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春華秋實
字數:3750 加入書籤
冰雪消融萬物複蘇,溫暖的春風吹遍北疆大地,處處煥發出生機,百姓開始在地裏耕種,播種下新一年的希望。
清涵在春節之後,正式給三個孩子斷了母乳。
三個小家夥吃飯都很好了,加上府裏還養了幾隻別人送來的奶羊,每天都有新鮮的羊奶,所以不用擔心斷母乳會讓他們缺少營養。
三個娃還算乖,清涵隻說不能吃髒了,三個娃果真就不吃了,隻是第一晚鬧了幾次,第二晚便不再哭鬧,接著就整晚睡覺不起來要吃奶了。
孩子們戒了母乳,清涵也能輕鬆些。
春節之後,北疆連著下了幾場大雪,開春之後積雪融化,雪水滲到地裏,保證了土壤濕度。
有經驗的老農都說,今年春天不會幹旱了,各家各戶紛紛下田耕種。
農時不等人,必須趁著天氣晴好趕快播種,不然一旦下雨或是其他狀況,很有可能就耽誤了春耕。
春耕至關重要,關係到一年的收成。
沈淩燁特意下令,各地衙門將一切事情都暫停,全部差役還有守城將士,全都下田耕種,絕對不許耽誤了春耕。
太子有令,各地官員將士哪裏敢不從?於是紛紛出動,下田幹活。
沈淩燁不放心,怕有的地方不盡心欺瞞糊弄、敷衍了事,所以沈淩燁提出來要去各地看一看,監督各地春耕。
正好清涵已經成功給孩子們斷了母乳,於是將府裏安頓好,把孩子托付給鄭姑姑和紫蘇等人,然後便跟著沈淩燁一起出門,去各地監督春耕。
去年他們來到北疆時已經夏天了,春耕早過,無法幹預各地百姓種植品類。
今年春節剛過,清涵就讓人知會了各地衙門,今年要通過衙門的協調,盡量安排各地百姓多種植經濟類作物。當然,要在保證足夠糧食的情況下。
北疆地廣人稀,土地類型也多種多樣,平均每人擁有耕地差不多十畝左右,保證口糧的供應之餘,完全可以多種植一些經濟作物。
以前是種出來怕賣不掉,如今有沈淩燁夫妻幫忙,在各地建起各種加工作坊,甚至許多縣衙都跟百姓定下了供貨的契約,不怕種出來的作物賣不掉。
百姓也不傻,在保證不餓肚子的前提下,自然樂意多掙錢。
種植結構的改變絕不是一朝一夕,不可貪功冒進。
清涵不放心,每到一處都會跟當地百姓多接觸,跟當地官員多交流,讓官員們根據當地優勢來調整種植結構,不要盲目改變,否則好心反而容易辦了壞事。
去年那幾處作坊都掙了錢,百姓和官衙都跟著得到了實惠,所以沈淩燁夫妻,尤其是清涵在各地的威望很高。
不管他們夫妻走到哪裏,當地官員和百姓都格外熱情,對於清涵的提議,也都虛心采納,共同探究,爭取找到最適合當地農業發展的路子。
清涵隨著沈淩燁出行一趟,在外麵轉悠了將近一個半月才回到豐州。
正好沈淩燁派去西域的人回來,帶了五六個從西域請來的師傅,清涵同這些人談了很久,之後便定下來,要在五原建一處葡萄酒坊。
清涵的決定,沈淩燁自然全力支持,於是接下來清涵又開始忙了,領著人前去五原選址建酒坊,同師傅們一起探討酒坊所需各類工具器具,然後安排工匠製作。
別的作坊清涵可以不在乎,隨便將就,可這葡萄酒坊卻不能。
清涵索性親自在五原盯著,直到酒坊建起來,裏麵需要的工具也都製作出大半,這才鬆口氣。
在清涵的一力主持下,酒坊總算在秋季葡萄收獲前盡數完工。作坊裏雇傭了許多工人,在葡萄成熟采摘季節來到時,開始忙著收購葡萄釀製葡萄酒。
五原當地氣候非常適合葡萄種植,當地家家戶戶都有幾棵葡萄樹。
以往大家都隻是摘了自家吃,給孩子們解饞而已,如今縣衙放出風去,說是酒坊收購葡萄,按照一定的價格收購。
農戶們得知了消息都沉不住氣了,聽見消息就立即將自家成熟的葡萄剪下來,然後過稱交給酒坊的收購人員。
五原當地的葡萄果粒大產量高,一棵葡萄樹結上百斤葡萄很輕鬆。
酒坊給的價格不低,一斤葡萄三文錢呢,家裏要是有三五棵葡萄,就能賣上千文。這要是家裏有幾十棵上百棵,光是葡萄一年都能收入不少呢。
有那心眼活泛的人可就動了腦筋,暗暗打定主意,秋天時多扡插一些葡萄苗。
這東西不挑地,什麽地方都能養活,山坡地頭哪裏都行,多種一些,每年還能添不少進項呢,多好?
這也是清涵最期盼的結果,她費心費力弄酒坊,就是為了改變百姓的觀念,發展多元化種植,這樣才能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酒坊夥計被派到各處收購葡萄,酒坊這邊源源不斷的運回來新鮮的葡萄用來加工。
隻是五原這邊葡萄種植太過零散,完全沒有達到產業化的要求,所以等到最後,大概也隻是收購了不到十萬斤的葡萄。
這些對於一個酒坊來說太少了,可也沒辦法,這不是著急的事情,隻能慢慢經營。
加上酒坊裏的工人也都不太熟悉這葡萄酒的釀酒工藝,全靠那幾位師傅指點,第一年能把這十萬斤葡萄全都釀出酒來,就已經很不錯了。
葡萄酒坊這邊忙忙活活,北疆其他各地方也都進入了秋收階段,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今年的年景不錯,風調雨順,你瞧瞧這地裏莊稼長的多好,又是一個豐收年啊,北疆的百姓有福氣了,今年肯定比去年收入更多呢。”
清涵和沈淩燁,忙裏偷閑領著孩子們到豐州城外溜達,看著眼前大片的莊稼正在收割,清涵的心情別提多好了,忍不住感慨兩句。
“是啊,今年肯定又是個豐收年。
涵兒,我得謝謝你,這一年你東奔西跑忙裏忙外,又幫著其他地方弄了不少作坊。
照著這麽經營下去,再有個三五年,北疆真的就要大變樣兒,真正成了塞北江南,富庶繁華之地了。”
沈淩燁看著眼前的一切,更加感慨。
他太清楚不過,北疆的繁榮,那是清涵的一番心血。沒有清涵,憑著他沈淩燁,無論如何也是做不到今天這等成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