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袁世凱的抉擇
字數:11457 加入書籤
袁世凱的抉擇
1895年4月,清日甲午戰爭,清國戰敗,日本於馬關春帆樓與清國政府簽訂《馬關停戰協議》,消息傳回京師,康有為發動在京師應試的1300多名舉子聯名上書光緒皇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據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史稱公車上書。
8月,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京師出版《中外紀文》宣揚變法,組織“強學會”。
1896年8月,《時務報》於上海創邗,成為維新派宣傳變法的輿論中心。
1897年冬天,當時著名教育家嚴複在天津衛主編《國聞報》,成為與《時務報》齊名的在北方宣傳維新變法的重要陣地。
經以上等人的報邗及宣傳,變法已經逐漸深入人心,全國都期盼著一個新的時代到來,到1897年年底,全國各地已經建立以變法自強為目的學會33個,新式西洋學堂17所,出版報邗19種,到1898年,學會、學堂及報館達300多個。
1897年11月,德意誌國強占膠州灣,法蘭西國強租廣州灣,英吉利國強租新界及威海衛,全國人心激憤,維新運動終於從理論宣傳開始轉為政治運動,12月康有為第五次上書,陳述列強瓜分清國,形勢迫在眉睫。
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上《應詔統籌全局折》,4月,康有為、梁啟超在京師發起成立“保國會”,為變法維新做了直接的準備,在維新人士及帝黨官員的積極推動下,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詔書,宣布變法,新政從此日開始。
新政在政治上開放言路,光緒皇帝下詔,允許報紙“指陳利弊”,“中外時事,均許據實昌言,不必意存忌諱”,又下詔,凡院、部司員欲條陳意見,可以上書,通過本衙門的“堂官”代傳。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遞。
精減機構,撤銷詹事府、通政司等六個衙門,各省也要做相應精減。
任用新人,維新派楊銳、劉光第、譚嗣同都被光緒任命為“軍機衙門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
仿效康熙、乾隆時的舊製,在紫禁城內開“懋勤殿”,使之實際上成為皇帝與維新派討論製度改革的機構
經濟上康有為強調中國必須以工商立國,才能富國養民;另因為官辦企業多弊病,故也著重鼓勵民辦企業、設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並在各省設分局、廣泛開設農會,刊印農報,購買農具,訂立獎勵學藝、農業程序,編譯外國農學書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實開墾、頒發製器及振興工藝給獎章程、在各地設立工廠、在各省設商務局、商會,保護商務,推廣口岸商埠、開放八旗經商的禁令,名其學習士農工商自謀生計、倡辦實業,促進生產、鼓勵私人開辦工礦企業。
教育上舉辦京師大學堂所有書院、祠廟、義學、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各省會設高等學堂,郡城設中等學堂,州縣設小學鼓勵私人開辦學堂設立翻譯、醫學、農務、商學、路、礦、茶務、蠶桑速成學堂;派皇族宗室出國遊曆,挑選學生到日本遊學廢八股、鄉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曆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以及定期舉行經濟特科設譯書局頒發著書及發明給獎章程,保薦格致人才。
軍事上改用西洋軍事訓練;遣散老弱殘兵,削減軍餉須支,實行團練,裁減綠營,舉辦民兵;頒發興造槍炮特賞章程;籌設武備大學堂;武科停試弓射騎劍,改試槍炮。
“啟稟無我主萬歲,咱們大清幅員遼闊。礦產豐富,自道光20年以來,屢遭西方列強欺淩,國土淪喪,我大清威儀何在?今幸皇天庇佑,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等君子輔助,實乃我大清之福,黎民之福!”金鑾殿之內,榮祿彎著腰啟奏到。
