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全勝
字數:3520 加入書籤
壽州被攻克,接著南唐江北的各個軍州徹底暴露在裏大周軍隊的兵鋒之下,再也沒有劉仁贍這樣的宿將可以阻擋周軍的進攻,很快南唐泗州守將範再遇舉城降周。在年初周軍進攻,南唐在長江以北的數個軍州投降,但是之後南唐的反擊使得揚州、泰州等軍州又再次易手。而現在的泗州範再遇的再次舉城投降有著特殊的標誌性作用。因此天子敕封範再遇為宿州團練使。
沒有了壽州的障礙,周軍的進展極快,不幾天南唐的保義節度使、濠、泗、楚、海都應援使陳承昭兵敗被擒。濠州團練使郭廷謂聽到消息之後,舉濠州降周。這時壽州之外另一個堅守的重要城市。濠州的投降不但,守兵萬餘人全部歸降,城中存糧數萬斛也讓大周的後勤得到大大的支援,柴榮大喜之下敕封郭廷謂為亳州防禦使。
緊接著南唐的雄武軍節度使、知漣水縣事崔萬迪降,接著海州被右龍武將軍王漢璋攻克。海州、泗州和楚州三地在稍北沿海的位置,本來西麵壽州的阻擋,大周的兵力沒辦法向東向南順利投放,現在後方無礙,這一連串的軍州自然也就堅持不下去了。碩果僅存的楚州也緊跟著被攻克,南唐駐防楚州的防禦使張彥卿固守不降,與都監鄭昭業率領守軍打到刀折箭盡,最後張彥卿被發現的時候還舉著繩床做出戰鬥的樣子,麾下所部千餘人,戰鬥至死無一人投降。隨著雄州守軍的投降,南唐在長江以北的領土隻剩下廬、舒、蘄、黃四個州,大勢不可逆轉。此時柴榮的病略微好了一些,就停留在壽州修養,同時關注著戰事的進展。
由於南唐數次戰敗,被俘的南唐將士超過三萬人,繳獲的戰船不計其數,本來還憑借地利能夠抵禦的南唐現在就連水軍也不占優勢了。天子任命淮南節度使向訓為武寧節度使、淮南道行營都監,領兵戍守鎮淮軍,並且將江南投降的士兵分編成六軍、三十指揮,號稱懷德軍。
同時對立功的將士進行封賞,趙匡胤因為之前的戰功職銜提升兼領義成節度使,而他的大哥河陽節度使李繼勳則被任命為右衛大將軍。不過柴榮接到一個消息,留守汴梁的樞密使、同平章事兼侍中鄭仁誨病死,他是郭威時期的老臣,一向忠謹,柴榮出征則安排他鎮守京師,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現在去世,讓病重的柴榮更增傷感,於是下詔追贈鄭仁誨中書令,追封韓國公,諡號忠正,又命翰林學士陶榖撰寫神道碑文,一切安葬費用都由官方承擔,以示特別恩惠。
李璟聽說柴榮一直在壽州不走,十分擔心大周的軍隊南渡進攻江寧府,但是他又恥於對大周稱臣稱籓,於是就想出來一個辦法,示意兵部侍郎陳覺上表,請他傳位於太子李弘冀,這樣等新皇帝使聽命於大周,他這個前朝皇帝也就避免了這個羞恥之事。時候李岱聽到這個消息感歎良久,連連稱之為:“英雄所見略同”。符二娘好奇地問他和誰相同,他卻笑而不答。
此時淮南地區隻有廬、舒、蘄、黃還在南唐手中,但是已經沒有什麽堅守的能力了,南唐的請遣人度江向大周天子上表,獻四州之地,請求畫江為境,以求息兵停戰。本來柴榮打算趁勝追擊兵臨長江,找機會觀兵江寧府,但是身上的病卻實在堅持不住了,再加上此時北麵傳來消息,軍說遼國也對周軍的行為做出了激烈的反應。
這也很好理解,遼國人是絕對不會允許大周輕易清楚身後的禍患,騰出手來專心對付自己的,更何況現在雲中地區的幾個州被安西軍奪走,同北漢的聯絡也中斷了,想要進攻大周本來就隻有從幽州南下一條路,對周軍的軍事壓力已經大大降低,現在如果沒有南唐的牽製,遼國恐怕就要落入下風了。於是,遼國派出遙領大同節度使的崔勳和南院大王耶律撻烈一同南下威脅河北,同時命令北漢馬上南下給與大周壓力。北漢也就算了,現在就是死狗一隻,但是遼國的威脅可是實實在在的,於是大周天子柴榮接受了南唐的求和請求,雙方以長江為界,李璟不再稱帝,而是自稱南唐國主,每年輸貢物數十萬。南唐國主又馮延己獻銀、絹、錢、茶、穀共價值超過百萬貫來犒軍。於是淮水以南,長江以北的土地就完全落入了周軍的手中,大周一共得到軍州十四個,總計六十個縣,人口將近兩百萬。
