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交鋒

字數:3672   加入書籤

A+A-


    眾人順著聲音看去,隻見以往和龐癝關係很好的禦史大夫孔斌出列反對道:“啟稟大王,李園不過龐相邦家中的一個下人,何德何能可以入朝為官?這樣任人唯親的舉措微臣反對?”

    孔斌一開口反對,朝臣頓時一片嘩然,就連魏王也有幾分錯愕。

    龐癝卻不緊不慢的笑道:“禦史大夫這話說的就沒有道理了,李園是我家中下人沒錯,可如果就因此而否定是不是有些太過武斷了?”

    “老夫如何武斷了?”

    龐癝道:“就因為李園是在下家中下人而被禦史大夫否定,難道這還不算是武斷嗎?”

    孔斌道:“老夫也見過李園,這人無德無才,就僅僅因為李園妹妹是龐相邦你的姬妾就舉薦其入朝為官,這難道不是你龐相邦想要任人唯親,又為何反說老夫武斷呢?”

    “禦史大夫這話我就不大讚同了。昔日文侯想要攻打中山,國相翟璜向其舉薦了門客樂羊,從而一舉平定中山。趙國的藺相如不過一宦者令的門人,一朝舉薦而數拒秦王,使其名揚天下。樂羊是翟璜的親信,藺相如是宦者令的親信,難道他們也任人唯親了不曾?”

    孔斌反駁道:“李園一個無德無能之人又如何能與樂羊、藺相如相提並論?”

    龐癝冷笑一聲道:“那敢問禦史大夫你呢?”

    孔斌詫異道:“老夫?老夫又如何了?”

    龐癝道:“自孔先生任職禦史大夫以來所舉薦之人不下五十人了吧?”

    “不錯!不止五十人!”孔斌點頭道。

    “可你舉薦的這五十多人中儒家弟子幾何?其餘百家之人幾何?隻怕都是儒家弟子吧!”龐癝看著孔斌冷淡道。

    孔斌點頭承認:“不錯,老夫所薦之人確實都是儒家弟子,可這些人入朝為官之後卻從無差錯,難道這些龐相邦你都不知道嗎?”

    龐癝點頭道:“是,你所舉薦之人確實從無差錯,但好像也沒有什麽功績吧!儒家弟子任職的地方,幾年前是什麽樣子,現在還是什麽樣子,竟然沒有一絲變化,這就是你孔先生所舉薦之人的能力嗎?”

    “那也比李園強!”

    龐癝卻笑道:“李園還未入朝為官,禦史大夫為何如此武斷的說其不如儒家弟子呢?況且在下自信這些年來在下舉薦之人不說戰功赫赫,但政績顯著還是有的吧!

    一開始禦史大夫之位孔先生不願做,是我用激將法使得孔先生任職的。太尉之位高懸,臣舉薦了尉繚。其後範增、翟章、蒯徹等人也都是我發掘的,這些人這些年來為官如何別人不知道難道你孔先生還不知道嗎?

    況且孔先生可能還不知道,我用的激將法就是那個你以為的無德無才的李園想出來的,難道這還不能說明什麽問題嗎?”

    “確有此事?”魏王也很驚訝。

    “千真萬確!”龐癝回道。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李園卻是可以入朝為官。”魏王一句話便下了定性。

    自吳起為將以來,魏國用人便不看德行而隻看才能,和儒家之法恰恰相反。

    下朝之後群臣對於近日朝堂上龐癝和孔斌互鬥之事議論紛紛,都感覺到了一股暴風雨即將來臨的感覺。

    孔斌,儒家的領袖人物,又名揚天下,無論到哪一個國家國君都會用最隆重的方式來接待孔斌。

    龐癝,魏國崛起的核心人物,數次諫言魏王,使得魏國國力大增。

    這兩個人一旦鬥起來,其後果隻怕連他們這些小魚小蝦都會被殃及吧!

    一時間群臣見到二人之後都會自覺不自覺的有幾分躲避開來,生怕自己會被二人的鬥法而殃及。

    而龐癝和孔斌二人好像沒事人一般,之後還和尋常一樣不時的說說笑笑,商議政務時該讚同的讚同,該反對的反對,這使得群臣都摸不著頭腦。

    “難道真的隻是政見之爭?”看到二人都是這幅模樣,群臣開始逐漸的打消了心中的顧慮。

    但還有一人在那日朝堂之爭後始終沒有放下心中思慮。

    這人就是魏王。

    儒家弟子在地方為官之人不下五十,這使得魏王開始對孔斌、對儒家猜忌起來。

    魏國自被周天子封為諸侯到現在已經二百餘年了,這二百餘年來魏國的國策始終是對儒家尊而不用,遠遠的避開。

    魏文侯拜孔子高徒子夏為師而不用其才,魏惠王數次接見孟子而不用其理,無論儒家高人怎麽口燦蓮花,魏國曆任國君就是不用儒家之人執政,這一切都是魏國國策的表現。

    不僅僅是魏國,韓、趙兩國同樣如此。

    三晉用過法家、道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兵家之人執政,就是沒用過儒、墨兩家,這背後的深意便可想而知了。

    孔斌是儒家第一個在三晉獲得卿相高位之人,但其在魏國為相不到一年便因為和魏王理念不合而辭相。

    之後因為龐癝的到來而被魏王拜為禦史大夫,再次進入魏國的政治核心。

    但不久之後儒家的核心活動區域齊、魯兩國先後被魏國所滅,儒家弟子走投無路,隻能前來魏國尋求出路。

    也是從那一刻開始,孔斌的思想開始轉變,開始為儒家弟子謀求晉身之路,才有了和龐癝的衝突。

    儒家的風氣是向來務虛而不務實,而三晉的思想卻是務實而不務虛,三晉排斥儒家也就成了理所當然之事。

    引起魏王的疑慮而排斥儒家,這也是龐癝此次朝會之所以如此說的原因所在。

    龐癝知道自己在魏國雖然位高權重,但論起天下德高望重之人首推的還是孔斌。為了避免魏國朝堂驟然變故而動蕩不安,龐癝才想出此法,他相信魏王聽了之後肯定會對儒家弟子猜忌。

    魏王可以允許法、道、縱橫等諸子百家之人充斥朝堂之上,但絕對不允許儒、墨兩家之人充斥朝堂。

    故而不久之後魏王便開始采取一係列的措施來打壓、排擠儒家之人。

    舉薦李園之事看起來來是一樁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但魏國朝堂上思想、理念方麵的爭鬥卻因此而正式展開,孔斌也開始和龐癝、尉繚等人開始了明爭暗鬥······(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