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慶功宴齊王醉舞劍 苑獵場秦王獲冤罪(八)

字數:5333   加入書籤

A+A-


    太子看著李世民勒住了馬頭,朗聲笑著,走下茶閣,說道:“二弟來得正好,來得正好。”太子說著,走到了李世民的跟前。

    他看了李世民一眼,便又走到那匹火炭般赤黑的戰馬跟前笑著道,“前日胡人送來這一匹上好的駿馬,此馬骨格非凡,能躍數丈深澗,一看便知是上等好馬,可就沒人能馴服它,二弟極善騎射,何不試一試呢?”說著又看了看李世民。

    李世民聽著,朝那馬看了一眼,便丟了手中韁繩,叫那牽馬的軍士把那匹馬牽了過來。

    李世民繞那馬轉了一周,看那馬身高背圓,胸寬腳直,和自己那匹赤兔馬相比高出了一截,心想,果然是一匹好馬!遂點了點頭說道:“好吧,我試試看。”說著接過韁繩翻身上馬。

    這馬從來沒讓人騎過,突然被人騎了背上,感覺挺別扭,遂在場地上亂蹦亂跳。李世民用力勒住韁繩,那馬則往前一蹶,把李世民往前摔出一丈以外。

    眾人吃了一驚,以為李世民這一摔,不死也重傷無疑,卻誰也沒有想到,李世民卻在摔出馬背那瞬間,往前一翻身躍起,穩穩於馬前一丈以外站定,卻沒有絲毫損傷,眾人竟看呆了眼。

    李世民在草地上站著,心裏暗暗忖道:“原來太子是這樣的禍心,這馬喜蹶,他想借這馬摔死我。”他冷笑了一聲,又想道,“有這麽麽容易嗎?我李世民這些年為大唐打江山,保江山,在馬背上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還要多,再暴烈的馬也見過,我就不相信馴服不了這匹馬。”

    這麽想著,看那馬從地上立起了前蹄,抖擻著綜毛,打著噴腔,一付洋洋自得,不能馴服的模樣。李世民指桑罵槐的罵道:“你這畜生竟想摔死我,死生自有天命,你以為俺是那麽容易被摔死的嗎?”說完翻身一躍又上了馬背。

    那馬又一陣亂蹦亂跳,又一次往前一蹶。李世民早有準備,往前一個燕子翻身,輕輕落地。眾人看著,又一陣喝彩。

    這樣一連幾次折騰,這馬秉性也像人,欺軟怕硬,看著蹶不倒李世民,便變得馴服聽話,在場地上溜達了起來。

    李世民坐著那馬在場地上跑轉了一小圈,便勒轉馬頭,回到茶閣前朝太子抱拳道:“大哥,小弟今天就騎這匹烈馬逐鹿了,謝大哥送我一匹好馬啦!”正說著話,獵場那邊角勝的令炮便響了起來,隻見鹿場那邊柴門洞開,放出上了上百頭從各地新選來的野生麋鹿。那麋鹿朝逐鹿場四處狂奔,李世民策馬箭一般朝那邊飛奔而去。

    他感到秋風呼呼的撲過麵孔,有一種從心底滲透全身的愜意。他覺得這種愜意是勝利者的喜悅,他臉上露出了微笑,在秋日陽光下,那笑是那樣燦爛。

    他甚至鄙視他那當太子的大哥來。他鄙視他偷雞不成反折把米,想借暴烈的馬摔死他卻反把一匹上好的駿馬送到他手裏。他知道他不會那麽容易的被摔死的,千軍萬馬出生入死他都經曆過了,他怎麽會被馬摔死呢?死亡對於他向來都是那麽的遙遠。

    他此刻看見前邊飛奔的麋鹿離他越來越近,但是,他卻無意射殺那些驚恐奔逃的麋鹿。他追上他們隻用鞭子在他們身上抽打一下,卻又超越他們。

    他心裏想,是什麽東西把他的煩惱驅除的一幹二淨了,他甚至感覺他忘記了仇恨,甚至對太子和元吉的怨艾都一掃而光了。

    但是,他那裏懂得,就在他策馬飛馳的那一刻,太子轉過頭去在張、尹二妃耳邊細語一番,這一番耳語所潛藏的陰謀和惡毒當然是他李世民無從知曉的。

    張、尹二妃回到了觀獵台,在李淵身邊坐下來。那時,李淵心情很好,他目不轉睛的看著那匹飛馳在三千角勝隊伍前的戰馬,那赤黑高大的戰馬,仿佛騰空奔馳,那雄姿讓他暗暗的喝彩。

