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崇禎二年

字數:7863   加入書籤

A+A-


    大明崇禎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千裏迢迢繞道蒙古大草原的後金軍兵分三路攻打大明的長城關隘。

    氣勢洶洶而來的野蠻人一路人馬攻打入大安口,參將周鎮力戰而死。一路殺入龍井關,明軍參將張安德等敗逃,一路攻打洪山口,明軍守將張萬春投降。

    左都督總兵官平遼將軍趙率教乃是明末不可多得的勇將、智將,他得到探報獲悉後金軍繞過關寧防線由大安口南下如入無人之境,敵軍居然在大明腹地攻城拔寨勢不可擋。

    趙都督怒不可遏,當即帶領麾下關寧鐵騎四千餘疾馳回援。

    他策馬西行,麾下四千多好兒郎雄赳赳氣昂昂,雖然北風呼嘯天寒地凍,這些大明軍人得知建奴入寇京畿之地還是義無反顧長途跋涉而來。

    前進的騎兵隊伍裏有一位戰士姓黃名漢,此人長得牛高馬大在大明屬於另類,明朝男人的平均身高比現代人矮一些,而這位黃漢身材魁梧足一米七八,長得膀大腰圓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個威猛的大漢。

    黃漢今年十八周歲,是個老兵,當兵已經三四年,弓馬嫻熟,他的父親黃沂州就是一位弓馬嫻熟的明軍夜不收,一次外出探報之時負傷留下了殘疾榮退。

    黃漢的武藝和弓馬不是在軍營裏練就,而是在軍伍行陣裏通過一次次實戰提升了戰鬥技能。

    黃沂州榮退後卸甲歸田回到永平府九裏台老家務農,他見長子黃漢長得壯實是個練武的好苗子從小就訓練他基本功,在黃漢滿七周歲時就帶著他練習騎射。

    黃家不是軍戶,黃沂州是大明招募拿軍餉的營兵,他由於武藝好被選拔為夜不收,夜不收屬於高危兵種和家丁待遇不相上下,黃沂州服役的時間正是萬曆朝薩爾滸戰役之前。

    那時大明國力尚在,一直都是主動進攻,黃沂州不但有不低的軍餉還經常能夠分潤到斬首功勞的賞銀,出外探報之時還可以順手撈到不少繳獲塞進腰包。

    黃沂州七年戎馬生涯曆險無數也積攢了不少家當,可惜腿上負傷痊愈後留下了後遺症,從此以後兩條腿不一樣長走路時一瘸一拐。

    百總大人勸黃沂州退伍之時,他心裏很不舒服,因為黃沂州在軍隊服役七年已經愛上了這樣的日子,後來發生的一切才讓他感到慶幸。

    因為黃沂州退役後半年,大明對陣後金的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薩爾滸戰役爆發,黃沂州的營伍隸屬於總兵官杜鬆率領。

    後金酋長努爾哈赤是個軍事天才,他根本不管明軍幾路來直奔最強的一路而去。

    後金軍利用大霧彌漫時果斷與杜鬆部明軍混戰,白霧茫茫將過中午還是天色陰晦,咫尺難辨。

    一場天昏地暗的惡戰過後,總兵官杜鬆、參將柴國棟、遊擊將軍王浩、張大紀、楊欽、汪海龍以下近兩萬英勇的明軍陣亡。

    黃沂州的前戰友能夠僥幸逃生的連一成也達不到,後金軍取得薩爾滸戰役的勝利後養肥了膽子,遼東局勢每況愈下,建奴肆掠愈演愈烈,數百萬遼民流離失所。

    黃沂州訓練自己的兒子根本沒有讓兒子也去從軍報效朝廷的想法,他隻不過認為世風日下盜匪猖獗,男人總要有些武力才能夠頂天立地。

    也是因為退伍後回老家守著十幾坰祖上留下的田畝過日子閑得蛋疼,兒子又是一個練武的好苗子,不把一身的本領和作戰經驗傳授了覺得憋得慌。

    黃沂州不是文盲,粗略識一些字,他手把手教兒子識字的同時訓練黃漢騎射,誰知兒子字沒有記得多少,騎射本領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兒子孔武有力從小就是一個孩子王也是個惹禍精,再加上身邊有一個大他一歲的憨子做事不計後果,終於在天啟六年闖下彌天大禍,鄰村的一個潑皮——賴子吳三居然被黃漢和憨子給打死了。

