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藥材
字數:10065 加入書籤
見唐四方要把船一塊帶走,張一白有些驚訝。
“南昌江麵和鄱陽湖上全是雙方的戰船,大哥這是去找死嗎?”
唐四方笑著說道:
“你對南昌的情況一知半解。鄱陽湖的確在大戰。不過南昌江麵上全是官軍的船。王守仁大人的軍隊把南昌圍的水泄不通。連唯一對外的碼頭都被占領。我這艘船去沒有任何問題。”
張一白還是擔心唐四方的安全。
“官軍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大哥這艘船裝修如此豪華,上麵還有丫鬟,女人,大哥不怕那些兵油子趁機鬧事?”
唐四方讚賞的看了看這個好兄弟。
他的看法不是沒有道理。
“你說的很對。不過我不會把女人搞到船上去的。你知道世界上什麽錢最好賺嗎?”
“當然是國難財。”
張一白毫不猶豫的說道。
唐四方瞪了他一眼:
“說的這麽難聽幹什麽。我又不是買空賣空,又不是囤貨居奇。隻是順應南昌的需求罷了。況且我不跟老百姓做生意。而是狠狠的宰寧王一筆。寧王的軍隊傷亡慘重,藥材奇缺。這艘船足足載重60噸。拉滿滿一船的藥材,這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況且,萬一寧王來不及跟我做生意。這些藥材還可以賣給江南五省的藥鋪。怎麽算我都不吃虧。”
張一白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我這就讓房大夫聯絡整個武昌的商家,確保七天內給大哥湊齊一船的藥材。”
“真是我的好兄弟,比陳小春那貨強多了。今天夜深了,明天一早我跟阿娘請示。你需要多少錢盡管開口。”
張一白管的是藥鋪的帳。
一個月盈利大概2000兩。
把後院的藥材庫存算上的話,總共能支援8000兩銀子。
飄香院和天上人間才是唐四方家業的大頭。
這兩個地方都由芸娘管著。
購買一船的藥材約莫需要白銀兩萬五千兩。
唐四方全部身家加起來堪堪夠這個數。
唐四方相信,芸娘一定會支持他這麽做。
用一句不爭氣的話說,唐四方本來一文不值。現在掙下這麽大的身價,萬一陪光了,大不了接著一文不值便是。
不對,
諾達的唐府是固定資產,跑不到別人手上。
這座宅院現在起碼值1800兩。
憑借著唐四方跟總督楊升,興王朱厚熜,巡撫王守仁,大太監周文元的關係,1800兩銀子不用一年就能翻到五千兩。
唐四方依然可以富甲一方,實現他的理想。
在古代中國,有人脈有關係就有錢。
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好了,夜深了,你回去睡吧。”
唐四方打著哈切說道。
本來張一白打算跟唐四方像以前那樣,光著身子睡一張床,這才夠兄弟。
但是扭頭看了看李無雙。
兩個人說的都是及其私密的話,唐四方一點都不顧忌。
可見兩個人的關係發展到什麽地步。
張一白知趣的起身告辭。
唐四方突然回來,來不及給他分配一個丫鬟。
隨便弄一個,怕唐四方使不習慣。唐寧回來之後也沒辦法安排。
貼身丫鬟可不是什麽人都能做的。
唐四方也沒有特別的必要一定要配一個。
給個端茶倒水的普通丫鬟就行了。
這樣的丫鬟隻在白天伺候主子,晚上是要睡在耳房的。
唐四方起身,親自把張一白送到院門口。
“大哥,這種女人都搞定了,牛!”
