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字數:7565   加入書籤

A+A-




    與李錦江在下一個每半月一次例行的通訊中,張衛通報了這邊找到七名科學家的情況,通報了怎麽說服七名科學家的經曆,不禁令李錦江歎為觀止。此後,張衛和李錦江把這個方法又演繹了四五次,無一不獲得了成功,把那些專家囊括於中華共產黨的旗下,為中華的解放事業、為中華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此是後話不提。

    在例行通訊中,張衛通報了自己這邊的發展情況,而李錦江那邊的進展則令他震驚!

    李錦江已經派出了大批遊擊隊和武工隊,遍地開花的在中華國各地開展遊擊戰爭,並且,有部分地方的遊擊隊已經站穩了腳跟,撒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對於張衛與李錦江都一致欽佩的葉艇同誌,李錦江也已經派出了精幹小隊到香港去尋找,並有了消息回來。

    對於尋找葉艇這點張衛是舉雙手讚成的。這位在北伐乃至中華共產黨內部戰跡赫赫、功勳卓著,又一心為黨,忠心不二的革命先輩。張衛打從心底不願讓他再因為任何原因受到責難,背負本不該由他負擔的罪責,最終犧牲在曙光之前。

    令張衛震驚的,是他所獲悉的紅麻根據地工業發展狀況,相對於紅麻根據地的發展,他深感到自己已經落後於李錦江的速度,對於盡快把太行根據地建設成為一個完備的工業基地,深深的感到一種緊迫感。

    李錦江在政治上是一名白癡,但他的組織管理能力卻又是出奇好,他對於他所熟悉的東西、他所知道的人,往往出於直覺的就感知到,這人適合於幹哪一個自己所熟悉的方麵的工作,進而迅速做好人事上的管理,最大的發揮此人在這個方麵上的專長。

    李錦江的做法,在他所熟悉的方麵無往而不利者。因此,在紅麻根據地建設的初期,熟悉工業、軍事,在經濟和一些政治方麵上有過思索的他,能夠很快的就調整好紅麻根據地的發展方向,應用好手上的人才,組織好紅麻根據地的經濟建設。在自己很輕鬆的情況下,就能使得紅麻根據地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走上正軌,顯得比張衛這邊發展還要好還要迅速。

    和李錦江近乎於玄異的直覺不同的是,張衛是通過有組織的學習,進而掌握組織管理等政治能力的人,他具有係統的管理能力,並能隨著管理的事務、局麵的擴大而學習、調整自己的管理能力,使之與時俱進,不至於造成管理上的混亂。

    張衛和李錦江的差異在於係統的優點與某一方或某幾方麵的優點,因此,在初期,張衛管理太行根據地時,反而顯得沒有李錦江發展得快,在工業生產上要差於李錦江許多。

    盡管這有著條件的限製,並不完全是張衛動作慢了,但張衛一樣感覺到了壓力。不為別的,就因為他與李錦江約定的,太行根據地應該是作為一個中華共產黨的大後方,一個龐大的工業、能源、後勤基地。

    所幸,張衛所急需的一些基本的機床,以及那些機床的操作工人已經隨著這些專家來到了長治,工業這一塊可以預料的,就會根據張衛的計劃迅速的得到發展,他除了督促好手下的工業管理負責人,倒也不必他再親曆親為的操作了。

    張衛的目光轉移到了教育與科研方麵。教育與科研,是一個地方發展的保障!

    整個太行根據地的教育,完全處於一種“一窮二白”的狀況。受過教育的人不是沒有,隻是這些受教育的人受過的往往是舊式的教育,而且還都是那些家族中有錢的族長、地主之流的子弟,要張衛來用他們,那還不如直接向閻西山投誠交給閻西山管理來得輕鬆。

    而整個山西,受過西式教育的人不是沒有,但都集中在了太原等閻西山地盤內大中城市裏,長治這麽個小地方,是沒有的。如果張衛確實要這些人,就是去閻西山的地頭挖人過來,那也不能大規模的“進口”。

    這樣,就隻能靠自己培養了。

    所幸,槍杆子裏出政權,政權下麵出法律,法律下麵出意誌,意誌下麵就由張衛他們說著算了。通過立法,張衛規定了太行根據地的每個適齡兒童,都必須到政府開辦的學校中統一接受義務教育。

    這個義務教育等同於後世的九年製義務教育,但時間達到了十年這麽長,而且經過數字化師一些師範出身以及對教育有興趣的戰士的修改,把初中與高中重疊的部分合並,取消了高考製度,采用才能升學製度,由下一級學校推薦或由大學進校直接挑選。

    修改後的教育體製完全取消了應考式體製,取而代之的學分製度對平時的學習進行了加強,平時的學習獲得的學分占到了總比例的百分之八十。隻要學生在平時能夠好好學習,完成每一個課堂的學習任務,就能夠獲得足夠的學分順利達成畢業或升學的願望。

