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子之約
字數:2781 加入書籤
天啟六年,皇太極在沈陽繼承後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聰。
後金的第二代君主皇太極,與努爾哈赤有很大的不同,他已然受了些許漢人書生的影響,雖同樣看重武力,但對管理方麵也非常重視,從天聰元年開始,他便開始加強封建化改革,鞏固自己的權勢,修複與漢民緊張的關係,按照曆史來看,皇太極此人是先征服了蒙古朝鮮,才開始進攻明朝。
在天啟六年即位後,皇太極便定下了進軍方針,便是征服整個蒙古,然後開始向著大明動手,本來後金也是按照這一進軍方針來實行的,但在去年,大明朝發生了一件大事情,天啟皇帝駕崩,朱由檢登基為帝,一改往日懶撒的施政方針,整頓了朝綱,而新任的皇帝仿佛對遼東防線還是上心,先是與蒙古朝鮮結盟,來牽製後金,又在這將近兩年的時間中,對遼東防線修繕一番,眼看著遼東的明軍軍力越來越多,明軍的勢力日漸強大之時,皇太極原先的方案有些動搖。
明國富庶,人口眾多,與蒙古不同,有著一個集權的中央朝廷,在換上一個看似還算英明的君主,若是再讓其在遼東做大,對後金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大明多地遭災,陝西更是災害嚴重,正是一個開戰的絕好時機,皇太極看懂了明朝與蒙古朝鮮所謂的盟約,明朝知禮儀,定會遵守盟約,若是自己按照之前的進軍方針,隻怕遼東明軍真會遵守盟約,進攻後金,後金實力還未達到巔峰,根本就應付不了雙線作戰,但是蒙古就不同樂,這兩年後金已經把蒙古打怕了,也占領了蒙古一部分草原,在草原之上,之前的蒙古勇士聽到後金騎兵,都會心聲恐懼,若是自己在大明根基不穩之時,進攻大明,那蒙古能不能出兵援助,誰也不敢斷言,但在皇太極看來,蒙古斷然不會貿然出兵,便是出兵,也會在後金與明軍交戰正酣之時,這樣也能保證他們的實力不受損失,隻要後金回軍迅速,也不會受到重大的損失,而朝鮮一方,根本就不再皇太極的考慮之中,就算朝鮮出兵,皇太極也不會慌忙,那些朝鮮人還打不過我們滿人的小孩子。
因為皇太極的兄弟們都是些武將,衝鋒陷陣在行,可出謀劃策,卻是一竅不通,這皇太極也兄弟想聊許久,反而讓自己更加迷糊,代善說‘明軍軟弱,我等應該西進蒙古,早早的解決蒙古。”莽古爾泰卻說“明軍對我們危險最大,應防範大明,應先攻擊大明,打一打他們的銳氣。”阿敏卻道一切聽從大汗的命令。
算上皇太極,這四人便是努爾哈赤時期的四大貝勒,因為皇太極還未稱帝,故貝勒便是此時後金爵位最高的,代善從軍多年,是努爾哈赤的長子,屢有戰功,因殺害妻兒,失去了繼承汗位的資格,而阿敏雖是四大貝勒中,排行老二的,但卻不是努爾哈赤的親子,又因為父親舒兒哈奇有問題,故也斷然沒有繼承汗位的資格,而莽古爾泰與皇太極決然不同,他是統兵大將,對政事一無所知,而能與皇太極競爭汗位的隻有多爾袞與多則兄弟兩人,但是在努爾哈赤去世那年,多爾袞才十五歲,多則十三歲,但是皇太極在努爾哈赤剛死之時,便假傳努爾哈赤遺言,讓多爾袞與多則的母親殉葬,因為女真部落有個傳統,幼子繼位不在少數,但都要有母親的支持,而皇太極賜死多爾袞的母親後,多爾袞也失去了繼承汗位的資格,而皇太極性格沉穩,多有智謀,善斷能辯,順理成章的繼承了汗位。
自己的這三個兄弟,長短不一,皇太極了解他們的性格,代善以長兄自居,又有扶持恩情,有些傲氣自大,但皇太極也不在意,正因為如此,代善斷不會給自己的位置造成威脅,而皇太極也樂於尊稱一聲大哥,而莽古爾泰,性格值了一些,他有一說一,他說進攻大明,並不是想要討好皇太極,而是在他的位置上,他也是如此想的,阿敏雖是四大貝勒,但卻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故說話不夠硬氣,對這種大事情也沒有想去參與的想法。
皇太極讓眾人回去後,便回到了後殿,大明遼東全線都在猜測皇太極會進攻哪裏?蒙古,朝鮮,或是大明,他們斷然不會想到,此時的皇太極也未下定主意。
皇太極當然清楚,大明之中有自己的細作,那沈陽裏麵肯定也有,忽然,思緒一動。
寧遠防線布置有條不紊,在這場大戰中,一個優秀沉穩的統帥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孫承宗便是如此,若是拿袁崇煥與孫承宗相比較的話,那麽袁崇煥總比孫承宗少了一分擔當與冷靜,當然,孫承宗也沒有袁崇煥的冒險心裏。
從京師發往遼東的第一批物資運到了山海關,再有山海關統一發配,孫承宗深知,這筆銀兩與物資是朝廷給自己擠出來,斷然不會讓任何官吏經手這次物資,他派了經略府的親信來發放分配。
而雖物資而來的還有一道由內閣頒發的官文與朱由檢的一封聖旨。
內閣官文由李國普纂寫,廣告遼東百姓,大戰一觸即發,皆要聽從官府安排,萬萬不可做冒險之舉。
後金進攻大明不僅是掠奪物資,最重要的也是人口,故內閣的這封官文也來的十分重要,督促還未進城的百姓趕快進城,具體事由由當地官府在經略府的統籌下統一進行。
而皇帝的聖旨卻是頒給孫承宗與其手下將士,囑咐孫承宗不可大意,讓眾將協同孫承宗為大明朝打出一場威風,更給予權宜之權,戰事進行期間,朝廷不會對其有半分指點,在聖旨的末尾,一句話又提到二十餘萬的士兵。
“朕與關內父老之性命,盡托付於眾將士,望眾將士協同盡力,共同殺敵報國,斬韃虜一人,賞銀十兩,若為國捐軀,贍養父母,供養小兒,君子之約。”
聖旨到了山海關後,眾將大為感動,而底層士兵們更是趕走了不安,剩下的都是一腔熱血。
。
6(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