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二

字數:8105   加入書籤

A+A-




    中華這一邊的所有人都仿佛驚呆了,沒有一個人出麵阻止,也沒有一個人出聲駁斥。所有中華人都緊閉起雙唇,臉繃得緊緊的,沒有一絲的笑容。仿佛湯姆生所說的,正好是事實,正好說中了中華的軟肋,令中華人無法辯駁一般。

    在座的美國人和那些感情上親近美國的歐洲人,見狀都是竊笑不已。昨天,中華才令美國丟了一個很大的臉,今天,他們抓住了中華人存在的問題,反擊了過來,顯然中華人毫無防備。看那些中華人仿佛臉色鐵青的樣子,美利堅的顏麵是絕對能夠挽回了,順帶的,還能令中華人在整個歐洲麵前顏麵盡失……這就是挑釁美利堅的下場!幾乎所有的美國人心中都閃過了這個念頭。

    會場上的諸人都分到了至少一張相片,但大多數人都不僅僅隻是看自己手上的那張相片,更多的是幾個人一起,相互傳看各種不同的相片。逐漸的會場的聲音喧鬧聲越來越響,眾人都在議論著這些相片,議論著李錦江所說的與相片上存在的差異,一些暴燥的人甚至開始抨擊李錦江的欺騙行為……

    終於,有十幾名歐洲人站了起來,主動製止會場上的議論,大聲的說道:“諸位,諸位,大家靜一靜!靜一靜!靜……”看到是同樣的白人,會場上的聲音逐漸的靜了下來,眾人的眼光都集中看著站起來的這十幾名白人,看他們究竟想說點什麽。

    這十幾人叫嚷了一陣,顯然聲音都沙啞了下來,一人轉過身,對著李錦江說道:“李總理閣下,似乎你欠缺我們一個解釋!”他拿起手上的相片搖了搖,大聲的說道:“我們需要真相,究竟這是對你們中華的誹謗,還是你們中華就如相片上所顯示的那樣,是如此的貧窮、落後?”說道最後,這名歐洲人幾乎是喊了出來,聲音中帶著被欺騙的憤怒。

    李錦江認識這人,他是德國的一名記者,後麵站起來的十幾個人均是德國、法國等國傾向中華的記者。當然,其中也絕對會有中華國家安全部安排的人。

    李錦江依然站在台上,姿態自始自終沒有變化過,他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難道,這些明顯的誹謗和造謠,大家都沒有察覺麽?”

    李錦江揮了揮手,幾名顯得很精幹的中華人立即搬過了一台機器,接上了早就準備的電線和線路,嗒的一聲打開電源,頓時機器上射出了一片光芒,投影在講台邊的牆上。

    李錦江笑著說道:“大家請看,這是我們從1929年至今拍下的一係列相片,顯示了中華的一些城市、工廠、街道、鄉村、家庭等等的變化,下麵我們逐步對比顯示給大家看……”

    下麵的操作員拿出了一疊的圖片裝入幻燈機中,李錦江按動桌麵上的控製器,在這些歐洲人瞪大的眼睛裏,開始給他們一張張播放幻燈片,解說中還偶爾倒回去,讓他們親眼看見中華各個地方逐年的變化。

    這個年代早就有了幻燈機,而歐洲,更是幻燈機的的產生地,他們早在1845年就開始使用幻燈機來進行傳教,對幻燈機絕不陌生。但這台中華生產的幻燈機,與他們那些必須拉上窗簾,甚至隻能在晚上才能使用的家夥不同。

    大白天的,雖然天空有不少的雲朵,但陽光的光線依然有些刺眼。這個大廳原本就是漢堡市政府的會議廳,廳很高,窗戶很大,從窗戶上映照進來的光線依然很強,足以保證記者們看清楚一米外報紙上最小的字——前提是那名記者並不近視。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這台中華生產的幻燈機依然射出一片略帶淡黃光芒,把幻燈片的內容清晰的投射到牆上,讓下麵的記者們看得清清楚楚。

    所有在場的記者們都讚歎不已,對於這麽一台清晰、明亮、隨意換片的幻燈機,他們切實的感受到了中華科技的進步——當然,他們大部分的讚歎依然是對那些相片而發的。

    在李錦江的親自解說下,他們觀看了中華的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大城市逐年的發展變化,還看到了中華的鄉村與街道、中華的普通家庭、中華的河流、原野、山川的變化。