    其實,采用平時學分占大比例的學分製度並不是取消了考試,而是把考試隨堂化了,每一節課隨著教師的授課結束都會進行一個小測驗,測驗與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決定了這名學生的平時學分。

    學習過係統的教育學及教育心理學的戰士在此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根據人的心理發育曆程,尤其是幼兒期小孩遊戲心理,十年的義務教育中,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加重學習負擔。

    起初的六年等同於2012年的小學,但又與之有了應試教育與特長教育之間的區別,小孩子是玩著來進行學習,這保證了小孩子能夠獲得充足的自我成長空間,可以在娛樂當中充分的發展自己的個性。

    後麵四年中,開設了選修課,把英語、俄語、德語、法語等外國語種作為選修課的內容而不是必修內容。實際上,這些外語語種在十年的學習中,一直都是作為選修課,學校不硬要孩子們學習,但卻通過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

    外國語言,在國內並沒有相應的語言環境,即使硬要中華的小孩學習,都不會有多大的提高。這點,在後世的教育中就可以看出。不少人即使通過了英語四級乃至六級,但要他流利的與外國人進行溝通、交流,他的外語能力往往仍然不如一名外國十歲的小孩。

    選修課的內容有外語及音樂、美術等,主課有語文、數學、政治、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曆史八個課程,但這些課程並不是一開始就全部開設的。

    從一年級開始至三年級,開設的隻有語文、數學,到了三年級,開始有政治課,但也是很簡單的,隻進行榮辱觀和國家觀念這些較為簡單,但對於小孩來說卻是必要的課程。

    結合榮辱觀及國家觀念的教育,三年級開始開設地理和曆史。但一樣的,也是很簡單的,主要是結合國家觀念,曆史方麵給小孩子講述中華國屈辱的曆史和曆史上中華國強盛的事跡,地理方麵就講述中華國的幅員分布、物產等,以及近年來欺負中華國的幾個國家的地理及世界地理概況。

    三年級開始直至四年級的地理和曆史課程都是很簡單,不求學生們學習得係統、完善,但求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印象,激起孩子們學習曆史地理的熱情。從五年紀開始,就開始係統的進行曆史地理課的學習,利用四年的時間讓孩子們充裕的把曆史地理學習完。

    自五年級開始就增加了物理、化學課程,不過一樣是很簡單的,幾個負責教育體製建設的戰士甚至打算,就拿十萬個為什麽裏麵的一些物理化學現象來作為教材,讓孩子們通過這些學習,培養對物理、化學的興趣。

    隻有有了興趣,才會更好的學習。

    實際上,從孩子們的心理進行分析,十歲左右年紀的孩子,就開始對自己所不明白的東西感興趣,開始他們總是提問,以問到大人覺得厭煩的提問式方式進行他們獨特的學習。

    此時要他們進行係統的學習,不是就一個現象一個現象的解答問題,他們是沒有耐煩心的。因此,關鍵是要引起他們的興趣來,讓他們帶著興趣去學習,那樣才能真正的學習進去,掌握應有的知識。

    六年級開始,進行係統的物理、化學的學習,利用兩年的時間,讓孩子們大概的掌握物理、化學的基本原理及一些物理、化學現象。

    在這兩年的時間裏麵,學校就通過孩子們的表現,來區分他們對物理化學的興趣,如果沒有興趣的,那麽就不再勉強,從八年級開始,讓不想學的轉而在地理、曆史上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如果有興趣的就讓他們係統的學完整個物理或者化學課程。

    八年級同時也進行生物課的學習,利用三年的時間把生物課傳授完畢,在此之前,九年級的時候,會有一個意向調查。如果不想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在語文、數學、政治必修的情況下,可以拋棄其他學科的學習,轉而學習一些他喜歡的、實用的課程;如果打算進行大學進行學習,那麽他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科,在此時就會進行相應“學前”試授。

    其實,這隻是一個意向而已,戰士們(或者說教育家們)也知道,實際上會有很多孩子在是否進入大學的最後的關頭,還是會再進行選擇的。所以,最終的結果還要根據孩子們的學習來決定。

    這就不得不說說將來的升學製度。

    戰士們經曆過那些書山題海的應試教育,都知道,或許就是在考試前,學生們才真正的看了書,才看得進書。因此,考試不是問題的根本。

    問題的根本在於,我們把一起兩起考試看得太重,似乎隻有那一起兩起考試才是真正區別精英與庸才的方法,才能選拔出人才來。

    這是極端錯誤的!

    事實上,這是中華國在後世教育體係僵化,各學校開始官僚的體現。我的學校就不允許你來插手!你的學校我就不放心,但沒有出問題,也不會真的去你的學校去調查,而一旦出了問題就一口咬死,此後該校學生的保送資格就開始動搖。

    這樣,就靠著應試教育,學習認真的學生們犯了並不是學習上的錯誤,卻往往就影響到了他進一步的學習。如果一緊張沒考好,就沒法上得了喜歡的大學;如果填誌願出了點偏差,也沒法上;如果……

    太多的如果,抹殺了太多的人才。

    而且,作為應試教育,往往就忽略了基本的素質教育,這也是後世中華國的一大弊端,這早就了許許多多的書呆子一流,當他們真正出到社會,反而不如那些一貫學習不怎麽認真的學生更能適應社會、更能生存。

    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就強硬的要學生進行國家或者學校規定那些課程的學習,這是極端錯誤的!大人們往往從自己的心理出發去分析孩子,認為自己可以的,孩子也應當可以。但實際上,孩子們對於沒有興趣的課程,回答的往往是no!

