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大勝
字數:4730 加入書籤
傳信的人顯然不懂慕雲歌的心思,卻一直習慣了照辦她的旨意,很快,一隊人馬隨著那兩個男人往淮南去,暗地裏護送兩人。
終於等到淮南地界的傳信,說兩位質子已成功到了淮南地界,慕雲歌便直接修書一份,送給了魏雲逸。在信中,慕雲歌直言不諱的告訴魏雲逸,他的兩個哥哥從京中逃脫,望他抓捕後送回京都。
魏雲逸是個聰明人,聰明人跟聰明人說話就是不費力氣,他很快明白了慕雲歌的意思,在淮南投入了另一場戰鬥。
單憑兩個在京中無權無勢的質子,如何能殺死淮南王府的守衛,在這麽多眼線的監控下,挖通一條穿城而過的密道,這是一個謎團。若說兩人有這個本事,慕雲歌是絕不相信的。這隻能說明,有人趁虛而入,妄圖在東魏將本就不清濁的水攪得更渾!
這個人,不是南楚的段容,就是北燕的慕容凱!
慕雲歌不想費這份心血在兩個質子身上,隻好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魏雲逸。兩個質子回到淮南,最危險的不是魏時,而是他這個現任的淮南王爺。
魏雲逸也懂得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他很快摸清了兩位哥哥的出逃路線和方法,摸清了在逃跑的過程中,都有什麽人做了他們的外援。然後,他逐個盤查擊破,順藤摸瓜,很快就掌握了兩個哥哥的基本人脈和現有的利器。
麵對雜亂紛呈的線報,魏雲逸耗費三天,終於在其中找到了真正的幕後主宰。
就在魏時大婚時,曾有一批人潛入京都,妄圖擄走藺居正。然而有部分人卻在還沒入京前,就消失無蹤,雖然被墨門注意到,卻沒被魏時的暗影所覺察。所以在魏時的大清洗活動中,這些人僥幸存活了下來,後來才陸陸續續的來到京中。也有一部分聰明人學到了經驗,就藏身在鄉野間,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動手。
然而,藺居正被嚴密防守起來,郡主府密不透風,這些人連藺居正的衣角都摸不到,段容不得不改變了計劃。
他的打算,不外乎是讓淮南不安寧,讓慕雲歌分心無力對付京中的探子,加之如今南宮瑾也不在郡主府,藺居正由王翦保護,王翦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想從南宮瑾手中搶人不容易,從一個有勇無謀的匹夫搶人,那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可惜,段容千算萬算,什麽都算到了,就是沒算到他如今最大的對手不是南宮瑾,不是藺居正,不是魏時,而是那個一直被他忽略的年輕皇後!
慕雲歌打段容的這一記耳光可謂是十分響亮,令段容措手不及。
魏雲逸也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了段容,想在東魏興風作浪,還得看他魏雲逸答不答應。
從京都逃脫的兩個質子在淮南地界呆了不到三天,就被魏雲逸的人抓住,嚴密看管起來。隨著兩個質子前來的南楚探子被一一斬殺,隨即,魏雲逸就以通敵叛國為名,問罪了兩個哥哥,迅速穩定了淮南的局勢。
東魏戰事不斷,唯有淮南一方多年太平,百姓們最為痛恨的也就是這些個世子的爭權奪利,魏雲逸掌政將近一年,一年來,他不斷推行對百姓有利的地方政策,更是上書朝廷,取消了原本夾雜在人戶頭上的戶稅,淮南的百姓對他的帶領滿懷希望,對蓄意破壞的人如何能善罷甘休?判處兩個通敵的質子的決斷一改再改,最終以斬首示眾告一段落,平複了淮南人心。
此時正是東魏最需要淮南的時候,魏雲逸跟慕雲歌有約定在先,一旦她需要淮南,淮南必須躍馬站前,不得遲疑。
十一月下旬,魏時守住了陸原郡,連著幾場勝利,將南楚的軍隊逼到了兩國交界的雪峰山。
在雪峰山,魏時親自帶兵鑾戰三天三夜,終於拚著最後一點力氣,屠殺了南楚十萬大軍!
這十萬大軍無疑是南楚的精銳部隊,段容氣得在中軍大營中接連跳腳,更是點兵挑將,親自率領另外的十萬大軍趁熱追擊,將雪峰山團團圍住,時不時進行小規模的進攻,揚言就算生生餓不死魏時,也要累死他!
