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蘇辰受冤下獄

字數:8091   加入書籤

A+A-




    裏頭有不少人對昝泊是有此看法的,從這些人的信裏頭看出了端倪,蘇辰便針對這些人寫信聯絡,沒想幾封信來往後,蘇辰發現有幾位極其擁護成陽先生弟子,對他這個關門師弟很是關切,隻是這些人官位都不高,不過也皆是京官了。

    蘇辰從這些人當中一一塞選出幾位牢靠的開始長期通信。

    如今要幫到李易,隻有蘇辰立起來,回京敘職。

    而行蘇辰先前寫了一封湊折給李原私下裏拿去京城的,李原到了京城後卻發現朝堂上有些奇怪了,自從立了太子後,朝堂上已經形成了兩派,一派以昝泊為首的,一派卻是清流派,隻擁護皇權。

    李原要見到魏帝還得幾費周章,先前與安中滿是交好的,眼下安家被滿門抄斬,新上任的公公與李原不熟,李原要入宮見駕,難上加難了。

    沒想在京城裏耽誤了不少時日,最後得知這一次江南震災,吏部尚書於恒曾與昝泊起了爭執,而先前其兒子於時靈來過巴蜀對蘇辰很有好評,於是便借機接近於恒,把蘇辰的湊折交到了於恒的手中。

    於恒把蘇辰的湊折與自己的湊折一並送到了禦書房裏,魏帝見了蘇辰的湊折,裏頭寫了蘇辰這幾年在梅縣的經過,並說了對眉州未來的發展及方向,每一樣都是新穎的,且見解獨特,若是此法子用在朝堂之上也是成的。

    與其造福一方,不如造福萬民,原本就對蘇辰有好感的魏帝,看了這份湊折之後,當即就要下旨召蘇辰進京敘職,且把他安排在戶部,做一個三品的侍郎。

    然而聖旨還沒有傳下去,隻有身邊幾位大臣商量完畢,江南那邊就傳來不好的消息,那邊百姓暴亂了。

    於是又派了兵過去震壓,這事兒就耽誤了,就等著江南水患冶好後再說。

    而眉州這邊的案子,莫名的有大理寺的人過來查案,查出彭山縣李知縣判的那樁案子有問題,原來有人去京城裏頭告了狀,所以上麵才來人的。

    彭山縣的案子是判錯了,但蘇辰及時糾正了過來,按理不會出事的,可是蘇辰也一並叫過去審問了。

    喬寶瑩發現了問題,派人把死亡穀呆著的李易叫了來,這一樁案子明明隻是一樁普通的案子,為何會讓大理寺的人知道的,這中間肯定有什麽事情要鬧出來了。

    李易訓練的少女已經分批送去各地,京城也已經開了紫金樓,從各地收集過來的情報裏,喬寶瑩看到了個問題,就是昝泊在江南冶水患的時候,坑埋了生病的百姓而造成當地百姓暴動,借機又殺了不少百姓。

    同時昝泊在這段時間見了史一言,大理寺卿史一言一直在京城裏頭,居然偷偷去了一趟廣陵郡,與昝泊私下裏見了一麵,接著史一言回了京城。

    史一言喬寶瑩是知道的,上一次他們在梅縣的時候,史家便傳來了信,史家女不是要嫁給蘇辰為平妻麽,先前還救過蘇辰的,隻是皆被蘇辰拒絕了後,這一次與昝泊走到了一起,恐怕已經跟昝泊結盟了。

    “李易,蘇辰這一次恐怕有劫難了,你派幾人去一趟彭山縣,再去查一查張家與李家的那個案子。”

    李易聽後,派了屬下的人去辦了。

    而身邊人服侍的李沫聽到主子兩人的說話,麵色猶豫了一下,說道:“主子是要查彭山縣的李家麽?農女正是從彭山縣那邊來,不知那案子發生在哪個村子裏頭?”