金鑾殿龍椅的後麵,垂著一塊紗簾,一名老婦端莊的坐在簾後,麵無表情,如同麵癱一般。
“啟稟我主萬歲,自道光20年以來,西方列強屢次犯我天威,均是從海上入侵,因此我大清要想重振雄風,這水師一定要重建!”李鴻章說道。
“中堂大人言之有理,不過您那洋務運動也沒看出怎麽著來,這北洋水師已經全軍覆沒了!”榮祿不冷不熱的說道。
“榮大人!話可不能這麽說,於國家而言,區區幾條兵艦翻不起多大浪花來,況且那倭國可是從同治7年就開始變法了,論國家儲備也比我們強,因此戰敗也就不足為奇了!”身後袁世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畢竟這銀子可是花了不少,怎麽說也是老百姓的血汗,就這麽白白糟蹋了總得有個說頭?”隊列前慶親王弈誆陰陽怪氣的說道。
“照我說,畢竟咱們以前的戰法於那些羊毛子而言,確實是有些過時了,尤記得鹹豐10年僧王爺在天津衛、通州、張家灣、八裏橋對陣英法聯軍,四戰皆沒,十萬鐵騎僅剩7騎,這是打仗嗎?這簡直就是屠殺!”一邊的曾國藩說道。
“大膽!你這是辱沒朝廷!”慶親王弈誆喊道。
“王爺息怒!在下僅僅是就事論事,畢竟在火器裝備上我們確實落後了!”曾國藩說道。
“哼!當年我們旗人入關,奪了你們漢人的天下,靠的就是弓馬,你們漢人倒是有火器,不還是失了天下?”弈誆忽然自滿的說道。
“慶親王,當年明軍的火器跟現在洋鬼子手裏的火器不可同日而語,德意誌國的重機槍可是相當有威力的,據我們逃回來的士兵說,那洋鬼子的自動火器相當了得,幾乎無法接近!”曾國藩說道。
“哼!一群貪生怕死之徒,這樣的人就應該宰了祭旗!”慶親王弈誆高聲說道。
“慶親王不必動怒,曾大人也少說兩句,畢竟這朝儀上還是要注重一下皇上和太後的麵子,依老臣之見當下應該推行新政,現在世界變化風雲莫辯,我們不應該落後那些洋夷!”李鴻章說道。
“李中堂什麽意思?難不成我堂堂大清還不如那些洋夷?”一邊的榮祿不愛聽了,大聲地喊道。
“好了!不要在爭吵了!”紗簾後麵慈禧太後葉赫那拉·杏貞發話了,“這洋鬼子的火器確實厲害,這是不爭的事實,新政也確實能為我大清帶來不少的好處,哀家沒有反對的理由,看看皇上的意思!”
“兒臣以為,新政的推廣短期內看不到什麽特別大的變化,但是從長遠的角度出發,確實前途無量!”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說道。
“那皇上的意思是同意嘍?”身後的慈禧問道。
“兒臣確實有那個意思,兒臣想……”
“好了,今天廷議就到這吧,哀家乏了,要回宮歇息!”慈禧打斷了光緒的話,慵懶的說道。
“臣等恭送太後聖安!”台下的大臣們跪倒在地,叩首說道。
……
紫禁城東暖閣門外,一名大臣正在等待通報。
“啟稟太後,總理大臣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榮祿榮大人門外求見!”一名太監說道。
“他來幹什麽?想必是因為今天早朝的事!”慈禧太後想到,隨口說了一句“宣!”
“太後有旨,宣總理大臣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榮祿覲見!”門外一聲吆喝,片刻間榮祿畢恭畢敬的躬著上半身,邁著四方步跪在門口喊道:“微臣總理大臣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榮祿參見太後,恭請太後金安!”一邊說著一邊叩首。
“好了,起來說話!”慈禧說道。
“謝太後!”榮祿慢慢的站了起來。
“賜座!”
“謝太後!”榮祿坐定後雙手抱拳到:“太後,今天早晨廷議,這新政變法之事……”
“榮大人有何高見?”慈禧在內室慵懶的說道。
“不敢!不敢!在太後麵前臣下哪有什麽高見,隻不過臣下愚鈍,還請太後示下!”榮祿說道。
“我一個婦道人家,哪懂什麽國家大事?你們吃著皇家俸祿,理應為國家分擔事物,這新政的事你們自己看著辦吧!”說完這句話,慈禧不在做聲,這到令榮祿有些犯傻,“太後到底什麽意思?”榮祿的腦袋裏不斷著思索著。
“請恕老臣愚鈍,這新政之事,老臣認為不可!”榮祿眨著膽子說了出來,慈禧聽後眉頭稍稍一動,但是並不易被人察覺,榮祿接著說道:“咱們大清自入關定鼎中原,靠的就是祖先們定的規矩,想我大清200年盛世基業,豈可因為幾個受洋夷蠱惑的小混混能左右的?因此老臣並不讚成新政!”
