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字數:8147   加入書籤

A+A-




    對於張衛來說,教育起的作用,是在十年之後乃至二十年之後才會發揮作用。當前最重要的,是怎樣迅速把工業發展起來!

    按張衛的所知,長治在後世就是一個中型的工業基地。

    地處山西的長治,煤是不用說了,其他的如鐵、銅、硫等工業必須的原料都應有盡有,發展工業的潛力、前景都要比紅麻根據地要好,把它建設成為中華的工業基地,那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但是,有原料不等於就能夠立即開始動工了。現在太行根據地原料是有了,但最基本的煉鐵煉鋼設備卻沒有。沒有煉鐵、煉鋼設備,怎麽去冶煉?難道用手來接著鐵水?

    煉鐵、煉鋼的配方,戰士們從電腦中都找到了,而且還能夠找到專門針對長治這裏的鐵礦、原煤質地的配方。但由於缺乏設備的緣故,卻沒法立即開工,配方也沒法使用。配方是嚴格需要條件的,缺乏一個條件配方造出來的東西就是次品,換個話說,就是假冒偽劣,是質量低劣的產品。

    現在,隻能采取先建設平爐的方式進行冶煉,而後用冶煉好的原料製造需要的冶煉設備,再用製造的冶煉設備冶煉出質量、純度更好的原料,再用這些優質的原料真正造出配方需要的設備。

    如果不把建設廠房算進去的話,這需要三個步驟,最起碼的三個步驟。但實際上,廠房的建設是必須要考慮的。而且,原來後勤儲備的那些水泥,又幾乎給李錦江拉了個精光。現在沒有水泥就必須要先造水泥。另外,磚頭的生產即使開工了數十家小磚廠,給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汙染,也供不應求。

    這樣就必須擴大磚頭的產能。而要擴大磚頭的生產產能,那麽沒有煤就不可能辦到。而煤,這也是鋼鐵冶煉必須的原料,還要考慮冶煉這一塊的需要。要煤嗎?煤嘛!山西有的是,長治有的是!

    可是,你總要開采啊!不開采,那煤可不是一下就能夠從天上飛下來,飛到你的倉庫裏麵隨便供你使用的。開采需要人工、需要設備、需要……

    而這些,卻又是長治所缺的,尤其是設備。沒有設備,現在光靠著手工,煤的產量低得令人幾乎無法忍受。設備的缺乏,鋼鐵的冶煉就成了迫切的需要,要盡快進行鋼鐵的冶煉,盡快把設備生產出來。可是,話又說回來了。要冶煉鋼鐵,就必須……

    就如繞口令一般,張衛念叨了半天,在辦公室裏轉了半天,也讓下麵這些方方麵麵的負責人愣了半天。以前從司令部轉下來掛職起,就能夠一臉嚴肅、老成的張衛,自從和李錦江越走越近,乃至前麵和李錦江成為了真正的搭檔後,好像、似乎、大概、仿佛、可能就是沾了李錦江的性格,人也“年輕”了許多。現在,連這種以前從沒有過的動作都有了!

    孫青海默默的算著張衛的動作。對於張衛,他是信服的,但對於一下爬到自己頭上的李錦江,他雖然也佩服李錦江的能力,但在心中卻不怎麽服。

    因為,從他的角度來說,李錦江太嫩、太不老成,在政治上太過於幼稚了。而以這麽一個帶有顏色的眼鏡去看李錦江,得出的結論都是不好的。即使李錦江有些地方讓他無話可說,但往往而會讓他在心中用一個“他也就是會這麽一兩手”,就一筆帶過了。

    但對於張衛,他的印象一直都是極好的。因為張衛從第一眼,給他的印象就是成熟、穩重、有能力,續而肯幹、工作有方法、對人量才適用,再接著……總之,好的都是好的,壞的嘛……就如剛才,這個動作放在李錦江身上就是浮躁、不穩重,但放在張衛身上就是“人性化”、“親切”……

    因此,孫青海在一開始分配的時候,就為自己能夠在張衛手下叫好,而與之關係比較密切,都是一樣為李錦江一係人所“排擠”的姚立江等人,則不得不歎著氣被分到了李錦江這一塊。

    當然,這裏所說的“排擠”則是他們的看法,李錦江以及與李錦江臭味相投的人,倒反不是那些對於政治很敏感的人,雖然知道姚立江他們與自己不睦,但也沒有往深層次的想,更沒有那種所謂的“排擠”的做法。

