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居心叵測

字數:6164   加入書籤

A+A-


    一個小太監急匆匆跑來,“皇後娘娘,太常劉大人求見!”

    “宣。”方晴依看向蕭如風等人,示意他們去偏殿等候,又讓奶娘將初霽抱走。

    一位中年男子滿臉憂慮的朝方晴依行禮,“皇後娘娘節哀,陛下駕崩,當務之急是全城戒嚴,而後再敲響喪鍾曉喻全國……”

    方晴依捏緊了手中的茶盞,啪的一聲重重地放置於一旁的茶幾上,“劉大人,是誰告訴你陛下駕崩的?”

    “今日早朝信使來報……”

    “劉大人怎知那信使不是夏州的山賊讓人假扮的,或是南疆的海盜使計來擾亂軍心?大膽劉文景,事情尚未弄清楚就眼巴巴的跑過來履行你太常的職責,你平日就是這樣當差的!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堂堂九卿之一的太常竟然像個長舌婦人!”

    劉大人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皇後娘娘,微臣,微臣不是這個意思……”

    “哪你是什麽意思?”方晴依不理會結結巴巴辯解的劉文景,嗬斥道:“退下!”

    “初一,初二。”

    “皇後娘娘請吩咐!”

    “初一,召集皇宮裏各宮的管事訓話,誰敢瞎傳謠言立即杖斃。初二,皇宮戒嚴,讓侍衛加緊巡邏。”

    “是!”

    方晴依死死盯著從偏殿走出的三人,“三位打算瞞著本宮到什麽時候?”

    魏王拱手道:“皇嫂,皇兄他……”

    方晴依擺擺手,“不用安慰我,陛下有可能重傷,但絕不會死。就算屍體擺在我麵前,也得檢查一下屍體的真偽。如今就憑一位信使的話,你們就相信陛下駕崩?”

    肅義伯畢竟老辣些,在最開始的震驚後已經冷靜下來了,“皇後娘娘言之有理,一來信使的身份存疑,官印雖是真的,人也有可能被替換或是收買;二來,萬一陛下出現意外,為了穩定軍心和民心,沈大人也會讓暗使傳急報回錦城,而不是讓信使大張旗鼓的身著縞素昭告天下陛下駕崩。”

    “所以,三位大人,穩定朝局之事就交給你們了。如果還有朝臣瞎嚷嚷,天子之劍可以出鞘了!”

    “是!”

    蕭如風肅義伯和魏王剛走出朝陽殿,煦兒初遇和初心就跑過來了,“娘,爹爹他……”

    方晴依露出一絲溫和的微笑,“爹爹征戰半生,你們難道覺得他會被幾個無恥海盜打倒?”

    三個孩子搖頭,“不會。”

    “是啊,如今敵人就想擾亂我們的心神,讓我們自亂陣腳,我們可不能讓敵人如意。你們要記住,爹爹從未打過敗仗,以前不會,以後也不會。如今,你們要做的就是提高警覺保護好自己,不要偏聽偏信,等待爹爹凱旋而歸!”

    “娘,我們記住了!”

    “好,遇兒,你看好弟弟妹妹。煦兒,換好衣裳跟我去金鑾殿。”

    不出所料,金鑾殿正吵得不可開交。方晴依牽著煦兒靜靜的聽著裏邊爭吵的論點,過了許久才讓太監通傳。

    “皇後娘娘駕到!太子殿下駕到!”

    金鑾殿霎時間安靜下來了,朝臣注視著冷靜鎮定的皇後娘娘牽著太子殿下一步步走向高台。初三立即搬了兩把椅子放置於皇帝寶座旁邊,另一邊的架子上擱置著那把天子之劍。

    蕭如風肅義伯和魏王率先跪倒行禮,其他朝臣反應過來也跟著行禮。

    方晴依看了初煦一眼,初煦沉穩的回道:“眾卿平身。”

    一位發須花白的老頭子擰著眉頭說道:“此處是金鑾殿,後妃不能進入,還請皇後娘娘速回!”

    “禦史大夫高大人,莫不是老糊塗了,本宮已經不是第一次來這金鑾殿了。”

    幾年前,夏侯燁淵逼迫東方臨拆穿她和百裏熙的身份時,還宣召過她來金鑾殿對質。

    高成仍然一臉嚴肅道:“不知皇後娘娘此次擅自進入金鑾殿所謂何事?”

    方晴依冷冷的掃視全場,“想來樞密副使蕭大人和魏王都已言明陛下駕崩乃是謠傳,眾卿卻並不理會,堅定不移的認為陛下已經逝世,不知你們是何居心?本宮還聽到有些大臣已經在籌謀立嗣之事,陛下還活著何來的新皇!”

    仍有嘴硬的大臣嗆聲道:“南疆軍中的信使說陛下戰死,皇後娘娘卻說陛下還活著,不知皇後娘娘有何依據?”

    方晴依看向蕭如風,“那位信使如今在何處,將他帶過來。”

    不一會,一位年輕士兵就被帶上金鑾殿,“參見皇後娘娘、太子殿下!”

    “起來回話,你叫什麽名字,何處人氏,家中還有哪些人?”

    “回皇後娘娘,小人喚作王大柱,遂州人氏,家中隻有老母健在並無兄弟姐妹。”

    方晴依打量著那信使,“陛下到達海州後是住在海州府衙還是帶領大軍駐紮在海邊。”

    “陛下住在海州府衙。”

    “第一次對戰海盜,是陛下親征還是派沈都虞侯出戰?”

    “是陛下親征。”

    “原來是這樣,不知陛下是重傷未愈而逝世的還是遭到海盜攻擊當場……死亡?”