    其實打死人的是憨子,可是黃漢講義氣不肯出賣從小就如同跟屁蟲追隨自己打架鬥毆的發小,竭力承擔罪責。

    憨子相當於是黃沂州收養的義子,他姓楊沒有正經起個名字,大家都叫他楊大郎或者憨子,是黃沂州戰友楊豐年的獨子。

    當年就是楊豐年不離不棄把負傷的黃沂州從死人堆裏找到牽著唯一的一匹戰馬冒著被韃子、建奴發現的危險一天一夜走了一百餘裏回到大營。

    後來升職為小旗官的楊大年戰死於薩爾滸戰役,黃沂州義不容辭接濟他的媳婦和腦子不太好使的兒子——憨子,基本上做到有自家一口吃的就少不了楊家這兩口人的。

    這個憨子算不上傻子,隻不過比正常人少根筋,黃漢在大明就屬於異秉,力氣遠大於常人,憨子要是真的和黃漢打起來,絕對做到一人能夠打兩個黃漢。

    也就怪了,黃沂州的兒女好幾個,家裏的孩子除了長子以外,還有嫡出的一個兒子、庶出的兩個兒子就很平常,連個頭都不顯眼。

    這年頭的北方,家裏有十幾坰地談不上是個大地主,連小地主都算不上,頂多算個富農。

    因為這個時代畝產極低,北方土地大多數隻能生產一季糧食,以麥子計算產量,能夠收獲到二百餘斤一畝就算得上大豐收了。

    因此以為家有五畝地就能夠平安度日不愁吃穿是不現實的,是現代人不了解古時候的畝產和種田成本想當然而已,其實北方需要三五畝田地的產出才能夠滿足一個成年人的溫飽。

    而古時候的一家子絕大多數不是一家三口,七八口甚至於十幾口的人家太多了。

    黃家有二百多畝土地拋去稅賦和成本也就隻能讓這一大家子十幾口人能夠勉強溫飽而已。

    這還是由於黃沂州屬於有軍功有武力值的好漢,回鄉後指點四鄉八壤的後生習槍棒,縣裏的衙役、鄉下的裏長都是欺軟怕硬的主,對於黃沂州這樣在鄉裏有些威名的人家當然不會輕易欺負。

    當然也因為家主喜愛弓馬,黃家除了擁有兩頭牛一匹驢子還一直飼養著一匹好馬,這年頭養好一匹馬需要的花費比養活三五個人還要多,因此縱然有十幾坰地,也是家無餘資。

    黃家出了黃漢和憨子這兩個惹禍精幾乎沒有一天安寧,經常有來告狀的在黃家哭訴,其實這倆小子不壞,隻不過學著水滸傳裏的梁山好漢喜歡路見不平一聲吼,年少氣盛的他們愛打抱不平而已。

    鄰村的無賴吳三是個偷雞摸狗之輩,也怪他不識相,被黃漢打了一個嘴巴還敢嘴強,嚷嚷著:“有種就打死老子。”

