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國際交往

字數:4440   加入書籤

A+A-


    對米國來說,東南亞半島戰爭初期絕大多數人米國人都是支持出兵南蠻的,隻有少數人反戰。

    在米國,任何戰爭都會有反戰的人出來鬧市,這是米國這個國家製度所決定的,也是一種常態。

    也就是說,米國國內反戰並不能影響米軍在南蠻的戰爭。

    真正引起米國反戰浪潮高漲的是五角大樓軍事機密泄露事件,而這種泄密恰恰是華鬆頓有意識地泄密。

    華鬆頓為的就是要引起輿論嘩然,進而讓國內民眾反戰的浪潮來得更強烈一些。

    因為,米國政府需要撤軍一個理由,而如此強烈的反戰浪潮恰好是米軍撤軍的理由。

    梯子搭好了,於是,米軍撤出了中南半島。

    換言之,米國的中南半島戰爭失敗了。

    如此一個世界級的強國敗給了小小的南蠻,不光彩地離開半島,米國人願意接受嗎?

    不接受也得接受,這是無奈的選擇。

    從半島戰爭不難看出,米國的軍事行動受到了製約。

    這場戰爭能勝而不勝,自始至終縮手縮腳,不敢大舉進攻北方政府所在地。

    米國人為什麽僅僅堅守南方,而不主動攻擊北方政府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東北亞半島戰爭的慘痛教訓所導致的結果。

    當年,米國人可不認為一個曆經半個世紀戰爭,整個國家都已經被打爛了的亞華國是米國的對手。

    甚至,這個國家連最後一點黃金也被老薑卷走了,一個窮的叮當響,武器落後的亞華國會是世界頭號強國的對手?

    如果米國連這場戰爭都勝不了,那簡直是在開玩笑。

    米國人不相信對方會出兵,盡管亞華國發出了嚴厲聲音。

    可米國也不是一個輕易能嚇住的國家,堅信這是恐嚇,米粒堅相信自己是不可戰勝的。

    這種自信來自於米國的強盛,也來自於米國對外戰爭的長盛不衰,同時,也來自於對方的落後。

    亞華國的那位老人畫了一條線,警告米國不要越過這條線。

    這條線就是著名的三八,米軍一旦越過,亞華國自然不可能等閑視之。

    因為,米軍一旦越過這線線,將會威脅到亞華國的安全。

    當年的這個警告被米國人無視了,米國大軍悍然越過了三八一線向北推進。

    於是,盲目的自信讓米國人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米國人越過了三八線之後,亞華國的那位老人力排眾議堅持出兵。

    為什麽要力排眾議呢?

    因為,米國太強大,國內沒有人相信亞華僅僅依靠落後的軍事力量能戰勝米軍。

    亞華的老人家是英明的,無所畏懼的,這也是一場必須打的戰爭。

    於是,亞華大軍跨過鴨江,打了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

    這場戰爭就是抗米援助半島戰爭,亞華軍隊硬生生地將米國趕回了三八線。

    三八線今猶在,米軍還是回到了三八線的南邊。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米國從沒有敗過。

    更沒有像東北亞這場戰爭失敗的這般慘,被一個窮到家的國家,使用落後的兵器擊敗了。

    至此,華鬆頓才真正領教到這位從山崗中走出來的老人是如此的厲害。

    他能夠推翻老對頭並趕到孤島上,憑借的不是僥幸,而是真正有大本事。

    從此以後,米國人再也不會無視這位老人的話,更不會在東南亞半島犯同樣的錯誤。

    因為老人家在中南半島同樣劃了一道線,這一次米國人真的很聽話。

    進攻北方無疑會觸怒北方那位老人,於是,南蠻戰爭變成了泥潭。

    米國人自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輕易地下結論,而是認真地研究了東北亞那場戰爭。

    米國的精英們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們的對手是戰無不勝的,除非世紀末日,我們把手裏的原子彈統統丟過去。

    也許,隻要那位老人在世一天,或者他的軍隊還在這位老人的思想指導下,米國就不會輕易觸犯。

    亞華國於1966年春傳達給米國政府一個信息:如果米國不觸犯亞華國和南蠻北方,而且不轟炸紅河河堤,亞華國將不直接介入中南半島戰爭。

    為了不發生類似於東北亞朝鮮戰爭的災難,米國政府接受了這一條件。

    米國人的內心是矛盾的,既害怕那位老人,又想要遏製這個倔強的國家。

    而真正造成一九七五年米國撤出中南半島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局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北方兩個大國之間的意識形態聯盟已經徹底撕裂了,並形成了對立。

    而後,為了對抗強大的北極蘇,米國與亞華國的接觸越來越多,冰冷的關係解凍了。

    甚至米國總統尼克訪問了北都,兩國建立外交關係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

    米國的頭號對手是蘇國,而米國拉攏亞華國的戰略已經確定。

    再繼續在東南半島建立橋頭堡的戰略已經失去了意義,撤兵已經是必然。

    這就是曆史的懸念,其實很簡單。

    相對於米國來說,漢國的運氣可比國好多了。

    與南蠻開戰之時,北極蘇國內自顧不暇,而且還在盡力往米國身上靠攏,戈爾巴喬夫正在改造北極蘇。

    南蠻剛剛與北方大國亞華國翻臉,雙方打了好多年戰爭。

    南蠻與盟國關係破裂自然也得不到他們的支援,於是,南蠻國在世界上孤立無援。

    否則,這一仗還真難說啊。

    米國人心中也不得不感歎,漢國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

    漢國的訪問取得了成功,並獲得了米國政府的承諾,繼續支持漢國的經濟建設以及軍事援助。

    為此,米國將批準一項二十億米元的援助計劃,用以幫助漢國購買米國的武器裝備以及經濟建設所需資金。

    離開米國以後,漢國外長宋偉罩借米國之行的東風,還要來了一次環球訪問。

    一個是禮節性的訪問,人家支援了漢國,總要答謝一下吧。

    第二個因素也是為了漢國總理王屏山的正式訪問作鋪墊,做好前期事宜。

    通過訪問可以增進漢國與各國之間的相互關係,洽談經貿合作。漢國要發展經濟,離不開各國的支持。

    作為發達國家也希望與漢國建立經貿往來,在漢國立國初期經濟基礎薄弱之時給一些支持也是情理之中。

    更何況,米國已經走在了前麵,起到了榜樣的力量,其他西方國家也不會一毛不拔。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