都是隻在乎勝利而不在乎人命的。}。
思考半晌後,山本點點頭:“行,我代表日本陸軍先跟中國購買200輛四號,同時訂購第一批100輛t-34,如果t-34在實戰中確實表現理想,日本陸軍會繼續向中國訂購t-34的。”
“沒問題。”蔣緯國滿麵春風,“請告訴日本陸軍,中國就是他們的坦克工廠,讓他們放心大膽地跟美軍在澳洲戰場上展開坦克大戰吧!”
蔣緯國一方麵用中國的兵工廠生產t-34並賣給日本陸軍,一方麵以高價賣了幾套t-34生產線給日本陸軍。雖然對於日本人永遠隻能隻能“授之以魚”而不能“授之以漁”,不過,讓日本人實現t-34自產也無所謂,反正t-34不是豹式虎式的對手。日本人用t-34跟美軍謝爾曼在太平洋戰場上比拚消耗,順便讓中國發戰爭財,沒有什麽比這個更有利於中國的了。
日本陸軍畢竟沒多少油水,跟中國買坦克也是勒緊褲腰帶,想要摧毀美軍坦克,除了坦克,還有反坦克武器可以達成目的,因此山本又代表日本陸軍跟蔣緯國購買“鐵拳”單兵反坦克火箭筒。蔣緯國開價五百美元一支,首批賣給日本陸軍兩萬支,並且堅決不賣生產線。後來,日本陸軍跟蔣緯國買了大批鐵拳,邏輯是現成的:用鐵拳打擊敵方坦克肯定比用坦克打擊坦克在成本上更便宜,後者需要買坦克,前者隻需要買鐵拳,雖然前者等於讓己方步兵與敵方坦克展開肉搏,必然要付出很高的傷亡代價,但日本人跟蘇聯人一樣,都隻在乎勝利而不在乎人命。
考慮到日軍在澳洲戰場上越來越不掌握製空權,美軍的新式飛機給日軍的零式造成了很大威脅和挑戰,因此蔣緯國順便又賣了一大批木頭飛機給日本陸軍,裏裏外外又撈了一筆。
12月1日,徹底把日軍驅逐出墨爾本的盟軍對堪培拉發動反攻,準備收複淪陷於日軍鐵蹄的澳大利亞首都。麵對聲勢浩大、來勢洶洶的盟軍,日軍確實被打得愈發吃緊。在當月中旬,苦苦支撐的日軍得到了來自中國的第一筆援助,包括一百多輛四號坦克和幾千支鐵拳,立刻把險些被盟軍翻盤的戰局又重新壓了回去,雙方在堪培拉展開激烈的拉鋸戰。
12月25日,聖誕節這天,第二批美軍和美援被美軍太平洋艦隊送到澳大利亞,但美軍艦隊在經過新西蘭以北海域時被日軍艦隊發現,雙方狹路相逢,立刻爆發了被稱為“聖誕節海戰”的戰役。實際上,美軍和日軍都不想再戰,美軍想要等實力恢複得更強時再主動進攻日軍,日軍則是一方麵想打一方麵又害怕遭到太大損失,同時,日本陸軍整天指責抨擊日本海軍,聲稱“帝國陸軍之所以遲遲沒有取得澳洲戰役的最終勝利甚至還遭到盟軍反撲,都是因為海軍表現不力,未能真正地截斷美澳海上運輸線,讓盟軍得到了喘息和補充”,把責任全部推到了日本海軍的頭上,搞得日本海軍大為光火。在這種美日海軍都身不由己的情況下,雙方爆發了這場“聖誕節海戰”。
這場海戰的主角仍然是航空母艦,日軍參戰航母有6艘,大和號{意大利號}、赤城號、中華號、祥鳳號、瑞鳳號、飛鷹號,美軍參戰航母有5艘,列克星敦號、大黃蜂號、黃蜂號、突擊者號、約克城號。雙方實力相差不大,結果是兩敗俱傷,日軍的祥鳳號航母被美軍擊沉,赤城號、瑞鳳號、飛鷹號受重傷,美軍被擊沉黃蜂號航母,其餘四艘航母都遭到較嚴重損傷。由於都心存顧忌,所以雙方在激戰一番並且落得平手結局後都退出了交戰海域,繼而都宣布自己是獲勝方。澳洲戰局沒有因為海戰結果而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在紛紛揚揚的雪花和籠罩大半個地球的腥風血雨中,1943年到來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