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

字數:5778   加入書籤

A+A-




    兩兄弟正說著話,院子裏傳來一陣熟悉的腳步聲,是小李氏回來了。

    方長庚這才發現已經到了中午。

    現在是春小麥播種的季節,小李氏和何氏都下地幫忙,二叔家的大丫和二丫也去田頭幹點除草打下手的活,隻有方長庚在家裏看兩個妹妹。

    民間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本朝湖廣為天下第一出米之區,他們這一帶多丘陵,少高山峻嶺,地形十分有利於耕種,土壤也肥沃。

    永州本以生產水稻為主,前朝開始推行鼓勵多種小麥,但在雲嶺種小麥的很少。由於很多北方人遷移到湖廣,吃麵食的人增多,小麥的價格水漲船高,為了多掙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小麥。

    現在雲嶺實行的是稻麥兩熟製,輪流種水稻和小麥。因為水稻是水生作物,小麥卻是旱地作物,因此種完水稻以後必須排幹田裏的積水才行,所以每到這個時候,方長庚家裏 所有的勞動力都出馬,沒有一個閑人。

    他們家裏現在三十畝地,十畝旱地,二十畝水田,除了水稻和小麥,還會種粟、紅薯、土豆和黃豆玉米之類的作物用來自給自足。

    這會兒小李氏要回家準備全家吃的午飯,方長庚小聲對方啟明說了一句“娘回來了”,然後挪著屁股蹬著小短腿從炕上下來,跑到門口清脆地叫了一聲:“娘,你回來啦。”

    小李氏身上穿著下地幹活時的麻布短褐,在太陽長時間的曝曬下麵皮通紅,神情有些疲憊,看見他乖巧地站在門口,眼神就軟了下來:“我的乖兒,是不是餓了?娘這就去給你做飯吃。”

    方長庚心裏著實不落忍,這麽多年,他已經把老方家的人當成自己的親人看待,小李氏是這些人裏頭對他最好的。

    親眼看著自己關心的人為了生計這麽辛苦,方長庚看著自己短手短腳的眼神更加哀怨,現在也隻能平時在小李氏麵前聽話一點兒,盡量幹些自己能幹的活,多說些讓小李氏開心的話。

    “娘,我幫你洗菜。”

    方長庚想到屋裏的方啟明,決定在小李氏發火之前先提高她的燃點。

    小李氏剛露出欣慰的笑,方啟明就磨磨蹭蹭地出來了,心虛地看著小李氏:“娘……”

    果然,小李氏的臉立刻沉了下來,上前幾步拎起方啟明的耳朵,語氣裏滿是恨鐵不成鋼的意味:“好你個小兔崽子!我辛辛苦苦送你去你二爺爺家念書,你怎麽就這麽不聽話,這麽不聽話,啊!”

    她邊提著方啟明的耳朵,邊狠狠揍他的屁股,很快院子裏就充滿了方啟明的鬼哭狼嚎,連東屋裏的三丫四丫都驚動了,咿咿呀呀要哭不哭地叫。

    方長庚連忙抱住小李氏的腿,替方啟明求饒:“娘,你就別怪哥了,妹妹都嚇哭了。”他心裏一邊腹誹,要是揍他有用,方啟明早就成了十裏八鄉都有名的神童了,畢竟整個雲嶺村能念的上書的也就那麽兩三戶人家。

    小李氏也知道方啟明不是那塊料,田裏還有一大家子等她送飯,也沒什麽時間管他,隻撣了撣袖子,壓下火氣說:“看晚上你爹不揍你!”然後摸摸方長庚的小腦袋,就急急忙忙進了廚房。

    方啟明一臉沮喪,他雖然挨了揍,但自尊心特別強,一句求饒的話都沒有說。

    方長庚安慰他:“哥,晚上我跟爹說,你是為了教我認字才跑回家的,不讓爹揍你。”

    方啟明感動地看著方長庚,搖搖頭說:“沒事,跟你沒關係,爹要揍就揍,我就是不想念書,還浪費銀子,沒勁透了。”

    雖說方啟明念書的學費免了,但生活費還有買書、買筆墨紙硯的費用都要他們家自己出,對方家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何氏明裏暗裏也說了些不中聽的話,覺得這錢用在方啟明身上浪費了。小李氏當然反駁回去了,隻是方啟明實在不爭氣,說出的話自己都覺得沒底氣。

    方長庚能理解小李氏的心情,但讀書這事兒強迫不得。隻是他從心底裏不希望方啟明將來也像老一輩那樣麵朝黃土背朝天,賺血汗錢過日子,至少也要督促他考個童生才行。

    雖然不知道這個計劃行不行得通,但他還是決定從今天開始給方啟明好好做思想建設:“哥,你要是不好好讀書,就要像二牛、柱子他們那樣下地幹活了,還要幹一輩子,你願意嗎?”

    方啟明理直氣壯地說:“我覺得挺好的,還能幫家裏減輕負擔,反正比讀書好多了!”

