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工作
字數:6670 加入書籤
做舊,這絕對是一門手藝。
習衛國沒想到,古三爺能把這門手藝融會貫通到一種難以形容的境界。
當然,習衛國的底子一點不比古三爺差,從小耳濡目染,修複廠幹過,鑒定部門十二年,走遍所有門類,就這份底子,可以說無人能比。
就連古三爺都說,從沒見過一個人,在做舊上能做到跟他平分秋色的程度。
當然,兩個人除了研究做舊,習衛國跟古三爺也沒少鬥蛐蛐,隻是這方麵,古三爺可就沒習衛國精通了。
除了鬥蛐蛐,其他小玩意,兩個人也都有些涉獵。
比如鴿哨,比如當下已經沒人提及的鳴蟲葫蘆,這些小玩意是他在博物院的時候無法接觸的,因為那裏都是些高大上的東西,國寶一類。
可以說這段時間,習衛國玩了個痛快,而且在做舊和鑒定上又長進了不少,這兩門手藝本身就有很大關聯。
盧雯迪一直住在四合院的後院,高欣悅跟舅舅錢中華離開後,習衛國一直沒加過她。
習衛國則可以舒舒服服的享受紫檀羅漢床帶給他的那份夏日的清涼,炎炎酷暑,羅漢床上睡覺,清涼舒適。
這天一大早。
嘟嘟嘟……
電話響起,吵醒了習衛國。
“老習。”
“小越,有事?”
“有事,大事,哥們兒幫不了你了。”電話裏傳來李凱越的聲音,好像天塌下來了,而且還是習衛國的天。
“怎麽了?”習衛國連忙問了一句。
“剛剛給我媽打電話,聽說老爺子那抽風,給你安排了個工作,古玩店的鑒定師……”
電話裏,李凱越將父親李國華給習衛國安排工作的事情說了一遍,這事放他頭上就是滅頂之災,去店裏能把他憋死。
“……”
習衛國笑了,離開單位那天,師傅李國華就說要找領導,肯定是領導不同意自己回單位,結果他老人家給他找工作。
說起來,老人家這份心,習衛國打心眼裏覺得溫暖。
“老習,你打算怎麽辦?老爺子估計今天就得去找你。”
“沒辦法,要真讓我去文物店,我就去,總不能都跟老爺子頂著幹……”
“成,你看著辦,反正我是覺得文物店能把人憋死。”
“還好,鑒定師應該很清閑,而且我還真想幹這個。”
習衛國說的是實話,要真是去文物店幹,也比這故宮當學員強,師傅李國華看來是沒少求人。
“衛國”
還沒掛電話,院子裏就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
“嘿,老頭都到了,老習,你們聊,我掛了。”
掛斷電話,習衛國走出門,看到的正是師傅李國華。
李國華穿著一身白色短袖襯衫,這院子裏左右看著,想必也是覺得這院子太漂亮,值得欣賞。
其實,習衛國被開除後,李國華一直在找領導,希望可以把他從新安排回去,但最終沒有成功。
所以,李國華開始想方設法給習衛國安排工作。
正好,李凱越當年待的那家國營文物店的鑒定師退休,這倒是個好機會,最起碼是個正式單位。
“師傅”
習衛國來到笑著走到李國華跟前,幾個月沒見到師父了,他還是老樣子,清瘦而精神。
“院子不錯,聽說是你租的,一個月不少錢?”
李國華知道習衛國出來後,跟李凱越的事情,雖然知道的沒有多細,但也聽說他們兩個幹的不錯。
具體就不太清楚了,不過從老伴哪裏知道,習衛國租了個四合院。
“之前是租的。”習衛國笑著道。
“之前是租的?什麽意思?”
“前些天過了戶,您看這房本。”
習衛國將手裏的房本遞給了師傅,不是炫耀,而是告訴老人,自己過的挺好,讓他們別操心。
李國華將信將疑的打開房本,一看,上麵寫的習衛國的名字。
“衛國,你這孩子我從小看到大,我不信你會幹些違法的事情,可這四合院……”
李國華有些吃驚,就像他說的那樣,從小看著習衛國長大,這孩子絕對不會做違法亂紀的事情,可短短幾個月,能賺到一棟四合院,這不可能……
“您聽我慢慢說……”
習衛國怕師傅擔心,也沒進屋,這院子裏就把那畫的事情跟老頭說了一遍。
“哈哈……”
李國華聽完,露出一臉欣慰的笑容,“衛國,這可真是讓我沒想到。”
“師傅,不好意思,我沒第一時間把東西捐獻給博物院。”習衛國跟師傅開起了玩笑。
“臭小子。”
李國華欣然一笑,這孩子跟以前在博物院裏比起來,明顯開朗了很多,以前他很少主動開玩笑,或許這也是離開單位的好處。
“師傅,別在院子裏帶著,進屋。”
“不,你跟我走。”
“去哪?”