張一白豎起大拇指,羨慕的說著。
“大哥的本事大著呢,回頭給你弄個更厲害的。”
張一白吐了吐舌頭。
“這位就夠厲害的了,再弄一個回來,還不天天打架。”
“行了,就你嘴貧。天一亮就開始采購藥材。我隻給你七天時間。”
曆史回到了正軌。
寧王叛亂隻維持了43天,就被王守仁把一家老小活捉。
七天之後,剛好是叛亂一個月的樣子。
正式寧王大軍缺醫少藥的時候。
寧王的軍隊不比官軍。
官軍死一個補充三個上去。
寧王的生力軍死一個少一個。
他根本就征不來壯丁,沒人為他拚命。
藥材是他最急需的東西。
唐四方自信能狠狠的敲他一筆。
“老婆,咱們睡覺吧。這可是自己家的床,睡起來肯定刺激。嗬嗬嗬。”
李無雙可沒有這個年代女人該有的矜持。
她大大方方的把劍放在桌子上,直接寬衣解帶。
“好,不過這次我在上麵。”
“隨你的便,我舒服了就行。”
,
唐四方一早就跑去芸娘那裏,把購買藥材的事情說給她聽。
芸娘隻對風月生意熟悉,剩下的一問三不知。
唐四方要這麽幹,自然有他的道理。
芸娘想都沒想,直接把家裏所有的銀票拿出來攤到桌子上。總共是一萬二千兩。
“銀子都在這裏,你全部拿去。不夠的話我把家裏剛剛訂做的一批首飾退了,還能湊1500兩。還不夠的話,飄香院作價,去票號總能兌三千兩銀子來。”
唐府的首飾自然不需要這麽多錢。
芸娘這麽說,其實包含了飄香院的一百多個姑娘,和天上人間四位主播的首飾。
至於為什麽飄香院這麽大的產業卻隻值三千兩銀子。
很簡單,飄香院最貴的是這些姑娘們。
剩下的就是一棟房子而已。
三千兩已經不少了,這還得是看總督府的麵子。
“阿娘,不用這麽興師動眾。這些就夠了。藥房原本就有幾千兩藥材存活。房大夫也能說服藥材商們賒欠一些藥材給我。一定能夠把船裝滿。”
芸娘語重心長的說道:
“做生意的事情我不懂,我隻想你們兄弟健健康康,和和氣氣。注意安全,賺錢重要,命是自己的,更重要。”
“我會注意的。”
唐四方陪著芸娘聊了半個時辰的天,張一白來了之後三個人又歇了半個時辰。
走出芸娘院子,唐四方把銀票交給張一白。
“價錢方麵可以適當放寬。我需要的是時間。”
戰爭需要什麽藥,張一白清楚,不用多解釋。
張一白沒有停留,做上馬車開始運作。
唐四方則舒舒服服的吃過早飯,然後喊上李無雙,去船廠看看他的遊艇長的到底是什麽模樣。
武昌船廠是公私合營,官家層麵的老板就是武昌織造局,織造局的大太監就是周文元。
50噸以上的船沒有衙門的批文沒人敢造。
整個武昌唯一的一艘50噸以上的大船就是仙機賭坊。
像唐四方這樣純粹為了個人享受訂做的大船,整個武昌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為此,這艘船從下龍骨開始,不斷有武昌市民趕過來圍觀。
唐四方的大名倒是有人提起,不過提的更多的是興王朱厚熜,永福郡主和總督楊升。就連武昌織造局的大太監周文元的呼聲都比唐四方高。
花了大把的銀子,反而讓別人以為他人的船。
張一白為此抱怨過好幾次。
唐四方和楊煉卻相視一笑。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有個大傘在頭上頂著,何樂而不為。
平民百姓的熱鬧看看就算了,真正打交道的不是他們。
“唐爺,李姑娘。”
唐四方的到來讓楊煉激動萬分,遊船打造完畢,他終於不用當這個監工。而是跟李無雙兄妹一樣,去南昌一展身手。
對唐四方的稱呼讓楊煉非常為難,為此他想了很久,終於叫了這個大眾化的唐爺。
叫少爺,楊煉不是唐府的下人。
叫大哥,兩個人不曾結拜,而楊煉明顯比唐四方大一輪。
叫公子,這樣顯得關係生疏了。
而唐爺,任何人都能叫。
“在這待了50多天,憋壞了吧。”
唐四方關心的說道。
“的確憋的很,不過這種日子馬上就過去了。這艘船後天完工,你要是不回來的話,我本打算讓芸娘主持剪彩儀式的。”
“我就是奔著這艘船來的!”
