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生命簽證
字數:3094 加入書籤
二戰期間,任華國駐wyn總領事的何鳳山向數千猶太人發放了前往魔都的簽證,使他們免遭納粹的殺害。 1999年,由加拿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和猶太人大屠殺問題教育中心聯合舉辦、sh猶太人研究中心協辦的一個名為“猶太人在sh”的係列活動中,何鳳山的義舉被公之於世。 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鳳山“國際正義人士”稱號。 這就是一番查詢後,陳一果找到的,關於何鳳山的事跡。 仔細了解一番後,陳一果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偉大,卻又默默無聞的人。因為他的緣故,有至少4000名猶太人免遭納粹的迫害與屠殺,說他是中國版的辛德勒,毫不為過。甚至可以說,他做的比辛德勒還要多,還要好。 隻是,這位老人太默默無聞了。直到他死後,幫助猶太人的事跡,才被慢慢的發掘出來。 陳一果覺得,非常有必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位華國外交官的事跡。至少要在華國國內,讓更多的人知道。 華國明明就有這麽同樣偉大,甚至思想境界更加崇高的人,為什麽要去崇拜辛德勒呢。 想到就開始做,或許被這位偉大的人所感動,陳一果覺得自己靈感迸發。 這個故事,他準備以倒敘的方式來展現。 1997年10月中旬,在何鳳山逝世半個月後。一位猶太老人在子女陪同下,前來拜訪何鳳山先生的女兒-何曼禮女士。簡單的客套後,老人說明了來意。他手中拿著的一份《波士頓環球報》,上麵載有一份由何曼禮女士刊出的訃告。 在這份訃告的內容中,提及他的父親,也就是何鳳山先生,曾經是一名華國外交官,曾任華國駐wyn總領事。任職期間,何鳳山先生曾經向猶太人簽發前往華國魔都的簽證。 老人過來的目的,就是確認這件事情的真假。 何曼禮女士表示訃告中的內容都是真的,還取出了一些何鳳山生前留下的遺物來證明,比如當時的照片,和筆記。 看著何曼禮女士拿出的照片,老人一下子哭了起來。接著,老人顫抖著從口袋中拿出一個小布包來,交到了何曼禮女士的手中,並示意她打開。 打開後,何曼禮發現這是一張發黃的紙片。仔細觀察後,她在紙片的底部發現其父親的簽名的。這是一張她父親曾經簽發的簽證?何曼禮一下子愣住了。 原來,這位老人,是何鳳山現在曾經幫助過的一位猶太老人。 以上,就是電影的引子了。 接下來,就正式進入影片的第一部分, 這一部分,從老人的回憶開始,介紹故事背景。 當時是1938年,德國納粹侵吞奧地利。納粹分子在奧地利大肆煽動反猶狂潮,猶太店鋪被搗毀,大批猶太人送入集中營。麵對滅頂之災,歐洲猶太人決計出走,希望借此躲避納粹魔爪。 第一部分中,會著重體現納粹帶給猶太人的苦難。每天都有大量的猶太人被納粹分子抓走,送去集中營,折磨致死。 這個時候,迫於納粹德國的壓力,各國都會猶太難民亮起了紅燈,拒絕簽證。如此一來,華國駐奧地利領事館,就成了猶太人的最後希望。 視線轉到一位猶太少年的身上,他奔走於駐wyn的各個領事館,希望能夠獲得一張簽證,離開wyn,離開奧地利。然而,50幾個領事館跑遍了,他一無所獲。絕望中,他來到了華國領事館。出乎他的意料,很快他就拿到了簽證。不隻是他,和他一起奔走於各家領事館的20多位猶太青年,都獲得了簽證。捧著代表著安全,代表著生命的簽證,這位少年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原來,wyn猶太人的慘狀,和其他國家領事館的冷漠,激發了何鳳山的仁慈之心,不忍看著猶太人在wyn等死,於是向走投無路的猶太人伸出了援手,勇敢地打開了向猶太人發放簽證前往魔都的大門。 消息在猶太人中迅速傳開,華國總領事館門前每天從早到晚排著長龍,許多求助無門的猶太人在這裏拿到了去魔都的“生命簽證”。 這一部分,可以用懸崖上蜜糖來形容。 在納粹分子的迫害下,每天都有大量的猶太人被殺。