東魏的軍隊被困在雪峰山的山穀裏,整整三天,血戰力竭的軍隊隻能就地休整,等待著來自後方的救援。
然而,離魏時最近的林逸統領的軍隊趕到雪峰山最快也要五天,要抗住八天的寒冷和饑餓,對所有人的體力無疑是一場考驗。連魏時自己都有些拿不準,暗下決心,如果兩天後救援還沒到,就帶領部隊立即突圍。
藏在軍中的墨門的高手這時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天機營和太虛觀的機關、陣法高手聯合起來,用山中的木頭、巨石在全軍四方布陣,魏時便利用陣法的玄妙,誘敵深入、逐個擊破,三天以來,竟又讓段容折損了一萬多兵馬。
段容不敢貿然進攻,隻能截斷魏軍的水源,將雪峰山死死圍住,若非南方地界冬日也有雨,樹木潮濕,他竟想在林中放火,讓魏軍悶死在山穀裏。
魏軍一陷入魏軍,墨門奕劍閣的刺客紛紛出動,往往趁著夜深人靜時,潛入南楚的軍中,殺了南楚兩名大將後,便開始在軍中製造恐慌。到了第二天晚上,南楚的士兵都提心吊膽,害怕魏軍從不知道哪個角落裏冒出來,自己的腦袋就搬了家……
同時,這些身手高絕的奕劍劍客們更是從山穀中逃出,或往京都傳信,或往淮南求援,根本困不住。
這一次,不必慕雲歌下令,魏雲逸一收到墨門的求援,知道魏時被困在雪峰山,立即點兵,集結了淮南地界上的兩萬人馬,輕騎快馬南下,繞過陸原郡,用最快的速度奔赴南楚大營。
一天半的時間,這群瘋狂的士兵用不可能的速度奇襲了南楚大營,讓這座幾乎是空城的大營淪為平地!
在這場奇襲中,段容的糧草全部被淮南軍搬走,拿不走的就燒掉,漫天的火光中,段容還沒回過神來,魏時便開始帶著軍隊突襲。
從南楚大營殺過來的淮南軍立即喝魏時的軍隊裏外包抄,墨門的人便混入南楚的軍隊中,四處散播南楚大營被夷為平地的消息,南楚軍士人心惶惶,頓時潰不成軍,不但沒有攔下魏時,反而被魏軍橫衝直撞,近九萬的士兵死傷過半,連段容自己的頭盔也在戰鬥中遺落。無奈之下,段容隻能下令退回楚國地界。
魏時率領的軍隊得到補給,都是沙場漢子,受了這麽多天的悶氣,人人心中都憋著火,短暫休整後,幾位將軍請命趁勝追擊,魏時當即準了。
這一場耗時將近半個月的戰役,最終以魏軍勢如破竹,一路殺入楚國平河郡,占領了平河郡而告終。
後來史官寫史,對這一場戰鬥多有著墨,稱之為“雪峰之戰”。
雪峰之戰是東魏曆史上最為著名的以少勝多的一場戰鬥,它鼓舞了自二月以來,東魏軍麵對南楚軍時長久以來頹廢的軍心,東魏士兵自此揚眉吐氣,殺意滿滿,徹底扭轉了東魏本是必敗的局勢。
此戰之後,東魏士兵信心倍增,在魏時的率領下,一路向南逼近。
南楚軍心潰散,軍中對段容的暴殺政策多有怨言,加上行軍時間漸漸拖長,身邊手足不斷成為腳下的骸骨,士兵們回家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再也拿不動手中的刀劍。
到了十二月中,整個大地都進入寒冷的時節,南楚軍已接連損失了不少城池,平河郡、盧郡、九嶺郡三郡四十一縣全部並入東魏地界,從此成為東魏的土地。
到了九嶺郡,魏時便勒令軍隊窮寇莫追,留在九嶺郡休整。
魏軍一入城中,將士就互相約束,不準騷擾當地百姓,不準搶奪金銀錢財,博得了好名聲。
在盧郡時,正遇盧郡蝗災迷漫,百姓顆粒無收,原先盧郡郡守老爺守著四座大糧倉,竟不準百姓取用一絲一毫,全部留作軍需。魏時拿下盧郡,眼見當地百姓餓殍滿地,立即組織魏軍維持秩序,開倉放糧,廣施救濟,將盧郡囤積的糧食全部發放到災民的手中。
百姓是最容易安撫的,他們雖有國家的概念,然而在生死關頭,誰把他們放在心上,他們就願意支持誰。
魏軍的這一舉動立即一傳十、十傳百的在南楚傳開,從段容手中拿下的三個郡出乎意料的安穩,並無一點百姓起義暴動的現象發生。
九嶺郡有三條大河穿過,年年夏天都要發生洪澇,到了冬汛時期,也都全靠運氣化險為夷。
魏時見這地方平坦,氣候溫和,便動了將這裏永久納入東魏版圖的心思。既然要這個地方,就要對這個地方負責,趁著大軍還在此地停留,魏時便下令數十萬士兵們將平日的演兵活動改為開鑿活動。九嶺郡的百姓自然是感激於心,竟不用官府組織,不少青年壯丁自發的扛著鋤頭、鏟子,來幫東魏士兵的忙。
曆時大半個月,魏軍在九嶺郡修了九條溝渠,疏通河流,方便了這一郡城的百姓灌溉,躲開洪澇天災。
此時已是一年的最後一月,跟慕雲歌分開已久,南楚軍隊的精銳也被消滅殆盡,魏時便著手準備班師回朝。備注:補更。(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