“那依榮大人的意思……”慈禧問道。
“立刻下旨,停止新政,誅殺推行新政的康、梁、譚等人,以絕後患!”榮祿說道。
慈禧微微睜開了眼睛,直愣愣的看著外室的門,思緒良久,緩緩的開口說道:“這件事情莫要驚動皇上,另外誅殺維新人士的事也沒有必要那麽著急,畢竟現在那些羊毛子可是我大清的心腹之患,這強國的新政未必不是一個出路,待請靜觀其變!”
“這……”榮祿心裏一驚,“難不成老佛爺支持新政?自己揣摩錯了老佛爺的意思?”
“好了榮大人,這件事情就先這樣吧,哀家乏了,哀家要歇歇了!”慈禧說完又再次閉上了眼睛。
“恭請太後聖安,微臣告退!”榮祿起身雙手抱拳慢慢的後退退出了東暖閣大門。
太和殿南書房,光緒帝正在審閱奏折,隻不過他也僅僅是有審閱的權利,還沒有批示的權利,因為自己還沒有親政,奏章中的內容無不是外國人欺淩清國子民的事,根據以往簽訂的條約,外國人擁有駐外法權,在清國境內犯了法一律交由所屬國家處理,可是無一例外的繼續逍遙法外,這令光緒帝大為惱火,可是看著遠處的東暖閣,光緒帝也是毫無辦法,自己雖是九五之尊可是國家的大事小事自己卻無法做主。
“啟稟萬歲,門外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李中堂求見!”就在光緒帝愣神的時候,身邊的小太監小聲的說道。
“哦!宣!”光緒說道。
“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覲見!”門外太監喊道。
片刻間一位兩鬢斑白的老者來到了台下,“微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參見萬歲,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台下已經71歲的李鴻章俯身叩首到。
“中堂大人快快請起!”光緒帝立刻迎了過來,親手將李鴻章扶了起來,“賜座!闞茶!”光緒喊道。
“謝萬歲!”李鴻章雙手抱拳說道。
“中堂大人見朕有何要事?”光緒說道。
“啟稟我主萬歲,今日早朝廷議,對於新政的推行不知皇上有什麽想法!”李鴻章問道。
“一個新政要想推行必然會遭到許多保守派的極力反對,這個我是清楚的,看看其他世界諸強,每次一個新的事物的誕生總是伴隨著大喊大叫的!”光緒帝說道。
“萬歲能有如此見地,老臣萬分佩服!”李鴻章抱拳說道。
“但是最令朕擔心的是這些手下人,哪個能為我所用?”光緒擔憂的說道。
李鴻章已經猜出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並沒有第一時間說話,而是看著眼前年輕的皇帝。
“中堂大人以為袁世凱是否為朕可用?”光緒忽然間問道。
“袁世凱此人多變,雖然可用但不可重用,除非他認為這件事情能為自己帶來很大的好處,也就是所謂的利益驅動!”李鴻章笑著說道。
“那這滿朝文武有誰可為朕所用?”光緒問道。
“萬歲!老臣鬥膽一問,萬歲立行新政,目的何在?”李鴻章聲問道。
光緒詫異的看了看李鴻章,隨手從文案上抓起幾份奏折說道:“這堂堂天下,我大清的疆土盡是些洋夷的軍隊,我堂堂子民受盡了洋夷的屈辱,自道光20年以來,賠款、割地不平等條約一個接一個的簽,這百年之後朕有何麵目去麵見列祖列宗,又有何麵目麵對天下蒼生?”光緒帝幾乎流著眼淚說道。
“老臣明白,萬歲有心中興我大清,此乃大清之福,黎民之福……”說著李鴻章站了起來,走到光緒麵前,附耳小聲地說道:“當今唯張之洞可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即刻任命張之洞為內閣總理大臣,專政新政推行,欽此!”