可以說,身處奧地利的猶太人,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 此時,何鳳山的簽證,就相當於一塊蜜糖。雖然很小,也很少,但至少讓身處奧地利的猶太人,又看到了生的希望。 前麵猶太人在納粹德國壓迫下的慘狀,和得知華國領事館打開簽證之門,能夠前往魔都後,猶太人的欣喜若狂,會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六芒星了。當時,德國納粹強迫猶太人穿帶有六芒星的衣服,用以區別猶太人和其他民族。這一點,可以在影片中著重展現一下。 這就是劇本的第一部分了。 而第二部分,就是何鳳山在簽證過程中,遇到的層層阻撓了。 阻撓來自於兩個方麵,一方麵來自於駐德大使。他擔心何鳳山的所作所為,影響華國與德國的關係,所以希望其暫停發放簽證的工作;另外一方麵,則是來自於納粹當局。何鳳山的行為引起了納粹當局的不滿,開始阻止何鳳山繼續向猶太人發簽證。 駐德大使這邊,形象可以臉譜化一些,基本上是個純粹的反派了。為了讓上麵滿意,是必須要這麽做的。 納粹這邊,設定可以更加豐滿一些。陳一果的想法是,塑造一個狂熱的納粹軍官。當然,狂熱指的是他對法西斯,對元首的信仰,而不是他的行為。相反,德國的軍隊和軍人,是世界上最有紀律的部隊之一。很死板,很教條,但因為狂熱的信仰,往往有著非同一般的執行力。為完美執行元首的命令,他們會不擇手段。 納粹占領下的wyn,猶太人的生活和其他民族的人形成鮮明對比。猶太人,一直受到納粹的迫害。而其他民族的人,雖然不能說秋毫無犯,還會受到一定的管製,但至少可以安全的活下去。 對於猶太人和其他民族,這位軍官完全是兩種態度。甚至,如果手下士兵生出不忍之心,還會生出受到軍官的辱罵與毒打。一位不願殺死猶太兒童的士兵,直接被軍官槍斃。 因為缺乏詳細的資料,陳一果不知道這樣設定是否合適。但如果劇本真的能通過,他會找到更多的資料,彌補劇本中的不足和錯誤。 看到猶太人痛苦,讓這位納粹軍官很快樂。可是,他的快樂被何鳳山打斷了。 於是,這位納粹軍官開始不斷的找何鳳山的麻煩。 第二部分,主要就是何鳳山和兩位反派的對手戲了。利用高超的政治智慧,何鳳山抵抗著來自於駐德大使的壓力,能檔就檔,能拖就拖,甚至避而不見,總是就是不正麵回複,也不理睬命令,但絕對不會停止給猶太人發放簽證。 對待納粹軍官,就要利用外交官的身份和外交智慧,來與之周旋了。 然而,軍官的步步緊逼,讓何鳳山的周旋餘地越來越少,他快要被逼到死角了。 這時,陳一果考慮到,影片中是否需要一個女性角色,來調節一下緊張的氣氛。不是說,每一個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支持著他的女人。 當何鳳山與駐德大使,與納粹軍官周旋而心思疲憊的時候,他的妻子會一直支持著他,安慰著他。讓他休息一夜後,第二天繼續與之周旋,能夠拯救更多的猶太人。 這位妻子,可以說是女主角,但戲份不會特別多。陳一果著重標注了一下,他不希望這樣一部略顯沉重的題材,變成情感劇。這樣的一個角色,不能說是花瓶,但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的內容了。總體而言,這一部分敵我雙方鬥智鬥勇,衝突爆發多,看點也比較多。 最後的第三部分,是最為沉重的部分了。 駐德大使誣告何鳳山,說其向猶太人出賣簽證,意圖私利。國內派人前來調查,何鳳山被臨時隔離,無法工作。 好不容易解決了調查組的問題,納粹軍官又以領事館房屋為猶太人財產為由,強行沒收了房子。硬氣的何鳳山選擇了自己掏錢,購買了一棟小房子,繼續發放簽證。 此時的何鳳山,在駐德大使與納粹軍官的雙重壓迫下,已經沒有任何周旋的餘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這種情況下,他隻能選擇死扛。扛到什麽時候,算什麽時候。 很快,調令傳來,何鳳山黯然離開wyn,回到國內,華國駐wyn領事館停止發放簽證。 至此,劇終人散。 僅僅7天時間,陳一果就完成了這個,根據何鳳山先生真實事跡改編的電影劇本,他取名為《生命簽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