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國父遺囑
字數:4549 加入書籤
那北京城中的各種頭麵人物、代表人物知孫夫人和剛峰在西山,便天天有人來拜訪。
剛峰除青年學生、知識分子、馮玉祥部官兵,其他一概不見。夫人亦是如此。
那張學良父子正在北平,張學良來幾次,剛峰都不見。剛峰在前世還是同情張氏父子的,這次因老軍閥張做霖玩兩麵派,故意氣父親,對他父子恨到心裏去了。而另一派軍閥段祺瑞、張宗昌等人,剛峰殺他們的心都有,哪會見他們。那些人真怕剛峰,見他不肯相見也不好相強。
過了一個多月,兩批人馬回來,剛峰自己訓練五位師兄弟也大成。便與母親商議下一步。
孫夫人宋慶齡見兒子如此成熟、堅毅,知他是父親一走,他徹底成熟,天下再無人欺得了他。便一切都依兒子的主意。剛峰便說:我們革命還未成功,必須不斷前進,七七滿後,回廣州再說。
便利用這幾天把沈之放十來人的考察調研與王耀武、李玉堂、李延年及老先生所掌握的本鄉本土情況一一對照研究,進行總結提高。
七.七界滿,除靈之日,馮部官兵一千人來到現場,馮玉祥本人親自來了。時辰一到,各項儀式有序進行。
最後,剛峰向父親辭行,隻見他大喝一聲,“拿酒來,”
便見王耀武八人身著戎裝整齊列於他後方,而沈之放十一人亦整齊列於王耀武後方一排。馮部官兵便為二十人一人上一碗酒。
隻見剛峰雷鳴般吼道:
“父親,兒子今率眾人辭您而去,必一步步實現您的理想,徹底完成中國之國民革命。二十年內必實現統一中華、驅除外強之任務。父親,就請您看著兒子一天天的實現這一基本目標。”
說完一口喝下滿碗酒,眾人也一起喝幹滿碗酒。
又聽剛峰雷鳴吼:若違此言,便如此碗!
說完二十人一個整齊動作,狠命摔碎了碗。
周邊一千官兵及幾百來賓皆血脈僨張、激動異常。人人都在心中讚歎不已。
5月10日,眾人經天津坐海船回到廣州。
剛峰叫眾師兄弟先回軍校,抓緊培訓馮部的五百名學員,沈之放率眾人仍去上班,自己與恩師和母親先回總統府處理一下再說。
回到總統府,睹物思人,孫夫人仍是悲傷不止,剛峰知道母親的這種悲傷不是短期能消退的。便勸母親不如回上海或者到美國探一下親。夫人堅定的搖搖頭說:“你是我兒子,你在哪裏,母親就到哪裏!”
剛峰了解母親的個性,也隻好隨她。
第二天,剛峰去拜訪廖仲凱先生,廖先生見他比兩個月前更成熟、更堅毅,心中大喜、便問他是願在中央工作還是回軍校。剛峰說還是回軍校,隻是諸事給廖先生添麻煩了。
剛峰就問總統府怎麽處理,廖先生便說等以後中央全會再處理,先改名孫公館,仍由夫人居住、辦公。警衛可留一個班,其他劃到部隊去。剛峰便感謝他的照顧。
卻說沈之放帶的人回去後,都沒有辦法上班了,原來那汪、胡二人移靈後第二天就匆匆趕回廣州,繼續幹他們奪權、搶地盤的勾當。見那十人留在北京未回,便借各種借口把職位給占了。
剛峰聽後冷笑一聲,便說:以後不須去他們那上班,都到孫公館來上班,成立一個“孫文思想研究會,”夫人任會長,經費從中央黨部批,沈部長明天找廖仲愷先生批一下,我看誰敢不給,叫王耀武去查他們的帳!
第二天,沈之放拿著報告去找廖仲愷,廖先生大怒,便要叫那兩混蛋過來,沈之放勸到:算了,剛峰同誌隻想把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研究透徹後在全國推廣,這批人本來在北方就做了一些調查,更需細心研究。
廖先生一歎,知剛峰不想慘合廣州這潭渾水,所謀甚遠,便依了他主意,批了報告,隻是心中對汪、胡厭惡到極點。
孫夫人見兒子如此沉穩,心知他不動則已,一動必驚天,便每天陪著這十位年青人詳細做了研究,自己的心情也慢慢好起來。便索性把全部侍衛都偏在了“孫文思想研究會”中。
剛峰第三天便去了趟黃埔軍校。蔣老大見他回來,便來找他,關上門,蔣老大就哭了起來,剛峰知他傷心先生,便慢慢勸了開來。一會又問他軍校怎樣了。
蔣老大便收住淚說軍校很好,隻是師生們知道先生不在了,心中難受,影響學習和訓練。
剛峰便說:明天叫我那幾個師兄弟給師生們講反動軍閥是如何故意耍兩麵派氣死孫先生的,你做動員,叫學生們學好本事,早日北伐,消滅反動軍閥,為先生雪恥,為國人報仇。
蔣老大就咬牙切齒地說:師弟辦法好,就這麽幹,一定要徹底消滅他們,為先生雪恥,為國人報仇。
剛峰又說:那批馮玉祥部隊來的,你們不要挖人牆角,認真培訓好了送回去,幫我們狠狠打張作霖和張宗昌這兩個最大仇人。
蔣老大就說:我用最好條件、最快把他們培訓出來,讓他們早日回去殺那兩個王八蛋!
