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 第七章:虛懷穀議事、觀音山排患。

字數:7165   加入書籤

A+A-


    諸位高人皆隻在腦中思索,並未行靈台推演。所謂靈台推演,求易經洗髓自然具有,其實質是妄境的演化與運用。修為越高,所能推演的世事就會越多、延續的時間也越長;見知越廣,演化的結果就與最終的結果越接近。

    有人或許會躍躍欲試:有了這門神通,去投資豈不是無往而不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神通法力不足、靈台不夠強大,就隻能演化簡單的事。比如想要推演一株小樹能活多久、長到多高大,需要將這株樹的品種、生機、環境等信息印入靈台,方能展開演化。然而影響一株小樹壽命的因素有很多,風霜雨雪、水火雷電、天災人禍皆能致其夭折,想要完全推演準確,除非對世事皆了然於心,否則談何容易?或許隻有已求合道境界的太上,方能做到了。

    行推演之功還有一個弊端,那就是與度妄心劫一樣,靈台幻境演化多久,就會損耗多久的壽元。敢行靈台推演神通的,要麽所餘壽元尚多,要麽已出神入化——理論上壽元無盡,同時還需有相應的見知。同樣的事在不同心境下展開推演,所得結果往往也是大相徑庭。可以說,修為未至出神入化,這門神通形同雞肋,但隨著修為破關,卻越來越重要,這門神通是金仙靈台化轉、造化一方天地的根基所在。

    林中的終南高人對謝仁並不了解,千年來對當年的公案更是毫無線索,根本無法施展這門神通,就算勉強為之,所得的結果也是毫無價值。

    思慮片刻後,無鋒道人緩緩開口道:“藏鋒師弟所言有理,這個江湖令該發。隻是發了江湖令後,我們又該如何照拂丹鼎呢?畢竟當年丹鼎曾以神丹助祖師飛升,祖師成仙之後臨凡,才傳下了這份基業,丹鼎有事,我們不能坐視不理。以我之見,不如以回禮的名義,給謝仁這娃娃送幾件保命之物。青鋒師弟,你意下如何?”

    青鋒道:“無鋒師兄所言,與我不謀而合。太鋒、古鋒、奇鋒三位師兄,爭鋒、礪鋒、盤鋒三位師弟,不知你們可還有異議?”

    眾人聞言皆道此事應行,於是第一件事就這麽定了下來。青鋒又安排一番:由在座的另外十二人,分別去往十二大派傳訊。而後五位晚輩攜“回禮”,前往青崖洞天駐守,太鋒、奇鋒、盤峰、藏鋒四位道長則分赴四方,聯絡天下知名散修發出江湖令。而無鋒則去往昆侖仙境,尋到終南派在那處福地中隱居的長老,請他們在昆侖仙境中傳訊。

    昆侖仙境在何方?就在博格達板峰頂。那是一處懸空漂浮、內裏甚廣的天成洞天,自古便存於世,自成一方世界。脫胎換骨以上修為,元神現形方能發現並穿越結界,修為弱的修行者或凡人,則需有地仙護持方能進出。

    昆侖仙境與各派洞天福地不同,各派洞天福地是在現有世界的基礎上,以移轉空間的大神通鑿建隔離而成,從本質上講仍然依附在現有世界之上。昆侖仙境則是天成的另一片時空,博格達版峰上的門戶,是其與現實世界的交匯點。形象點說:就似緊挨著的兩個肥皂泡。昆侖仙境皆具無邊玄妙方廣與現實世界的一些特點,但又不完全一樣:

    這片天成福地並不是一個星球、另一個宇宙,它就是一個獨立的空間。內中除了天成的廣闊山川河流、花草樹木外,再無它物,甚至連日月星辰都沒有,極目遠眺隻是一片灰蒙蒙的虛無。沒有日月星辰,自然沒有晝夜之別,但福地中仍然有光亮,不知源於何處,但卻能在目力所及內盡覽。洞天中無四季之別、晝夜之分、風雨之變,但氣候、溫度、濕度等都始終處於一個怡人的狀態。

