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進蒙古?
字數:2856 加入書籤
實然,作為一個帝王,在對待天災與戰事上麵,最好的做法就是穩定民心與朝堂,把錢糧交到受災百姓與將士的手上,把權力交給賑災官員與指揮家。
若是事事都要插手,隻怕適得其反。
朱由檢深知其中厲害,斷然不會像上一世那般,背道而行,適得其反。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時明朝的百姓生活雖說貧苦,但沒有威脅身家性命之憂,在明末若是有百姓造反,朝廷第一件事情便是想要招安,若招安不成,才會派兵鎮壓,這已然是一種慣例,大明朝增稅,士紳皆敢反抗,前段時間的新政推行,鄉紳的排斥,便可見端倪,若不是朝廷與中樞態度過於強硬,又殺雞儆猴,新政絕不會那麽輕鬆的施展開來,但是在曆史上,清朝入關以後,可是非常殘暴,造反全殺,清軍以屠城而為名,來彰顯所謂的太平盛世。
遼東寧遠城。
位於山海關以外的一座軍事重鎮,囂張一世的努爾哈赤便是敗在了這裏,這也是袁崇煥的成名之戰,寧遠大捷,自薩爾滸之戰之後,明朝在對後金的戰鬥中,第一次勝利。
崇禎元年,十月末。
後金皇太極借圍獵之名,抽調軍馬,其目的昭然若揭,便是要挑起紛爭。
孫承宗得到暗報,稟奏朝廷後,便開始布置所有事宜,滿桂從山海關調來,任寧遠守衛總兵,,趙率教,挺至錦州,為關寧錦防線北部總兵官,統領數十萬兵馬,說起趙率教,便不能不讓人提起袁崇煥,若說滿桂,曹文詔乃是孫承宗的舊部親信的話,這趙率教便是袁崇煥的親信愛將,寧遠大捷後,立有戰功,為左都督,平遼將軍,袁崇煥被調往京師後,本想著孫承宗會安排自己的舊部I接替趙率教,當然起初袁崇煥也是有這方麵的擔憂,但一年多過去了,趙率教越發受孫承宗的重用,在遼東的這場變故中,孫承宗把北部防線數十萬兵馬全權交給了趙率教,而孫承宗坐鎮山海關,關寧錦防線中的士兵都已經收到命令,不安,興奮,乃至恐懼,籠罩著這些士兵的心。
不安,是大戰來之前的那種惶恐,興奮,是想著可以為國家盡忠,而恐懼,卻是對死亡與鮮血的害怕。
冷風肆虐著整個遼東大地,在這苦寒之地中生活著許多漢民百姓,這些百姓與後金管轄的漢民生活有著天壤之別,雖說生活貧苦一些,但也無甚生命之危險,但後金管轄的漢民卻如奴隸一般,被滿人隨意打殺,隻有少數部分漢民被編入了所謂漢八旗中,為滿人身先士卒,雖說為滿人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也如奴隸一般,被蒙滿八旗看不起,努爾哈赤這個殺人魔頭,在遼東後金管轄的範圍內,大肆屠殺漢民,也導致了整個遼東地區,漢民與滿人的關係惡化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但此時的八旗兵,戰無不勝,這些隱患還未爆發出來。
因為知曉後金的統治方式,故寧遠防線內的漢民是最不希望明軍戰敗的。
孫承宗與十月下令,堅清壁野,所有百姓都要進入城池,食物棉被都不能留與舊地,甚至有些地方,漢兵還自發推翻了自家的房屋,可見遼東百姓對於後金的厭惡。
寧遠城外,一些百姓正在排隊進城,這些百姓邊進城,便破口大罵,他們都在罵後金,有的說他們就是畜生,還有的說他們生孩子沒**,當然這也是百姓對於破壞他們安穩生活的後金一種不滿表達方式。
滿桂站與城牆之上,對著身後副官道:“這些百姓入城後,全部安排到北城,好生看管,斷斷不能城門失火。”
“將軍放心,小將定會好生看管。“
依照舊例,堅清壁野進城的百姓都要被統一看管,當然不是說限製他們的人生自由,隻是監督是否異常,做好兩手準備,若是被混入了敵軍的奸細,在城外大戰之時,城中的奸細趁機作亂,裏應外合,當是大為不妙,故都會有專門的士兵去看守著這些百姓,若有異常,及時上報。
滿桂眼神充滿了堅毅,緊緊握了握掛在腰間的長刀,心中暗道:“這是孫大人繼任遼東經略的第一戰,就算賠上我的性命,也不能輸。”
大明朝廷有一個通病,從神宗年間養成的壞習慣,戰事若是有一次失利,首先追究的就是最高長官的責任,中樞便會亂成一鍋粥,所有禦史與所謂的清流便會攻擊,薩爾滸之戰如此,上一世,崇禎二年的清軍入關亦是如此,故遼東的諸多將領對這場戰爭都十分看重,若是輸了不就是說明孫承宗的能力不行嗎?到時候朝廷的壓力便會接踵而來,就算皇上也會不信任孫大人,這都是將領不願意看到的情況,遼東的事情不比其他,求穩,才是重中之重,若是頻繁換帥,遼東的局勢隻會越來越惡劣。
在這些將領中滿桂與孫承宗關係密切,說是師生,也毫不過分,而他鎮守寧遠,在關寧錦防線中突出的一個部分,無論是後金進攻大明,或是西進蒙古,寧遠都是第一個發生變化的地方,或是佯裝進軍,又或是全力防守,不管如何,寧遠城的滿桂都是孫承宗的馬前卒。
實然,在遼東的這種形勢下,孫承宗還是偏向後金能夠進攻大明,與蒙古相比,此時的大明遼東軍馬還是比較強大的,如果說後金進攻大明,主動權便掌握在自己手中,憑借著遼東防線各堡壘城池的相互協防,在重現一次寧遠大捷也不無可能,但若是後金西進蒙古,明軍的主動權便會喪失,孫承宗是個求穩之人,他可不會覺得後金後防空虛,便能輕而易舉拿下沈陽,故若是後金西進蒙古,到時候主動權便是在後金手上,這兩者的區別相差巨大。
沈陽,後金所謂的紫禁城中。
意氣風發,胸懷大誌向的皇太極做與他的“龍椅”,他的諸多兄弟坐在下首位置。(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