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明辨是非

字數:3469   加入書籤

A+A-


    汶錦很擔心唐二蛋的處境。

    受人恩惠,理當報答。何況唐二蛋對她是救命之恩,而且還是兩次,幫她也有好幾次了。若真計較起來,這輩子以身相許,下輩子再以身相許,都不為過。

    以身相許報恩隻是她心裏想想,不能輕易與人言,做起來更沒那麽簡單。

    她想幫唐二蛋度過難關,可又不知該如何著手相助。

    “荷風,準備五十兩銀子。”

    荷風猶豫了一下,點頭應聲,起身去取銀子。竹修帶小丫頭進來,伺候汶錦洗漱梳妝。收拾完畢,汶錦在窗前愣了片刻,決定親自去醫館看唐二蛋。

    鎮子離莊子有十幾裏的路程,現在剛進午時,馬上出發,天黑前還能趕回來。

    汶錦吩咐婆子去準備馬車,她同幾個丫頭帶著吃食衣物到大門等候。馬車剛停到大門口,馮大娘婆媳就追出來攔住她們,又斥責丫頭婆子們伺候不周。

    “嬤嬤,我想去鎮子上走走,很快就回來。”汶錦見馮大娘婆媳追過來不是詢問,而是阻攔,就表示馮大娘知道她要去看唐二蛋,阻攔的意思就很明確了。

    “姑娘落水著涼,病還沒好利落,先別出去走動,老奴陪你到門房裏說說話。”

    汶錦心中不悅,但還是跟馮大娘進了門房。馮大娘一家都是周氏的心腹,不僅對她忠心,跟她也很貼心。再說,她確實有事需要馮大娘轉告周氏。

    “我這幾天想尋個時間到蘭若寺看太太,還請嬤嬤安排好莊子的事務,陪我一起去。”汶錦率先開口,說出她的打算,在談話中占據了主動。

    “好,明天老奴派人往蘭若寺送信,問太太有沒有時間?”

    “太太很忙嗎?這幾年天天抄經禮佛,可別忙壞了身體,讓神佛愧疚。”汶錦的語氣帶出明顯的嘲諷意味。她不知道周氏在忙些什麽,馮大娘肯定知道。

    想到周氏,她心裏就會湧起成堆的疑問,堵在心底,令她很不舒服。

    馮大娘訕訕一笑,“正巧明日老奴派人給太太送東西,順便替姑娘帶個話兒。”

    “有勞嬤嬤。”汶錦笑了笑,說:“聽說老唐頭父子受了重傷,正在鎮子裏的醫館治療,我要去看看他們,送些錢物吃食,以示感謝。嬤嬤應該知道我這次大難不死,又是唐二蛋舍命救了我,於情於理,我都該重謝他才是。”

    “哦,老奴也聽說他們父子受了傷,還傷得不輕,可是……”馮大娘愣了一下,“姑娘這次被沉入水中,是老爺和文媽媽帶人把姑娘救上來的。”

    汶錦輕哼一聲,“我都落水快半個時辰了,文媽媽才帶人趕來,老爺來得更晚。要是等他們救我,估計他們就要到陰曹地府求十殿閻羅替我改生死簿了。馮嬤嬤,我們明人不說暗話,有些事我不清楚,還請馮嬤嬤多加指點。”

    馮大娘也是聰明人,聽汶錦這麽說,有些事該怎麽做,她心裏也有譜兒了。

    她猶豫片刻,輕聲說:“老爺已經賞過老唐頭銀子了,太太又是賞銀子,又是賞藥,都沒虧負了他們。姑娘就別記掛了,老奴不讓姑娘去,也是為姑娘好。”

    “這也是老爺和太太的意思吧?”

    難得海誠和周氏反目好幾年了,還能因她的事統一意見、達成共識。

    他們拿財物封了老唐頭父子的口,把唐二蛋救她的事抹殺了,這確實是為她好。女兒家的名聲很重要,他們作為父母,為她的閨譽考慮無可厚非。

    汶錦能理解他們,可這一世的她認為性命比名聲重要。若是沒了命,還有一個好名聲供人們傳頌,那豈不是又回到了她前世的老路?

    還有,她想見見唐二蛋,看他是不是恢複了記憶,她還有一個謎團等待解答。

    父母和她的考慮及想法發生了衝突,她會選擇退步,這是對父母的尊重。

    汶錦深吸一口氣,說:“那我就不去了,我準備了一些衣物銀兩,煩請嬤嬤讓馮管事抽時間送到醫館。不管怎麽遮掩抹殺,唐二蛋畢竟對我有救命之恩。”

    “姑娘最懂老爺和太太的心,老奴會替姑娘把衣物銀兩送過去,姑娘盡管放心。”馮大娘愣了一下,問:“姑娘,你救下的那些孩童該怎麽安置?”

    “先讓他們在莊子裏住下,我正要去看他們,嬤嬤和我一起去吧!”

    那十四名孩童住莊子後麵一個偏僻的院子裏,馮大娘安排了兩個婆子照顧他們。他們剛被安頓到莊子裏,就病了七八個,請醫求藥,又是一番折騰。

    聽說汶錦來了,婆子把孩童們都叫過來,讓他們給汶錦謝恩請安。

    這些孩童都換上了幹淨的衣服,在莊子吃的住的都周全,也安定了。雖說他們之中有一半病著,劫後的餘生還很長,他們看上去精氣神都不錯。

    汶錦讓他們自報姓名、年齡、家鄉,就有兩個年紀稍大的女孩能完整地回答出來。另外十二個有的回答得不全,有的什麽都不知道,還有五個閉口不答。

    拒不回答問題的孩童大的七歲、小的五歲,皮膚很黑,身材也更為瘦小。他們的眼睛很亮,眼底滿含警惕,看向汶錦這救命恩人的目光隱含敵意。

    “若我所猜不錯,你們應該是烏什寨的人,為什麽會被弄來做祭品?”汶錦笑意吟吟打量著這兩男三女五個孩童,對他們的仇怨警戒視而不見。

    烏什寨原是西南省的苗人在前朝末年建立的國家,位於西南省的南部,距離羅州城有四五百裏。盛月皇朝開國,他們因拒絕歸順新朝而被滅國。為一雪滅國之恥,烏什國的殘餘力量屢次起事,與官府衝突不斷。

    朝廷不勝其煩,改由安撫為主,把烏什國改成烏什寨,讓他們自冶。烏什國後人漸漸被漢人同化,但他們同漢人之間始終未完全消除與生俱來的隔閡。

    “我們是烏什寨的人又怎麽樣?我們被弄到這裏,還不是因為你們漢人陰險狠毒。”一個年紀偏大的男孩惡狠狠盯著汶錦,好像在看仇人一般。

    洛家竟然把烏什寨的人弄來當祭品,若他們真鬧起來,官府和朝廷都會有麻煩。而對於汶錦來說,她救下的這五個孩童此時也就成了燙手的山藥。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