“老臣謝主隆恩!”已經61歲的張之洞再次被委以重任。
天津衛小站,房間內李鴻章呡了一口茶杯裏的香茶,審視著眼前自己的這個手下,袁世凱不知道是怎麽回事,隻知道自己正在辦公,門外忽然走進來一個人,袁世凱剛要發脾氣,卻看見了自己的頂頭上司,於是慌忙起身行禮問好,李鴻章也不跟他客氣,一屁股坐在座位上。
“那日早朝廷議,萬歲打算推行新政,慰亭有什麽想法?”李鴻章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
“這……全憑中堂大人做主!”袁世凱惶恐的說道。
“哼哼……”李鴻章冷笑一聲,聽得袁世凱渾身冷汗直冒,“皇上推行新政,為的是中興大清,造福黎民百姓,慰亭可不要糊塗呀!”李鴻章說著順手從桌子上抄起了一把西洋的手槍把玩起來,嚇得袁世凱話都說不利索了,“是……是……中……中堂大人……教訓……教訓的是!”
“慰亭太緊張了!今天天很熱嗎?”李鴻章渡步到袁世凱身邊,伸手往他額頭擦了一把問道。
“中中中……中堂大人……見笑了……下官……下官不緊張!”袁世凱結結巴巴的說道。
“嗬嗬,那就好!”李鴻章將手槍再次拿在手裏,“真是殺人的利器呀!”說著舉在手裏瞄向遠方,扣動扳機,“吧嗒”的一聲,撞針撞在槍膛的聲音另袁世凱渾身一機靈。
“慰亭,這推行新政可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好事,我相信慰亭會做出明確的選擇的!”李鴻章說著將手中的手槍遞到了袁世凱手裏,袁世凱哆哆嗦嗦的接過手槍立刻點頭到:“多多……多謝中中……中堂大人提點,下下……下官知道該怎麽做了……”
京師西郊圓明園行宮,“微臣懇請太後老佛爺下達懿旨,請太後垂簾聽政,現在的皇上太年輕,他要動搖祖宗的基業!”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幾乎聲淚俱下的乞求到。
“你別在這哭哭啼啼的,哀家自有打算,回去告訴奕?,讓他們放心,還有讓榮祿回趟京師,我有事情交代他辦!”慈禧說道。
“喳!奴才遵旨!”奕劻退了出去。
9月16日,紫禁城南書房,光緒帝召見袁世凱,授予其侍郎的官位,命令他立刻監視榮祿的一舉一動,袁世凱領命而去。
18日夜,譚嗣同密訪袁世凱,勸他殺掉榮祿,舉兵救駕,袁世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萬歲爺推行新政是為了中興大清,造福黎民蒼生,慰亭可不要糊塗呀……”睡夢中,李鴻章的話再次另袁世凱驚醒,一連兩個晚上,袁世凱都夜不能寐,閉上眼睛就是李鴻章的訓話。
“這到底是什麽意思?我該怎麽辦?”袁世凱陷入沉思。
“慰亭!怎麽了?又做夢了?”身邊的夫人於氏起身關切的問道。
“沒事!夫人,你好生安歇,我去趟書房,看會書!”袁世凱說著起身準備離開,卻被夫人攔住。
“慰亭現在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保皇上還是忠誠於太後?”於氏說道。
“你一個婦道人家,莫談國事!”說著站了起來。
“慰亭!還記得你少年時代的遠大抱負嗎?三軍不可奪帥,若手握十萬精兵,便可橫行天下,那時的你多麽豪情!”於氏說道,袁世凱的內心稍微的澎湃了一下,緊接著於氏接著說道:“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
此時聽到夫人的話語,袁世凱想到了自己13歲那年所做的對聯,寥寥十字,比當年西楚霸王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之”豪氣無二。
“慰亭,我一個婦道人家不懂什麽國事,但是我隻想說,慰亭隻要認為是對的,就要放手去做,不要想以後的事,曆史自有公斷……”
書房中的袁世凱手捧著書本,可是思緒已經離開了,抬眼看到了袁家的家訓“求官建功,拯救天下!”