    昆侖仙境茫茫無邊,千萬年來從未有人到過它的邊際,哪怕仙人也一樣。仙境中的地是平鋪開的,就是一片沒有邊界的廣袤大地,往一個方向走永遠隻會見識到不同的山河,再不可能回到原點,真正的“天圓地方”。內裏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皆是天成,但又不似無邊玄妙方廣中的靈台造化、形神顯像——非神器不能攜入帶出。洞天內的人和物可以到洞天外,洞天外的人和物也同樣可以進入其中。

    當年祝融部與共工部大戰,兩部首領、兩位地仙各展神通,在天上由東往西大打出手,帶起一路狂風暴雨。到了博格達版峰上空,共工部首領不敵,欲與祝融部首領同歸於盡,於是奮力飛撞。沒曾想撞作一團的兩人,廝殺間竟然撞在昆侖山腳,把昆侖生生撞得裂了開去,祝融部首領當場隕落。共工部首領又在碰撞後高高彈起,無意間竟然又撞塌了一片“天幕”,也是化作飛灰。這片“天幕”正是昆侖仙境的洞天門戶——後世稱之為“瑤池”。若沒有這一撞,這片天成福地永遠都不會被世人所知。

    準確的說,天不是塌了,而是破了。撞破的地方處於一片方圓數千裏、深亦數千裏的巨大湖泊湖心,雖然破口處離湖麵很近,但滔天的洪水仍然不是神洲所能承受的。兩部首領本就帶起了一路的狂風暴雨,再受瑤池之水傾瀉,又有昆侖山裂、陸塊漂移,整個異域星球宛如滅世之災,真真是天塌地陷!這才有了九天玄女融煉五彩石穩固地脈、修複結界,太昊煉山河圖重定山河,眾仙家分赴各地救萬民災厄。

    瑤池之水傾瀉兩月、水位下降三裏方停,這還是九天玄女不斷穩固地脈、修補結界的結果。太昊入內察看,發現此處竟是片靈氣盎然的天成洞天、修行福地,隻是缺了生靈,於是將世間飛禽走獸移入其中。天下修行人經此一事,也發現了這處洞天福地,於是便有人飛天入洞天隱居。九天玄女將結界修複之後,瑤池之水不再上升,那個被撞破的洞就成了世間與這片洞天往來的唯一門戶。

    這處洞天與世隔絕,對進出的要求甚高,其內行走的全是修行人,故而被稱為“昆侖仙境”,因地處昆侖山以西,也被稱為“西昆侖”,而世間修行界則被稱為“東昆侖”。兩昆侖時常走動、互通有無,西昆侖能入東昆侖行走的修行人,幾乎全是脫胎換骨以上的高人。世間修至出神入化的高人,往往會去往此處避世隱修、等待飛升。

    ……

    安排妥當傳訊之事,青鋒接著道:“傳訊之事議畢,下麵談談靈藥的事吧。諸位師兄、師弟,此事我已有計較,那就是傾盡所有相贈。九楓帶回的玉簡中,列出了丹鼎尚缺的二十三味,諸位先看看這玉簡。”說著將一枚玉簡遞給了無鋒。

    無鋒握玉簡在手微微閉目之後睜眼道:“內中靈藥太牢靈境也隻有三味,想要煉成神丹果真很難啊……為免各派起爭執,我看可將終南已有之靈藥印刻其後。”一邊說著一邊把玉簡遞給了旁邊的爭鋒。

    ……

    如此一圈下來,眾人把謝仁所需的靈藥瀏覽了一遍,對無鋒所說皆無異議,這個議題也算是過了。

    修行各派中,遇大事大多采取這種方式,一派之主隻在處理日常事務中擁有權威,更多的責任是守護與傳承。畢竟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因獲得了同樣的秘法傳承,用修行人的話說,這是得了仙緣。修行人追求的是超脫長生、逍遙自在、清靜無為,沒必要搞得像朝堂一般等級森嚴、前倨後恭。

    最後討論第三個議題,青鋒直接開口道:“降頭師驅使古曼童作祟一事,佛宗圓澄大師已親往佛國打探。丹鼎封山千年,這些降頭師好了傷疤忘了痛,竟敢跑到神洲軍營中作惡。犯我神洲者,雖遠必誅。須行雷霆手段挫銳解紛,方能從容應對神洲修行界即將到來的風波。”