    連方長庚都聽出他話音底下的心虛。

    其實方長庚自己也有私心,現在家裏供一個已經讓何氏不是很高興了,要是再加上他,何氏肯定要提出意見,估計爺爺奶奶也不一定會支持他。如果方啟明不念了,他隻要在小李氏麵前表現出一點讀書的天分,小李氏說什麽也會讓他這個家裏唯二的男孩兒去私塾讀書的。

    但他不想這樣對方啟明,還不如想想別的辦法,讓兩人都上學,這樣以後兄弟間也有個幫襯。

    方長庚沒有再勸方啟明,兩人走到東屋逗兩個小妹玩。

    方啟明是個不長記性的,一會兒就把自己逃學的事忘了,在那裏玩得起勁,讓方長庚也有些無奈。隻是想想方啟明現在也才十一歲,放到現代也隻是個小學生而已,正常。

    小李氏手腳利落地在灶頭忙活。她燉了番薯粥,準備了一些醃鹹菜下飯。番薯粥漲肚不好消化,對幹農活易餓的人來說是個好東西,但像方長庚這樣的小娃娃吃多了就容易脹氣,小李氏特意給方長庚挑走了番薯,隻留下白米粥,然後喂兩個小妹吃些米糊,就提著一個竹編的食盒去田裏了。

    方啟明本來想跟著小李氏去田裏,被小李氏瞪了一眼:“你別去惹你爹還有爺奶生氣,等晚上回來再說。”

    方啟明聽了更加不安,這下是真的有些後悔了。

    方長庚沒有管他,端了把小凳子到門邊,拿起那本《三字經》看,心裏反複地默念,決定把這本書先背下來。

    這一坐就是一下午,方長庚覺得背書也不是一件易事,他現在頭昏腦漲,背起來還是坑坑窪窪,記得上句忘了下句,最快也要背個五天才能完整背下來。好在現在他是五歲的身體,記憶力還有待開發,隻要每天訓練得當,還是有很大進步空間的。

    方長庚現在還很樂觀,隻要他一想到不讀書就要種地,就什麽偷懶的念頭都飛了。

    旁邊的方啟明早就在炕上睡了一大覺,醒來後見方長庚還在看書,有些意外:“弟,你看得懂嗎?”

    方長庚心說,方長庚這個殼子自然看不懂,可裏麵的芯子看得懂。

    “哥以前不是在家裏背過這個嗎?我就把你背的一個一個套上去,好些字我都知道怎麽念了。”

    方啟明一臉驚異,大驚小怪地說:“你還記得啊,我自己都忘了。”說完他來了興致:“那你背給我聽聽。”

    方長庚見他一副不信的樣子,就把“人之初,性本善……”背了一遍,當然隻背了前二十句,就見方啟明嘴裏跟塞了個鴨蛋似的,一臉驚奇。

    “弟你好聰明!整個私塾裏隻有一個姓周的比你聰明了!”

    方長庚皺了皺眉,古人這麽厲害?

    他不自覺起了攀比的心思,問說:“他有多聰明啊?”

    方啟明的表情有些豔羨,有些黯淡:“伯伯說,姓周的四歲的時候,隻花了三天時間就把《三字經》背得滾瓜爛熟了,他學什麽都快,比我還小兩歲呢,已經學完《周易》。伯伯說他過兩年就能入場考試了。”

    方長庚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忽然問道:“哥,你們平時都學什麽呀?”

    方啟明別的不懂,這些還是知道的。

    從方啟明口中,方長庚得知本朝入學以後,啟蒙讀物主要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目的是讓他們識字。

    本朝講究德育,同時還要讀《顏氏家訓》、《弟子規》等。

    如果不是小李氏堅持讓方啟明繼續念書,尋常人家學完這些,能識幾個字就算出師了。

    如果要參加科舉,那麽他們就要讀四書五經,這是必修課,同時輔以《孝經》《增廣賢文》之類的德育課程。

    至於其他的,方啟明自己還沒到那個地步,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如果隻是這樣……考個童生至少不是問題……

    日落前,方啟明和方長庚走到廚房,灶頭一個大鍋裏用小火燜了一鍋子番薯,散發著甜甜的香味。方啟明個子竄得快,已經夠得到鍋裏的東西了,抓起鏟子有些笨拙地去舀鍋裏的番薯。

    方長庚現在才一米高,隻能探著頭,手裏端著盆子接,到最後臉都漲紅了,手上直打顫。

    舀了小半盆番薯,兩人又往裏頭加了米糠和番薯葉,合力端去雞圈喂雞兼打掃雞圈。他們家養了二十隻雞,好幾隻馬上要宰了,再換一批新的小雞仔。喂雞不是個省力的活,方長庚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要小李氏幫他把番薯舀好,還要跑好幾趟,喂完以後一聲臭雞屎味,開始還不能接受,後來就習慣了。

    天色全暗之前,方家人就都從田間地頭扛著鋤頭鐮鍬回來了。

    一進院子,雞圈裏的雞安安靜靜蹲著,雞屎也都掃幹淨了,老李氏蹲下來把小小的方長庚抱進懷裏,十分寵愛地問:“長庚啊,今天都幹了什麽啊?一個人是不是有點無聊啊?”

    方長庚咧嘴笑:“長庚不無聊。長庚喂了雞,打掃了雞圈,還陪妹妹們玩,然後就等奶奶你們回來。”

    老李氏聽得又是心疼又是喜歡:“我的乖長庚,真聽話。”

    小李氏和嚴大山臉上都帶著笑,嚴二山和何氏也神情和緩。身後的大丫二丫探出頭來,眼裏都是羨慕。

    方長庚朝她們咧了咧嘴:“大姐,二姐。”

    大丫二丫有些害羞地“嗯”了兩聲。

    方長庚平時跟她們不算親近,她們很小就開始幹活,都沒有在一起玩的機會。但方長庚對她們也表現出極大的善意,一來覺得她們性子善良樸實,而來也為了讓二叔家少些意見。

    方啟明起先還躲著,讓小李氏從東屋裏揪了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提前更了,以後還是老時間,謝謝清淺和小大人的我的營養液,麽麽噠~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