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詭異

字數:2873   加入書籤

A+A-


    月詠聽他提到“中原”二字,電光火石間,便對他起了疑心。不管他說這話時是有心還是無意,這便足以證明他並非中原人士。能入得了暗騎營的,皆是出身京都,為何他卻是個例外?原本她對他便心存疑惑,現下更是覺得他身份有異。若現在她是入了今上除掉她的局,那麽為何遲遲不見他有所行動?況且依皇帝的性子,想要除掉她,也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吧?眼下所發生的這一切,到底是怎麽回事?

    正當月詠低頭思忖之時,柳洵不怕死地伸出手意欲揭開她麵上的玄朱麵具,正當他快要得手之後,手麵卻傳來陣陣痛意。他收回手一瞧,見手背被她用刀鞘敲出一片紅印。

    “你再如此無禮的話,那這護送的任務我便不接了。”月詠心緒複雜,她覺得自己不知不覺走入一張早已布好的大網之中,就算是現在抽身已然來不及了。

    “若是如此,那你便是抗旨不遵!”柳洵看出了她心底的掙紮,偏還刻薄地說了這麽一句。

    月詠聽後,先是一愣,繼而發出一聲冷笑,便陷入了沉思。在營中這些年來,她一直按部就班地執行上頭的每一個任務。起先她就像是被操控的人偶一般,可是到了後來,尤其是近兩年,她深埋在心底的良知漸漸蘇醒,於是她便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在昭王府的時候,即使發現了昭王有異,她也未立即上報。現在想來,皇帝作更新換代的決定,也應算明智。

    柳洵看著她定定地立於原地,心內更是好奇。與往日的她相比,現在的她多了幾分彷徨,瞧上去又有幾分無助,著實令人心疼。他也不知為何心底滋生了這樣的情愫,待身份證實之後,她貴為王長女,而他又有什麽立場去心疼她?他不過是一枚棋子,用來光耀柳家門楣,用來為父親麵上爭光,除此之外,他還有何用處?

    “既然如此,那我便不打擾了!”柳洵說完,便轉身離去。

    月詠看著他翩然離去身姿,默默地歎了口氣,拿著包袱尋了無人之處用起晚餐來。現在想來,她仍覺得當年心無旁騖地執行任務的日子最令她懷念,因為無情,所以無憂,所以無慮,像個胡桃那一般的傻子生活,也未必是並壞事。

    一行人走了約有兩日,起初路過各地城門之時,守門的官兵查的尚不算嚴,但自打到了雲州起,但凡路過的車輛、百姓皆要仔細檢查無異後才放人出城。柳洵一行人那晚才剛入城,所幸入城時檢查尚算寬鬆,四人特意挑了處僻靜的小客棧住了下。

    用完了晚餐後,柳洵便外門打探情況,顧長安也借口要給馬匹備好草料出了門,所以保護芳銘的重擔便落到了月詠的肩上。

    月詠陪著芳銘在客棧房間小坐,聽著芳銘絮叨講著薑國王長女的事。月詠對王室一向沒什麽好感,更何況她說的又是薑國之事,與她並無相幹。

    芳銘見她聽得意興闌珊,難免心覺失落,不過算起來眼下應到了關鍵時刻,若與她再不熟識起來,想必以後的路便會寸步難行了。她強自掩飾著內心的焦慮,看向一直戴著玄朱麵具的月詠問道:“姑娘今年多大了?看樣子也到了該嫁人的年紀了吧?”

    雖說月詠對外人性子冷清,但相處這幾日來,她覺得這位名叫芳銘的夫人尚算親切,每每與她說話都是麵帶著暖人入心的笑,所以便如實答道:“過了年關後,便是桃李年華了。”

    芳銘自是知曉她出生的時日,聽她答話後,她便接口說道:“哦,說起來年紀也不小了,早該嫁人了。算一算,你與王長女是同齡,與她失散後我尋她多年,眼下終於有機會見她了。”

    “那麽便恭喜夫人了。”

    芳銘見她淡淡地答了,一時也不知說些什麽。昨日她私下與柳洵商量了一番,她與他輪番與她套近乎這些天來,卻連一點成效也無,著實令人著急。想來近日天朝暗騎營會有所動作,也不知陸天白的計劃有沒有順利實施。

    “聽說現下出城查得很嚴,說是朝廷在緝拿重犯,也不知這一路能否順利。”芳銘心知朝廷緝拿重犯是真假,是緝拿柳洵與月詠二人是真,隻怕她與顧長安都不能幸免於難。

    “夫人請放心,既然上頭派我們護送您回薑國,這一路上必不會有官差為難。”月詠隻是單純地把這當作尋常的任務,所以對嚴查這事並不在意。

    “唉,但願如此吧。怕隻怕薑國那幫亂黨有什麽圖謀,萬一……萬一你們上頭改變了主意,這事就難辦了。”芳銘不好說出內情,說完,憂心忡忡地歎了一聲便不再言語。

    正在此時,京城的昭王府中一片縞素,身患不治之症的昭王熬了沒多久便撒手人寰,府中上下陷入一片戚哀之中。皇帝本人聽聞了這位胞弟離世的消息,深感悲慟,竟親自登府哀悼。他看著穿著朝服躺於棺槨之中的胞弟,漸漸紅了眼眶,隨行的官員見狀,也忙作抬手拭淚狀。

    一身素衣的麗妃跪於下首,哭得像個淚人。她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偷瞄著眼前這位因算計太多而頭發花白的皇帝,暗想著若是那人沒有騙她,待會兒蓋棺之時他若是見昭王爺死而複生會是什麽樣的表情。

    果不其然,待眾人憑吊之後,即將封棺之時,卻聽棺內有了動靜。因靈堂人口眾多,並無人聽見聲響,而且此時眾人的目光皆被渾身抽搐癱倒在地的麗妃所吸引。起初眾人是以為麗妃操勞、傷心過度而體力不支,然而卻見她一邊抽搐一邊口吐白沫,個個都嚇得不知所措。倒是麗妃身邊的丫鬟沉著,她慌忙上前要扶起麗妃,才剛蹲下,卻見麗妃忽然站了起來,將上前扶她的丫鬟推倒在地,直直地衝向放置於靈堂的棺槨。

    眾人驚詫之際以為是麗妃因悲傷過度而瘋癲,可當她扶著棺槨哭訴的時候,立於靈堂階下的皇帝頓時打了個激靈。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