    眾人聞言,皆紛紛點頭。

    最為老成,也是入門最早的太鋒開口道:“地仙人物爭鬥波及甚廣,如何斬法,還需從長計議。目前還不知對方底細,若是已求化身五五之境,那就是斬之不盡、殺之不絕……除非,能讓他分不出化身來。”

    爭鋒沉思道:“佛國修習降頭之術,又有地仙修為的人不多,想必圓澄大師很快就能探查清楚對方身份。屆時將他驅至荒僻之處,我們師兄弟九人結為九宮八卦陣,當可將之困殺。隻是這地仙動念間就有化身分出,若是提前讓其知曉,恐怕也是徒勞,除非隱秘設伏……”

    奇鋒道:“事情恐怕沒那麽簡單,既然已修出神入化,自不會為了這點事就到神洲來作亂,我總感覺此事透著詭異……對方好像是故意到軍營中作亂、故意泄露神氣波動的,那等高人驅使古曼童,怎會有神氣波動?假若其人並不知璞智與九楓在青崖洞天,那麽他想引出的人就是竹師妹與謝師弟!璞智大師不過是適逢其會,擋下了這一災劫。若璞智不在簸箕頂,謝師弟、竹師妹必會尋去,下場隻會和璞智一樣,甚至更糟。”

    古鋒道人眉頭深鎖道:“我也覺得此事蹊蹺,難道謀劃丹鼎宗的會是佛國之人?丹鼎宗到底有什麽東西,值得他們如此上心。若說有仇怨,千年前暗中挑撥十數小宗門圍攻簸箕頂,致使丹鼎一朝傾頹,也該如意了。如今看來,千年後他們仍不死心,又是為何?”說著看向了青鋒掌教,道:“師弟是否知曉?”

    青鋒緩緩歎道:“若是知曉,天下各派也不必千年來明察暗訪了……”

    一直未開口的礪鋒道:“明察暗訪千年都沒個頭緒,我們幾人在這裏瞎琢磨更沒用。這段公案,或許隻有上界的仙人們才能斷得清楚。說來也怪,自從定下三大戒後,與上界的聯係就似斷了一般,也再沒聽說過仙人臨凡的事跡。”

    藏鋒嘻嘻笑道:“怎麽沒有,不是還有個邋遢道人麽?”

    礪鋒道:“張三瘋的事,大多是民間傳說,根本沒有修行人遇見過他,不然早在修行界傳開了。今天議的是斬降頭師,還沒個結果呢,你又在插科打諢。”

    青鋒正色道:“礪鋒師弟說得是,我亦認為此事是個陰謀,這降頭師當斬,隻是如何斬法尚需計議。目前圓澄大師未歸,不知對方底細,不如待大師回來後再說?”

    太鋒道:“謹慎些總是沒有錯的,我倒是有個建議……”

    太鋒尚未說完,一聲佛號就在洞天中回蕩:“阿彌陀佛……圓澄求見。”

    話音未落,青鋒、無鋒已陪著一名僧人沿林間小徑行來,蒲團上盤坐的青鋒起身合十道:“大師辛苦了!”,說話間已收回了前往山門迎接圓澄的化身,而蒲團上盤坐的無鋒則消失無蹤,站在圓澄身旁的無鋒卻開口道:“大師此行可還順利?”

    為何會有兩個青鋒、兩個無鋒?這就是出神入化的神通妙用——出神入化分陽神與化身兩個次第,修化身五五理論上可分化身無數,此生足跡所致、此時神識所及,動念間即可分出化身顯形。化身神通境界與本尊相同,隻是法力略有不足,且化身與本尊還可隨意融合,本尊依附哪具化身,那具化身就是本尊。

    青鋒、無鋒皆已修化身五五,既然是終南長老會議事,修為最高的兩人自然將神識牢牢罩定洞天,不然如何確保隔牆無耳呢?圓澄本尊在九華山閉關,此次前往佛國的就是這具化身,剛至山門外兩人就已感應到,遂不動聲色分出一具化身相迎。一僧兩道三化身,施展跨越空間神通,邁步就已來到鬆林之中。

    圓澄大師所修為“世間泡影”,修為不足則看不出其年紀形容,在不同的人眼中他可能是孩童、青年、中年、老者,甚至可能是女子……隻與觀者此時此地的心境有關,識別其身份的辦法也很簡單——感其神氣波動即可。畢竟將世間泡影修至此等境界的,天下隻有圓澄一人。