    孩子們不喜歡這個課程,硬要他學,反而適得其反,孩子們一旦心理逆反起來,將來這個課程對於他來說,就是一門永遠也不可能學得好的課程。如果沒有硬壓著他去學,或許過了一段時間在某些條件下,他反而會對之產生了興趣,就是你要他不學都不行了。

    在這裏,值得說明的,就是隨堂的小測驗是不會計分的,隻是作為老師之間的一個參考,不會對學生和家長進行說明。學生與家長始終隻是知道,學生今天的測驗,錯了的是那些,對的又是那些,老師評價其那些方麵做得很好,或者比起昨天有了多大的進步,建議其在那些方麵加強。

    這種似乎是隻提好,不提差的教育方式,看起來是錯誤的,不利於一個人的發展。但是,我們所謂的利於一個人發展,要看實際情況。

    對於一些已經跨入了工作崗位的人,他的心智經過十幾二十的發育,已經成熟了,能夠接受反麵的意見,可以對他說他的缺點,他往往也能夠進行更正。而如果你隻說好的,不說差,確實容易使得他把差的當成了好的,導致沒有好好糾正自己的錯誤,確實不利於他的發展。

    但是對於小孩子,他的心智還不成熟,如果你說好的,他就會受到鼓舞,在學習上更加用心,這個時候你再給他提出一點建議來,他就很容易接受,學習就始終是帶著興趣去學習。

    因此,對於小孩子,老師隻是提出好的評價與建議給家長和學生,至於測驗情況及學生的學分與測驗的關係,老師是不能公開的。老師參考的測驗情況這些內容在教育法中就明確加以規定,不允許公開,違反者就是違法,要根據刑法判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這從法律上固定了教育的保密製度。

    以上是對於適齡兒童的教育措施。對於工人、技術員、財會人員等各行業急需的人才,要從小孩開始一點一滴的培養,那不現實,也沒有可能!

    因此,戰士們也把掃盲班、初小班、高小班、職業培訓等緊急的教育、培訓也列入了教育體係當中,在戰士們主持的教育立法上,明確規定,這些培訓由國家補貼學習人員一部分,餘下的由需要使用人的單位負責。

    而這點,對於資本家的有一些觸動,但反對的聲音微乎其微。此時,張衛根據李錦江的建議,對太行地區的企業也都是采用了合資的方式,一律是國家占大頭,實際經營由私人進行經營,國家進行監督,采用後世美國式的會計結算製度,並嚴格進行管理。

    這樣在教育上出大頭的,始終是國家。首期的比例已經明確有了,後麵的比例按照股份均攤,也是國家多。算算,自己的那部分也有,確實有些肉痛,但看到國家都出了這麽多,而且,這些人培訓好了,必須先為自己廠工作五年這麽長,那可是自己管理的廠啊!想到這裏,這些資本家(由地主新轉過來的準資本家)心理就平衡了。

    對於科研方麵,這些作為中華早期教育學家的戰士們根據後世的大學加研究院的模式,建立了未來新中華的高校建設及科學研究係統。這在資金到位後,從上海過來的那幾個科學家和精挑出來的幾名戰士,就構成了太行第一研究院兼太行第一大學的學者、教師的架子。

    科學家們都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不用他們好好的帶好下一代,那就是太可惜了。因為帶學生和搞研究是一件兩不誤的事情,學生一般都不會阻礙導師的研究,而且,還會在導師研究的過程中,給導師打下手,例如實際操作、瑣碎雜務工作、試驗記錄等。

    這樣即方便了科學家們作研究,更可以培養中華的未來一代科學家們,使得中華的科技一步步走下去,保持領先的優勢。

    隻是這樣,作為國家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的大學,就成為了中華國必須控製在國家手中的一個重要部門,此後私立大學的辦學困難重重就是從此刻埋下的禍根。這點,是這些戰士們在此刻完全沒有想到的。

    當然,這些東西,張衛隻是認真仔細的看完了,並沒有橫加幹涉。他從李錦江身上學會的一點,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這些念過完整的師範課程的大學生們,就是一個教育方麵的專家了。他們的“專家”頭銜,比起這個時代的任何教育專家,隻會更好,而不會更差。因為,教育不同於工業、科技,重的是人的因素,而人的思維等因素,在這個時代,與後世相比而言,並沒有那麽離譜的差距,這樣,有著後世知識的他們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巨人。

    即使,他們不是巨人,他們隻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但由於他們已經站在巨人肩膀上了,他們就會比那些巨人看得更高!看得更遠!(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