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英隱齋
字數:3994 加入書籤
待周延回到玄真觀後,率先找賈敬回話,賈敬一聽孫媳婦竟然還要將抄錄的《道德經》給他送過來,當即不樂意了,竟然直接怪罪周延道:
“抄錄經文一事,本就各憑心意,如今反而卻要給我送來,當真糊塗,你竟然不知拒絕。”
周延被他問的沒話說,他隻是個送口信的,太太奶奶的身份都比他高,人家要給你送經文,周延還能攔著不成?
但又轉念一想,反正終日在玄真觀也無所事事,倒不如借著為賈敬辦事的名頭出去逛逛。
於是周延問道:“不然我再去告知蓉大奶奶,讓她別打發人送來了。”
賈敬不耐煩的擺擺手,催促道:去吧去吧。
因為這時交通工具還不甚發達,從榮國府到玄真觀都有一天的路途,周延便告知賈敬說他三天後再去寧國府。
而這三天後,也就是他與甄應顯約定好的時間。
三天後,周延一大早便啟程出發,坐著那搖晃的馬車,晃晃悠悠到了小書鋪。
小書鋪內,甄應顯翻閱著書卷,書鋪老板正在全神貫注的翻閱甄應顯重寫的異邦人。
一時間兩人都未發覺周延進了門。
周延咳嗽一聲提醒兩人。
咳嗽聲打斷了兩人看書的思緒,書鋪老板率先迎了上來,連聲說著:大妙!大妙!
聽這語氣,周延便知此事成了,卻仍裝糊塗問道:“怎麽妙了?”
書鋪老板滿臉喜色,簡直算是眉飛色舞,“有趣的小兄弟,如何妙了你能猜不出來?”
周延大笑,讓書鋪老板將寫成的書稿拿出來共賞,而隻看開頭首句周延便知甄應顯文字功力了得。
此時的文章,開篇兩句詩,文末兩句詩,周延從未受過寫詩這類教育,根本沒有這類功夫,更遑論字句用法總與後世皆有不同。
而甄應顯之文如巨斧開鑿一般,淩厲大氣,有大家風範,周延將文章極速看遍,讚揚道:“甄兄好文采。”
“小兄弟小小年紀就有那等故事亦是難得。”
三人略做收拾,便去了英隱齋,英隱齋內原先在賈府說過書的女先生正在向老先生討要故事。
說書女先生問道:“英隱齋內可有府內女眷看破紅塵,最終出家的故事。”
老先生在書架上的故事名錄上找了又找,從木箱子的底部翻出一卷陳年殘卷。
“大概就是這卷吧。”
老先生將這卷故事遞給說書先生,又問道:“這是哪家的太太小姐要聽這等故事呢?”
“哦。”說書先生接過故事,“是榮國府裏的小姐,名喚惜春,那姑娘最喜與道姑玩樂,有時竟說日後去出家。”
老先生扶了扶眼睛,皺著眉頭問道:“我怎麽聽人說,那是寧國府家的小姐。”
說書先生擺擺手,“嗨,哪家的小姐又有什麽區別,反正都是侯門裏的姑娘。”
說書先生說完便離開了,周延聽著那兩人的對話,心中驚歎。
一來是歎賈惜春小小年紀竟有那般念頭,二來是歎英隱齋藏書之多,恐怕書籍摞起來一個大房間都裝不滿。
甄應顯走上前,對著老先生說:“還請先生再看一卷。”
老先生隔著鏡片,細細打量甄應顯然後點頭,問道:“可如何短短時間內又重寫一篇故事?”
甄應顯搖頭回答:“故事非我所想,文章是我所寫,算是與人合著。”
老先生一掃四周,忽略過書鋪老板,將目光落到周延身上,了然開口,“到真是強強聯手。”
甄應顯一聽此話,當即將文章獻上,文章開篇第一句話:世間誰是真英雄?
便讓老先生滿意點頭,再往下看時,稱道:“文法倒無問題了。”等看到遇海難時大段言辭強烈、慷鏘有力的描述時,大讚道:“好文好文!”
周延與甄應顯對視一眼,皆能從對方的眼神中明白這是恐怕成了。
周延便上前問道:“老先生覺得故事如何?”
“自然是好的。”
“那不知老先生是否願意收下這文章?”周延問道。
“我自然是先收下了。”老先生一句回答才讓周延舒了一口氣,卻聽他話鋒一轉,一句“不過”順聲而說。
“不過什麽?”周延擔心起來。
“不過,老夫已經收下了十篇文章,英隱齋的意思是,從那十篇文章中留下三篇,所以……老夫暫且收下這文章,待到英隱齋翻閱過後,逐出雌雄,才能給個確切答複。”
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周延深知這個道理,如今成功的幾率是三分之十一,倒也不算小了。
於是三人謝過老先生後離開,書鋪老板反而是三個人中興致最高的,他樂嗬嗬的要請周延、甄應顯二人去酒樓好好吃一頓。
三人入了酒樓後,菜沒點多少,反而叫了不少酒,書鋪老板給三人齊齊滿上,又指著酒樓裏正在說書的先生問道:
“知曉我為何偏要拉你二人來這酒樓嗎?”
周延與甄應顯皆搖頭。
書鋪老板一拍桌子說道:“正是為聽這段書啊,這都城中流傳的故事,大多來自英隱齋,有時真不清楚,英隱齋哪來的那麽多故事。”
周延畢竟初來乍到,還不清楚英隱齋的身份,秉著不懂就問的態度,周延問道:“有多少故事?”
這次是甄應顯回答了周延的問題,“上至先秦,下至元明,上至朝堂,下至市井,英隱齋都有寫。”
周延聽了心裏嘀咕,這人寫出來這些故事,要花費多少時間呐!
周延便問道:“會不會是重金購文?集合了多位文人,才寫遍這上千年故事?”
甄應顯搖頭,“這就不知了。英隱齋一直是個迷,沒人知道他是誰,是何模樣。”
這等神神秘秘的話讓周延忍不住好奇,於是問:“他先前做說書先生也沒人見過他嗎?”
書鋪老板低聲插話道:“見過,但那些人都老死了,唯獨英隱齋長壽。”
啪!
隻聽上麵的人一排長木,酒樓沒頓時寂靜下來,說書先生揚聲道:“這是一段五代十國的故事,出自英隱齋。”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