    憨子犯了混,跳上前隻是一拳,吳三就滿臉桃花開嘎嘣了。

    禍事惹下了,黃沂州讓憨子裝傻,讓兒子頂杠,然後托前戰友拉關係送兒子去遼東軍營從軍,又上上下下打點了一些銀子,這才把這殺人案給消停了。

    這樣處理無傷大雅,打死一個潑皮無賴也不至於判死罪,有可能判充軍,黃漢主動去關內談虎色變的遼東去從軍,自然堵住了悠悠之口。

    誰知自從長子去當兵後,黃家因禍得福。

    原來黃漢天生就是個當兵的好材料,去了軍營簡直如魚得水,由於體格魁梧人又長得精神,馬術好、箭法好、家世清白,居然被正四品守備武官丁如中看上收做家丁。

    明朝武官家丁隊的質量毋庸置疑,這些人都是武官的倚仗,沒有兩下子不是知根知底的兵丁根本撈不著這樣的美差。

    黃漢幹了家丁沒幾個月還當上了家丁隊的伍長,軍餉不少,一個月能夠掙二三兩之多的銀子。

    由於是家中長子,黃漢有些早熟,他很孝順很顧家,軍營裏管吃管喝他也不亂花錢,隔三差五就托人帶銀子回家。

    黃家除了地理刨食每個月多了二兩銀子,日子大有起色,崇禎元年春天,黃沂州咬咬牙送八歲的嫡子也就是黃家老三黃義去蒙學。

    庶出的二兒子黃勇比黃漢小兩歲,早過了開蒙的年紀隻能留在家裏幫著打理農活。

    黃漢是個戰士,而且是個戰鬥技能出眾識幾個字的好兵,隻不過脾氣太壞好勇鬥狠,眼裏揉不下沙子,愛管閑事,因此當兵三四年多次立功卻因為屢犯軍紀至今隻是一個伍長,也就意味著手底下隻有四個騎兵。

    悲劇英雄趙率教帶領四千餘騎兵在北風蕭蕭中疾馳,三天三夜的急行軍連身強力壯的黃漢都覺得疲憊。

    人馬好不容易進抵薊鎮總兵府所在地三屯營,可惜總兵官朱國彥不肯放客兵入城,趙率教無可奈何隻好率領人馬繼續向西往遵化而去。

    辛辛苦苦趕來增援卻被拋棄在荒郊野嶺,四千餘明軍無不悲憤莫名,西進的隊伍裏死氣沉沉,壓抑的氣氛在蔓延。

    這支部隊已經是大明為數不多的敢戰之兵,現如今不僅變成了一支被拋棄得不到給養的孤軍,他們還被戰略家後金奴酋紅歹是(注1)盯上了。

    紅歹是得到探馬回稟,獲知曾經在錦州讓自己吃癟的趙率教隻帶著四千餘騎兵往遵化而來興奮莫名,如此天賜良機深諳兵法的紅歹是如何肯放過?

    後金軍不前進了,他們暫時放棄奪取遵化城,轉而集中優勢兵力以逸待勞爭取全殲趙率教的四千餘關寧鐵騎。

    建奴軍事貴族們進行了緊急動員,以最快的速度集結了三萬餘騎兵在遵化東十五裏張網以待,單等著趙率教自投羅網。

    紅歹是為了完成全殲趙率教四千餘關寧鐵騎的戰略目的,布置了以騎兵運動包圍的戰術,參加行動的都是八旗精銳,聯合行動的蒙古左右翼也領到了不許放一騎明軍逃脫的死命令。

    十一月四日,趙率教這支人困馬乏的騎兵隊伍來到遵化城外一個叫做三裏屯的地方遭遇迎頭堵截,那是後金軍上三旗之一鑲黃旗人馬足五千率先發動攻擊。

    戰馬嘶鳴,羽箭破空,喊殺聲驚天動地,頑強的趙率教部頂住了鑲黃旗的衝擊,黃漢渾身浴血一直勇往直前,第一次交鋒後他麾下的四個袍澤已經折損了兩人。

    黃勝的主將丁如中現在是遊擊將軍,他接到趙率教的命令率領本部人馬攻擊敵軍右翼,務必要打穿這裏確保主力可以到達遵化東門。

    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人人都知麵臨生死抉擇,丁如中帶領麾下不到五百幸存的騎兵發動衝擊。

    黃漢此時根本沒有思維,他紅著眼睛就是想殺人,因為他眼睜睜見到自己的袍澤中箭落馬死於馬蹄踐踏。

    黃漢屬於力量型重騎兵,手上是一柄用上等的閩鐵打造可以單手揮舞又可以雙手揮砍的斬馬刀,刀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重十八斤,可以劈砍,也可以槍刺。

    他此時隻能揮舞斬馬刀迎敵,因為在抵擋鑲黃旗衝擊之時,黃漢已經射光了攜帶的羽箭。麵對箭如飛蝗的戰場,黃漢在馬上矮著身子隻護住自己的臉,任由輕箭不時射中自己內穿棉甲外罩鐵甲的身體。