    想不到李沫是彭山縣人士,先前在眉州地界遇上還沒有細問呢。

    喬寶瑩去了蘇辰的書房,查了卷宗,發現那是黎灣村的李家小女與張家兒子。

    李沫聽後,麵色一白,說道:“農女正是黎灣村人,可是在黎灣村裏多是本家姓劉,而整個村裏頭也隻有我姓李,我家上無老下無小,又無兄弟姐妹,隻有孤女一人,不曾有李家女。”

    李沫的話令喬寶瑩和李易皆是嚇了一跳,黎灣村裏沒有李家?立即派人去查了,當天夜裏便回來稟報,的確是的,不但沒有李家也沒有張家,所以此案子根本不存在嗎?

    喬寶瑩有不好的預感,李易夜裏潛入大牢見蘇辰,蘇辰被人扣押了,看到李易,蘇辰麵色凝重,他乘機寫下信交到李易手中,說道:“你快出去,這裏頭守衛森嚴,恐怕馬上就要被發現了,有太多太多的事我來不及說給出來,都寫在了信裏頭,你拿去給我媳婦看看,她知道怎麽做的。”

    李易本想再問,可是牢房外頭傳來動靜,李易不得不帶著信從牢裏頭出來。

    回到院子裏,陳意和畢浩還有莫金三人都守在那兒,本來今夜三人想去劫牢房,可是被喬寶瑩製止,若是此案並不存在,那蘇辰的確是中計了,隻是這計是彭山縣李知縣下的,還是另有其人?

    眼下什麽都沒有搞清楚,肯定不能把把人劫出來,如此就洗不清罪名了。

    李易回來後,幾人進了書房,喬寶瑩打開信細看,看後麵色灰暗,如五雷轟頂,她不敢置信的把信交給李易,“昝泊,都是昝泊動的手腳,早知道就不該放人。”

    李易看完,接著把信交到了陳意的手中,他們三人細看,看後,屋裏幾人的臉色皆不好了。

    年前申豐炎來了眉州,那個時候她跟蘇辰才來眉州任職,沒想到昝泊派他過來追殺蘇辰,當時蘇辰考慮到他是朝中三品大員,還是把人給放了,卻把殤組織裏的小首領砍下了頭顱叫申豐炎帶去廣陵交到昝泊手中,卻怎麽也沒有想到申豐炎死在了回京的路上。

    如今全賴到蘇辰身上了,人證物證俱在,連大理寺都幫著昝泊,蘇辰這一次在劫難逃,先前還以為隻是彭山縣的案子審錯了,眼下這隻不過是冰山一角,殺了一位朝廷命官,而且先前蘇辰在林源縣與申家結下淵緣也拿出來說事兒了。

    這一次李易也支持陳意幾人劫獄,把蘇辰救出來,再一起回京告禦狀。

    喬寶瑩看著那封信的後頭,蘇辰寫了三個字,“對不起!”

    他的一身抱負,他的十年寒窗苦讀,而今卻廢在了這巴蜀,便是喬寶瑩也得不甘心,蘇辰卻更加如此了。

    蘇辰寫這一封信的目的是什麽?喬寶瑩再次拿起信細看,喬寶瑩反應過來,說道:“李易,你看到了嗎?這些字裏行間裏的陳述,像是把整件事不帶任何情緒的描述出來,除了最後落款,寫了三個字對不起,這三個字含著太多的意義,他對不起恩師的期待,他對不起妻子的關懷,他對不起追隨他的人,他更對不起皇上對他的期許。”

    “所以……”

    李易一瞬不瞬的看著喬寶瑩。

    喬寶瑩似下定了決心,看向陳意說道:“陳意你們三個人留下來,這邊還有老小需要你們的照顧,你們帶著他們住鄉下去,好好守護在他們的身邊,而大人,由我和李易去救。”

    “如何救?”