    戰士們的眼光是雪亮的,誰會關心戰士,誰肯和戰士們一起摸爬滾打,誰能夠真正了解戰士的疾苦,這些戰士們都會看在眼裏。因此,有了什麽事下麵的戰士當然就不會向姚立江這一些人報告了。都是千方百計的向關心他們的,姚立江等人認為是李錦江一係的幹部匯報、請示,這就造成了姚立江等人所認為的“排擠”。

    但姚立江等人雖然在這些方麵上缺乏大眾支持,但就其本身而言,能夠在團一級領導崗位上幹,就肯定是有一定的本事的。李錦江不敢啟用,怕他們使壞,張衛就沒有這種顧慮。

    因此,這些人張衛盡量的調到了自己手下,並把他們任命為了一些部門的負責人。孫青海就是這麽一種狀況,獲得了能源部門的管理權。

    這是張衛根據他們的能力對他們進行的任命、使用。但是,和李錦江不同的,張衛並沒有那種近乎於玄異的直覺,因此,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根據能力進行的人事任命會帶來多大的麻煩。

    張青海作為一名經受過後世的現代化教育,並真正掌管過一團之眾,有著實際的管理經驗。這不能說他沒有能力,關鍵在於,他的能力雖然有,但20xx年那時的官僚製度,對他不免有了影響。

    對於張青海來說,手下的工人不過就是一個數字,一個和產量一樣的數字。隻要煤礦礦井不出大事故,沒有重大的傷人事件,在這個沒有相關法律依據的時代,根本就不必要顧慮太多。

    此刻,在看到張衛為之苦惱後,張青海也沒有說什麽。他在內心裏,對張衛的定位,就是一名比自己在各方麵要優秀的領導,一名值得他追隨的領導!因此他暗暗下決心,打算要加強生產,作出一點成績來給張衛看看,也把李錦江一係的人給比下去。

    抱著這個思想,開完會後,張青海就開始下令,把礦井的一些為了安全,但卻使得煤炭產量會有所下降的設備給拆除,同時不顧一切增加了下礦井的工人人數,以尋求更多的產量。

    知道一些礦井安全知識的戰士隻有兩人,是曾剛和莫家增,他們負責進行煤礦工人的崗前培訓。他們發現了問題的時候,是忽然發現參加培訓的礦工怎麽忽然減少了,隻剩下寥寥數人。

    感受到奇怪,莫家增就出了教室,本打算向礦工們打聽,看看究竟是怎麽回事。令他驚訝的是,他居然聽到有民工說,礦井上沒有參加過安全培訓的人員也可以下井挖煤賺錢,這樣,參加礦工崗前培訓簡直就是費時費力,還不如直接去礦井幹活來得快。

    這時,曾剛和莫家增才知道了張青海的安排,於是大驚,頓時找到張青海試圖勸阻。但是思想已經官僚化的張青海認為,自己已然是此方麵的負責官員,就該有相應的官威,朝令夕改是不行的,靠別人的勸告來修正更是不能容忍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青海如何肯為兩名戰士的勸阻而停止自己的政策。屢勸不聽之後,曾剛與莫家增隻能按照張衛一直以來安排的,直接向張衛進行了匯報。

    而此時,已經是第二天下午了。

    張衛正在憂心資金的問題。根據地的建設鋪開的麵太大了,並且至今都隻有進沒有出,原來收繳的資金眼看著一天天的少下去,已經所剩不多了,按照預算,最多一個月就要斷絕。聽罷兩人的匯報,張衛大驚,資金的問題顧不上了,立即隨著兩人急匆匆的向根據地煤礦礦井趕去。

    此刻,卻已經晚了。前一天張青海拆除那些安全設備,經過一個晚上,礦井已經變得極其的危險,而第二天張青海又增派了人員,尤其是那些沒有經過曾剛與莫家增培訓的民工,這些人如何會知道礦井必須注意的東西!

    有一組四名民工在礦井中覺得黑,於是在上午出來後,下午再下井的時候,就自己私自帶了一盞煤油燈下去。

    在煤礦礦井中點火,是大忌!經過培訓合格拿到上崗證書煤礦工人看到了,肯定會製止,但由於民工下得早,一吃過午飯三個人就下去了,其他煤礦工人沒有看到。

    民工中有一人遲了點,與煤礦工人一起準備下井,下井前,這名民工炫耀的向著那些持有上崗證的煤礦工人說道:“閻鬥金,你們挖得快也別拽,等到下午老子就會比你們還要快!”