    圓澄大師合十對終南眾人一禮道:“見過終南諸高人。”眾人早已起身,此刻紛紛回禮,連道:“大師謬讚了,在您麵前不敢稱高人。”

    圓澄大師微笑道:“諸位不必自謙。禪宗傳人遭殃,貧僧去趟佛國本是份內,無謂辛不辛苦。隻是慚愧……此行無果!”說話間已展開佛宗妙語連珠神通,用神念向眾人講述了此次佛國之行。

    雖說圓澄修為亦是出神入化,但若論起輩份,尚在青鋒之上。其秘法傳承出自不動尊明王,在佛國是極受尊崇的。此次去往佛國走訪了幾位相熟的佛宗地仙,卻被告知佛國降頭師並無地仙人物。大師不死心,又在佛國明察暗訪半月有餘,幾乎把整個佛國都飛了個遍,最終一無所獲。他遂又走訪了南洋諸國佛宗高人,又耗時半月仍查不到此人底細,行凶之人就似突然出現,又憑空消失了一般。

    眾人聽得大師講述,皆皺眉思索:出家人不打誑語,南洋諸位高人自然不會哄騙大師,且大成以上高人,說不知那便是真不知了。

    還是青鋒率先打破了沉默,道:“既然無果,那就再作計議吧。今日議事就到這裏,諸位同門按剛才的分派各自行動。”又轉頭對圓澄道:“大師一路風塵,權且到後山茅屋飲杯清茶,我也有事需向大師請教。”

    說話間,神念向大師簡要講述了剛才所議的結果。

    圓澄大師合十道:“青鋒掌教客氣了……”

    終南諸高人紛紛離開鬆林,安排了門中事務,便飛天往各派洞天而去。對外則宣稱青鋒掌門此次閉關四十年又有所悟,出關之後要召開****講法,召回了所有在外弟子,終南派實際上相當於封山了。

    兩日後,十二大派都接到了終南派的江湖令,各派頓時炸開了鍋,而後又將這訊息傳到臨近的小派,一時間整個修行界開始動蕩起來。

    各大派在積極往丹鼎宗送去靈藥、派駐弟子的同時,明裏暗裏都在約束門人。除了終南派五名九字輩大成弟子外,龍虎山、正一門、青城派、天山派分別去了三人。靈藥方麵,收到了十一味靈藥,分別來自佛道五個宗門。

    小派和散修們有心到終南問個究竟,怎奈青鋒閉門傳法,根本就見不著。於是紛紛前往簸箕頂核實,這些人或結伴前來、或獨自造訪,除了個別能飛天的修士,大多都是借助交通工具或神行而至。

    青青帶著終南派九字輩五名弟子,忙著接待來人,應接不暇、暈頭轉向。凡是先去祭拜丹鼎列代先賢,而後看望璞智大師,最後才問起謝仁求藥之事的人,青青皆禮待有加。對於那些不識相的,青青也不會給他們好臉色,有幾人在洞天內大呼小叫、有意生事試探的,青青則直接發動大陣把他們隔空扔下山去。形形色色的修行人來去匆匆,問明了情況便往神洲各地找尋靈藥。能得一枚九轉紫金丹,就相當於多了條命。丹鼎宗尚缺一十二味靈藥,說不定自己就能找到其中一兩味呢?以一兩味靈藥換取一枚九轉紫金丹,這筆生意怎麽看都劃算。

    簸箕頂上人來人往,倏忽就是一月,謝仁幹嘛去了?他又出任務了!

    這次是調查任務,他又被派到大理府去了,事情是這樣的:八月底,西南戰區在洱海以北的觀音山一帶,組織了一項大型演習研討活動。主要針對單兵到戰術兵團各個規模的綜合演練,其目的是作為營以下戰術兵團綜合演練考評的先行試點,為即將展開的訓練評估改革提供第一手資料。活動的規格很高、出動的人裝很多,發生的詭異事件也不少,最終不得不將活動暫推到明年。參演部隊全部撤回,而特勤隊則要去調查這些詭異事件原因,並排除隱患,為來年的活動作準備。(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