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心性初變

字數:4128   加入書籤

A+A-




    就在眾人嚷嚷著要為趙寒梅慶功時,趙寒梅卻在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心理曆程的改變。

    乞丐幫的調查讓寒梅真正見識到了屬於窮人的日子。夜晚,華燈初上,看著大路兩旁妖嬈的霓虹燈,趙寒梅開始為自己一直追求的目標而疑惑:社會的最底層究竟是什麽樣子?那個被活活凍死的老人下一輩子應該不會再受這樣的苦了吧?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真的能夠全部代替生活中的所需所求嗎?寒梅想想自己同樣在農村生活的父母,他們也是在為怎樣才能省下一塊錢而與菜販斤斤計較。

    “貧窮,真的是太可怕了。”趙寒梅此時隻想著無論如何也要在城市中紮下根,讓自己的子女、兒孫不再用回到貧窮的農村遭受貧窮的折磨。

    而之後發生的一件事,讓寒梅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生活中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2010年的年末了。海城日報社在每年的年終都會根據員工的工作業績評選出“十佳優秀工作者”以資鼓勵。趙寒梅憑借臥底“乞丐幫”的係列報道當之無愧的入圍。而令趙寒梅沒有想到的是,平時連個新聞導語都寫不完整的黃菁菁竟然也是十佳工作者之一。

    這,又是怎麽回事?

    2010年,隨著各種新媒體的陸續崛起,作為傳統“紙”質媒體的報紙正日益受到來自網絡、手機、移動電視等新媒體的猛烈衝擊。報紙的讀者逐漸流失,廣告投放也在逐年減少,這種全球性的現象令海城日報社也不能置身事外。為應對這種大趨勢,海城日報社餘國慶製定出了一套被稱為“全員走出去”的方案,讓報社上下的所有人都四處拉廣告投放,號稱“全民營銷”,記者也不例外。

    黃菁菁原本就是從廣告部走出來的,寫稿子不行,拉廣告那可真是“老前輩”了。這一年下來,經過她手的廣告投放竟達到了千萬元,這可比一個部門的廣告收入都多。

    根據海城日報社的規定,一線記者拉回來的廣告投放一律按照廣告總錢數的10%,返給記者以資獎勵,而在海城日報社的內部則喊這部分錢為“廣告提成”。黃菁菁一年下來,僅僅是這部門提成就能拿到百萬餘元,成了真正的“小富婆”。

    可反觀趙寒梅一心隻撲在新聞采寫上,哪裏顧得上廣告這一塊?再說了,讓趙寒梅寫東西行,找人套近乎要錢她可真是不在行。巧了這兩人還在同一個部門裏,到了年底的業績對比就顯得尤為滑稽:趙寒梅部門稿件分數第一,廣告收入墊底;黃菁菁部門稿件分數墊底,廣告第一。報社領導也是顧慮到記者的本職工作仍舊是采寫新聞,就將她們兩個人同時提上了十佳優秀工作者的名單。

    但看著這份榮譽名單,趙寒梅的心裏真不是個滋味。自己每天像老黃牛一樣辛辛苦苦的采訪寫稿子、埋頭碼字,而黃菁菁就是負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和朋友吃個飯、唱首歌就能拿回大把大把的廣告,不僅平時每個月的工資有高高的補貼,到了年底的獎勵竟然是一樣的。“既然這樣的話,還寫什麽稿子啊?我趙寒梅長化化妝也不比黃菁菁差啊。可是,做記者、寫新聞不是自己一直的理想嗎?再說了,那拉廣告怎麽能與新聞業務相提並論呢?”趙寒梅心中百感交織,卻又沒法與人傾訴,不禁苦悶至極,整個人就坐在那裏怔怔的發呆。

    趙寒梅的情緒被李大偉一一看在眼裏,那麽精明的一個人怎麽會不知道這麽個小丫頭心裏在想什麽呢?又是他李主任該表現自己的時候了。

    “小趙,今天晚上有個房地產商約著一起吃飯,他們想做個新樓盤的策劃,你跟我一起去吧。”快下班的時候,李大偉看似很隨意的走到趙寒梅座位前說道。

    正在發愣的趙寒梅一聽是要和房地產商吃飯,第一反應就是拒絕:她最討厭這種場合的應酬了,一群人說些不著邊際的話不說,還有一些不規矩的人就愛往小姑娘麵前湊,有不老實的人還愛動手動腳的。不過再一想,向來這房地產商是最舍得在各大媒體上投放廣告的,或許能借著這個機會給自己帶來一定的收獲也說不定呢?況且這是李大偉第一次喊自己一起參加應酬直接拒絕也不太好,想到這裏,寒梅還是應承了下來。