剛峰就叫李仙洲他們五人一人帶一個班,老蔣就大喜,說:這樣又快、又狠!
兩人又商量了一些其他事,剛峰便與王耀武他們打招呼,讓他親自抓國民軍的五百學員。最快速度培養成熟好放回去。安排好這一切,剛峰便回孫公館陪母親去了。
回到公館,剛峰開始幾天也是幫母親整理父親的遺物、遺稿、遺書。
孫文、孫中山先生在北行之前的二個月休養中,給剛峰留下大量手書,達上百幅之巨。幾乎是每天動筆時便會為兒子寫下一、二幅:有詞、有詩、有贈字、有勉句、還有工整小楷“三民主義”綱要;那些題款也各有各不同;有“付吾兒剛峰”、“贈剛峰同誌”、“與剛峰同誌共勉”等。看到這一切,剛峰心中充滿濃濃的溫暖,他知道父親是多愛自己,在預感到生命之火將熄滅時,隻想多為兒子留下一份關愛、多為兒子留下一份囑托、多把自己的理想向兒子傳承一分;他知道父親對自己寄托了無限希望,寄托著無限夢想。剛峰心中沒有了悲痛,沒有了哀傷,他始終覺得父親與自己同在,始終覺得父親就在自己靈魂中望著自己微笑,始終覺得父親已把全部的一切融入了自己的每一滴血肉。
父親在北京協和醫院留下那份致全黨同誌的最後遺囑外,又親筆寫下了兩份。
一份是給自己唯一的學生蔣中正的,上麵寫到:“介石、堅持革命理想、完成革命大業!”落款處鋼筆字赫然是:“臨終囑蔣中正、蔣介石。”
另一份是給兒子剛峰的,上麵寫到“徹底實現三民主義,建設一個民主、富強、文明、發達的偉大中國!”落款處赫然是:“臨終囑托孫庭宇、孫剛峰先生。”
當師兄弟兩人在孫夫人麵前接過這兩份字字萬鈞的遺囑時,全部淚流滿麵。蔣中正不顧廖先生、趙老先生及其他執委、常委幾十人在場,當即向夫人跪下,左手托著遺囑,右手半舉,沉聲說到:
“我發誓,一定不負先生所托,統一中國、完成革命大業!請師娘和各位領導監督我的誓言!”
說完忍不住就放聲大哭,眾人皆點頭,讚他是孫先生的好學生、好繼承人,是一個性情中人。剛峰忙忙將他扶起。
剛峰知道,前世孫中山臨終是沒有給任何學生留下遺囑的,當時汪兆銘在則,也未有。而今世因自己到來,曆史終於發生了改變,孫文、孫中山先生已經把蔣介石當成了自己唯一有所托付的學生和繼承人,專門留下這份重於泰山的遺囑。蔣老大的路將會平坦的多!隻要自己不出手,任何人無法撼動蔣老大的地位。而父親給自己的這份遺囑,就是向全黨表明自己是與父親一樣偉大的革命領袖,將開創眾人想都不敢想的偉大革命功績!
辦理完遺囑宣讀、交接儀式,廖仲凱先生代表中央常委會宣布:一、自即日起吸收蔣中正、蔣介石為中央常委會候補委員、待下屆中央全會批準,蔣中正候補委員出息常委會一切重要會議,享有正式委員的一切代表權、執行權。二、自即日起,全黨同誌一律稱呼孫庭宇、孫剛峰為“剛峰先生”,剛峰先生可參加黨內任何一級的重要會議,擁有任何一級的表決權、執行權、決策權!
這兩個決定一宣布,如重磅炸彈在廣州革命政府內炸響,人人徹底明白這其中的巨大含義。張發奎、唐生智開始惶惶不可終日,胡漢民、汪兆銘則徹底全身冰涼、涼透骨子裏,那些個爭權奪利的幫派體係徹底收斂了,開始偽裝好人了。一時廣州革命政府的風氣為之一新,再也難出現幾個月前那種烏七八糟的事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