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進擊的房二郎

字數:8679   加入書籤

A+A-




    房遺愛挑了挑眉, 駐足片刻,亦踏進了會昌寺。

    會昌寺裏此時熱鬧非凡,但人人都擺出一副虔誠肅穆的模樣, 不止年輕男子不少, 女眷們中的未婚女郎們被家人帶來的也極多。

    這些都幾乎是佛教信徒。

    人人來此都拿著供奉, 或出來捧著請回的經書或開過光的佛像。

    房遺愛本不信這個, 家裏的阿娘盧氏倒有時過來拜拜, 不過她好像去道觀裏也更頻,用到哪個拜那個,是個典型的泛信徒。

    房遺愛跨過前麵的一處大殿,去了第二進的佛殿。

    一襲僧衣素服, 沙門辯機身姿挺拔,聲音圓潤溫和, 其人其音如春風拂麵,此時正在殿內前端講經。

    眾人進出極為安靜,進殿的人自然有小沙門提供圓墊坐下。

    房遺愛坐在一角, 冷眼看著前麵的辯機和尚, 果然是一派佛子氣象, 端正,英俊, 悲天憫人, 辭藻華麗, 外加“鼓動人心”。

    房遺愛心裏嘀咕著, 但他早就看辯機不再動怒, 心如止水。

    這刻,他甚至有些後悔進來。

    就是那女人是高陽又如何,早就知道她賊心不死,得不到手的人或物向來是最好的。

    房遺愛低眉,唇角微微勾起。這時,他倒是樂見其成,等著金枕事件發生——

    此時的高陽公主蒙著鬥笠,透過輕紗仰頭看著前端的辯機,她眼裏眸光閃動,等辯機講了一個段落後,眾人散開。

    房遺愛不屑地撇嘴,見高陽尾隨進了那後殿,他卻沒再跟上去,反而轉身回府,臨走前順便拿了幾卷佛經,打算孝敬給給盧氏。

    “公主殿下安好。”辯機低眉順目問好。

    高陽公主此時早已掀開了鬥笠,她後麵跟隨的侍女早就被打發其他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散開。

    因為辯機的佛講很是有名,這日裏長安城的不少勳貴人家也來此,高陽也是讓人費了一番功夫才清場,和辯機有這單獨一見。

    “辯機,我來了。”高陽說,言笑晏晏。

    “阿彌陀佛,公主向佛之心,佛祖定會知曉。”辯機低語。

    “佛祖知與不知,不重要……今日,我是特意為你出宮來此的。”高陽繼續直白地說。

    辯機垂下眼皮,不語。

    公主的視線灼灼,辯機腦海裏突然想起那日在太急宮門前和房駙馬碰麵,對方所說的話來……

    辯機不由後退一步,高陽見狀,竟然不由自主上前一小步。

    背後是佛案,辯機退無可退,不由皺眉,“殿下,經義上可有不懂之處問小僧?”

    高陽公主抿唇,正要說話,外麵卻有動靜來。

    “公主——”守在門口的侍女呼道。

    “……我倒說裏麵是誰和辯機師傅說話呢,原來是十七妹。”隨後竟是長樂公主的聲音。

    長樂公主李麗質攜著一人過來,她踏進大殿,身旁跟著的那人竟然是晉王李治。

    李治進了這後殿一臉好奇,看了看辯機和高陽公主,然後就看那佛像,很是一番敬重,竟然參拜起來。

    辯機走過去,親自為晉王遞香,兩人輕輕交談了幾句,說了幾句佛偈。

    高陽公主眉頭輕蹙,她與長樂公主有些不對付,表麵要好,實則高陽知道長樂公主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畢竟是已逝的娘娘長孫皇後的親生女兒,若說她自己深受皇帝寵愛,那長樂公主、城陽公主她們更算得上是皇帝的心頭肉,萬萬是誰亦不能輕忽的。

    “五姐姐今日好興致。”高陽打個招呼。

    “十七妹不亦是。”長樂睨著她笑道,也跟著弟弟李治上了一炷香。

    高陽在裏麵稍待,就很快出來。

    隻不過她臉色不是很愉悅,瞪了隨身的侍女們一眼,她總覺得是長樂來此像是有意的,哪裏有這麽巧合。

    “魏王呢?”

