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位知縣

字數:3753   加入書籤

A+A-




    蔣昌平對當地一無所知,剛剛還在暗中祈禱,不要被沈淩燁挑中呢,不想沈淩燁第一個就選了他。

    蔣昌平心中為難,有心想要胡亂說糊弄過去,可一抬頭看見沈淩燁洞察一切的目光,那點兒糊弄的念頭頓時就煙消雲散。

    大齊這位太子爺威名赫赫,不僅是領兵打仗,在處理政事上也頗有建樹。

    尤其是懲治貪官汙吏這上麵,外間風傳,太子爺走到哪裏,哪裏的貪官汙吏就嚇的腿肚子都哆嗦,一個不小心就會人頭落地。

    蔣昌平膽子小,為了性命著想,哪裏敢撒謊糊弄?

    況且身邊還有臨近縣城的官員,他若是隨口胡說,等會兒被人戳穿,怕是更難看了。

    “下官該死,殿下恕罪。

    下官乃是江南人士,去歲被調到烏海,心中本就有些鬱悶,加之當地氣候不適應,到了烏海便大病一場。

    下官因此對烏海當地心存厭惡,處理政務也都敷衍了事,更未曾親自去各處查看。所以殿下所問,下官一無所知。”

    這個蔣昌平倒也是個有意思的人,心氣兒高膽子小,不等沈淩燁發脾氣呢,就嚇得跪在地上直磕頭,一邊磕頭一邊求饒,半點兒不曾隱瞞,實實在在交代。

    沈淩燁被蔣昌平鬧的也是哭笑不得,想不到這烏海知縣竟是這麽有意思的一個人。

    “蔣大人,你身為一方父母官,竟對治下一無所知,你這個官當的實在不稱職。

    不過你這情況也算特殊,孤今日不為難你,等著你從孤這裏回去,趁著天氣還暖和,盡量多到治下走一走。”

    “孤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之後,你再來豐州見孤。

    孤相信以蔣大人的能力,一個月時間,定然能把烏海的民生問題弄清楚,可以給孤一份滿意的答複,如何?”

    沈淩燁並沒有生氣發火,態度依舊溫和,給了蔣知縣一個改過的機會。

    沈淩燁此次到北疆,主要是維持北疆安定,與他之前治理黃河或者真定旱災時不同,需要的時間不短。

    他要在北疆長住,所以不能還用以前的手段,雷厲風行行事嚴苛,那樣很容易讓當地官員百姓反感,而是需要用懷柔手段,讓人心先安定下來。

    北疆經曆戰亂,眼下最需要的就是安穩。

    烏海知縣雖然不夠盡職,可他來到烏海才不到一年,而且瞧他這般膽小,估計也沒有做什麽大奸大惡之事,也就是糊裏糊塗混日子而已。

    對待這種人,自然不能用以前的手段喊打喊殺,還是要好好安撫並且加以鼓勵,隻要蔣知縣摒棄成見,願意做事,相信情況會慢慢好轉。

    沈淩燁這般溫和的態度,在場眾人全都有些吃驚。

    眾人都聽聞過大齊這位冷麵太子的傳說,各自心中都膽戰心驚,生怕一個不小心官位不保人頭落地。

    此時見到沈淩燁這般溫和,原本懸著的心,重新落下。

    地上跪著的蔣昌平,本以為這一次肯定在劫難逃,怕是烏海知縣的官位要丟了。

    不曾想太子一句責怪的話都沒有,反而寬限時間又鼓勵他,這讓蔣昌平驚喜之餘,對沈淩燁也是感激萬分。

    “多謝殿下,殿下放心,下官回去之後,一定親自到各處查看,弄清楚百姓生活,關心民生疾苦。

    一個月之後,下官再來見殿下,絕不會像今日這般什麽都答不出來了。”蔣昌平跪在地上不停磕頭保證道。

    沈淩燁點點頭,“好,孤信你,起來吧,坐下聽一聽其他幾位大人都怎麽說,從中學點兒經驗,回去也好知道從哪裏著手。”沈淩燁態度依舊溫和親切,絲毫不見慍怒不快。

    “嗯,蔣大人沒能說清楚,那就請一位能夠說清楚治下情況的出來說說吧,不知道哪位肯開頭?”

    沈淩燁的目光在眾人中間掃了一圈,定在左手邊第三位上。

    那人始終麵色平和,唇角微微勾起,目光堅定不見閃躲。很顯然,這人胸中有些丘壑,所以才能鎮定自若,不怕沈淩燁的提問。

    對方果然是個機靈的,見到太子的目光定在他身上,便笑了笑站起來。

    “殿下,下官乃是五原縣知縣何文生,也是去年被調任到五原做知縣的。

    五原地處河套地帶,境內河流豐富,多條水係遍布全縣範圍,故而五原縣土壤肥沃水草豐茂,是個物產豐富的好地方,也是北遼一直覬覦的肥肉。

    所以數十年來,幾乎每年冬季都會受到北遼的襲擾,搶掠百姓的糧食和牲畜。”

    “去年戰亂,五原受到的損失最重,縣城被劫掠一空,百姓的牲畜糧食等也都損失巨大。

    幸好殿下率領大軍平定邊境,去年冬天還算安穩,下官來到之後也盡量號召逃難的百姓重新返回家鄉,安心生產,隻可惜,目前也隻恢複到以前的半數左右。”

    “五原是個好地方,就是戰亂不斷,百姓無法安心居住,各地客商也不敢前來。

    以至於如今民生困頓,良田閑置無人耕種,商業往來幾乎沒有,百姓無法用自家種的糧食和養殖的牲畜,換取生活所需,民生凋敝。”

    這位何知縣年紀不大,看上去也就二十出頭的樣子,頗有些年輕人的銳氣。

    他是跟袁明澤等人同年的進士,中了進士之後沒有直接派官,而是在庶吉士館修習了一年多。

    去年正要選官時,剛好趕上那一場變亂,之後朝廷官員緊缺,吏部就把他派到五原來了。

    何知縣是個胸有大誌一腔熱血的年輕人,本來想著到了五原後可大展身手一展畢生所學,可是到了這裏之後卻傻了眼。

    縣城裏不說十室九空也差不多,戰亂之後留下來的百姓不及全盛時的三分之一。

    大部分人不是被北遼賊寇殺害劫掠,就是戰亂初起時倉皇逃難,以至於縣城蕭條冷落,都比不上別處尋常村鎮熱鬧。

    麵對這種情形,何知縣倒是沒有心灰意冷,而是奔走各處調查下轄村鎮人口。

    跟當地的長者請教,又四處張貼榜文,派衙役各處宣揚,好歹的又召回了不少百姓回城居住。

    可是這些舉動相比於戰爭帶來的創傷,簡直微不足道,五原的經濟,一直都無法恢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