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生活
字數:4888 加入書籤
每個時代都有專屬於那個時代的回憶。本來我想說比較喜歡九五年到零零年,發現零零年到零五年也不錯,零五年到一五年也有回憶,每段時間都不要浪費吧。
我喜歡上海,有我成長的足跡,有爸媽的青春,文化積澱的建築,一線城市和旅遊城市都隻是外表,去深入了解這個城市,便會知道它有更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沒有辦法把林立的高樓恢複到一片老房屋,但偶爾看到八十年代以前的房子還是會感慨。
當年,街頭的公交車上都拖了長長的辮子。公交車也別長,拐彎的時候,連節車廂之間,中間那圈黑色的地方,就像現在地鐵車廂和車廂的連接處,我特別喜歡站在那裏。
媽媽和爸爸是由媒婆介紹認識的。我小學的時候,我媽就開始做媒人,轉眼我到了被相親的年齡,簡直風水輪流轉啊。
媽媽說,奶奶曾告訴她,之前爸爸戀愛時,被女方以定製衣服為由,騙了錢,他還被他朋友騙了錢,就是問他借錢,到我們家來蹭吃蹭喝,拿錢走了再沒來過,以此看來我爸的性格柔弱,總被人欺負。
戀愛期,我媽會給我爸做飯,常備菜為馬蘭頭拌毛豆腐幹末。
那個時代娛樂設備不多,除了收音機,就是二十一寸大屁股彩電、還有雙喇叭錄音機加磁帶。
到了九七至零三年之間,家裏最多的是CD、VCD和部分的磁帶,後來短暫的一段時間流行DVD,就到了電腦、網絡普及的時代。
記得買電視機的那天,是一家人打的過去的,道路兩邊應有梧桐樹,應該是紅色的那種出租車,在那個時候我感覺打的挺高級的,之前我家有沒有彩電,就不記得了,用天線電視機的時候,還把汽水罐子套到天線上收信號。
那個電視機是在小學的時候壞了,當時貌似花了一百八十塊修理費,推著三輪車去的,修完以後屏幕又變成了紫紅色,電視機徹底壞掉以後,都跑到同學家看動畫片,也不記得自己作業怎麽寫完的。
後來我爸買了一個黑白的八寸還是多大的迷你黑白電視,到了零二年左右才又買了一個二十一寸大屁股彩電,在我工作第二年的十月壞了。
在老房子裏,有一次我看足球比賽,看著看著就流鼻血了,血啪嗒啪嗒地掉地上。
還有一次,特別愛吃蘆柑,吃多了吐到紅白色的毯子上,那毯子上還有個洞洞,是老爸吸煙的時候,掉的火星子,我媽就從米鋪那裏跑回來。
以前的建築外牆,很多都有爬牆虎覆蓋,漫畫場景般的感覺,於是我就很喜歡爬山虎。
說到我媽愛看的電視劇,屬九五年左右上海教育電視台播放的《孽債》,片頭曲片尾曲,她都能唱出來。
在電視上重播的時候不是滬語配音了,智能手機發達的這幾年,我拿著網購的二手蘋果機給她重新溫故了一遍。
在我幼兒園的旁邊,有一個電影院,學校會組織去看《玩具總動員》,現在我們住的地方附近也有電影院,每次去看電影我要給我媽解釋,因為她看不懂字幕,我要用簡單的語言把內容給她複述一遍。
我媽說她年輕的時候去大世界看電影,晚班下班後睡一會兒,就去大世界,一天的票價五毛錢,進廠上班的時候二十歲不到,五毛錢不少了,還要貼錢養家。
工廠組織去南京玩的時候,我媽媽走散了,起因是看到一隻豬豬儲蓄罐看入了迷,便掉了隊。
那次在南京待了一周,媽媽記得旅館那掛了一件雨衣,自己一個人找了回去,我也覺得她很厲害,不認識字,卻認路,我媽說:人可以不識字,不能不識人。
說到小豬儲蓄罐,就想到小學的時候看的小豬動畫片,那段時間我喜歡豬比喜歡小狗都多,上課都在畫豬。
我媽說要是她當年好好讀書了,就不會跟我爸結婚,我搞不好投胎當豬去了。就沒有一天看十四小時電視的我。世事沒有那麽多如果,想到出要是怎麽怎麽樣,好像一切的機緣巧合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開電視,關電視,一天就過去了,以前讀書時候周末雙休,國定假日、寒暑假都這樣。可想而知,電視壞了對我們來說是多大的災難。上次為了數字電視的事,狂打客服電話。
我爸爸是比較喜歡看《英雄本色2》這類別的電影,警匪片、槍戰片、諜戰片,都愛看,偶爾會發生搶遙控器的事。
說到《英雄本色2》,一家人都可以背出小馬哥的台詞了。VCD反麵都花了。這部電影是我小學的時候看的,電視上也看、投影儀也看。
