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字數:4916 加入書籤
白朗宴請工部的同僚們這一天, 門房收到了一個陌生人送來的一隻木匣。
傍晚,夫妻倆送走所有的客人,方有時間打開這隻木匣。木匣裏麵放了一套舊衣裳,衣裳底下是一張五千兩的銀票。
沈淩一眼就認出那套衣裳正是如眉給那個男童換上的那一身,她將衣服的來曆告訴白朗,便不解道:“他們送這衣裳和銀票做什麽?”
白朗想了想,猜測道:“也許他們有不得已的苦衷,所以才不曾親自上門答謝。但是又想報答你的恩情,所以才又送了這銀票過來。”
經他這一說,沈淩就有些明白了。這些勳貴人家的你爭我鬥,她是半點都不願插手的,如今他們既然願意將她撇清, 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隨著白朗逐漸在工部站住腳,兩人便將生子一事提上了日程。
沈淩在後世的時候看過很多雜書, 她記得自己曾經看過一本日本專家寫的書,上麵提到過如何利用同房的日期和次數來提高生男或生女的概率。
比如想要生女孩, 每個月同房的次數就要多一些, 最好在排卵期前一天或者當天同房,這樣生下來是女孩的機率會更大一些。若是想要生男孩, 夫妻兩個每個月同房的次數便要減少一些, 最好隻在排卵期後麵幾天同房。
因為當初看這本書的時候,沈淩的一個表姐心心念念想要生個兒子,沈淩便給她說了這個法子,讓她回去試一試。一年以後, 表姐果真如願生下了一個兒子,所以沈淩才記得特別清楚。
沈淩倒是對生兒子沒有什麽執念,相反,她特別喜歡女兒。所以很希望第一胎能生個女兒。隻是在她與白朗說了這事以後,白朗卻不相信這個法子會有用,依舊按照他的規律來做。
這種事,本來就是男方占據主動權,而且沈淩也不喜歡勉強別人,所以這個法子便被擱置了。
等到秋天的時候,沈淩摸著自己那還未顯懷的肚子,覺得反正都是自己的血脈,兒子女兒都好。
也許是她平日修煉內功身體比較好的原因,前三個月的時候,沈淩並沒有任何反應,能吃能睡,和從前看不出兩樣來。
懷孕滿三個月以後,沈淩的肚子才微微顯懷,睡覺的時候再不能平躺,隻能選擇側臥。除了睡覺的時候有這個不便,沈淩並不覺得有其他不適的地方,白朗每次問她身體可有什麽不舒服或是想吃什麽東西,沈淩都笑著告訴他不用操這份心,一切如常就好了。
白朗在工部待了幾個月,很多工作都已上了手,所以便將大部分心思放在了有孕的妻子身上。沈淩能感受到他這份關懷之心,心情隻覺舒暢輕鬆,覺得將來出世的孩子多半會有開朗的性格。
這樣小心翼翼的又養了幾個月,第二年初夏的時候,沈淩在一天清晨平安生下來了一個健康的男嬰。
白朗與沈淩商量了一番,給他起名白宇,小字阿旭。
阿旭三歲的時候,沈淩又給他添了一個弟弟。
白老太太寫信想讓他們回去探親,沈淩詢問白朗的意思。白朗低著頭不說話,好半天才道:“我在工部待的時間也不短了,是該挪挪位置了。等吏部的調令下來後,再回去一趟吧!”