    陳意很是衝動,要他什麽也不做,在鄉下守著他做不到,跟在蘇辰這麽多年以來,一直看到的都是大人那睿智的一麵,不管什麽事到了大人手中皆能擺平,可是這一次他也知道他們怕是擺不平了,可是不甘心啊,他們一心為國,一心為民,從不曾對不住他人,為何要受如此大冤。

    喬寶瑩這會兒看向李易,李易似乎想到了什麽,於是點了點頭,喬寶瑩說道:“我跟李易入京,他手中有暗衛相護,我們兩人不會有危險,而你們三人一定要護好他們,哪怕是躲到山裏頭去也在所不辭。”

    “忍一時,就算為了大人你們隻能忍著,真把大人劫獄出來,他的罪名不但洗脫不清,還會加上一樁罪來,將來就算查出來,這一樁逃獄的罪也將是他仕途的汙點。”

    喬寶瑩的話令幾人垂下頭去,於是當日他們就乘著夜色,把府邸裏的人都送去了鄉下。

    而喬寶瑩和李易卻分別易了容,扮成了普通的走商,往京城去了。

    在商船上,喬寶瑩想起蘇辰在牢裏頭受苦,心裏頭就不好受,蘇辰寫的信她帶上了,將來要呈給皇上,告禦狀,而李易也是時候認回父親,雖然這個時候李易會危機四伏,可是他們的力量不夠,蘇辰不但沒有立起來,反而被人陷害入獄了。

    眼下隻有李易恢複身份才能以正當的渠道救下蘇辰,如此當蘇辰洗脫罪名之時,正是他們對付昝泊之時,蘇辰的仕途不能有任何的汙點,喬寶瑩一直要維護住他。

    兩人坐的商船,走了一段水路後改為陸路,坐上了馬車。

    身邊帶的護衛皆是普通人,功夫不深,帶著貨物也不多,隻拉了兩輛牛車,一路上兩人扮成夫妻,以行商的身份回京。

    沒想在半路遇上了一隊商隊,他們牛車二十輛,驢車三十兩,拉了滿載的貨物,沿途都要缷貨的。

    喬寶瑩有心跟在這一隊走商身後,這樣的話他們越發不引人注意了。

    誰能想到這一路上朝京走的官道上還能遇上山匪,那些人都是玩命的,恐怕這周圍是被受了災的人占山為王了。

    對付起走商來那叫一個狠手的,走商的隊伍被衝散,不少貨物被山匪拉走,那位走商的東家被人給捉住了,年若五十上下,身邊還有妻兒,這一次回京準備過年的,所以貨物也帶得多了,連妻兒也一並帶了出來。

    看著那東家的女兒年僅十四歲被山匪欺辱,喬寶瑩再也控製不住,原本李易不願意出手的,見喬寶瑩這生氣的模樣,便出手救下了少女,殺了山匪的頭目。

    走商的貨物又拉了回來,沒有損失,隻是一路相隨的護衛卻少了,那東家上前來道謝,言詞之中,很希望與他們這一隊結伴而行,畢竟都是去京城的路線。

    可是眼下李易露出了功夫,恐怕已經引起人注意了,所以李易拒絕了對方的請求,而是決定送他們到了下一個城鎮,就叫他們在當地尋找鏢局,費些銀兩。

    東家見留不住,隻好應下了,到了下一個城鎮,李易叫車隊停住,便不送些人回城了,他們在二十裏外停下來紮營。

    李易說道:“後麵已經有尾巴了,咱們在此地紮營,今個兒晚上他們就會來。”

    喬寶瑩聽後心裏擔憂,“還是那些人嗎?”

    李易點頭。

    李易這一次與喬寶瑩去往京城,身邊帶的暗衛並不多,怕引人耳目,其他的人都在死亡穀裏操練。

    “咱們要不要逃往山林。”

    李易卻是搖頭,“進了山反而受他們的牽製,咱們以少勝多也不是不可,正好乘機做下陷阱。”

    喬寶瑩點頭,雖然營地裏紮了營帳,但他們都沒有進營帳裏休息,隻在裏頭點了燈火,並把床上弄得鼓起,像是有人睡在裏頭一樣。

    喬寶瑩伏在李易身邊的草從裏,目光一瞬不瞬的盯著前頭,李易拿出一個腕大的駑弓親自為她帶上,說道:“這裏頭可以一發三箭,箭雖小,卻威力很猛,若是射中要害處,照樣能殺敵,你帶著防身。”

