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淮南王

字數:3329   加入書籤

A+A-


    榮娘一臉為難,在我的逼問之下,猶豫了再三,隻得告訴我實情,“長公主殿下因為聽聞您墜崖一事,心悸病突犯。”她見我一臉驚愕,連忙寬慰道:“還好太醫即時診治,並無大礙。不過這獵宮地處高寒之地,侯爺已遣人護送長公主殿下回侯府調養。”

    榮娘怕我太擔心,連忙換了個話頭,她說她聽到風聲,刺客的事已查出眉目來,禁軍統領蘇紹昨夜裏剛被撤了職。隻是,再過幾日便是皇上的壽辰,便暫且壓著,沒再追查下去,待壽宴過後再做處斷。我心裏掛念著母親,對其餘之事完全提不起興趣。

    我躺了幾天,腰背都睡酸痛了。榮娘讓我回內殿歇息,我沒有依她,仍舊坐在外殿的塌上出神。我心想正在盤算著,該怎樣向皇祖母求個恩典,早些回去見娘親一麵時。忽然,殿外的黃門尖聲通傳:“太後娘娘駕到!”

    皇祖母穿著一身棗紅色繡金鳳緞宮袍,金絲勾出的鳳尾細致而精巧。她身後跟了十對宮婢,每人手上都捧了一個紅漆木匣,帶了許多名貴藥材過來,一路浩浩蕩蕩的,雍容氣度早已不言而喻。在我們孫輩中,皇祖母最疼的當屬劉崇明。慈和宮裏的小廚房要是做了什麽好東西,定是會給太子送上一份的。

    皇祖母此次前來,還來了幾個禦醫跟來,都是平日裏專門負責替她診脈的。想來,她還是信不足之前那幾位。她先讓他們替劉崇明請脈,然後又將之前的方子、藥盅中的湯藥全都檢查了一番,十分的細致。

    皇祖母坐在塌上,我向她行禮,可她卻一直都沒有讓我起身。我有些詫異地抬起頭來,隻見皇祖母眼中退卻了往日的慈愛,正神情淡漠地打量我。她的眼眸一垂一抬,看得我心裏發慌。

    我其實一直都很怕皇祖母,她曾憑借著酷刑苛吏與雷霆手段,垂簾聽政、把持朝政二十餘年,硬是堵住了悠悠之口。她的一個眼神,便足以讓滿朝文武聞風喪膽。也正是這樣,她才將原以沒落的魏家,重新扶持為一時風頭無兩、烈火烹油的望族。

    我與皇祖母就這樣僵持著,她沒有發問,我也不敢開口。宮娥們或許察覺到了情形不對,一個個頭沉得越發低了。

    忽然,有宮人前來稟報,說是皇後娘娘的宮人春景前來送藥,皇祖母微微頷首,示意宣她進來。我這才想起來,春景是奉姑母之命給我送祛疤藥的。

    皇祖母微微抬了抬下巴,她的女官福枝便立即心領神會,隻見她接過春景手中的盛裝膏藥的托盤,然後喚來禦醫,當眾揭開白瓷盒,讓禦醫仔細分辨。

    雖不是姑母親自送來,可這當眾察驗,相當於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拂了皇後的臉麵。我見狀,連忙抬頭低聲道:“皇祖母,那是姑母送來給我的。”

    “隻要是入了東陽殿的東西,無論是誰送來的,都得查仔細了!皇家圍場竟有人敢公然行刺太子,還有什麽是他們不敢為的?”