說回在老房子裏看的電視劇,《白蛇傳》、《包青天》,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了。還有我心心念念的奧特曼。
有一天爸爸接我從幼兒園回家,路過書報亭換手表裏的電池,有一本奧特曼大全的書擺在玻璃後麵,應該是有二十多塊錢,我不知道這有多貴,在九六年,對我們的家庭,應該是不小了吧,我爸就給我買了,這本大全還在我的桌子上,封麵都掉了,那天回家媽媽在門口等我們。
幼兒園放學的時候,我爸會在門口買冰糖葫蘆給我吃,我小時候不喜歡吃,他就自己吃。
我們家的娛樂大致就是聽歌、看電視電影了,爸爸買的第一個VCD機還送了閩南語歌曲的VCD,應該是九七年的事了,爸媽都是工人,薪水也不多,能有物質以上精神上的娛樂,還是媽媽持家有道。
到目前為止,媽媽還是喜歡看時代感極強的,吃苦受難,百折不撓,底層小人物的電視劇,有一次看《搭錯車》看到了晚上十二點,平時她都是九點睡的。
上次我用錄歌軟件給媽媽用,她一開始說年紀大了嗓子不好了,還唱什麽呢,後來唱起來了,就問我要多錄幾次。
一起看電視、一起聽歌,是我們家庭節目了,印象裏,我們好像都沒有三個人一起出去玩過,小時候的記憶不算,我也記不清了。
當年,隻要步行去擺渡口,花個五毛就能夠去外灘走一圈,走到英雄紀念碑,到外白渡橋那邊有酒店,許多名人光顧過。
奶奶家之前的老房子就是在浦江對岸的,具體房屋建築的樣式我也記不清了,應該沒有超過三層的樣子。
對於有天窗和鴿子的瓦頂屋,我總有種說不出的情懷。情懷不適宜過度消費,放在心裏回味會更合適。
有時候覺得,以前電視上的廣告都比現在的電視劇好看,都不夠看的,所以什麽時候能把廣告再做好就好了。
本來想寫媽媽怎麽苦怎麽苦,把我拉扯大的,真的寫起來,倒是回憶起很多有趣的事。
媽媽對我的管理還是很嚴厲的,不能頂嘴,數到三就必須過去,還有時常說的話就是:是你說的,我等下來找你算賬。玩水玩火會尿床。你是垃圾桶裏撿來的。我把你放在這裏,你自己回家。
一直到我十三歲左右,我才開始不怕這些話,發現就算違背了,也沒拿我怎麽樣。看來真是翅膀硬了。
好在,小時候,我媽媽對我嚴厲,不然還不知道現在我會怎麽樣呢。
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我就以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所以並不會覺得有什麽苦的。有時候一粒檸檬糖吃兩天。最喜歡話梅味瓜子的殼,經常吃不到瓜子肉,太難磕了,瓜子殼的味道倒是不錯的。
那時候還有種棒棒糖,裏邊是泡泡糖,一塊錢就可以去雜貨鋪買到想買的東西了,還沒有到買脆麵的時期那都是後話了。
最喜歡喝的湯是羅宋湯,酸酸甜甜的。
像今天這樣的瓢潑大雨,落在當年的房子上,屋內的鍋碗瓢盆都要拿出來接水。
外婆家那邊都是常說蘇北話的,小時候我學著大人說蘇北話,那時候從外婆家回家,坐雙層巴士,一對夫妻我不記得帶沒帶小孩,說我小孩子說蘇北話很難聽,當時聽著這話,就好久都不說了,現在想,方言怎麽了,有本事他說呀,多管閑事的。
生在九十年代感覺還不錯的了,感受八十年代的人文,承接二十一世紀的科技。
那時候的照相館有布景,各種噴泉池、大熊貓、小公園的背景,不如現在的特效,卻很有質感。不知道在那麽缺錢的情況下,媽媽是怎麽給我又拍照,又帶我出去玩的,就是把錢花對了。家裏的相冊能保存的照片卻不多,是搬家的時候弄丟了。
媽媽說結婚之前她都是不會做菜的,描述我小時候吃東西的樣子,吃到燙的東西說:媽媽燙。然後媽媽說:燙就吃一吹。我就開始聳肩,撅個小嘴呼呼地吹了。
她說有一次去城隍廟,那時我還是抱在懷裏的嬰兒,一對外國夫妻覺得我可愛,給我拍了照片,那時是用膠卷的,嬰兒時期的照片就留了在證件上的兩張。
想看看祖先小時候長什麽樣,年輕時期什麽樣,得他們的遺傳,就有權知道他們的故事,但都沒人寫下來。許多能說故事的老人也都不在了,沒能口口相傳。
小時候一次小舌頭發炎倒下來,鄰居老人讓媽媽用筷子蘸鹽點了一下就好了,就一直記得這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