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字數:2865 加入書籤
哥哥第一次遇到王徵是在父皇的壽宴上。千秋聖節,父皇要在麟德殿宴請百官命婦。每逢此日,百官命婦們都可帶一個家屬赴宴,王徵的父親是吏部尚書王即墨,三品大員,身份顯赫,遂他有幸赴宴。
酒過三巡,席間便有人向父皇提議,令臣下眾公子展示才藝助興。我想這應該是父皇暗中授意的,國家新建未穩,科舉選拔的人才又不能立刻實用,此值用人之際,這些日日受家中官場交際熏陶的官家子弟中若真有才能出眾之人,在政事實操上可要比白衣子弟強得多。
大臣們中有些聽出了其中的意味,還有些沒聽出來的也巴望著能在皇帝麵前露個臉,便都鼓勵兒子們好好表現。那些公子哥兒們也都爭氣,或奏雅樂,或作詩詞,或演武藝,莊嚴肅穆的大殿一時間好不熱鬧!
再想想我那三個哥哥,同時遇到這番場景,表現定然迥異。三個裏最清閑的肯定是三哥,最燒腦的肯定是四哥,最愉快的肯定是大哥。三哥深得師父真傳,修道修心多年,早已超然物外,世人追逐名利又與他何幹!四哥定然是想著如何拉攏朝臣,選取有用之才,所以最忙。大哥心思通透卻於政事無望,任那些人如何賣弄,在他眼中都是跳梁小醜。至於父皇,定然對這些人失望透頂,他們讀聖賢之書卻沒有治世之才,父皇又不是書院學宮裏的夫子,不需要三好學生和道德模範。
這次看似宴樂實則覓才的鬧劇尚未結束。麟德殿上,就在所有青年才俊都搔首弄姿的時候,席間突然傳出一陣笑聲,那笑聲傳蕩在此時此地是如此突兀,任誰都無法忽視。整個大殿一下子安靜下來,眾人聞聲望去,便看到了王徵。王即墨見之急忙曲肘頂觸他示意他噤聲,他卻恍若未覺露出微微笑意,父皇見他如此,甚為不悅,薄怒道:“堂下何人發笑?”
王徵起身離坐,躬身施禮,“回稟陛下,臣子乃吏部王尚書長子,王徵!”
父皇見他風度翩翩,言行舉止皆為君子作風,便生出喜愛之情,怒氣頓時下去了一半兒,問道:“何事開懷?”
王徵恭敬應答:“陛下不知,家嚴管教子弟與別家不同,常以當世之事考校王徵,徵每得一論告之,家嚴常以已論為準評判,徵時而落於下風時而占領上風。昨日家父問及徵民生富庶之事,徵苦思多時不可得,今於天子聖堂忽開心竅,繼而歡喜,忘乎所以,還望陛下恕臣子不敬之罪。”
王徵這段話看似平常,實則相當精明,他這一段話裏共透露了三個實用信息。第一王即墨把以時事考校王徵作為一種教育方式,還以自己的結論作為標準來評判王徵的結論,這說明他二人經常在一起互相討論政事,還交換意見。第二,他說他同王即墨討論之時時而落於下風時而占領上風,這說明他的政治能力不弱,甚至不亞於身居高位的父親。第三,西蜀現今已無外患,且經多年征戰百廢待興,民眾生息便成了首要問題,父皇想從官宦子弟中選拔人才便是為了此事,此時百官對於民生之事定然也無良策,王即墨更不會有什麽好辦法,可他卻能想出來,這一下便能抓住父皇的心。
先聲奪人,又不莽撞獻策,取得帝王信任後,再委婉道出緣由,心思縝密,算無遺漏。
父皇問他如何,他應道:“國家初建,雖說百廢待興,但也並非滿目瘡痍,西蜀之地土質優良,又多水源,且曾為陛下封地,未受戰火侵蝕,縱然要支持前線卻不至潦倒至此!徵以為此事,非戰之罪,乃人之罪。
”蜀地多年無人看管,民眾自成一體,然愚民不受教化,不論民生大計,為首的搶占土地自然飽腹流油,更有商賈從中牟利,囤積金銀糧草,而普通百姓卻是捉襟見肘食不果腹。官府不知內情,為交上命常強征稅收,使得民眾怨聲載道,讓朝廷以為是民弱無收,實則是我蜀國以舉國之收飽了奸人之腹。
“徵聽聞京都十裏之外多有奢華宅邸,其內金裝玉飾琳琅滿目,古玩玉器,陳設裝飾,隨意一件都可抵尋常農家幾輩吃用……
”徵以為此等富賈豪主皆為國之毒瘤,陛下當以暴力除之,再分散土地令民眾生產,幾年之內免除賦稅……
“徵每流連市集街巷,多見貧民賤賣子女,以換一時溫飽,再見中轉之人以數倍甚至十倍價錢賣出,想來諸位大人府中也常遇此事,望陛下下令禁止人口販賣,並命戶部即刻進行人戶普查……
”百姓貧,常無食,餓死者眾,更無心婚嫁,前一人有五子不為多,一世三代便有三十多之眾,而今一戶一世不說三十便是三個也不多見,民眾如水可載舟而行,民寡水淺則舟無用。西蜀北臨北漠,西接雪域,陛下應與二國修好,且雪域北漠環境惡劣,請允胡漢通婚,二國之人必願遷移蜀地,發展農牧。先大周天統帝時權臣慕容玦曾提此議,帝雖當時不準,卻在後期實行,成果甚匪,此事早有先例非臣首創。
“民眾生機難求,少有能讀書識字者,便有也因競爭不足而能人有限,加之國庫空虛,冗員則多出,不宜。望陛下停辦科考數年,令民眾專心生產……”
我不相信這樣一番長篇大論是他在麟德殿上恍然大悟之時得來的,這件事他一定謀劃了很久,隻是一直沒有機會實施罷了。
他用這樣的方式在百官眾臣麵前脫穎而出,得到了父皇的賞識,但父皇卻沒能給他個一官半職,隻是說了句:王大人放心管教,無事便帶兒子多出來走動走動。我猜想父皇是真的看重王徵,想特別栽培他,卻又不能一下子給他過高的職位,所以才如此。因為若是無故封賞過厚會令百官不服,但職位低了便埋沒了他的才華不能物盡其用,所以父皇才讓王尚書帶著他,便是間接給了他吏部尚書助手的權力,而這吏部尚書又是他父親自然會全心全力培養他。還有那句多走動走動,其實就是給他機會在官場創建自己的交際網,早日讓官員接納,要是我猜的沒錯,不出兩三年王徵便能位列親貴(朝中三品以上官員為親貴),與王尚書並駕齊驅。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