“琉璃廠,我給你安排了個工作,總不能一直這麽飄著,這可不是事,坐吃山空不行,找個單位……”
李國華拉著習衛國的手,一副苦口婆心的口吻,稍微帶著點家長的口氣,似乎根本不容商量。
師徒如父子。
李國華他們這代人,對孩子就一個字,嚴格,要不然李凱越也不會跟他水火不容。
“成。”
習衛國跟李凱越不同,不會對師傅說個不字,再說他老人家求爺爺告奶奶給自己找工作,不去怎麽行。
兩個人,就這麽出了院子。
“不鎖門?”
“家裏有人。”習衛國道。
“男的女的?”
“女的,師傅您別多想,一個朋友而已。”
“臭小子,解釋什麽,你這也奔三張的人了,抓緊找對象比工作還重要,你師娘一直幫你留意著呢……”
李國華跟習衛國聊著天,兩個人上了侉子車。
習衛國帶著老爺子,上了馬路,上了二環路,來到和平門外大街。
琉璃廠。
聞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廠文化街,西至西城區的南北柳巷,東至西城區的延壽街,全長約800米。
它起源於清代,當時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集中住在這一帶,因此在這裏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
實際上從曆史上遠在遼代,這裏並不是城裏,而是郊區,當時叫“海王村”。
後來,到了元朝這裏開設了官窯,燒製琉璃瓦。自明代建設內城時,因為修建宮殿,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
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這裏變為城區,琉璃廠便不宜於在城裏燒窯,而遷至現在的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
清初順治年間,在京城實行“滿漢分城居住”。
琉璃廠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當時的漢族官員多數都住在附近,後來全國各地的會館也都建在附近,官員、趕考的舉子也常聚集於此逛書市,使明朝時紅火的前門、燈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廟書市都逐漸轉移到這裏。
各地的書商也紛紛在這裏設攤、建室、出售大量藏書。
繁華的市井,便利的條件,形成了“京都雅遊之所”,使琉璃廠逐漸發展成為京城最大的書市,形成了人文薈萃的文化街市,與文化相關的筆墨紙硯,古玩書畫等等,也隨之發展起來。
清末,在原琉璃廠廠址上修建了師範學堂,這就是現在的師大附中的前身。
在原廠址往南修建了海王村公園,成為了琉璃廠集市的中心,也是後來廠甸最為熱鬧的地方之一。
1927年,又建了和平門,修了新華街。從此,琉璃廠文化街分成了如今的東琉璃廠和西琉璃廠。
習衛國跟李國華置身在這條文化街,隨時都能看到百年老店。
槐蔭山房、茹古齋、古藝齋、瑞成齋、萃文閣、一得閣、李福壽筆莊等,還有中國最大的古舊書店——中國書店,以及西琉璃廠原有的三大書局——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
“衛國,你看那人,不是博物院的副院長嗎?”李國華看到一家古玩店門口,一個熟悉的背影。
習衛國回頭一看,店門口三個人,從背影看,兩個青年,中間是個中山裝的半大老頭。
“錯不了。”習衛國一眼認出了王華山。
就是這位副院長,當年給他穿小鞋,十二年裏一直不肯給他轉正。
“這老東西怎麽來琉璃廠了。”李國華對王華山的印象也不好,當年,他跟習衛國的父親已經王華山,都是習衛國爺爺的徒弟。
當年,還是在修複廠的時候,他們三個被習衛國的爺爺帶著,說起來他們都是習衛國爺爺的徒弟。
所以,李國華跟習衛國的父親走的很近,因為算是同門師兄弟,包括當時的古三,他們一批學員。
隻是,當年老爺子,對古三格外的偏愛,甚至超過自己的兒子,也就是習衛國的父親。
不難理解,因為古三的資質實在是好的有些逆天,包括李國華後來也承認,古三的天分是他們一幫學員中誰都無法企及的。
王華山不同,他對師傅偏愛別人,醋意十足。
以至於,這後來成為博物院副院長後,將當年的那份恨意,遷怒於了師傅的兒子,也就是習衛國的父親,甚至是習衛國也沒能幸免。
“管他呢,師傅,咱先找個地方吃個早點怎麽樣?”
習衛國知道師傅王華山意見很深,前些天自己被開除,他肯定沒少找領導,估計又是這老小子從中作梗,不同意自己回單位。
“眼不見心不煩,走,咱吃個早點。”
李國華決定,先跟習衛國吃個早點,然後在帶他去自己找好的那間店。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