    那位名為閻鬥金得煤礦工人還沒覺得什麽,另外一名警覺性比較高的煤礦工人就覺得奇怪了,這些民工今天上午才剛開始下井,如何能夠這麽快就熟手,會挖得比自己這些已經幹了半個多月的人還要快?

    於是這名煤礦工人就仔細的詢問其緣故,而這名喜歡炫耀的工人在幾次套問之後,也忍不住得意洋洋的說出了他們幾個民工的秘訣:“我們帶了燈下去,這回夠亮了還能挖不快!”

    煤礦工人中頓時有數人大驚,問清確有其事後,一眾人等趕緊向礦井外跑,辛好礦井還沒挖多深,眾工人兩下就跑了出來。

    還沒站定,民工還想問問為什麽要這麽急扯自己出來,此時忽然感覺腳下一陣震動傳來,與之幾乎同時的,是“隆”一聲悶響傳來,礦井還不深,衝擊波也立即傳到了,站在礦井附近的幾個工人都被衝擊波給推了一下,倒在了地上。

    此刻,民工的臉色方才變了。雖然他不知道大家為什麽要跑出來,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但很明顯的,裏麵已經發生了什麽,而且恐怕還不是小事!

    此刻,張衛與曾剛、莫家增等人正在向礦井趕來,途中忽然覺得地麵震動了一下。幾人停下了腳步,張衛與曾剛、莫家增三人對視了一眼,都相互從對方眼中看到驚駭的神色。頓了一頓,幾人又立即拔腿,以更快的速度向著礦井跑去。

    進入礦區,遠遠的,就看到沿著一個礦井口圍著一大群人。出事是定了的,現在就要看看究竟有多嚴重了。張衛與曾剛、莫家增等幾人分頭詢問,在人群中花了一點時間之後,找到了這個礦井的管理員。

    這是張青海任命的礦井管理員,名叫閻大山,找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和著幾個工人在搬手動鼓風機。曾剛把它叫了出來,向他仔細詢問了礦井出事時的情況。很明顯,這人已經接受過曾剛與莫家增的崗前培訓,相應的素質還是有的,迅速的報告了礦井當時的情況,說出了張衛等人最需要的詳細情況。

    這邊曾剛在詢問礦井當時的情況,莫家增就去尋找當時離現場最近的那些工人詢問情況,張衛則趕緊安排身邊的戰士去其他礦井通知停止作業,還派了一名戰士火速回到營地去取氧氣筒防護服等裝備,再過來的時候就開吉普車送過來。

    很快,張青海也趕了過來,看著一臉鐵青的張衛,他沒敢再說什麽,而張衛考慮到影響不好,也忍了下來,沒有當場斥責他。

    很快,手動鼓風機搬了回來開始向洞內送風。數分鍾後,想到礦井反正還不深,已經急不可耐的曾剛等不及氧氣罩與防護服送過來,就與另一名戰士用濕毛巾捂住嘴,嚐試先行進入礦井探路。

    張衛沒有阻止,曾剛家原來是煤礦上麵的,耳濡目染加上他又刻意學習過這方麵的知識,應該知道礦井內存在的危險情況,並會采取相應的方法應對,如果實在不行,他也會趕緊退出來的。

    果然,進去三十多秒,曾剛和戰士就退了出來,礦井內氧氣含量還是太低。即使此刻已經把其他幾個礦井的鼓風機抬了過來,鼓入洞中的風量已經大增,但洞內的瓦斯氣體與二氧化碳卻不是那麽排得幹淨的。這樣,大家就隻能等回去去設備的戰士過來,裝備沒有過來,張衛不允許任何人再進去冒險。

    待裝備送過來,已經是半個小時後了,其間張衛早就找了個空當,把張青海罵了個狗血淋頭。然而罵也無濟於事了,看著周圍一大群深知內情,又因為無聊的等待而竊竊私語的礦工。張衛內心不禁考慮,如果不撤掉張青海,是不是會導致影響就沒有挽回的餘地。

    於是張衛當即宣布了撤掉張青海的職務,暫時由曾剛代理能源部的部長,莫家增代理副部長,由兩人主持這次事故的搶救工作。至於下一步對張青海的處理,將嚴格的依據太行根據地製定的法律來做出,決不姑息!

