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稷下之宮

字數:3190   加入書籤

A+A-




    奏報聲稱:

    “臣太史黔繆人啟奏陛下,公孫茂公然上反表,說兀竺國先代有功而陛下無賞,王後有過而陛下不罰。無賞無罰,天象示警,人心不定。因此僭越無禮,不借天子而自稱為王。懇請陛下盡快處理後宮之事,莫使天下人有可謗之言,可藉之辭。萬萬!”

    後麵又加注一行小字,想是慎思再三,又增加的勸諫:

    “臣竭盡臣節以諫陛下:天下謠言四起,皆因王後失德。倘若陛下因愛惜王後一人而優柔寡斷,臣恐天下諸侯都會效仿,以至不堪收拾境地。天下非陛下一人之天下也,乃周室萬代基業。豈肯因一女子而令聖德有虧?陛下慎思,臣冒死一諫。”

    公孫茂這個惡賊,竟然趁此天變,煽風點火,乘機作亂。昭明見到大臣又是這樣的奏表,心中不悅,將那些類似的表章都丟到一塊兒。我冷眼看看,那裏差不多有一座小山了。

    近段日子以來,送到昭明這裏來的奏表都是類似的內容,想必朝廷大臣中,八成以上,或者九成,都上表請求昭明盡快處置後宮之事。簡而言之,盡快把我這個禍國殃民的王後廢除了吧。

    昭明的神態越來越冷峻。他外表溫存,內心卻無比堅強。我知道他的脾性:外麵要他廢後的呼聲越高,他********我、堅決不廢後的決心越強烈。他的身體剛剛恢複一些,麵對這樣的壓力,我真擔心他會受不了。

    那天晚上,整個天空的顏色都是寶石一般的深藍,藍得特別透亮。月亮懸掛在天空的正中央,像一麵光潔的鏡子,照耀著我。大地無聲,沒有一個人影。

    我找了個借口,要去看望母親大人,所以安排昭明睡下以後我就出來了。馬匹已經準備好,我的防風氏白玉這次是跟著我回凨國的,此時它已經在預先準備好的地方等待我了。

    離開是我最好的選擇。

    那個人人詬病,已經成為天下之患,帶來王室天災的昭和王後,不能繼續留在仁德天子身邊,她必須消失了。王後消失,謠言才能解除,天下諸侯和群臣才能歸心,昭明才有力量鞏固人心,剿滅公孫茂的公然造反。

    我從來沒有貪戀過那個王後之位。如果陪伴王後的不是那個多情天子,那個宮廷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牢獄。

    我抬頭看了一眼月亮,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我翻身上馬,用雙腳輕輕一夾。防風氏白玉熟悉我的性情和動作,飛一般奔跑在無盡的荒原。

    去哪裏我還不知道。我沒有方向,隻有向前跑。跑到昭明找不到我的地方,隱藏在人煙浩渺之處。我給昭明留下了一方素帕,告訴他我去魚蓮山找我師傅了。讓他不要去找我。

    但是我跑的方向並不是魚蓮山的方向。我也不知道為什麽這麽茫然。我沒有做任何打算,沒有認真規劃潛逃的方向,而是隨心所欲亂跑瘋跑,一直往前,跑過了鳳凰城,跑過了天裕關。

    天地太大了。卻容不下一個身子單薄,毫無力氣的女子。因為什麽呢?我不止一次被這個世界拋棄,變成一個瘋狂的潛逃者。

    幾天之後,我不顯眼出現在一個繁華的鄉村市鎮上麵,買了幾身男子的衣裳。在沒人的地方,我把頭發用玉簪和綸巾包裹下,換上衣裝,我就變成了一個年輕樸素的落魄公子模樣。

    包裹裏帶著細碎銀子。這是我精心準備的,用稍微大塊的銀子都兌換成細碎的,拿出來不引人注意。我畢竟有過多次潛逃的經驗了,這一次我水到渠成,仿佛就是回老家一樣的輕鬆。

    唯一讓我傷心的就是昭明。他知道他不告而別之後一定能夠理解我的用意,但是也會埋怨我自作主張。陛下,放心吧。我有足夠的生存能力讓我在這個世界上立足。

    曾經有過的討飯和餓肚子的艱辛經曆,讓我這次準備了更多的銀兩。我的防風氏白玉也不會離開我徑自逃走,我這次的流亡生活安穩多了。

    我看見一大群人陸陸續續都在往前麵行走,我也順路跟著。一直跟到城牆腳下過關的時候,我抬眼看了看,才知道眼前是臨淄城了。走了幾天,我竟然到了齊國的國都了。

    我從來沒有想過到齊國來,糊裏糊塗就到了這裏了。現在正是開城時間,我跟著流動的行人,牽著馬就進了臨淄城了。

    如果是一個女子牽著馬,肯定會受到眾人的矚目。可是我現在是一個落魄的公子,無論我走到哪裏都會感覺平平常常。這種平平常常的意思就是:買個大餅充饑的時候、賣大餅的小販接過錢就給大餅,看都不會看我一眼;找個館舍住宿的時候,客店老板收了銀兩就問一聲:“也是到稷下之宮的吧。”

    我說一聲“是。”

    “稷下之宮”是什麽東西?

    我並不知道。當我注意觀察街麵上,或者館舍裏喝茶行路的人時,發現像我這樣打扮的落魄書生,三五成群,結伴結團,簡直是臨淄城裏的一種最普遍的現象。

    我獨自一人要了一碗煮麥粥,坐在館舍裏麵邊吃邊聽,才聽出個一個大概。我旁邊桌子上都是書生打扮的人,正在熱烈討論著“稷下之宮”的事情。

    原來為了招致人才,齊國的國君大人在臨淄城的南垣,稷門之處修建了一個很大的宮苑,名喚“稷下之宮”。天下四方學識淵博的賢士學者全部居住在這裏。

    “稷下之宮”旁邊建有一個講堂,高百仞。不分國別資曆,無論道儒陰陽,都可以自由發表自家見解,互相爭辯劫難。

    聽說:齊國國君大人對這些學者十分優待,封為大夫,享受奉養,不參與國政,隻發表議論。

    “稷下之宮”據說也營建得非常宏偉壯觀。那些學者大夫們峨冠高帽,華服腰帶,每日登上講堂,講述各自治理天下的觀點主張,任由百姓評議。已經形成蔚然大觀。

    怪不得:讀書學士,都從四麵八方往這個國都裏來。怪不得我走到哪裏都被認為是平平常常。

    我聽了這些,暗暗讚歎。(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