小兒子滿周歲以後,白朗被調到地方任州同。一家四口便趁著這個機會回了一次晉城。
白老太太見到兩個曾孫愛得不行,很想將其中一人留在白家陪伴她左右,卻被白朗直接拒絕了。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處處受白老太太轄製的孫子,而是朝廷的從六品官員。大老爺因為兒子有出息,心裏自然有所偏向。其他人還指望著白朗今後照拂一下他們,自然不會偏幫白老太太。這事後來便不了了之。
後麵沈淩帶著兩個兒子去趙府探親,發現林寶珠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隻不過表哥趙秉章遲遲沒有中進士,沈淩見此便給林寶珠出主意,建議他去書院讀幾年書。
老太太在旁看著隻覺欣慰不已,外孫女在外麵曆練了幾年,人變得懂事不少,性子開朗了許多。
在晉城住了短短幾天後,一家四口便繼續上路了。
白朗任州同的地方偏近於後世的陝西,從晉城往西又走了半個月,才到達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涼州。
沈淩早前已經將京城的田產和店鋪盡數變賣,到了晉城以後,又去錢莊支了這些年的出息,現在手裏差不多有一萬多兩銀子。所以等一家人安頓下來以後,沈淩便沒有購置什麽產業,而是將大部分心思放在了家人身上。
阿旭馬上就要滿三周歲了,沈淩準備親自給他開蒙。
阿旭的性子有些跳脫,又缺乏耐心。沈淩便通過一些小遊戲和獎勵的法子慢慢培養他的耐心和專注力。等他能在小書桌前坐兩刻鍾了,沈淩才開始教他認字。
小兒子阿通滿了一周歲後,已經學會了走路。他比阿旭的性子要內向一些,不大喜歡出門玩耍,每天隻願意跟著沈淩,就連晚上也要沈淩陪著。
有這樣一個黏人的兒子,沈淩覺得自己恐怕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給他添一個弟弟或妹妹了。
沈淩私下裏與白朗說時,白朗和沈淩想的一樣,都願意再要個女兒。隻是阿通晚上睡覺比較淺,兩人便商議等他大一些了再說。
臘月的時候,白朗過生辰。沈淩並不準備大辦,隻給白朗的幾個同僚們下了帖子。哪知生辰當天,家裏來了不少生客。
沈淩曾經在地方上做過幾年知縣,一聽下麵人的回報便知他們的身份,多半是當地的鄉紳商賈,便讓下麵的人又準備了幾桌席麵,好招呼這些不請自來的人。
後麵沈淩翻檢這些人送的禮物時,發現大多數人送的都是比較尋常的禮物,唯獨有兩個人送的是比較貴重的禮物。她問明白送禮的人是誰後,便著人去打聽這兩個人的底細。
兩天後,打聽的人回來告訴她,這兩人都是本地有名的富商,喜歡結交朋友,出手極是大方。
沈淩打聽清楚後,回來便與白朗商議這件事,依她的意思這禮可以收,隻是回頭等這兩家有了喜事時,便送相同價值的禮物過去。一則,不傷兩家的體麵,二則也表明自家的態度。
白朗一心要在仕途上走的更遠,家裏又有餘財,自然不願在這上麵落人話柄,聽了沈淩的主意覺得很好。
隨著沈淩一家人逐漸融入到涼州,便有本地的世家或白朗的同僚家裏給沈淩下帖子。
沈淩接到帖子後,隻要無事一般都會去赴宴。
那些世家的太太小姐們無非是請她賞花喝茶,至於白朗的那些同僚太太們則更熱衷於說些官場上的事。
沈淩很快就將重心放在了那些同僚太太身上,有時也會請她們上門做客。跟這些官太太熟了以後,沈淩接下來就聽到了不少關於涼州官員的傳聞。比如白朗的上司,也就是涼州的知州,聽說出了名的懼內。而他的那位夫人,偏偏是個醋壇子,所以這知州大人並無什麽姬妾,膝下隻有嫡出的一雙兒女。
後麵沈淩也曾見過這位知州夫人,一看就是精明強幹的那種人,兩人說話的時候,沈淩不著痕跡的奉承了這位劉夫人兩句,又邀請劉夫人到家裏做客。
劉夫人是在知州大人還未中舉時嫁給他的,而當時知州大人也不過隻是一個窮秀才。所以劉夫人的出身很一般,平日裏遇到那些世家大族出來的官太太,她總覺得那些人自視甚高,輕易不與她們來往,沈淩邀請她到家裏做客,她本能的拒絕了。
沈淩也不在意,既然山不來就我,那我便去就山。
很快她就往知州府上遞了拜帖,上門請教劉夫人當地可有比較好的先生,她想高價聘來一位私塾,給家裏的大兒子開蒙。本來沈淩以為以自己的學識,給阿旭啟蒙應該不是問題。奈何她後麵要出門應酬,又要處理家務,又要照顧阿通,漸漸便沒了這份精力,所以才想找個私塾。
劉夫人客氣有禮的接待了她,聽說她要找先生,便給她推薦了城中的一位梁舉人。兩人就孩子的教育問題聊了多半個時辰,沈淩就提出了告辭。
後麵沈淩也曾打聽了這位梁舉人,聽說他做私塾的期間教出了十幾個秀才,便將人請了過來。
沈淩將人請到家裏後,發現這位梁舉人在教書育人上確實有一套,就放下了心。過後幾天,沈淩便提了幾色點心去了知州府,為私塾一事專門答謝了劉夫人。
劉夫人這次的態度比前一次好了一些,兩人由孩子談到城中有哪家酒樓的菜做得好,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劉夫人就順勢留沈淩用飯,沈淩很快應了下來。
吃飯的時候,沈淩發現廚下端上來的飯菜很是簡單,隻有三菜一湯,盛在瓷碗裏的飯也是最普通的粳米。飯後,她試著和劉夫人說起日常用度方麵的話,劉夫人神色有了微微的變化,很快就轉移了話題。
沈淩猜測一定是知州大人為了博取清廉的名聲,所以府上過得不是很寬裕,她心內便有了成算。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