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世人誰憐棄子悲

字數:3254   加入書籤

A+A-




    “良士訣”讚美說:

    “陛下前番扶持夏宇國於危亡,寬恕趙國、陳國欺君之罪,滅代國不施教化、勾結外賊之過,懲處霍國僭越禮法之行,討伐魯國權臣弑君之罪。而使南方五十餘國懷德而來。詔令所行,天下皆服。如果陛下明定曹國之罪,則天下違背人倫禮法的,都能夠警醒於世,有所收斂。此陛下之大德也!”

    昭明說道:“先生能夠以一己之仁收留王孫公子,也是善德。朕會彰表先生之功,以垂範天下。”

    “良士訣”謝恩,長揖跪拜,然後告辭而去。昭明命人賞賜他黃金千鎰,彰表其功。

    我問昭明這件事怎麽處置。昭明說道:

    “棄子這個孩子,生在了罪惡裏,長在了罪惡裏。其性情溫柔懦弱,令人悲憫。為人國君的,手握權柄至高無上,決定人的生殺,不遵禮法道德,奪人妻子還要致人死命,這種濫行不受處置,天下人以為沒有正義;棄子為王孫公子,無罪而流落街頭,天下人以為沒有公理。看似一個人的遭遇,卻關係到世道民心,所以朕不能不管。”

    “陛下準備怎麽管?”我問他。

    “牽涉襄王,朕又感覺棘手。畢竟襄王這個人,朕以威權相壓他也不服,朕寬容放縱他,他又任意作為。依王後之見,朕應該怎麽辦?”昭明問我。

    我想了想,笑道:

    “陛下還真了解襄王。他這個人就是不講理,高興怎樣就怎樣!陛下發個詔令讓他主持公道,他受了曹國國君的好處隻管偏袒。臣婢當時也問過他,他隻說是曹國內部的事物,父子之間有什麽說得清的?懶得多管。其實襄王也不是不願意主持正義,當初危宿許他半壁江山他也不要的,他有時候就是懶得問。”

    昭明想了想,說道:

    “我明白了。襄王就是任性而為的。觸動了他的心性,他費盡心力也要為你做事;觸動不了他,下詔威逼他也置之不理。”

    我笑道:“陛下說得太準了!他就是這種德行。”

    昭明說道:“我親自給他說這件事,他必然煩我。還是王後寫兩句話,散布京城,令他煩惱才對。”

    我知道昭明的意思,他想利用公眾的輿論散布曹國國君的醜行,而使社會民眾有榮辱之心,愛憎之意。百姓農閑無事,會聚在馬車前麵,聽那些見識多而周遊列國的禦夫品評各國事務,發表見解。昭明不便出麵幹涉棄子的事情,就利用輿論來指摘過錯。

    昭明知道這件事情會散布到襄王那裏,他就讓我寫。我想了想,百姓傳播的,自然要簡明些,還要勾起民眾對棄子的同情,對其昏君父親的憎惡。我凝思寫道:

    “一根弦,一行淚,世人誰憐棄子悲。凡人都愛清白身,無辜落下一身罪。

    兩根弦,兩行淚。世人誰憐亡人悲。仰望蒼天渺茫茫,卻無寸土可立錐。

    三根弦,三行淚。世人誰憐生人悲。活在世上無人愛,死入黃泉無人追。”

    昭明看了看,點頭讚許說好。可是他還嫌不盡興,提筆又增加了幾句:

    “四根弦,四行淚。世人誰憐王孫悲。宮廷人倫已喪盡,滿腹冤屈訴向誰?”

    我說道:“畢竟棄子為兒子,曹國國君為父親。兒子在外說人倫喪盡,恐怕世人評論,會說兒子有違孝道。所以臣婢不敢寫。”

    昭明說道: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彼此都是對等的。父親已經做出如此禽獸之行,卻要兒子去盡孝,這不是愚孝嗎?朕讓全天下人都知道曹國國君的不倫之行,讓天下人都指摘其過錯。輿論所到,人心就會知恥向榮,惡行就會收斂。善惡由此可以得到分明。”

    昭明當即吩咐樂部製作成歌曲,吩咐說是王後哀憫棄子身世,親自所作,在京城裏教人傳唱。樂部領命,將這些話語譜成歌曲,當即就送往京城各處。不知外麵如何,宮廷裏麵也有人愛其音律,傷其情感,先流傳詠唱出來。

    沒有多久,襄王派人上奏表謝罪。已經將曹國國君羈押送往京城請天子發落,派卿士大臣接回棄子,擁立為新君。鍾兒等一幫妖婦全部羈押別宮居住。

    表章最後寫道:

    “陛下有責,直接詔令臣子,敢不遵從?而使王後娘娘作曲子,遍布天下散播臣之罪,實在難當!另有禮品奉王後娘娘,切勿再傳這樣的曲子。”

    昭明見狀哈哈大笑。命人將曹國國君關押刑獄司,誥布天下論述其違背人倫之罪。曹國國君這樣的罪行,其實在諸侯國並不少見。先前被襄王滅掉的蔚國國君就有了先例,娶了子妻然後殺子;後麵楚國也有後履,無惡不作。

    隻因各國國君皆在萬人之上,並無約束,恣意放肆為所欲為。棄子的悲哀,隻是其中一個罷了。

    昭明感傷天下人倫綱常破壞殆盡,極力用心恢複。此舉也是他重修人倫綱常的一個主意。曹國國君被公然處罰,警醒天下,這樣的事情再也沒有公然效仿的了。

    昭明因為此事,對“良士訣”改變了態度。他覺得“良士訣”為人公正,有良善之心,所以留“良士訣”在朝廷任職,授予左卿士之職。

    不久百官朝賀,上表進言,說天子登基以來,仁德愛民,教化遠行,“玉宇為之澄清”,“人倫綱常為之肅正”,“近者安居,遠者懷德”。昭明之政令天下褒揚,宜當慶賀。

    這時候南方諸侯以兀竺國為代表,西方諸侯以魚國、褒國為代表,東方諸侯以魯國、莒國為代表,北方諸侯以凨國、中山國為代表,請求朝會見天子駕,共求朝賀天子之恩。中部諸侯以夏宇國為大,聞訊也上了奏表請求朝賀,昭明喜悅,定於春上四月十五朝會諸侯。

    一說朝會,宮廷裏按部就班忙碌起來。好在多年舉行盛會,什麽都已經是齊備的,準備宴席、分布人員職責就是。因為要增添很多新來的諸侯,所以館舍要準備充足些。幸好後宮有女史大人和諸多文官操辦,前朝有禮儀司和升平署主持,不在話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