    當他們二人在一家星級酒店的包廂中落座之後,看著禿頂的那個房地產商於總,趙寒梅心中莫名的就是一陣緊張。因為在趙寒梅看來他對自己這麽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記者也太過熱情了,而且那眼神也是怪怪的。結果飯吃了不到一半,趙寒梅終於忍受不了席間的種種怪異,找了個借口就自己先走了,留下一直熱情招待的於總十分尷尬。

    李大偉對於趙寒梅這樣的表現並沒有給予太多的批評,相反,他甚至早就預料到趙寒梅如此差強人意的表現了。老奸巨猾的李大偉也正是看透了趙寒梅的心理,才會在她最薄弱的地方獻上了及時的“幫助”。要知道在此時,海城日報社的決策者們已經將員工平時拉廣告的成果列入到日常的考核之中了,記者也不能幸免。趙寒梅的廣告收入總是拖時政新聞部的後腿,也引起了部門裏其他同事的不滿。

    可是就在趙寒梅惱怒自己前幾個月的工資收入屢屢下降時,2011年3月份收到的一張工資條卻讓她有些意外,多了一筆“巨額”額外補貼:8000元。找到人力處詢問,得到的答複是趙寒梅2月份有一筆8萬元的廣告進賬,是一筆房地產商投放的,按照廣告分成比例,在3月份的工資中作為補貼予以發放。

    房產廣告?趙寒梅把自己認識的人挨個數了個遍也沒有找到能和房地產沾上邊的。可就在趙寒梅疑惑不已時,寒梅的手機收到了一條信息:這個月的補貼請客吧?發件人是李大偉。

    這時,趙寒梅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接著趙寒梅又想到了那次自己中途離席的應酬,沒錯了,肯定是李主任為了幫助趙寒梅擺脫廣告“0”收入的頭銜,將自己的廣告收入記在了趙寒梅的名下,所以才讓她請客的。

    好吧,既然是這樣……。,趙寒梅回了一條:“任由宰割”。兩個人的交往從單純的上下級關係瞬間轉變成了平行麵的朋友。這種改變讓李大偉十分高興。

    前麵說到李大偉自從寒梅報到的第一天起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這兩年來,也沒少做些暗地裏的勾當接近寒梅。“兩年的時間,該是瓜熟蒂落了。”李大偉看著現在越來越有女人味的趙寒梅,心中那份期待更加濃厚。但趙寒梅不知是真的不明白李大偉的一番心意,還是裝作不知道,她與李大偉的距離仍舊保持在上下級的位置上。該如何挑破這層該死的窗戶“紙”?李大偉覺得還是得從幫她度過難關開始。

    一個人無親無故在異地打拚的經曆李大偉是最知道其中的辛酸的,更何況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孩呢?能在她最需要的時候遞上一張紙巾、一個肩膀,或許就能換來她的真心對待也說不定。

    答應了請李大偉吃飯,趙寒梅心裏也有一番感悟。8000元啊,真的能抵上自己兩個月的稿費了,這麽多錢就這麽輕易的得到了?她有點不敢相信。不過令寒梅高興的是她早就看中的一件風衣這次可是有多餘的錢去買了,找個時間就去買回來。

    如果說武尚君教會了趙寒梅如何采寫新聞稿件,那麽,李大偉的種種做法和行為讓趙寒梅學會了如何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生存下去。

    自村民圍攻報社風波以及被人包養事件之後,一直奉行離領導越遠越好的趙寒梅,則與李大偉接觸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多。而李大偉給趙寒梅支招臥底調查乞丐幫不經給寒梅帶來了新聞業務上的榮耀,更是為她解除了抄襲事件的危機。閑暇無事的趙寒梅也經常將自己的老師武尚君與李大偉比較。說實話,論業務素質,趙寒梅始終覺得武尚君略勝一籌,但是論人際交往的手段,李大偉絕對不輸武尚君。

    這倆個人兩種不同的處事方式導致了不同的生活軌跡。武尚君兢兢業業寫新聞,在報社待了二十多年隻混了個副主任,李大偉每天與三教九流的人稱兄道弟,35歲的就當上了年紀輕輕的部門主任;

    武尚君每個月靠死工資過活,至今仍是騎著電動車到處采訪,李大偉卻是每天開著四輪轎車到處拜訪大客戶;

    武尚君雖然46歲卻仍改變不了憤青的習慣;李大偉老謀深算遇到事情不妄加評判,卻在暗地裏為自己謀劃。

    為什麽同是做新聞記者出身差距就能這麽大呢?在趙寒梅的心裏其實已經慢慢傾向於李大偉的類似的職業道路了。不能一味的埋頭寫稿,人際交往更加重要,但是趙寒梅卻不知道李大偉每天所接觸的事情有多黑暗、多齷齪、多危險。(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