    “回公主話,魏王殿下在前殿和玄奘大師品茗。”侍女答道。

    房遺愛之前所看高陽下車,實則並不是她一個人來此,魏王早先一步進了會昌寺,隻不過在前殿一處偏房受接待,並沒有來聽辯機的講經,或是上香拜佛。

    魏王來的這處偏房裏麵不止是他——

    原來信眾並不知曉,玄奘和道嶽法師都在會昌寺。

    兩人在此和一些其他寺廟的大德討論經義翻譯的事情,因為《大唐西域記》主要是辯機撰寫,玄奘大師也時不時來此,魏王正是知道這事,多有拜訪。

    魏王素來在文學方麵有所盛名,皇帝更是早就允許他的魏王府開置文學館,招攬大唐的有才之士,編纂書籍典故,那《括地誌》就是如此主持成功的。

    “四哥也不知道又要纂寫什麽書籍了,難道還要幫著大師們修佛經?”高陽公主見到李泰如是問道。

    李泰此時和玄奘等大師們談完,見到了高陽,神色卻不是他一如既往的溫和笑麵。

    他臉色陰沉沉地瞅著高陽。

    高陽公主覺得莫名其妙。

    “怎麽了?”

    “高陽,你封邑不夠嗎?”魏王眯著眼睛問。

    高陽覺得奇怪,還是想到了後殿那長樂公主,在魏王麵前毫不掩飾:“不過是正常公主封地,阿耶也沒多增多少……比不得長樂!”

    語氣裏猶有憤憤不平。

    魏王笑了一下,“長樂是我嫡親妹妹。”他特意在“嫡親”二字上讀重了一些音。

    高陽神色惱怒,嫡親又怎麽,她看他們兄妹關係也就是那麽一回事,“四哥,我以為我們關係更近一些。”

    魏王不置可否,答了一句:“算是罷。”

    高陽不滿,但也沒跟他爭執,她與他更多的是利益相合,有時候她未必隻看好他……庶出怎麽了,就是老三吳王李恪,他的血脈一樣高貴。

    “……你注意些,孫伏伽剛剛進宮了。”李泰說道。“利子錢你也貪!”他厭惡地皺眉。

    高陽聽完魏王的話,臉色一緊,她知道他不是無的放矢,魏王在宮內的勢力自然比她這個公主大多了。

    出嫁後,高陽的很多消息全然依賴韋貴妃,而上次韋貴妃惱怒她不知進退,已經不讓她隨意動韋貴妃的人了。

    “公主府邑司推出去罷了。”高陽公主道,但她很是謝了魏王一番,這情早晚得還,高陽知道魏王還用得上她。

    隻是高陽公主心裏也很是委屈,魏王瞧不上她做下的事,可這些又不止她一個人做,據說那永嘉公主府還有一些國公府私下都在放貸,她又不像魏王和長樂公主不缺銀錢,封邑的稅負和產出到底還是有限。

    大唐初建,徭役賦稅都很低,皇帝看得緊,高陽是不敢私下提高封地的稅負的,可她封地的田畝耕種產出並不是十分好……

    高陽顧不上再找辯機閑聊,迅速回府,喚來了公主府家令和家丞等人。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宮中便來人傳喚高陽公主進宮。

    “你們知道該怎麽辦。”高陽冷聲對著家令和家丞說道。

    然後進宮。

    宮門口,她再次遇到了魏王李泰。

    李泰早就料到高陽會被叫進宮中訓斥,弄不好還有懲罰,他該通知的通知了。李泰忽然發現高陽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盟友,對方有時太在乎小利,得不償失,說不得會拖他後腿。

    李泰的心思,高陽自然不知曉。

    宮中行走自有規矩,過了該下車下馬的地方,兩人一路一起往甘露宮方向步行而去。

    路上,高陽想起魏王說過的話,這孫伏伽的那張狀子居然是房遺愛遞進去的,她不禁心頭恨起。

    “該不會是長樂和九郎下午去會昌寺,也是故意的?”高陽公主忽然起了疑心,難道是房遺愛不甘心,還是“嫉恨”辯機,故意找來的長樂和晉王過去攪局的?!

    魏王聞言蹙眉,不明所以。“巧合罷。”

    跟蹤自己的?

    不該啊。

    李泰心裏合計了一番,反正他做事“光明正大”,隻是和玄奘大師談佛論道,父皇就是問起來,他也有答話,遂不去想。

    隻是高陽挑起話頭,“還沒問你,四哥你上回在阿耶麵前,為何幫著房遺愛說話——”

    “你以為我是幫他?”李泰斜睨她,一副你很蠢的樣子。

    高陽不滿,“難道不是?”

    “……哈哈!不過是‘促成’他的願望罷。”李泰眯著眼睛說道,然後盯著高陽的雙眼,“難道不是你很希望他……死麽?!”最後那個“死”字他說的很輕,幾乎是耳語,隻有他們彼此能聽見。

    聞言高陽神色一滯,隨即揚起笑臉。“倒是四哥比我聰明。戰場上兵禍無情呐。”

    魏王收了喜怒神色,這法子可比派人刺殺對方來的高明。

    要他說,高陽就是蠢,還險些暴露了紇幹承基這個棋子。

    李泰心裏琢磨著,跟著高陽進了甘露宮。

    裏麵孫伏伽正站著,高陽便跪下請罪,拿了陳表呈上,低頭哭訴自己罪過。

    “都是兒臣沒看管好底下的人,兒臣封地掌管田畝的邑司因幾年收成不好,怕家令和家丞怪責,便與民爭利,放了貸……父皇,兒已責令府內家令讓其速速免了那些貧民利息,就是本錢兒臣也一分不要罷。”