    他看不清那位騎士是誰,看不清他的顏麵,卻看清楚他嬌健的身手,看不見他的神色,卻感覺到他虎虎生威。李淵總在心裏猜度著這人是誰,但他老眼昏花,總分辨不出這人是誰來。他轉過頭來問他身邊的倆個妃子:

    “你們看,跑在前麵的哪人是誰?”

    “那是秦王,他騎的那一匹馬,是一匹胡人進貢來烈馬,這馬暴烈無比,無人敢騎。剛才秦王還幾次從馬背上被摔下來,但是,他終究還是把它訓服了。他也高興得發狂,在太子和眾人麵前狂妄的誇耀,說他自有天命,定為天下主,豈能讓這馬摔死了。”尹德妃說道。

    李淵聽著,臉色驟然陰沉下來,灰暗得讓人害怕。

    身旁的大臣都聽見了尹德妃的說話,此刻看見李淵那臉色都嚇破了膽,連一向敢言敢語的長孫無忌也臉色陡變,此刻也不敢出半點聲音。

    張、尹二妃膽顫心驚也不敢再說話。有許久的沉默,李淵周圍鴉雀無聲,安靜得使獵場那邊傳來的馬蹄聲和角勝逐鹿的歡呼聲格外的清晰。

    這樣的安靜讓大家更為害怕,害怕李淵在這沉默中突然的狂怒,害怕秦王在頃刻之間會招來不測之禍。就連張、尹二妃也後悔了,她們本意隻想損一損秦王,讓李淵對秦王心存戒備便有利於太子了,並不希望李淵發怒,更不希望李淵立即做出懲罰李世民的事情來。

    但是,看著李淵臉上那片陰雲,誰能肯定那不會招來閃電雷鳴……

    “傳秦王。”沉默了很久,李淵忽然輕輕的說道。

    一位站在李淵身邊侍候的小太監聽旨,應一聲“是”,便顫顫赫赫的離開觀獵台,狗顛腳般的跑馬廄牽馬傳旨去。

    那時候,誰都明白一場災難已經悄悄的降臨到李世民的頭上了,長孫無忌心裏清楚,秦王絕不會說出尹德妃剛才給李淵說的那番話,那番話一定是太子、齊王指使尹德妃陷害秦王的。但是此刻李淵正在火頭上,他能說什麽呢?他又敢說些什麽呢?

    那傳旨太監朝角勝隊伍飛馳而去,他一路高喊著“皇上有旨,傳秦王———”

    那角勝隊伍聽見喊聲齊刷刷的下馬跪了。

    李世民也跪下聽那小太監又傳了旨意後,便緩緩的站起來,緩緩的上馬,緩緩的策馬朝觀獵台那邊走。他一路走,一路想,父皇傳他有什麽事呢?這麽突然的傳他是凶是吉?難道是邊關告急,要他整裝出征?但細想又不像,這麽重大的事,怎麽會叫一位小太監來傳旨呢?除此以外,能有什麽事情會這麽急的傳他呢?

    李世民不可能想到一場災難已經降臨到他的頭上,他隻是有一種隱約的,連他自己都不會明白感覺,這種感覺讓他心神不寧,讓他越發胡亂的猜測。

    李世民策馬緩緩來到觀禮台前。他翻身下馬,匍伏於觀獵台前說道:“兒臣接旨來遲,不知父皇有何吩咐。”他翻身從馬背上下來匍伏於地上的那一瞬間,已經看清楚了李淵鐵青的臉色。他預感著有一種他意想不到的災難要降臨了,但他不明白這場災難因何而來。

