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
字數:3710 加入書籤
這個時候的原始、通天也是齊齊的一愣,然後就猛然一醒:立教。
就在三界眾生齊齊震動,都拿眼看著昆侖山方向的時候,卻又聽昆侖山傳來原始天尊的聲音,同樣響徹三界:“我今亦立一教,名曰:闡教!闡者,明也。應天順人,闡發大道。天地靈物,異秉超然者,可入我門,可得正道。”
隨即通天道人之言又傳了出來:“我今亦立一教,名曰:截教!截者,斷也。道法自然,何物不可成道!三界之中,芸芸眾生,皆可入我門下。善保自身,各自修行,可得真道。”
二人語聲落地,皆天降異像,如老子一般,同時成就了無上混元道果。此次三清同時證道,三界震動,所有修士全都瘋狂起來,以前未見聖人,如今繼女媧成聖之後,有有三位聖人一同成聖,當真就像是一道天大的紫雷劈在洪荒大地的每一個人的心中。
然而在這天庭之上的,太陽宮中,隻有帝俊、東皇太一兩兄弟在一起的時候。帝俊也是深深的歎了一口氣,東皇太一卻是怎麽也不明白自己兄長心中所想,“兄長勿憂,天庭隻要不得罪了幾位聖人的教統,想來這聖人也不會無聊到找你我兄弟的麻煩。”帝俊開口道,“當初若是你我兄弟要是在紫霄宮中爭得一席之位,我天庭也出一位聖人,何來如此煩惱?”
東皇太一默然不語,良久,“兄長,妖族有女媧聖人,雖是功德成聖,實力比不得三清,但是想那巫族也沒有聖人,怎麽比得了我妖族。何況,你我兄弟皆身懷大寶,隻要你我努力修煉參悟天道,遲早是會成聖的。”帝俊心裏苦笑,聖人是這麽好修煉的?嘴上也無奈的說道,“但願如兄弟所言。”
洪荒世界的西方,靈山腳下,接引和準提也是相顧而視,“大師兄到底是根基深厚,今東方的幾人都以成聖,我等也當立教成聖。”接引道,準提自然沒有什麽意見,“大善。”遂靈山腳下也傳來的宏大的聲音,“今日,我等立一教,曰:釋。導眾生向善,無苦無憂,為極樂之地。”
天道感應之下無量的功德在空中積累,卻是並沒有向老子他們三人一樣落下來,這也讓接引、準提頓時大急,卻也連忙發下大宏願,陣陣的梵唱聲,傳遍洪荒大地,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刹,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複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毀謗正法。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係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接引和準提這裏剛剛梵唱剛停,就見空中有花瓣紛飛,地湧金蓮,一道金光充塞天地,一顆舍利子飛上半空,陣陣檀香沁人心脾。原來是西方接引悟的宏願斬三屍之法,一舉發下四十八個宏願,創建西方極樂世界,欲渡盡眾生,天道感應,終於立身成聖,成就無上道果,接引也自稱阿彌陀佛。準提也自現了舍利子,成就佛祖,得了混元聖位。釋教也曰佛教,有先天十二品金蓮鎮壓氣運。從此佛道分流。鴻鈞門下,佛門一脈,終於出現在世人麵前了。
接引、準提成聖,高頌佛經三月,梵音響徹洪荒,吸引了不少教眾、佛徒加入。
洪荒世界這一日之內,就五聖齊聚了!
這下子整個洪荒世界就已經徹底的沸騰了,因為他們實在是太震撼了,太不可思議了,甚至很多人都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應該立下一教,也來成聖呢,且不說有沒有生靈給你教化,你又有有多大的功德,更不用說你有沒有鎮壓氣運的靈寶。想法雖然荒誕,但也是當時洪荒生靈內心的一種真實的想法。其中也不乏真正的大神通者,比如冥河。
混沌世界與洪荒世界交界處的雷霆自然也聽到來自洪荒大地的朗朗聲音了,但是雷霆卻扶著椅背,“所以的一切要開始了嗎?”
若是其他的時候這些問題還沒有人怎麽細細的思慮。可是現在不同了,六個聖人,女媧還沒有立教,其他五人就有三個教派,日後這些聖人如有比有紛這些紛也就會更加的複雜了。雖然現在的聖人雖然剛剛立教,但是卻不可以不想得長遠一點。各有各的心思,不一而論。
昆侖山上,人聲鼎沸的,不時還有獸吼的聲音傳來。
緣由自然是這些洪荒中的修煉者前來拜師,場麵巍然壯觀。老子是人教教主,自然沒有這些修士的位置,但是剩下的兩個聖人還是大為洪荒修士開方便之門的。
當初原始天尊成聖立教的時候曾對洪荒眾生說道:“我今亦立一教,名曰:闡教!闡者,明也。應天順人,闡發大道。天地靈物,異秉超然者,可入我門,可得正道。”看見沒有,這原始天尊早就說好了“天地靈物,異秉超然者,可入我門,可得正道。”人家看的就是出身,看的就是根基。出身不好,根基不深後者莫入。
可是通天教主那裏卻是不同的,因為他秉承的鴻鈞有教無類的思想,更是以此擇徒。立教的時候也是這麽說的“道法自然,何物不可成道!三界之中,芸芸眾生,皆可入我門下。善保自身,各自修行,可得真道。”所以來到不周山上的修士多數是來拜通天教主為師的,想拜入截教。
剛開始的時候還好,人少的時候還是規規矩矩,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也是很滿意的收了幾個徒弟。可是後來,這事兒就有點麻煩了。洪荒上的修士越來越多,原始重根基、重出身,所以擇徒甚嚴,故擇徒不多,一共十二人。他們是:
九仙山桃園洞廣成子
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
二仙山麻姑洞黃龍真人
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
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崆峒山元陽洞靈寶大法師
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
九功山白鶴洞普賢真人
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
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
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
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
他們合稱闡教十二金仙。這十二個人均是出身好,根基深厚之輩。其中唯有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二仙山麻姑洞黃龍真人是異類成道,其餘幾人都是原始所說的“異秉超然者”,真所謂“根正苗紅”。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m.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