    李世民喚來高陽,還沒等問罪,高陽就劈裏啪啦說了一通,然後眼裏含淚,臉上十分愧疚。

    “兒臣還捆了那邑司去了大理寺——孫寺卿,萬萬嚴懲,絕不能縱其惡行。”高陽公主扭頭看向大理寺卿孫伏伽。

    孫伏伽麵不改色,隻看向皇帝。

    李世民沉吟,然後歎口氣,責怪了高陽的識人不明。

    “此事你亦有過,便懲你一年俸祿,多做善事。”李世民道,然後話頭提起了房遺愛。“你的駙馬也是個善心的,今日他不顧己身,居然能見義勇為,亦堪稱是個英雄。”李世民調侃笑道,倒很是期待將來房遺愛在東征戰場的上的“能為”,房家出個大將來也是不錯。

    聞聽皇帝此話,高陽隻能點頭,口中稱是。

    她心裏卻暗恨,果然是房遺愛告的黑狀!

    皇帝又借此說了一遍高利貸對小民的危害,讓眾人引以為戒,並讓人記下,把話傳出去給各個皇子王爺引以為戒。

    魏王在此也稱受教,要多多看管底下的人,以免他們蒙蔽上麵,犯下欺壓百姓的罪過。

    “青雀你我倒是放心,你素是個好的,也是個能為的。”李世民麵對李泰微笑,讓他坐下。

    他案幾上是一本新印刷出來的《括地誌》,嶄新的紙張和油墨味一打開書籍便散開,皇帝很是興奮。

    “這亦是功在千秋之事。”他再三誇讚。

    李泰聞聽再三謙遜。

    皇帝還讓身邊的宦官去把書籍紛紛給太子和晉王送去——

    “還有多餘抄寫的麽,再給諸王府和梁國公、魏國公府送去……還有……”李世民站起身踱步,拍了拍李泰的肩膀,以資鼓勵,並趕忙下旨,讓太常寺盡快雕版好此書,以刊行天下,送抵各個州郡。

    “隻是尚需一些時日。”最後,皇帝仍是喟歎。

    等房遺愛從房玄齡那裏看到那本手抄版本的《括地誌》,翻了一翻,便不屑地扔到一旁。

    抄寫之人的字跡倒是好的,但畢竟是手工抄寫,送來的這套書裏,裏麵還是有些許錯漏和汙漬痕跡,想是魏王那邊的文學館為了討好皇帝,太過趕工。

    不過也是,這《括地誌》字數很多,不止一本,編纂完畢,為了給眾人看,還是靠人工抄寫,而雕版印刷還尚需等很久才能有手藝精湛的師傅們刻成,魏王和皇帝都急於或表功或炫耀,哪個不著急。

    房遺愛這時已經從房玄齡那裏知道,皇帝下了懲高陽公主俸祿的旨意。

    他阿耶還皺眉,倒是盧氏唾棄了高陽一句“活該”,惹得房玄齡側目。

    “到底公主下降了我家。”房玄齡歎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但他也是滿心厭惡。

    房家就是缺錢財,卻也從來沒打過高利貸的主意。

    “哼,那是你有一個賢妻。”盧氏“高傲”地抬頭,仍舊氣家裏娶的這個公主兒媳。

    房玄齡連忙稱是,心裏自然也是認為盧氏是個好的,否則房家裏外名聲不會如此,他在朝野也不會如此無後顧之憂。

    “隻希望聖人的警告能讓公主以後行事收斂一些。”房玄齡默然,但作為家翁和臣子,他也對高陽公主不好多說什麽。

    隻是,他抬頭瞅了一眼自家二郎。

    房遺愛低頭,讓人看不清他在想什麽。

    倒是盧氏不服氣,貶損高陽:“她還能收斂,‘豚’都能飛上天——”

    然後和房玄齡兩人因為瑣事,又爭執辯論起來。

    房遺愛趁機撤退。

    等出了房門,房遺愛看向鄰近的公主府邸,唇角緩緩勾起。

    罰俸一年麽……可真算輕……

    之前他受李淳風“炸塔”連累,不僅官職都擼掉,皇帝還找機會罰俸三年。輪到高陽,倒是一年了?

    不過,人的耐心和寵愛,是有限的,尤其對皇帝來說。

    回到書房裏,房遺愛不知道是自語,還是對著投靠的心腹“侍妾”淑兒說了一句:“這隻是開胃小菜。”

    說罷,他讓戰戰兢兢的淑兒研墨。

    然後,房遺愛提筆寫滿了一張紙,讓人送到東宮……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