    每個地方都至少有四張不同年份的相片,這四張相片足以證明了中華正在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是記者們最好的題材,很多記者已經在構思明天報紙的頭版頭條,構思怎麽才最吸引人的眼球……

    那名美國記者到了此刻,再也不出聲了。而那些美國人和親美國的歐洲人,他們沒有了領頭的,在中華如此鐵一般的“證據”麵前,一個個麵麵相覷,實在找不出什麽能挑刺的地方了。

    李錦江在漢堡的記者招待會是非常成功的,既解釋了中華政策上令歐洲諸國感到不安的一些方麵,還給了他們展示了大量的希望,拋出了大量空頭支票般的承諾,同時,李錦江也拋出了大量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利益,使得他虛實難辨的各種承諾仿佛都是真實的一般。

    同時,有了那名美國記者似乎惡意的挑撥與詰難,李錦江非常順利的對中華進行了一次良好的宣傳。中華的過去已經被忽略不計,而中華的現在成為了歐洲各大報紙競相渲染的版麵,李錦江所希望傳出去的聲音,被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歐洲諸國。

    次日,坐在從漢堡前往柏林的火車上,羅菁給李錦江送來了一份報紙。這是一份銷量很小的報紙,上麵有一個並沒有什麽名氣的記者發表的一篇文章。這名特別“細心”的記者,“發現”了中華照片上許多不曾認識的東西,便在這份小報上對此做了一篇報道。

    報道的篇幅很大,對中華照片上出現的東西均進行了一番推測與猜想。李錦江看完之後,黃琳把報紙接了過去,仔細看了一會,訝道:“這篇文章上所說的這些電器,真的是我們國內的麽?我怎麽大部分都沒有見過呢?”

    李錦江與羅菁相視一笑,李錦江道:“是的。這些電器就是我們中華生產的,不過,這上麵的絕大多數電器都僅僅是樣品,現在還沒有出現在市場上,應該是說,這是我們‘未來’必然會生產的產品。”

    黃琳略一思索,淺淺一笑,道:“你們可真夠狡猾的!拿那些還沒有投放市場的商品來糊弄外國人。”

    李錦江也笑道:“這些商品未來一兩年就會逐漸出現在市場上了,等到他們去到中華的時候,是絕對能夠看到的,現在的糊弄,是為了讓他們未來更好的享受。”

    黃琳問道:“那你的計劃實施之後,一旦外國人蜂擁而入,等到他們到了中華之後,發現中華還正處在發展過程中,並不是他們所想的那般先進,會不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呢?”

    李錦江大笑道:“隻要他們來了就行!”頓了頓,李錦江解釋道:“隻要他們來了,哪怕中華仍處在發展當中,但中華工作的機會太多了,相比起在歐洲窮苦困頓的處境,他們自然會知道如何選擇的。”

    羅菁在旁解釋道:“事實上,等他們到達中華的時候,這些電器產品已經會有不少種類出現在市麵上。就算他們會有些看法,但沒等上多久,就會有更多的電器產品生產出來,足夠滿足他們的需求。不用怎麽擔心的。”

    “能確定生產出來?”黃琳有些奇怪,問道:“難道,這些東西我們確實已經研製出來了,隨時都可以生產?那為什麽我們不立即生產呢?如果我們早日生產出來,豈不是能夠更快的把對外貿易平衡下來?”

    麵對黃琳連珠炮似的提問,羅菁露出了個苦笑,把目光轉向了李錦江。李錦江出聲說道:“這是我製定的計劃。”

    看著黃琳探尋的目光,李錦江說道:“我們現在的很多電器產品,以現有的技術條件,研製生產出來並不難。隻要思維能夠解放一點,所需要的也就是一兩年的研究時間罷了。而投入生產,更不是困難的事情。基本上,很多都已經是成熟了的技術,隻要他們把我們的產品拆開,逆向仿製一番,很快就會有仿製品出現在市場上。”

    “但是——”李錦江說道:“如果我們的產品價格低廉,市場需求缺口又不是很大,經過與我們談判,還可以獲得專利授權,在生產上贏得一杯羹,那麽,誰還會花費心思去仿製呢?”

