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卷(三更)

字數:3735   加入書籤

A+A-




    眼看外麵天快黑了,大殿已經暗得不得不燃燭, 昭武帝在看完方長庚的卷子以後就擺駕回宮, 在場的考生們終於不用分心觀察皇帝的動向,而是全神貫注地寫卷子了。

    顧尚仁作為監考官, 出於私心自然看了方長庚的答卷,不談內容如何, 這手“黑大光圓”的館閣體也是考生中的佼佼者。隻要他看到這份卷子,自然會利用他的權力將它呈上去,讓皇上過目。

    在以權謀私這個問題上, 顧尚仁和他的嶽父徐修持完全不同, 甚至是相悖的觀念,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徐修始終不大待見顧尚仁,認為他這樣的行事風格和那些朝廷祿蠹沒什麽區別。顧尚仁同樣對徐修的冥頑不靈嗤之以鼻,但他對徐修是尊敬的, 方長庚當初和他說, 道德是最強大的力量,在當時觸動了他心底的一根弦, 也使得他對方長庚開始改觀。

    可惜現實是現實, 理想是理想, 官場上到處充斥著權力拔河, 哪是簡單一句話就能解釋的,等這小子經曆過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麽天真了。

    考完殿試,彌封官將試卷收齊密封, 加蓋禮部關防印。

    殿試不像會試鄉試那麽嚴謹,隻需糊名而不必易書,所以一些有門路的考生就會事先探聽有哪些讀卷官,提前寫好一個小作文呈遞給其中一位或者幾位,讓他(們)熟悉自己的字跡,叫“送卷頭”。

    這種行為履禁而不能止,昭武帝看得比較開,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他的觀念裏,隻有給這些朝廷的頂梁柱們一點權力尋租的空間,他們才會為他做事,為天下人做事,他治理貪腐毫不留情,但同時也牢記“水至清則無魚”這句古話,隻尋求兩者的平衡,而不會趕盡殺絕。

    這種想法對錯先不提,但後果已經很明顯了。

    方長庚對此不能說完全不知情,但他確實沒想過讓顧尚仁幫他在這種事上開後門,他內心始終厭惡作弊這件事,下意識不願像其他人那樣與官員暗通款曲。但從另一方麵來講,顧尚仁的行為無可指摘,大環境如此,他不可能去打亂這個“秩序”。顧尚仁在官場如魚得水,必然是掌握了生存之道,他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怎麽和他相論,他隻能堅定一點,如果以後自己能掌握一點點權力,他會堅守自己的原則。

    第二天,顧尚仁就與其他讀卷大臣在文華殿批閱試卷。

    每一份卷子都要經過八位讀卷大臣傳閱,同時他們要在試卷背麵所印刻的自己的姓氏後做記號,分別是圓,三角,點,直線,叉這五種,等級依次下降,得圓圈記號最多的是為佳卷。

    圈越多的就越靠前,滿八個圈就是第一了。不過這裏頭也有很多門道,比如選首位時,其實一般而言有資格成為首位的前幾名考生實力相差不大,非要比個高下是件很難的事,正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總得想出個解決辦法。

    所以內部的慣例是讓吏部尚書推選的人為首位,除非另外的考生明顯更勝一籌。

    總之閱卷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除了讀卷大臣沒人知道過程中發生了怎樣激烈的爭論和對峙。

    而方長庚這裏一直平靜地等待結果,直到沈霖跑過來和他抱怨,說文中有一個詞寫錯了,如果閱卷時被發現,即便他會試得了第七,也必然要落到三甲,一場功夫都是白費。

    方長庚深知這不是一件小事,在殿試中最忌諱書麵錯誤,同時這也是閱卷官們判卷時最省力的辦法,隻要有塗改,有錯字,格式不對,立即打入三甲,沒有轉圜的餘地。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合理,但仔細想想,官員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就是謹慎,連這點都做不到,文章寫得再好也沒用。

    “讀卷官裏可有你認識的?”方長庚心裏苦笑,前一刻還立誌堅守原則,一碰到自己關心的人的事就立刻打臉了。

    沈霖仍十分煩躁:“認識倒認識,但也隻是提前打過招呼,不知道他肯不肯冒這個險替我遮掩。”一張卷子要經八個人的眼睛,隻要被其中一個找出錯誤,他就完了,除非那位能幫他用筆改掉,或是替他圓場。

    “既然這樣,如今你急也沒用,還是等。”方長庚無可奈何,心裏替沈霖感到可惜,不過這種事很難說,就看沈霖這回運氣如何了。

    “隻能這樣。”沈霖長歎出一口氣,“對了,你知不知道,有一幫落榜的舉人好像正準備聯名上書,要彈劾魏大學士和宣子昂。我知道你和宣子昂認識,他對此可知情?”

    方長庚一驚,沈霖來京城這麽多年,早就有自己的交際圈,平時自然有自己的消息來源和渠道,如果連沈霖都知道了,這事難道要鬧大?

    “這些人到底想幹什麽,這樣的心胸肚量,難怪中不了試。”方長庚心裏明白多半是這些人嫉妒宣子昂,想拖他下水,其實是成了魏昉死對頭手裏的利用工具,得不到任何好處,怎麽就這麽想不開呢?

    沈霖冷哼一聲:“有什麽奇怪的,世態炎涼,自己過得不好就見不得別人好,這種人我見得多了。”

    方長庚聽得後背微微發寒:“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至於作弊完全是子虛烏有,就算捅到朝堂上,一經對峙,皇上自有明斷,應當不會有事的。”

    沈霖搖搖頭:“誰知道呢,皇帝的心思是天底下最難懂的,隻要他想保魏昉,宣子昂就不會有事,他要是不想……”

    方長庚默默同意沈霖這番話,過了一會兒才問道:“眼下多少人知道這件事?”

    “應該沒多少人,我也是聽我朋友私下裏和我說的。不過魏昉肯定已經得到消息,這老頭其實精明得很,就是有時候太狂妄自大,總惹別人不痛快,連皇帝的茬也敢找,沒準皇上還想借著這次機會壓壓他的氣焰。”

    方長庚不關心魏昉,不過宣子昂要是成為這場鬥爭的犧牲品,那就太倒黴了。可惜他什麽忙也幫不上,隻能看事態發展如何。

    “不說這個,我們該關心的是殿試,你沒犯和我一樣的錯?”沈霖轉了話題,擔憂地看著方長庚。

    “印象中沒有,你一說我倒有些慌,就是有我也忘了。”方長庚說的是實話,尤其是當時昭武帝站在自己身後那段時間,現在想起來他對當時抄寫的文字沒有任何印象,要真寫錯了也隻能認了。

    沈霖無奈地點點頭:“那就索性別想了,再過兩天就是小傳臚,到時候一起去。”

    小傳臚是指前十名的考生,隻要是覺得自己有希望排這麽前名次的,到那天一大早就去乾清門外聽宣,中了自然會有人傳喚去參見皇帝,要是本是中了卻沒去的,那就隻能放到三甲了,就是這麽個規矩。

    到了四月十八這一天,方長庚和沈霖換上朝服,到了乾清門外等候。

    作者有話要說:  這裏不設回避製度,規定六部大臣就是讀卷官,有親屬也不回避!怕有些小天使會產生疑惑,在這裏解釋一下!

    不過這裏很多科舉規定都參考了清朝的,麽麽!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