    那位信使用沉痛的聲音回答道:“回皇後娘娘,陛下是當場逝世,群情激憤,沈大人已經砍殺了那個重傷陛下的海盜為陛下報仇了。”

    “陛下竟然沒留下隻字片語,他怎能如此狠心。”方晴依立即淚如雨下,哭得好得不淒慘,金鑾殿中的大臣呆呆的望著上首的皇後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大殿內隻能聽見皇後壓抑的低泣聲。

    蕭如風朝前走了幾步,“皇後娘娘節哀。”

    方晴依拿過帕子擦拭眼角的淚痕,望向那位信使,“你退下吧。”

    “是!”

    王大柱鬆了一口氣退後幾步就聽見皇後的聲音,“等等。”

    王大柱心中一驚,“皇後娘娘有何吩咐?”

    “不知瓊州知州肖澈可有及時將戰船送到,是不是肖知州延誤了戰機才使得陛下身喪敵手?還有,沈都虞侯的腿傷可好了些?”

    他根本不知道什麽戰船的事,緊張之下王大柱朝地下的某位朝臣看了一眼,朝臣輕微的搖頭,王大柱心中有數了,“沈大人的腿傷並無大礙,小人離開時,肖大人還未將戰船送到……”

    王大柱話音未落就看見方才還神情悲戚的皇後娘娘露出一絲冷笑,“蕭將軍,拿下這個滿嘴胡言亂語的敵軍奸細!”

    蕭如風不廢吹灰之力就將王大柱給綁了,方晴依看向底下的朝臣,“陛下分明是讓石州知州督建戰船,而且戰船早就投入使用,這個王大柱連此事都不知道分明是敵軍派來叛亂民心的奸細!作為西淩的肱骨之臣,竟然被這種人蒙騙了,不知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

    沒理會下邊臣子精彩的神色,方晴依看向蕭如風,“蕭將軍,將王大柱關進天牢嚴加審問,務必找出他背後那個亂臣賊子。”

    “是,臣恭送皇後娘娘!”

    信使衣著縞素宣稱陛下駕崩,皇後強壓眾議宣布陛下還活著,這種局勢使得錦城上下人心惶惶。

    回到朝陽殿,方晴依沉思片刻後召來蕭如風肅義伯和魏王,“下發公文,命蕭老將軍和百裏昭以最快的速度趕回錦城。”

    魏王提議道:“皇嫂,是否應該讓十二弟和蕭老將軍前去南疆支援皇兄。”

    “不用,他早年征戰十幾年如果連一群海盜都應付不了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魏王有些著急,“皇嫂,皇兄之前都是與漠北騎兵作戰,對付海盜還是第一次,調集支援也不丟人,性命要緊。”

    “不用,調令簽發後派出一支小隊八百裏加急送到蕭老將軍手中。”

    魏王還想說什麽卻被蕭如風拉走了,三人共同簽署了調令後,見魏王憂心忡忡的模樣,蕭如風說道:“易大人,魏王殿下,去蕭府喝兩杯?”

    酒過三巡,蕭如風瞅了魏王一眼,“如果陛下知道魏王如此擔心他,定會很感動。”

    “蕭大人說笑了,這麽多年皇兄是第一個對我和顏悅色的皇室中人,哪怕他和顏悅色時也是冷冰冰的。”

    “魏王殿下可知皇後娘娘急召秦王世子和我爹回京也是為了陛下的安危。”

    肅義伯自己斟上一杯酒,“蕭將軍也是明白人啊。”

    魏王愣住了,“你們二位的意思是……”

    肅義伯解釋道:“那些人為什麽敢傳假消息說陛下駕崩,要知道陛下如果在世半個月就會趕回錦城,謠言就不攻自破了。他們既然敢傳,肯定是做好準備要刺殺陛下。皇後娘娘讓柳州的大軍趕回錦城,那些人勢必會有所忌憚留下大部分勢力在錦城,陛下的壓力自然而然就小了許多。”

    魏王有些汗顏,“是我錯怪皇後娘娘了。”

    蕭如風眉目肅然,“也不知道皇後娘娘這一舉動能牽製那些人多久。”

    次日清晨,一位菜農在如往日一樣將新鮮的蔬菜送到了某座官邸。

    “王爺,不好了,皇後急令百裏昭和蕭誨率大軍回錦城。等他們回來了,咱們的兵力可就捉襟見肘了!”

    “慌什麽,派人前去挑撥,煽動百裏昭帶兵前往南疆營救百裏熙,這樣一來他們的行程勢必會減緩。咱們趕在大軍回來之前改朝換代,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王爺英明,微臣想法子把大臣和百姓都集中到澄湖,明日咱們就讓澄湖的龍神顯靈!”

    “蠢貨,每年四月中旬朝廷都會在南郊的澄湖祭天,到時不用你想辦法朝臣和百姓都會前往澄湖參觀。等到朝臣和百姓發現了湖中刻著讖語的大石,百裏熙和方晴依就再無翻身之地了。”

    “微臣思慮不周,請王爺責罰。”

    “起來吧。”

    過了幾日,方晴依還沒收到百裏熙的來信,也沒收到南疆的軍報。心中焦灼,麵上卻仍然雲淡風輕,沒在孩子麵前顯露一絲一毫。等幾個孩子都睡著後,方晴依召來密衛,“將他們埋在澄湖裏的東西挖出來,換上其他東西,找幾位百姓做個見證。”逼迫他們提前行動,也許能為百裏熙贏得一絲喘息之機。

    錦城的某位百姓聽從算命先生的忽悠,覺得澄湖東南角埋著寶藏,偷偷摸摸潛入湖底卻隻找到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這事成為笑談,迅速傳遍錦城的大街小巷。(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