    坐在觀禮台禦座上的李淵正強壓著滿腔怒火,他的目光像利劍一樣直直刺向跪在觀禮台前的李世民,仿佛要把他的心窩刺透。

    他想看看他這個兒子的心是什麽樣的顏色,想看看他的心是冷的還是熱的,想看他的血是紅的還是黑的。他在心裏罵道:“畜生!你大逆不道,你就那麽迫不及待嗎?朕對你的期望不小,你是功勞卓著,你文韜武略,確實也有帝王之才,但你卻缺乏帝王之德啊!你以為你功大就定為天下主了?你真狂妄,你讓朕失望!朕曾幾次想把你扶到太子位,幾次打算犧牲建成來成全你,但是朕還是不放心,那時朕的擔心模糊著,不很明確,正弄不明白不放心究竟是什麽原因。現在朕總算明白了,朕擔心的是你野心勃勃,擔心的是你一旦得了皇位便殘暴無道。果然朕的擔心沒有錯,你不正自我暴露了嗎?你終於耐不住性子了。你平常是多麽善於偽裝,全朝文武都把你看成上好的人,都對你寄有極大的希望,可是你是個騙子,你騙了朕,也騙了全朝文武!這也好,你暴露了本來的麵目,你以為功勞大就一定能成天下主啦?不!有朕在,你的野心就別想得逞!”

    “畜生!”李淵終於罵出了口來,“你以為你是真命天子了嗎?好一個‘我有天命定為天下主!’是誰封了你天下主?你急不可耐,朕還沒死,沒門!”

    李世民聽得心裏發毛,臉色發白,背脊發涼,雖猜測兆頭不好,但想不到會這麽嚴重。聽父皇罵的那些話,不是罵他大逆不道,罵他野心勃勃嗎?剛才他坐在馬上還是人人敬仰的大功臣,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如今父皇這一罵,他眨眼之間便變得十惡不赦的小人了。

    他一時竟不知所措,如墜入五裏霧中,茫茫然,找不見頭緒。這麽突如其來的情況,太讓他始料不及了,他不知該如何是好,他努力讓自己鎮靜下來,想想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想想父皇剛才罵他的話,一句一句的斟酌,仔細的回憶,他在什麽地方說過這樣的話嗎?沒有,絕對沒有說過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他樹起信心,鼓起勇氣,抬起頭來,照直望著李淵那冰冷的臉,他說道:“父皇,兒臣冤枉呀!”

    “你冤枉,你是冤枉嗎?”李淵說道:“朕看你是感到在你的前頭還有朕作你的擋路石,擋路的虎吧?朕看你是為你朝思暮想的皇帝夢未圓叫冤叫屈吧?但是,你錯了,你要想為天下主,沒朕的遜位詔書你能行嗎?不行,沒有朕把你扶起來,你永遠不行!如今你也別指望了,你這樣大逆不道,野心勃勃,倘若讓你遂了心願,也真是我大唐江山的災難呢!”

    李世民靜靜的聽著,此刻他抬起了頭來,他聽李淵說完話,便理直氣壯的說道:“父皇,兒臣確實冤枉,兒臣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叛逆的話,也不知父皇從那裏聽來那些話,但那確不是兒臣說的。”李世民這麽說著,便把頂冠摘了下來,再一次匍伏於地上道:“兒臣知道很難讓父皇相信,但兒臣心地一片光明,可以剖心以對天地,但是,為了弄清楚事實,給父皇一個明白,還兒臣以清白,請求父皇把兒臣交給刑部審理,讓刑部調查核實,究竟兒臣在何時何地給何人說了那些大逆不道的話!”

    此刻,長孫無忌、屈突通,蕭造,裴寂等幾位隨李淵觀獵的大臣也都站到觀獵台前,麵對李淵匍伏著。那長孫無忌奏道:“臣下以為,秦王是否有過激言辭,一麵之辭不足以為證,大唐天朝是法度嚴明之邦,我朝皇帝是仁智之主,應當調查取得事實,以證明秦王之言論是否屬實。”

    “臣下也以為應當由刑部專門調查核實,再對秦王之言辭作出判定。”蕭造奏道。

    李淵聽著,怒氣未消,目光逼視著下麵匍伏的幾個人喝道:“來人,先把這畜生押入大牢,交由刑部審理。”說完,遂起身拂袖道:“起駕回宮!”一群太監、宮女忙著侍候,軍士護駕。待李淵上了龍輿,隨行人員也跟著取道回宮去。(WWW.101novel.com)