    我才明白,皇祖母還在為遇刺之事動怒。這時,皇祖母的身邊黃門突然匆匆小步跑入殿中,在皇祖母耳邊說了些什麽,皇祖母眼角眉梢閃過一絲喜色,便立即擺駕走了。臨走時,她讓福枝留下,反複囑咐我,讓我好生照看劉崇明。她說,“太子傷勢過重,一時半會回不了長安,東陽殿僻靜幽遠,倒也是個養傷的好住處,您與太子殿下安心將養便是。”

    我忙不迭地點頭,可心思實則飄去了九霄雲外。我腦袋想的正是皇祖母匆匆離去的緣由。我方才雖然沒有聽清那黃門說的每一句話,但我卻真切聽到了“淮南王”三個字。現下這個情形,能讓皇祖母如此高興的,也隻有他了。如果我沒有記混淆,他應該有五年沒有回過京城了。

    淮南王是皇祖母最小的兒子,按照輩分,應是我的舅舅。隻是他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了封地,以至於我對他並沒多少印象。隻記得他和皇祖母的感情很深,一度深到先帝在位時,皇祖母勸諫先帝改立他為太子。而當時的太子,正是當今的皇上,同樣也是太後的親生骨肉。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皇祖母就是分得鮮明,這也是皇上一直與皇太後心存隔閡的緣由。

    不過先帝為了穩固大局,還是讓皇長子繼承了大統,為了防範兄弟鬩牆,還特意下旨將皇九子封為淮南王,以南楚、北漢交界的淮地為封地,使其從此遠居京城。後來太後垂簾之後,還起過兄終弟即的念頭,稱讓南楚王先繼承皇位,萬年之後,再將這位子讓給太子。不過,皇上和群臣一致強烈反對,才讓皇祖母打消了這個念頭。畢竟皇位不比其他,借走豈是輕易舍得還的?

    離皇上的壽辰還有好幾日,我在東陽殿裏已是百無聊賴。每天翻來覆去不過是這麽幾件事,吃飯、睡覺、喝藥,以及伺候劉崇明吃飯、睡覺、喝藥。

    他本就傷得重,身上深淺傷痕有多處,又加之上次傷口撕扯開,現在更是動彈不得。不過劉崇明這個皇太子,生來就是被人伺候慣了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過得也閑適,倒是給我添了不少麻煩。

    他有許多食物要忌口,油煎火辣的菜肴完全沾不得,隻能喝一些熬製的滋補溫和的羹湯。可劉崇明的那張嘴,從小就被皇祖母的小廚房給慣壞了,十分的挑,羹湯嫌稀不喝,嫌稠不喝,嫌燙不喝,燙了放一邊擱一會兒,再端上來嫌涼了又不喝。東陽殿裏的廚子想盡了法子,就是撬不開太子殿下的這張嘴。

    我都能想象到,不用幾日,皇上就能收到一封奏呈,太子薨,年十九,因餓終。劉崇明這樣折騰自己倒不要緊,隻是他一旦出了絲毫意外,連累的人不在少數。

    我本來就沒什麽耐心,見他三番五次地刁難伺候他的宮人,更是忍無可忍。我接過宮娥手中的羹湯,坐到床榻邊,用自己聽著都會起雞皮疙瘩的聲音笑道:“太子殿下,臣妾今兒特意看了眼黃曆。”

    “嗯?”他回過頭,狐疑地看了我一眼。

    “今日宜吃飯,不宜挑食!”我咬牙切齒地假笑道,說罷,我拿起調羹喂到他嘴邊,可說時遲那時快,眼看著我就要喂進他口中,劉崇明忽然側過頭,一勺子的燕窩銀耳羹,全都掉在了他的寢衣上。宮娥們見狀,一個個嚇得花容失色,連忙去取幹淨衣服來替他更衣。

    “劉崇明!你究竟要怎樣?”

    他抬了抬眸,冷冷道:“在東宮時,疏月會親自替我熬羹,她的手藝我嚐慣了,旁人做的我入不了口。”

    “哦。”我頓時失了興致,隨口應了一聲,然後將那隻青花碗擱在桌案上,“那活該你餓死。”我這話被一旁的榮娘聽見了,她像是聽到了天大的事一般,連忙“呸呸呸”的嘖了好幾聲,皺著眉囑咐我少說喪氣話,然後走到床邊殷勤地詢問劉崇明想吃些什麽。

    “若是你親自熬的羹,說不定我也會喝。”(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