沒錯,這就是自己當初走仕途的初心,“眼前龍虎鬥不了,殺氣直上幹雲霄,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進胡天驕。”這首自己當年做的詩被人們認為是少年時代的袁世凱就已經擁有了遠大抱負,且自己也是這麽認為的,現如今麵對此種抉擇有什麽可猶豫的?自己想想忽然覺得好笑,“我在猶豫什麽?拯救天下黎民,中興盛世不就是我的初衷嗎?”想到此,袁世凱知道自己該做什麽了,立刻放下書本,換上朝服,叫來自己的管家喊道:“傳我將令,新軍立刻集合,即刻包圍圓明園,擒拿榮祿!”曆史在這一刻被改寫了。
京師西郊圓明園大門口,榮祿像往常一樣,大搖大擺的走過圓明園大門,剛一出來即被袁世凱新軍擒住。
“大膽!你們這些狗奴才,知不知道本官是誰?”榮祿大喊。
“知道,你就是瓜爾佳·榮祿,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兼總理大臣!”新軍指揮官一口氣說道。
“既然知道了還不快放了大爺,小心滅你滿門!”榮祿大聲地喊道。
“奉萬歲爺旨意,即刻押赴榮祿往九門提督問話!”新軍指揮官手捧一卷聖旨說道。
“萬歲爺?老子是太後的人,你們敢拿我?”榮祿掙紮著,但是新軍士兵死死的按住他,最終還是五花大綁的扔進囚車,直接拉到了天牢關了起來。
圓明園行宮,內務府大總管李蓮英跑進了行宮,大聲地喊道:“老佛爺不好了,園子讓袁世凱的人圍了!”
慈禧睜開了雙眼,凝視著天空很久很久,忽然開口問道:“榮祿呢?”
“讓袁世凱抓進天牢了!”
“宣袁世凱覲見!我要見他!”慈禧說道。
“喳!”李蓮英立刻轉身出去了,不一會又回來了,“啟稟太後老佛爺,那個袁世凱說是奉了萬歲爺的旨意,不肯來!”
“反了他了!他還知道自己是誰嗎?”慈禧暴怒道,“奕劻呢?”
“昨天下午也被困在慶王府了!”李蓮英說道。
慈禧明顯的一個趔趄,被李蓮英扶住:“太後!保重鳳體!”
慈禧擺了擺手,有氣無力的問道:“奕?呢?”
“這個……”李蓮英麵露難色。
“說!”慈禧忽然提高了嗓音問道。
“恭親王和慶親王一塊被圍在慶親王府了!”李蓮英說道。
“唉!”慈禧一聲歎氣,“看來大勢已去……”說完眼前一黑直接栽倒在床上,身邊的李蓮英慌張的呼喊道“太後!太後……”
1898年9月22日,京師西郊圓明園,光緒帝在袁世凱及李鴻章的陪同下來到行宮覲見慈禧太後。
“行啊!你翅膀硬了,能跟我做對了,看來我這把老骨頭是要交代了!”躺在床上的慈禧有氣無力的說道。
光緒抱拳俯首說道:“皇額娘您言重了……”
“不要叫我額娘,我可不敢當!”慈禧擺擺手說道,“我大清200年基業,看來是要毀在你的手裏了!”
“正因為如此,我們大清更要適應現在的社會,皇額娘您看,自道光20年英吉利、法蘭西、德意誌等列強紛紛與我大清交戰,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現如今連小小的倭國也來咬上一口,皇額娘難道您不痛心疾首嗎?”光緒問道。
“哼!小小的蠻夷島國,能有多大胃口?給他們一點好處他們就會消停!”慈禧說道。
“自道光20年以來,西方屢次侵我大清,我們給的好處難道少嗎?”光緒問道,慈禧不再說話,光緒接著說道:“此次推行新政,就是要仿照西方國家推行民權,集我大清億萬子民的智慧,奮發圖強,早日中興盛世,看看那個倭子國,自同治7年開始變法,短短的20多年取得了如此進步,想我堂堂大清一旦奮發圖強,何愁不能再現我大清昔日之輝煌?”光緒帝一口氣激動地說道。
“看得出來你心意已決!”慈禧說道。
“皇額娘,做這個皇帝,我一定要幹出個成績來,不然無顏去見列祖列宗!”光緒帝說道。
床上的慈禧太後閉著眼睛,麵容逐漸好了起來,“你長大了,有自己的主見了,也有自己的政治手腕了,看來我這把老骨頭也該讓賢了……”
“額娘您……”光緒似乎意識到了什麽。
“去吧皇兒,為了大清,為了天下蒼生,去幹吧!”慈禧笑著說道。(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