    黃琳若有所思,問道:“那你的計劃是集中力量先生產一種產品,然後大批量的投放到市場上?”隨即,黃琳又感到不對:“可是,你怎麽知道我們生產的產品一定會暢銷呢?萬一到時候沒有人購買,那不就會造成產品積壓在倉庫中……”

    李錦江與羅菁對視了一眼,兩人頗有點無語,難道李錦江能夠說,我是從來來的人,我就知道,我的這些產品一定是非常好銷的劃時代產品。而且市場奇大無比,無論生產多少,都能夠迅速消化掉,絕對不會出現大量積壓的情況。

    看著李錦江與羅菁的表情,黃琳嫣然一笑,起身說道:“這些國家大事,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計劃,我一個婦道人家,就不摻合太多了。你們慢慢談,我先去整理行李,過一會也要到站了。”

    看著黃琳進了車廂的臥室,羅菁當即向李錦江翹了翹大拇指,李錦江毫不客氣的笑著接受了,隨即說道:“那個詹姆生做得很好!他應該和這個撰文記者一樣……”李錦江用右手食指敲了敲羅菁拿來的那份報紙,續道:“一樣都是國安部安排的‘托’吧!”

    羅菁笑道:“還是參謀長厲害,我還以為那家夥做得很隱蔽、問得很惡毒,應該能夠迷惑所有的人。結果,還是給你發現了!”

    李錦江撇了撇嘴,道:“笑話!那家夥問得這麽‘配合’,又這麽‘巧合’的為我們展示相片做引導,或許歐洲人和美國人回不過這個味,我可不是傻子。”頓了頓,李錦江隨即問道:“駐在各國的大使館已經做好了準備沒有?”

    這句話有些問得沒頭沒腦,但羅菁顯然早有準備,當即答道:“駐各國的大使館均已經按照要求準備搭建棚子的材料,隻要等我們抵達之後,就開始進行電器的展覽。”

    李錦江臉色已經嚴肅起來,說道:“要求他們,事先一定要做好預案,如果人多,就不要搭建棚子了,在使館中開辟一個大廳,對來訪者進行分批接待……不論如何,必須要保證展出的電器的安全!”

    羅菁答應了之後,李錦江拿起手上的報紙,說道:“輿論造勢還有必要加強,要讓歐洲的民眾都知道中華有這些先進的電器研製了出來,為我們的展覽提供聲勢。”

    羅菁再次點頭表示明白,李錦江最後說道“你與黃玲的婚事,恐怕還要過上一段時間才能公開,此前黃玲懷孕產子的事情,國安部已經用了一些辦法,引人往孔輝那裏進行猜測……我知道你能夠忍受一點點委屈,但這樣的遮掩總不能長久,黃玲又不能不露麵……我想了一個辦法,讓你作為中華外交部副部長,在中華駐世界各國的各大使館進行巡視,並且把我們當前的宣傳與產品銷售計劃抓一抓。”

    看著羅菁眼圈都有點紅的跡象,李錦江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知道,讓你有兒子也不能認,還要由著輿論,任別人猜測那是孔輝的兒子,這種委屈很難受。”

    李錦江歎了口氣,道:“我會讓黃琳多去照顧黃玲的,她們兩個現在情同姐妹,你應該可以放心了。至於你什麽時候回來,我不敢保證,但我會讓孔輝盡快促使小日本作出決定,隻要計劃一步入正軌,屆時孔輝就可以用忙於軍國大事作為借口,黃玲也就不必要在公眾麵前露麵了……”

    羅菁臉色很難看,李錦江知道他的心情,也沒有再勸說。他知道,為了中華的利益,羅菁絕對會嚴格的執行他的命令,但人不是機器,他的計劃給羅菁帶來的感情傷害,卻不是能夠輕易彌補的。

    兩人沒有再說話,隻有火車駛過鐵軌接縫時發出的哐當聲,在車廂中有節奏的響著……

    就在李錦江前往柏林的時候,一份德國小報上的一篇報道,引發了歐洲報紙界的爭論與探尋。那份報紙上,一個名聲不顯的小記者對中華公開的“中華家庭照片”上的一些東西進行了“猜測”。

    這名記者的“大膽猜測”,刊登在這家德國漢堡的小報紙上,隨即被集中在德國漢堡的一些記者發現了,引起了一些記者對此的爭論。

    由於中華照片上的那些東西確實前所未見,而且中華對此毫無說明,這些記者的猜測五花八門,但都沒有一個可以確定的答案,很快就成了記者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引發了記者們對中華的奇怪電器的探尋熱。