    兩軍又對撞到一起,麵對麵的砍殺自然鮮血飛濺,黃漢幾乎刀刀見血,他竭盡全力揮舞斬馬刀,可惜眼前密密麻麻的後金騎兵根本不見減少……

    忽然他覺得後背遭到重擊“哇!”口中噴出一股鮮血,昏昏沉沉的黃漢見到了那個揮舞著狼牙棒打中自己的建奴巴牙喇,他用足了最後的力氣把手中斬馬刀投擲出去……

    遵化城外的戰局落幕,紅歹是策馬駐足在一個小山包上遠眺,內心無比得意。想當年在關外遼東受阻於趙率教堅守的錦州城铩羽而歸,想不到如此悍將居然被自己在大明京畿之地幹掉了。

    紅歹是看了看身邊的阿濟格道:“十二弟,傳朕軍令給趙率教部留個全屍,我大金軍隻收集鐵甲、武器即可。”

    阿濟格施禮道:“陛下,臣弟遵命。明國趙率教麾下的騎兵有些戰鬥力,與我大金軍交戰之時沒有一人退縮,給這些漢子一個體麵應該的。”

    紅歹是笑道:“可惜明國如趙率教這樣的將領已經不多了,明國敢戰的隊伍也沒幾支,否則朕也不敢帶著八旗子弟千裏迢迢繞道來此。”

    自從入關後,後金強盜們人人如同打了雞血,他們在遼東那個征戰不休的地方如同井底之蛙,這一次終於見到了大明京畿之地的富庶,一個個搶得手軟。

    好東西已經搶了不少的阿濟格對紅歹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由衷道:“陛下聖明,我大金有陛下這樣氣魄膽量無與倫比的英主幸甚至哉。”

    其實是否發動入關之戰紅歹是承受了巨大壓力,後金是一個以軍事貴族組建的奴隸主政權,紅歹是的權力不足以隨心所欲,他的決策要跟其餘三大貝勒商量著來。

    就在前幾天還出現了分歧,不是紅歹是堅持己見,大軍是否能夠順利奪關而入真的不能確定。

    入關之戰是紅歹是力排眾議一意孤行的結果,如果遭遇失敗將要動搖他的後金大汗地位,成功了他理所當然就是一位不亞於老汗的英主,汗位固若金湯。

    野豬皮努爾哈赤也隻是稱雄遼東和蒙古,他從來沒有帶領鐵騎越過長城把戰火燃燒到大明關內。

    而現在,紅歹是帶領八旗子弟在大明京畿之地燒殺搶掠,又圍殲了趙率教以下四千餘精銳意氣風發,聽了阿濟格的恭維話不由得仰天大笑。

    殊不知後金奴隸主犯下了一個不可以饒恕的罪過,因為在山下的旗丁們得到給明軍留全屍,隻收集鎧甲、武器的軍令後,隻不過草草打掃了戰場就回大營了。

    這段時間,本來窮得見什麽搶什麽的後金軍已經開始挑肥揀瘦,無他,好東西太多,他們的運力有限,需要合理搭配才能使得搶劫效率最大化。

    這些來打仗的明軍騎兵也就是戰馬、鎧甲、武器值錢,其他東西後金軍已經看不上眼了。

    戰死的黃漢身上的鐵甲不見了,隻剩被血汙染成褐色的棉甲還留在身上。熱血沁潤的土地在冷風中慢慢凍結,黃漢半靠在袍澤身上仰麵躺著,麵容平靜得像是睡著了。

    熱血男兒戰死沙場乃是宿命,從那睡容看來他心中或許並沒有留下太多的遺憾。

    天陰沉沉的,漸漸地飄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沒多久天地一片蒼茫,戰場上的斑斑血跡慢慢消失了,仿佛這裏根本沒有經曆過幾萬騎兵血戰。

    ————

    (注1)這個時期奴酋在大明官方文獻上譯做“紅歹是”,“皇太極”這個名字也是由女真人的名字音譯成漢字,而且並不是最開始的翻譯。其他音譯的有:“黃台吉”、“洪太主”、“紅歹是”,聽聽這些名字,是不是符合通古斯野人的特性?“皇太極”這個稱謂是紅歹是的灰孫子乾隆時用的,然後便延續至今。為了尊重曆史本書稱奴酋野豬皮家八小為“紅歹是”。(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