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這應該是當下最好的吃食了

字數:3391   加入書籤

A+A-




    “我幫奶奶剝蒜瓣。”楊心蘭說著就把蒜頭放在了菜板上,用刀用力一拍,蒜瓣就和蒜皮很容易地分離了。

    加上小孩子手快,沒一會兒的功夫,一小碗白生生的蒜瓣就剝好了,把個李奶奶喜歡的喲,直捋心蘭的頭發。

    “母巧女不拙啊,像是巧妹,那就是個能幹的孩子,這心蘭丫頭也是個不錯的,有眼力見不說,這活兒也幹得巧。”

    這邊李爺爺一邊看著心蘭丫頭剝蒜,一邊和楊三槐嘮著嗑,“你真的想好了?想買下那個禿山包和大水泡子?那兩處地方能有出產麽?”

    “你們家也是土生土長在這邊的,自然知道咱們屯裏的情況,那可是老幾輩兒就遭人嫌棄的地方,別再瞎了銀錢,你們家也不富裕。”

    要說裏正爺爺可真是個好人,楊心蘭聽到他這麽勸說爹爹,更是相信他是個心善好相處的,不然誰願意替你操這份心呢?

    “李叔,我想好了,你老就幫忙給合計合計,看看如果我們家把這兩處包下來,得花上多少銀錢才行?”

    看到楊三槐還蠻堅持的,裏正就報了個數,“咱們這兒的規矩是:按畝算,好地四兩銀子,薄地二兩銀子,山坡地一兩銀子,生荒地半兩銀子。”

    “一般隻長石頭不長草的小山坡,都是誰家要在那兒搭蓋房子的,按井算,一井(相當於一平方丈)隻要交兩文房基地銀子,隨帶著小坡地也就歸誰了。”

    “你家身後那個兔子不拉屎的禿山包,還從來沒賣過,那個水泡子也沒有人惦記過,我想,最多比照山坡的處理方式,應該是可行的。”

    “多少賣幾個錢,總比扔在那裏強,有了主家,官府每年也會有點收入,都扔了上百年了,一下子賣出去,也算是官府的政績。”

    “你要是著急,那明天你就跟我去一趟縣衙,可行呢,咱們就直接辦了手續,若是不行,咱們再和他們慢慢商量,總不能讓咱們自家人吃了虧。”

    楊三槐看到閨女是點頭的,就趕緊應承到,“那就勞累李叔了,還得耽誤你老人家自家的活計幫我的忙。”

    “李叔放心,肯定不能讓你老白忙活了,一頓好酒好菜少不了你老的,咱們明天就去,我到時候來接你。”

    “瞧你這客氣的,自家這點子活計也不忙在一時,咱們明天早點走,縣城不比鎮上,路要遠上不少,爭取早去早回。”

    見裏正爽快的點頭應承了,楊三槐就起了身,“那行,我明早過來,不過李叔也不用起太早的,我求個馬車,很快的,你老在家等著我來接就行了。”

    “那感情好,我還能趁機坐回馬車了,咱也享受一回。”說著哈哈笑著把楊三槐父女倆送出了家門。

    看著三槐領著閨女走了,李奶奶跟自家男人嘀咕著,“孩子他爹,看來三槐家裏這是真有錢了啊?出手這麽大方呢。”

    “這又買禿山包又買廢水泡子的,還要擺個席麵感謝你,出個門兒還要借馬車,挺譜兒的啊!”

    李爺爺瞪了自家婆娘一眼,“老娘們見識,真有錢誰買那毛也不長的廢土包子、廢水泡子啊?買上幾畝肥田多好,借車,也不過就是便宜行事罷了。”

    “至於說請我喝口酒,隻不過是三槐會來事唄,好歹叫我一聲叔兒呢,哪好意思白讓我跟著他們折騰一趟。”

    “是,我也是聽說了,心蘭丫頭救了那個夏員外的閨女,現在還在他家裏住著呢,聽說有血崩之症,不敢挪地兒。”

    “夏家也是每天都有人來看望,早來晚走的,馬車整天停在他們家門口,那借來用用想來也不是什麽難事兒。”

    “不過,三槐卻不是個挾恩圖報的人,我看這幾天,他還是把割下來的苕條自已挑回家,並沒有用夏家的馬車幫著拉,擺明了是個有分寸,不貪小便宜的。”

    不說李家兩口子的閑聊了,隻說楊三槐領著小閨女一進家門,就受到了楊老太太的一頓埋怨,甚至拍了兒子一巴掌。

    “你們爺倆這是上哪兒折騰去了?也不說來家告訴一聲,讓心蘋和天寶好一頓找,一家子都等你們回來吃飯呢。”

    晌午飯早就做好了,在西屋炕上擺了桌子,飯菜也已經擺上桌麵了,可不就等著楊三槐父女倆回來吃了麽。

    因為現在沒有女客,也就不用薛巧妹陪著了,隻有三個男人和奶奶坐了西屋,欒大哥本來說啥也不肯上桌的,被楊三槐硬拉進屋推到了炕上。

    “這以後天天都要在一起吃飯呢,可不能這樣,論起年紀來,你也是我大哥呢,進屋吃個飯又咋啦?”楊家可沒那麽多規矩。

    “可不敢,你是我們家小少爺的救命恩人,也就是我的半個主子,哪能一桌用飯呢,逾矩啦。”欒大哥還有些堅持。

    “咱們各事各論,在我們家,你就是客人,理當我敬著你,欒大哥要是再跟我客氣,那真是沒辦法相處了。”

    聽到楊三槐這麽說,蘇繼祖也就幫忙勸著,欒大哥看自家主子都開口了,這才在炕上坐穩了。

    但因著自已的身份,他到底還是有些不安心,看看桌上還寬綽,就把三個孩子也都喊了過來。

    雖然加上三個孩子,飯桌邊就擠了些,但仨孩子懂事,都規規矩矩的,很是安靜,倒也就不顯得太過擁擠。

    薛巧妹則和張嫂子在東屋的炕上扣了個笸籮當飯桌子,這屋隻有夏桂芳和孩子,倒是寬綽得很。

    這頓午飯孩子們可真是改饞了,探花伯伯給拉來的,都是孩子們幾年也吃不上的好吃食。

    什麽燒雞、烤鴨、熏鵝、醬肉、醬豬蹄、鹵豬頭、鹵羊扒、鹵豬排等等,不一而足,好多都是楊家人見也不曾見過的。

    怪不得早餐的時候,它們隻是被搬進了廚房的過堂裏,就會有那麽深重的香味飄進屋來呢,果然都是最好吃的東西。

    不光是孩子們,就連蘇繼祖都是吃得津津有味的,可見,這應該是當下最好的吃食了。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