    中華照片上那些陌生的電器和一些不知名的器物,被紛紛的“發掘”出來,一些記者甚至開始就此撰文發回報社,讓各大報社準備第二天的版麵。

    李錦江抵達柏林之後,當天與德國現任總理弗朗茨.馮.帕彭會晤並進行了商談,雙方按照慣例進行了一係列的外交活動。第二天,李錦江抽出時間親切的看望了在德國的留學生和華人。

    隨後,在第三天的記者招待會上,還沒提出幾個問題,就有“性急”的記者把話頭引向了中華產的電器上:“李總理閣下,請問你們所展示的相片上這些東西究竟是什麽用途的呢?可否解釋一下?”

    說著,這名記者還拿出了一張大到20寸的相片。這顯然是中華展示出來的中華人家庭照片翻拍的版本,翻拍的痕跡很明顯,不過翻拍的效果很好,上麵那些中華人家庭中的電器都很清晰。

    李錦江看了這名記者一眼,心下明白,這兩天在記者中逐漸興起了探究中華照片中物品的熱潮,但一兩天而已,還遠不至於令這些記者這麽快就舍棄國家大事,拿相片上一些小東西來提問,這肯定是國安部那幫家夥安排的“托”。

    看著這名記者目光中的殷切,再掃一眼會場上一些聞言灼熱起來的目光,李錦江卻不想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這個問題,要一一說明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我在這裏就不進行介紹了。”

    這麽快滿足他們,不如吊著他們的胃口,讓他們更餓,然後告訴他們一個可以獲得食物的途徑,屆時還怕他們不搶著跑去找吃的麽!李錦江深知“川壅而潰,傷人必多”的道理,此次安排人提問,本來就不打算在此回答。

    李錦江頓了頓,看著會場上不少人失望、激動、議論,臉上露出一個似乎過意不去的表情,補充說道:“這樣吧,我們船上有一些電器,回頭我讓隨從工作人員取出來,放到大使館去,以後大家可以去參觀、欣賞,自己去了解這些東西的用途。”

    那名拿著照片的記者並沒有坐下,再次提問道:“李總理閣下,您的意思,是拿那些電器出來,然後送到駐在歐洲各國的中華大使館去,讓各國的人民都能夠同時前去參觀麽?還是準備區別對待,僅僅是安排在德國或者其他哪一個國家的中華大使館中?”

    李錦江“顯然”被這個問題難住了,遲疑了片刻,一名中華人上前對李錦江耳語幾句後,李錦江方才回答道:“這位先生提醒得非常及時,剛才我們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我們船上本來就帶了一些電器,這些是準備送到中華駐各國大使館去,供使館工作人員使用的。回頭我會通知中華駐各國的大使館,讓他們把這些電器展示出來,屆時,大家都可以去觀看。”

    ……

    記者招待會之後,那名記者的“提問”和李錦江的回答,顯然徹底點燃了歐洲各大報紙對中華電器的探尋熱。除了主要版麵還在刊登李錦江訪美的報道和美國人野蠻、無禮、奸詐、以及顛倒黑白等表現,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與抨擊,其他版麵開始逐步增加那些討論中華電器的文章,同時也不斷的提醒著歐洲的民眾,中華駐各國大使館即將對公眾進行中華電器的展覽。

    那些本來需要廣告才能推廣的東西,在報紙上不斷出現在歐洲民眾的麵前,引起了轟動,更吸引了一些生活仍然安定的歐洲人的目光。

    隨著展覽日的到來,中華在各國的大使館成為了民眾很熱衷去參觀的地方,因為那裏有中華最新生產的各種電器,一些歐洲人就以一種參觀博物館的心態,跑到中華的大使館去參觀、欣賞那些新奇的東西,看著這些東西操作之後帶來的種種變化。

    這些均在李錦江等人的預料當中,卻又有些始料不及。預料當中的,是肯定會有人好奇的去觀看中華生產的各種電器,但始料不及的,是參觀的人會有這麽多,會有這麽長期的熱潮。

    按照李錦江事先的部署,開始的時候,中華在歐洲各國的大使館僅僅是搭起了室外的棚子,預計用上個十天八天,展示一下中華的最新電器,做做廣告。但是,蜂擁而來的人群,使得使館的工作人員趕緊拆掉了棚子,把電器收回了使館內,單獨開辟了一間屋子來分批次的接待來參觀的人群。(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