    沒想到李易還特意給她造了一個這樣的東西,喬寶瑩看向李易,見他神色淡淡,似乎剛才給她帶上手腕駑弓的並不是他一樣。

    喬寶瑩重重的點頭,“我會照顧好我自己的,蘇辰還在牢中,為了蘇辰,我也要活到京城。”

    李易不由得看向喬寶瑩,看著她心裏有些難受了,於是伸起手來,本想握緊這雙細小的巧手,可是伸到一半,卻是沒有落下,接著麵色一暗,收起了手,心裏卻被自己的舉動震驚。

    自從知道她跟蘇辰成了婚後,李易以為自己死了心,可是一但與她單獨相處,他卻忍不住的想要護住她,保護她,不想看到她受半點的傷害。

    蘇辰是他的兄弟,他怎麽可以對兄弟的妻子生出這種非份之想,李易想到此,就狠甩了頭,好想把自己這種不受控製的情緒給甩出腦中。

    子夜過後,這些刺客果然來了,喬寶瑩沒有發現任何異樣,隻看到山林裏忽然刮起奇怪的風來,原來是刺客來了。

    林間風才起,李易帶著人就抵足一點飛身而起,而喬寶瑩卻隱在草堆下頭,透過那草從間看到半空中衣袂翻飛。

    一柱香的時間,李易飛身而下,隻見他麵前是一堆堆的屍體,來的有二十人的小分隊,被李易全部給殺了,接著隨便挖了坑把人給埋了。

    李易的屬下也有折損的,卻是不多,李易來到喬寶瑩身邊把她從坑裏拉出來,林間很安靜,安靜的像剛才的事並沒有發生,除了那空氣中的血腥味兒。

    一行人來到營地,隻見營帳內的被褥早已經見了刀痕,若是他們沒有事行發覺,直接死在睡夢中去了。

    看來這一路注定不會太平的。

    第二日趕路,所有人都易了容,他們不再扮做商隊,而是扮成莊戶人家,接著走上官道,若是遇上商隊,就混入商隊裏。

    李易成了苦力,喬寶瑩卻成了廚娘,倒是走了一段安穩的路。

    到了京郊,他們兩人從商隊裏出來,便在城郊租了個院子住著,也不急著入城。

    汴京城裏多繁華,這是喬寶瑩第一次入京城,她扮成農女,把一頭烏發包入布巾裏,入京後便去了紫金樓的小側門。

    鄔澤等在那兒,在紫金樓裏吃了一頓飽的,又洗去一身汙垢,接著喬裝成裏頭的客人,女扮男裝的出了門,開始四處打探。

    而李易卻守在城郊不曾入城。

    就算是易容,李易也太過顯眼,這些人殺的正是李易,生怕李易入京,這一次李易認親,不能有半點閃失。

    喬寶瑩萬分慶幸她先前借姐夫李原的力量,把紫金樓開到了京城,又有姐夫在背後罩著,倒也沒有出現什麽事端。

    如今全國皆有紫金樓,醬鋪與茶莊更是開的無數,這一年裏頭,鄔澤和賀虎走過了大江南北,有了銀子,到哪兒開店都成了易事。

    何況她的醬汁從來不愁銷路,又有李家在背後支援,這紫金樓也應勢而起,在全國各地皆有收集情報,果然如喬寶瑩所想像的,他們方便了不少。

    喬寶瑩打探一圈又回了紫金樓,這一次換成下人的衣裳,入了三樓,之後住在暗房裏便不曾出來。

    京城的紫金樓裏生意興隆,來來往往的官員不少,也不知誰傳出來紫金樓背後的主人是一位朝中大員,有不少人誤會以為是昝泊黨開的。

    但這兒重在隱避,且每座院子是獨門獨戶的,把整座院子包下來,在裏頭談事情誰也不知道,當然他們更是沒有看出暗房來,還有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送來的舞姬個個都會功夫,且琴棋書畫造詣很深,是選的最好的少女送來的,她們同時也是喬寶瑩的眼睛。

    每日紫金樓裏都會乘來一個小冊子,這小冊子可不是像眉州的那樣,什麽都記在上頭,要是這樣話,小冊子也要看不完了。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