    這在礦工們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礦難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尤其對於這些山西本地人來說,聽說某處某處因為挖煤又死了多少多少人,並不是新聞。長治這裏每開一個礦井前都要把安全設備準備齊全,這工人們不知道,但對於他們來說,知道這兒很重視礦工們的安危就是了。

    這次事故,大家都知道,和中華共產黨的一個官下令,撤掉了那些安全設施有關,但主要的是有民工擅自帶燈火下井而引起。

    撤掉那些設備對礦井的危害,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看得到,雖然聽說這樣會容易產生事故,但究竟到了多麽容易的程度,大家不會知道。而那幾個民工拿燈火進礦井,卻是眾所周知的會產生事故。

    因此,大家認為,事故的主要責任,是那幾個民工,而不應該是張青海。加上張青海或許說是出於一種優越者對卑微者的憐憫,一直以來雖然沒有把這些新生的煤炭工人當平等者看待,但什麽該做的還是會去做的。

    這樣,就足以讓這些煤炭工人感恩戴德了。要知道,這個年代是三十年代,享受的是三十年代的標準,而三十年代的工人,或者嚴格的說,三十年代的煤炭工人,其地位是非常的低的!張青海待之以二十一世紀的標準,就足夠讓煤炭工人們有在天堂的感覺了。

    這樣,張衛的命令一宣布,這些工人就有人開始企圖為張青海說情,最後聲音匯合起來,就成了齊聲的反對,再最後,不知道是誰先跪了下去,頓時黑壓壓的一片人都跪了下去。

    張衛看到此景,忍不住狠狠的盯了張青海一眼,目光中傳達著恨鐵不成鋼的痛恨。而張青海則是完全被感動了!在二十一世紀,他又哪裏能夠看得到這樣的感人場麵,又哪裏會這樣的被人感動過!他深刻的感受到了父老鄉親們的誠意,感受到了父老鄉親們對他那份熱愛!

    這讓他很是慚愧!

    他知道自己一直以來是怎麽去對待他們的,也知道自己雖然給了大家一些東西,但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平等對待過他們。但卻是他們,在自己最失意、最傷心、最落魄的時候,給了他這樣的評價與對待,支持著他的內心不致於崩潰。他頓時有了一種愧對大家,想找條縫鑽下去的感覺。

    這是他此生轉變的一刻。就是在這一刻,他感受到了人民對待一個幹實事的幹部的愛戴,從此轉變了他的態度與作風,開始為了人民而去幹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抱著人民為我的心態去幹工作。

    人民的目光是雪亮的。

    張衛與李錦江所帶著的思想,已經接近於這個時代的共產主義先輩,都是為了人民、為了國家而努力建設一個新中華。但張衛與李錦江不可能完全代表整個數字化師,所謂“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數字化師裏也是良莠不齊,也存在著那些官本位、自我本位意識的人。

    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而就忽視了國家、人民的利益,一切為了自己的利益為先,即使損害國家、人民的利益也不顧。而由於有了李錦江、張衛的到來,中華國的曆史進程已經改變了,中華國的社會法製進程,乃至整個社會主義社會製度的建設已經有了經驗可循,起碼在一個相對長的曆史時期上不用再去摸索。

    而李錦江、張衛也明白製度、法律的重要性,從一開始兩人盡可能的完善製度,規範法律,彌補上由於他們的到來,導致整個社會可能出現危機的情況。這樣,那些企圖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國家、人民利益的人,他們的行為就不可避免的觸犯了法律,最終在李錦江張衛的堅持下,一一被繩之以法,被淘汰在中華國曆史的煙雲中。

    張青海如果沒有轉變他的思想,以他一貫思想、認識,他最終也必然將會走上違反新中華法律的不歸路。經曆這次事件,他轉變了,也就保證了他最終沒有被淘汰在曆史的煙雲中。

    此刻,張青海沒有想到這麽多,他隻是在一種深刻的感動下,開始檢討自己的行為,最終得出了要改正的決定。因此,麵對大家希望張衛修改決定的請願,他還是推辭了,出來感謝了大家的好意,檢討了自己的錯誤,並深刻的反省了自己。隨後,裝備送到了,當著大家的麵,張青海搶到了一套裝備,與莫家增等四名戰士一塊,毫不猶豫的走下了礦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