唐四方豪氣的拿著旗子招了招手。
遠處,遊船上的號手會意的指揮大家把船劃回去。
遊船20多天前已經下水,試航之後沒有任何問題。現在停留在江麵上進行最後的測試。
船廠老板一早打過招呼,織造局的人就在船上。
負責監工的正是周文元的大兒子(幹兒子),想當初,唐四方在興王手下救他一命。
他對唐四方感恩戴德,恨不得跪下認了這個幹爹。
船剛靠到幹船塢邊上,大兒子周廣昌一個健步跳下來。
飛奔到唐四方麵前,一個標準的單膝下跪。
“唐爺駕到,小的失禮了。”
唐四方上前扶起周廣昌:
“公公這是折煞我了,我貿然回武昌,給你添麻煩了才是。”
“承蒙唐爺看得起,給了我這個差事,不然幹爹就把我打發到浣衣坊整日麵對那些瘋婆子了。”
李不言叛亂之後,自然要有人頂罪。
周文元跑去正德身邊尋求庇護。
他手下的四個幹兒子就要把事情擔起來。
唐四方替周廣昌說了句話,最終保住了他在織造局的地位。
周廣昌起身,跟李無雙點了點頭。
李無雙是興王的人,禮數一點也不能少。
太監們對這些最是在意。
“上去看看。”
唐四方指著遊船說道。
“唐爺請。”
周廣昌客氣的用手一指。
有周廣昌陪同,一幹人等誰都不敢上前。
唐四方帶著李無雙,楊煉跟在周廣昌後麵踏上遊船。
遊船長20米,寬6米,甲板以上有三層。
根據唐四方的建議,這艘船算不上豪華。
甲板上的建築盡量樸素為主。
因此沒有雕梁畫棟的複雜手工,倒是省下一大筆銀子。
“唐爺,這艘船是風力和人力兩用船。這是桅杆,風帆在試航之後就撤下來了,準備明天裝上。沒有風的日子,或者逆流而上,頂風航行的話,下層甲板有一個十八位水手的操作間。如果需要極速航行,可以增加到32位,已經預留了空間...”
周廣昌帶著唐四方把整艘船看了一遍。
船很大,上麵房間多達35間。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層一個敞開間的賭場。
其次就是唐四方要求的兩丈寬大床的臥室了。
唐四方對這艘船非常滿意。
一路上興奮不已。
唐四方如此滿意,兩位負責人楊煉和周廣昌喜上眉梢。
從船上下來的時候已是中午,唐四方樂嗬嗬請周廣昌,船廠老板,楊煉一起去滿月樓吃了一頓30兩銀子的和合酒。
送走周廣昌,唐四方來到藥房。
“楊大哥,船廠不用去了。現在有個任務交給你。”
唐四方拉著楊煉在張一白的臥室把購買藥材的事情跟楊煉詳細的說清楚。
“後天剪彩儀式結束之後,你帶著人把船開到城南落水攤,裏麵擺放好的一應家具,擺件,裝飾品統統撤下來。張一白帶人在落水攤搭建了一個簡易的臨時碼頭,藥材從那裏上船。”
楊煉點點頭道:
“嗯,隻是巡城司那邊需要溝通一下。”
原來的武昌巡撫楊升現在升職當了總督,不然以楊煉和他的關係,捎句話就行了。
現在直管巡城司的是新任巡撫,原先的武昌知府盧照夜。
這個人最是滑頭,唐四方自信打聲招呼他不會為難的。
“我去知會盧照夜,你們各幹各的事。藥材一旦裝船,咱們即可下江南。”
聽到唐四方要帶他一起去武昌,楊煉感激的拱手道謝。
“你我兄弟不用這般客氣。武昌凶險,我還仰仗你保我安全呢。”
唐四方笑嗬嗬的說道。
楊煉看了一眼李無雙,抱拳說道。
“義不容辭!”
一直沒有開口的李無雙對楊煉說道:
“慷慨赴死的南昌巡撫孫遂手下有一位劍客高手名叫陸風。到達南昌之後,你正好可以跟他切磋一下。”
“敢問陸風大俠實力如何?”
劍客之間互相切磋對他們這些人來說是人生一大樂事。
楊煉自然激動。
“龍虎山三劍和六劍死在他的劍下。”
平淡的話語掩蓋的太多的波瀾壯闊。
能夠打敗兩位龍虎山的高手,楊煉敬佩不已。
李不言叛亂的時候,他還不曾完成這樣的壯舉。
“如此說來,在下非常期待。”
唐四方見兩個劍客話語如此投機,索性背著手說道:
“不如你們在此切磋,我去找盧照夜那個老兒聊聊。”(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