柴榮帶病堅持到交換了國書,於九月十七日回汴梁城養兵,同時命鎮寧節度使張永德帶兵備禦北邊遼國。這場延續了十個多月的戰事終於結束了,大周又一次完美實現了其戰略目的,但是遼國的存在也讓大周如同芒刺在背十分的難受。此時是顯德三年九月,曆史在這裏發生了變化,由於北麵安西大都護府的存在,大周北漢的威脅幾乎算是消失了,遼國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對西南麵雲州和歸綏城方向,因此,大周對後蜀的進攻和對南唐的進攻都略有提前,特別的對南唐的進攻並沒有像原來曆史上那樣延續一年半還多,而是在顯德三年就結束了對南唐的征伐。
此時的西北,第一茬玉米收割完畢,第二批也完全播種結束,等著更大的收獲。其餘各地的秋收也已經順利完成。同時都護府在靈州的築城已經結束,這次的築城是一個開端,以後每年都會根據實際情況來繼續修築這座西北重鎮。靈州由於合並如都護府的時間比較短,所以之前靈州境內的道路比都護府其他地方要差很多,這次也基本休整過一遍,從靈州南下聯通會州的道路也基本整修了一遍,雖然還不能如同南山城和夏州那邊秦直道和水泥路的水準,但是讓四輪馬車在道路上順暢地同行已經沒有問題了,西北黃土高原這裏雨水不算多,道路還不會經常收到下雨浸泡最後崩塌路基的情況,所以申暉打算暫時先保持這樣,等人力和財力寬裕的時候再進一步修葺。而遺憾的是靈州到會州這一段黃河的河道狹窄而且水流湍急,河道中又多處礁石,不適合水運。不然就可以大大加快運輸的速度。
會州向西聯通原來的原州,這在大唐的時候也是一條重要的道路,不過百年來武人管理已經徹底廢棄,現在都護府也休整了一次,方便東麵的百姓能夠向會州遷徙。銀礦能讓人發財,這樣的宣傳確實給會州帶來大量的人口,這些人口很多都是窮人,不過都護府的財政還是很強大的,有了大量的物資支持,會州迅速繁華了起來,這一處因為中原勢弱而變成胡漢雜處的地方現在又重新變成了漢人聚集的大城市。從六月到現在,還陸續還有各地人過來試試運氣,希望發現礦藏能發財,除了大富豪,沒能夠發財的也在會州找了新的工作,或者做工或者務農,最後安定了下來。
李岱為了這些移民的安全,還特意派人帶兵向東南方向清掃了一遍,從會州城直抵隴山附近,盜匪、番部之類的存在在安西軍強大的騎兵的掃蕩下,全部被清除掉,一時間酒量隴山裏麵的山賊都不往西麵來了。李岱也派人同原州打過招呼,雙方保持了一定接觸,約定貿易互市,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倒也相安無事。
此時會州居民的構成,原來散居各地的居民也還有幾千近萬人,再加上後來從關中過來了數萬百姓,這些都被妥善安置之後會州的人口架子也就搭建起來了,而比較近的蘭州也來了接近一萬人,初期是一些想過來發財的人,後來見到會州這裏生活比較好,而都護府對番部的百姓也很平和並不歧視,倒是有很多小的番部直接遷移過來,托庇於會州治下。李岱對此當然十分歡迎,而都護府的政務部門對此也輕車熟路,順利把這一萬來人消化了下來。
隻是蘭州當地的一些大的有勢力的番部對此不太滿意,認為都護府搶了他們的人口。李岱卻也不在乎他們的呱噪,誰有本事人口就歸誰,都護府隻是大力宣傳治下百姓的生活好,從來備有劫掠過人口,這樣已經很斯文了。
同樣的李岱也沒有相信這些番部都是綿羊,他一麵從完全安定下來的靈州把兩萬多大軍全部調來,一麵按照都護府的規矩在會州選練民兵,保證這裏的百姓能夠自保。同樣李岱讓蘭州穀口的駐軍加快對營寨的修建工作,此時蘭州穀底東麵出口的城寨已經修築完成,但是他們並沒有停止,反而正迅速繼續擴大營寨的規模,估計過不了太久這裏就會變成一座大的城堡。(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